轻人需要什么?阳光、空气、水 奶茶。
奶茶仿佛成了这届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他们用奶茶续命、社交、疗伤……这一期的奶茶系列,将以你喜闻乐见的“奶茶辟谣”作为开篇——
这是我周第4次走入奶茶店,也是我和老妈第6次吵架。
< class="pgc-img">>老妈也曾受够了与我争论的疲惫,开始佛系推送养生“科普贴”,管你看不看,只要发了就算是尽到了做母亲的义务。
但是,近几个月她变了。只要看到“奶茶毁掉年轻人”、“奶茶有毒”的文章就火急火燎的推送给我,并开始长篇大论,因为她听说,这届年轻人都是“奶茶瘾君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她说得多了,即使嘴硬如我,心理也开始打小鼓,奶茶真的那么可怕吗?于是,我深扒了她发给我的所有“科普贴”,发现四个惊人的真相:
无糖奶茶也含糖?
十个90后里面,有九个半养生朋克。他们不一定会在可乐里放枸杞,但绝对不会点全糖奶茶,无糖是首选,半糖是最后的妥协。
但是,握紧手中的无糖黑糖珍珠奶茶,我陷入了沉思,它到底含不含糖?
猛嘬一口,含糖!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证明,我的舌头没问题。
吓得我狠嘬了几口手里的奶茶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51种现制茶饮料(奶茶),其中20种无糖奶茶全部含糖,含糖量在1.2~5.0g/100ml之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一天摄入糖不能超过50g,最好不要超过25g。然而无糖奶茶中含糖量最高的一款LELECHE的福冈抹茶,含糖量已经超过了25g。
为什么无糖奶茶中仍旧会有这么高的含糖量呢?
部分来源于奶茶中添加的小料。拿我手中的无糖黑糖珍珠奶茶来说,糖主要来源于珍珠。
珍珠之所以是黑色的,都要归功于黑糖,所以无论是否标明,你喝到的珍珠奶茶都为黑糖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不仅在原始制作中,在熬煮时,奶茶小哥会还再次添加糖,因为糖有助于珍珠保持湿润柔软。
如果无糖奶茶中的小料少,那糖分一般不会太高,在2g/100ml左右,但是如果小料添加过多就会使糖含量严重超标。20种无糖奶茶中,卡旺卡的冰全套奶茶(无糖)就因为小料种类多,糖含量达到了3.3g/100ml。
但是以上标准都是建立在原味奶茶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是个“抹茶党”,我猜你会更肥一点。
被调查的剩余2种含糖量超过3.0g/100ml的无糖奶茶均为抹茶口味。由于纯抹茶非常苦,因此在制作抹茶粉时,会添加大量的糖综合其苦涩的口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无糖奶茶含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仅有预包装食品的无糖标准(≤0.5g/100ml),还没有现制饮品的无糖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健康让步于口味是大部分商家的选择。所以,你以为你迷恋的是奶茶,别傻了,奶茶和冰激凌、蛋糕没有什么区别,你迷恋的只是糖而已。
《上瘾五百年》中提到,糖不仅是一种调味剂,还是一种安慰剂,能让人产生快感。这种快感主要来源于糖刺激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它是人体内传递兴奋及开心的重要物质。
之所以会有“一杯奶盖茶,爽过吸大麻”的说法,就是因为糖让人high的机理与毒品极为相似,奶茶中添加糖,可以让顾客对奶茶产生依赖。
但是,目前大部分无糖奶茶的含糖量还在可控范围内,51种无糖奶茶中仅有3种含糖量超过3.0g/100ml,其他含糖量都在2.0g/100ml左右。
注:数据来源上海消保委,有意思报告选择了20种被调查无糖奶茶中北京常见的品牌。
结论
一杯奶茶,10块方糖可能是真的。但是,疲惫了、心情不好来一杯无糖原味奶茶也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喝完跑一圈呗。
奶茶咖啡因含量堪比8罐红牛?
每当辗转反侧的夜晚,奶茶党都会怀疑人生,也没喝咖啡呀,怎么就睡不着呢?直到他妈告诉他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可以到达8罐红牛的量,效果和嗑High了没什么区别。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规定成人一次摄入的咖啡因含量不能超过200mg,一天摄入不能超过400mg。
但是被调查的奶茶中,一杯乐堂口的原味手工拉茶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28mg,一次摄入如此大量咖啡因,会导致失眠,甚至严重心律失常。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奶茶都咖啡因超标,除乐堂口的两款奶茶外,只有2款丝袜奶茶的咖啡因含量超过了200mg,剩余大部分含量都在100mg左右。
注:数据来源上海消保委,有意思报告选择了51种被调查奶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品牌,及北京常见的品牌。
事实上,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为2-4%,冲泡为茶水后,350ml的茶水咖啡因含量在93-187mg之间。而350ml一般为奶茶的最小杯,所以主流奶茶店的咖啡因含量完全在正常区间内。
北京食宝街二期 小摘茶堂
虽然大部分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都正常,但是每个人的咖啡因耐受性是不同的。孕妇一日摄入咖啡因最好不要超过200mg,老人儿童也要少喝咖啡因。
结论
奶茶中的咖啡因并不会导致你“英年早逝”,但是最好不要晚上八点以后摄入大量咖啡因,否则凌晨3点你就会知道:“当初喝进去的奶茶就是现在脑子里进的水。”
奶茶中没有牛奶,只有奶精?
感受着奶茶滑过齿间的丝滑口感,吃货的本能告诉我,牛奶的口感不是这样的。
确实,这不是牛奶,而是奶精。奶精中的酪蛋白、麦芽糊精会带来顺滑的口感,放得越多越明显,所以传统的奶精奶茶特别浓郁、香滑。
但是,一些人因此宣称“奶茶中没有牛奶,只有奶精,而奶精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并不科学。
研究表明,每日反式脂肪摄入超过2g后,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进而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肿瘤类病症的风险,尚存在争议)。
但是,但如今的奶精早已不是当年的奶精。
现代工艺已经可以将奶精中的反式脂肪从7%-30%,控制到1%一下,考虑到添加量后,每100g食物的反式脂肪含量有能力控制在含0.3g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可以标识成“零反式脂肪酸”的标准。
< class="pgc-img">>注:数据来源上海消保委,有意思报告选择了51种被调查奶茶中反式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牌,及北京常见的品牌。
此外,为了打消顾客的疑虑,现在很多奶茶店都推出了鲜奶奶茶,凡是名称中带有“拿铁”、“鲜奶茶”字样的,一般都有鲜奶制成。
结论
别用反式脂肪转移视线,卡路里和身上的肥肉才是你该操心的问题。
珍珠真的很“恶心”吗?
那么珍珠呢,如此Q弹的口感真的是食物本身就能达到的吗?
2015年,网络上曾疯传喝珍珠奶茶会造成肠梗阻,并配上了骇人听闻的标题和图片。
< class="pgc-img">>在胃部CT中确实可以清晰的看到珍珠的身影,难道珍珠真的是塑料做的?
CT中显示珍珠,可能是因为珍珠中添加了糯米、葛粉等粘性强、难以消化的原材料,且未经咀嚼。
事实上,珍珠的主要原料为木薯淀粉。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和嚼劲,珍珠中添加的也不是塑料,而是小麦蛋白和食品添加剂。
< class="pgc-img">>结论
由于肠梗阻多发于胃肠功能不健全的人群中,包括老人和幼儿,大量摄入珍珠确实存在风险,但是健全的成年人消化它根本不成问题。
虽然传闻中奶茶大部分的罪状都不成立,但是这些“伪科普贴”还是教会我一些人生道理:
· 晚上8点后不喝奶茶
· 再点2份小料,就剁手
· 大品牌奶茶更靠谱
否则,我以为自己喝奶茶是这样的:
但结果只会变成这样的:
参考文献:
[1]杨辉, 李宁. 反式脂肪酸及各国管理情况介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 10(4):8-13.
[2]李玮,杨静.多巴胺在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48(01):76-80.
[3]阮光锋.奶茶害人,有图有真相?珍珠奶茶的“珍珠”造成肠梗阻?.果壳微信公众号,2015,10.
[4]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5.
>谣
让人欲罢不能的珍珠奶茶,“珍珠”居然是有毒的;乙烯利不仅能催熟蔬果,而且会导致小孩性早熟;肉放在冰箱超过3个月,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睡眠不足,人体的基因就会发生改变……
5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传消息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不禁阵阵发寒,平日里不知道吃下了多少毒药,有多少个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孩子会不会比同龄人早熟……不用担心,我们请专家给你一颗定心丸。
谣言一 奶茶里的“珍珠”有毒
“都说人是水做的,但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是珍珠奶茶做的。”这是不少珍珠奶茶拥趸的内心独白。
随着珍珠奶茶的热度持续攀升,不少人将目光投向珍珠奶茶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最近,人气爆表的珍珠奶茶上了热搜,理由是制作“珍珠”的原料——木薯含有毒性。
不少人喜欢奶茶就是因为里面Q弹的“珍珠”,如果“珍珠”有毒的话我们还能愉快地喝奶茶吗?
奶茶里的“珍珠”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圆产品,木薯粉就是最常用的一种。公开资料显示,木薯营养价值高,鲜木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38%,而马铃薯、红薯仅为17%—20%。此外,木薯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以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3等。
“木薯分为苦木薯和甜木薯,甜木薯毒素含量极低,苦木薯中则含有亚麻仁苦苷,在胃酸作用下会产生一种神经毒剂——氢氰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甜木薯需剥掉外皮,洗净后煮熟再吃。而苦木薯则一定要经过去毒处理后再煮熟了吃。生吃木薯或吃了没有煮熟的木薯,就会有中毒的风险。民间说‘吃木薯会醉人’,其实就是轻微中毒。”
朱毅说,市场上正规销售的木薯粉,都经过了“脱毒”处理。况且,“珍珠”在加入奶茶之前都会煮熟,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珍珠”是淀粉,奶茶是高热量饮品,这两者搭配在一起卡路里就会爆表。因此朱毅提醒,珍珠奶茶含糖多,有些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尽量少喝为好。
谣言二 乙烯利催熟蔬果可致性早熟
近日,一则关于“乙烯利催熟的蔬果会导致小孩性早熟”的消息再现网络。消息称,由于目前对乙烯利的使用没有进行限量,因此超量违规滥用乙烯利等催熟剂的情况很普遍,果农用乙烯利将青香蕉等蔬果催熟,儿童食用后会导致性早熟。
“网传消息纯属危言耸听!我国国标规定,乙烯利在香蕉、菠萝、猕猴桃、荔枝等蔬果中的残留量不能超过2毫克/千克,这个标准和欧盟的标准持平。”朱毅说,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体没有相应受体,其根本无法在人体内发挥性激素的作用,也不可能参与性激素的分泌合成。因此,不会导致人体出现“性早熟”“发胖”等情况。
朱毅介绍,乙烯利用于水果催熟已有百年历史,至今还未发现乙烯利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案例。目前市场上公开销售、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在规定浓度范围内合法使用,对人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虽说我国对于乙烯利残留量的标准并不低,但难免有果农和经销商超剂量违规使用。如果公众仍不放心,只需食用前清洗、削皮,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朱毅说。
谣言三 超过3个月的冷冻肉吃了对人体有害
“无论什么肉,放在冰箱里超过3个月就不能再吃了。”最近,网上流传的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而不能吃的理由是,冷冻了很久的肉在解冻时,温度回升加之被破坏的组织细胞渗出大量蛋白质和水分,肉便成了滋生细菌的天堂,吃了这样的肉对人体有害。
“冷冻时间过长会损害风味口感,但冷冻本身不会产生不安全的因素。解冻也一样,只要我们正常解冻,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朱毅澄清,上述说法中所说的解冻滋生细菌,是指解冻升温到细菌易于繁殖的温度后,细菌就会开始生长。但如果解冻后马上烹饪,就不会给细菌留出生长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无需忧虑了。
显而易见,上述看似专业的说法,实质上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么,食用冷冻肉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最好的解冻方法是提前一晚,把冰箱冷冻室的肉放到冷藏室,第二天取出来烹饪。但如果肉化冻之后还一直放在室温或者冷藏室里,就会滋生细菌。”朱毅直言,这不是冷冻时间长短和解冻本身造成的,而是解冻后没有及时处理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家中冰箱冷冻室里的肉,也不要放置太久,当然,这是从营养流失、风味口感变差的角度而言。
那么,肉类的冷冻到底有没有期限?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在冷冻温度下,微生物停止生产,生化反应停止进行,这意味着,不会有危害健康的物质出现。所以,如果只考虑食品安全,那么冷冻食品可以无限期保存。
谣言四 睡眠不足会导致基因改变
近日,一篇题为《长期睡眠不足将改变基因,持续一周就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文章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发了人们对熬夜的担忧。
经查证,这篇网络文章援引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文献是2013年发表的研究,该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当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睡眠不足时,共有711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生了变化。
显然,该研究的结论并未涉及基因的改变,关注的焦点是基因表达。网传文章却将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基因的改变混为一谈。熬夜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并不会让我们的基因发生变异。要知道,人体的DNA即使发生1%的改变,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毕竟,人类和黑猩猩也仅有1.2%的遗传编码不同。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继续愉快地熬夜。毕竟,缺乏睡眠对健康确实有不少坏的影响。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葵撰文称,睡眠不足引起的基因表达涉及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稳态(睡眠压力债)、代谢过程、炎症免疫过程、应激反应等多个方面。这些基因表达发生的变化又可能带来细胞层面的变化,从而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源:【华声在线】
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刘军
奶茶也能吃死人?两名中学女生遭遇性侵?网红互相斗殴?湖南网警告诉你,这些都是谣言。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
5月24日,省公安厅通报3起典型案例。湖南网安部门将聚焦解决网络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突出问题,有效打击整治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全力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奶茶店吃死人?造谣!
4月17日,在湖南益阳某奶茶店里,徐某踢了蹲着清理物品的女老板贾某,贾某随即站起来踢了徐某一脚,并骂其“有病”。
徐某为报复,立即用自己的手机拍摄了该奶茶店门口的视频,并配音称:“千万不要到某某奶茶店来吃奶茶,奶茶吃死了一个人,刚刚被拖回去了,她家的奶茶吃不得!”
徐某将该视频发布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截至4月18日,徐某发布的三段谣言视频引起网民热议,造成负面影响。
4月21日,接到贾某报警后,赫山网警迅速展开行动,造谣者徐某被依法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经询问,违法嫌疑人徐某对其恶意造谣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徐某已将谣言视频删除,赫山网警依法对其处行政拘留10日处罚。
两名中学女生遭性侵?假的!
4月19日,有人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消息称:“常德石门县某中学两名女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遭受不法侵害”。
视频一出即被迅速转发,家长群、朋友圈中热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湖南常德市石门县公安局永兴派出所接到线索后,立即根据该视频所描述的时间、地点进行全面细致走访,找到视频发布者了解事情真伪。
同时,警方还查阅了接处警记录,查看相关监控视频,确认该视频内容系闫某某杜撰,属虚构事实、以讹传讹的网络谣言。
根据相关规定,石门县公安局依法给予闫某某行政罚款处罚。闫某某表示删除视频,接受处罚,并以此为戒。
网红互相斗殴?为博眼球设计的剧本!
4月份,湖南衡阳网警在工作中发现,耒阳两网民在抖音平台发布双方互殴、砸车等含有暴力内容的视频。相关视频浏览量高达52.1万次,点赞2415次,评论449条。引发公众热议,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经多方面调查核实,这些视频并不是真实斗殴的记录,而是两名网民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而“精心设计”的剧本。两人按照“剧本”对峙、挑衅、砸车、打斗,夸张的话语和暴力的镜头引得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围观。
4月23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文某丹抓获,经讯问,文某丹对编造剧本博取观众眼球、吸引粉丝的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目前,文某丹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另一嫌疑人梁某秋逃往柬埔寨,目前欲回国投案自首。
二人抖音账号已被依法封禁,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网警提醒:切勿发布未经证实和随意捏造事实的作品
或因为纠纷小事无端造谣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或编造事剧本非法引流,污染网络环境,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网警提醒,创作者在网上发布作品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发布未经证实和随意捏造事实的作品;广大网民在上网时注意甄别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