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市场资讯
来源:Gangtise投研
餐饮连锁分析师表示,2024年6月餐饮行业单月收入为4609亿元,同比增长5.4%。截止2024年7月,全国共有122万家中式快餐门店,火锅店为49.87万家,卤味门店数量25.96万家。据统计关注多元化食品、食材品质和食品性价比的消费者比例上升。2017~2022年我国外卖行业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9.94%,预计2027年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行业渗透率有望达到30.4%。
饮业的黄金时代:中国餐饮规模突破十亿,连锁品牌的风口已至
你是否还在犹豫是否进入餐饮市场?面对竞争激烈的现状,你是否感到迷茫?别担心,今天我们要为你揭示一个震撼的消息:中国餐饮规模有望突破十亿,连锁品牌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餐饮业的崛起:规模突破十亿大关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据统计,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已达到近九万亿,预计到2024年将突破十亿大关!这一数字足以证明餐饮业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连锁品牌崭露头角:风口已至
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扩大,连锁品牌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与传统餐饮相比,连锁品牌具有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加盟连锁品牌,共同分享这一市场红利。
如何成为餐饮业的佼佼者?
想要在餐饮市场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创新和进步,就一定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立足。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你的创业之路提供一些启示:
1. 关注市场动态,紧跟消费者需求。只有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2. 注重品质和服务。在餐饮行业,品质和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3. 创新营销手段。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结语
中国餐饮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作为创业者,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勇往直前。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中国餐饮产业峰会上,让我们一起探讨餐饮业的未来趋势,共同开创属于我们的辉煌时代!让我们携手共创中国餐饮业的明天,让中国的美食文化传遍世界!
现在,是时候行动起来了!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餐#“五一”假期小城旅游热度高##100秒速览普京就职典礼讲话要点#饮业的疑问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也别忘了分享这篇文章给你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一起见证中国餐饮业的崛起!
餐饮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吧!
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同比增速,延续了增长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
餐饮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中国饭店协会观测到,上半年,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带动下,假日餐饮消费规模增长较快,特别是在假期首日达到峰值,餐饮业的“假期效应”与“假期首日效应”进一步凸显。年轻消费群体更加注重个性化、生活仪式感和情绪价值,节日、纪念日、赛事活动成为拉动餐饮消费的增长点。餐饮企业积极挖掘消费新空间,打造露营餐饮、“摆夜市”、美食文旅等个性化消费新场景,增强消费者体验;地标美食、地标食材成为打造特色产品的有力抓手;“国潮”美食、文化主题饭店、绿色饭店、绿色餐饮等新消费模式愈发受到关注;特色小吃、具有较高性价比、自选自助大众化平价类产品受到热捧,在新增餐饮企业数量中占比高。餐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了餐饮消费的稳定恢复。
政策支持作用持续显现。3月,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等方面,提出22项具体措施。5月,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推动高效办理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要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同时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中国烹饪协会认为,相关部门出台的惠企政策,可缓解餐饮行业经营主体压力,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企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假期前后人流量差异较大”“流量跟风”“昙花一现”等情况。暑期来临,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预计,在旅游市场的带动下,餐饮行业将再迎小高峰,而旅游市场的下沉也将激发县域餐饮经济潜力;暑期亲子家庭游客及年轻游客将成为县域餐饮主要客群,消费者将更加期待健康、美味且兼具性价比的特色佳肴。陈新华建议,餐饮企业积极拓展社区服务板块,尤其是主营中高端产品的企业,不妨积极尝试“下探”,打造更多大众化、日常化的产品;紧抓本地特色,打造特色化和差异化的消费体验,提高供给质量,加强服务能力,变“网红”为“长红”,转“流量”为“留量”。中国烹饪协会建议,餐饮企业既要积极了解政策动态,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又要不断创新,适时推出夏季特色菜品,吸引更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