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付了钱的火锅锅底却不让打包带走?近日,一则关于就餐后火锅锅底能否打包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锅底付了费为何不让打包?
“邀了两个朋友去一串串香五板桥分店吃饭,结算下来总共消费了一百八十多元,想要退些多拿的没吃过的菜品,商家方面说是不能退,当时我就想不如全部煮到锅中,打包回去吃。”随后王女士就向服务员提出打包要求,却遭到拒绝,“服务员也没做任何解释,这完全不合理,我付了锅底费,为什么不能把菜品连同锅底全都打包带走呢?”王女士怎么也想不通。
类似这样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也相当困惑。消费者在就餐之后,将剩余菜品及底料打包带走,本是勤俭节约理应提倡的好事,而大多数商家都收取了相应的“锅底费”,消费者在就餐时其实是支付了锅底的相关费用,那么为什么打包锅底却会遭到商家拒绝?
串串香解释
以防“有心人”研究锅底
“如果顾客有‘打包’需要,我们都准备了专用的打包盒,是可以舀点汤在煮熟的菜品中让顾客打包带走的,但‘整锅端’是不允许的。”李记串串香相关负责人表示究其原因,一是出于饮食安全考虑,保护自身利益出发,顾客将锅底打包带走,在此之后吃出了任何问题,我们都是有责任的。二是锅底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以防有心人研究锅底配方。
针对消费者付了费的锅底,那么其它串串香店或是火锅店是否允许打包?随后记者走访了多家店,发现禁止顾客打包锅底的做法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而大多数商家给出禁止打包锅底的解释大致都是成本原因或是锅底中包含本店独家配方。
相关说法
不能打包店家应提前告知
付了钱的火锅锅底究竟能否打包带走?对此,重庆学苑律师事务所夏天律师认为,商家做法不合理,也不合法。顾客付了锅底费后,锅底就应当属顾客所有,顾客就有权将其带走。倘若店家事先已告知,消费者选择了继续消费,视为默认接受不能打包锅底。反之事先没告知,消费者付了钱,那么店家则无权阻止消费者将锅底打包。
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商家担心有心人打包锅底研究配方这一说法,他表示如果店家有此顾虑,消费者可与商家协商,在不影响商家经营情况下,打包带走锅底,同时商家也应提醒顾客节约食材,并鼓励顾客将剩余食材打包带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小菡
了锅底费 凭 付了锅底费 凭啥不让打包锅底?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记者 赵利宾)22日晚,市民伍女士在游仙区开元场依江花苑附近一家砂锅串串火锅店就餐时,把没吃完的菜和锅底一起打包,服务员却告知“菜可以带走,汤却不能打包!”她认为,既然火锅店收取了锅底费,那么锅底就应该归她,凭什么不能打包打走?
当晚上伍女士和家人在该店聚餐,火锅店收取了22元的锅底费。聚餐结束后,她看锅里还有很多菜没有吃,就回家拿了一个钢盆,准备把没吃完的菜和锅底一起打包。
“我才打包了两勺汤,服务员就过来制止了。”伍女士说,服务员称店里有规定,如果要打包,只能捞锅里的菜,不能装锅里的汤。伍女士觉得火锅店的规定很不合理,当场反问“付了锅底费,为什么不能打包?”服务员坚称这是店里的规定,随后端走了锅底。当晚,双方为此僵持不下,并在店内争吵起来。最终,伍女士也没有把锅底打包带走。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收了锅底费,这锅里的汤料就应该归我了,凭啥不让打包?他们把油留下来,是不是要重复利用?”伍女士为此很想不通,“要是早告诉我不能带走锅底,我们就不会在这里消费了。”
针对伍女士反映的情况,24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家砂锅串串火锅店采访。该店一位贾姓负责人表示,他们店每个锅底里有4斤多油,且锅底是独家配方,锅底成本价100多元,而收取顾客的22元锅底费,只是顾客就餐时使用消耗的那部分,所以顾客自然不能把锅底带走。该负责人说,如果顾客要打包,他们一般都是把菜捞起来打包,原则上不允许打包油汤,有时候也是最多舀两瓢油给顾客带走。
该负责人同时透露,之所以不让顾客打包锅底,主要原因是他们锅底所使用的都是自己炼制的老油,而并非一次性锅底,每次顾客食用后,他们都要对进行锅底加工处理,然后再重新调制,以供下次使用。该负责人说,他们使用的锅底油是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的,绝对干净卫生。
记者走访了解到,收取锅底费却不允许打包锅底的现象,并非该火锅店一家,绵阳不少火锅店也都有这一规定。
对于顾客带走锅底遭火锅店拒绝的现象,市消协负责人明确表示,火锅店的做法不合理,其说法也站不住脚。“火锅店收取了锅底费,锅底理应归顾客所有。”该负责人认为,如果火锅店认为汤底有“秘方”,担心因打包泄密,应提前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如果事先没有告知“锅底不出堂”,且收取了锅底费,锅底就应当属顾客所有,顾客就有权将其带走。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锅底打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案例也不是很多,希望店家和消费者都能够更好地沟通,和谐解决纠纷。下一步,他们将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联合辖区工商所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近,“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到目前,已有多地餐饮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也相继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共同杜绝餐饮浪费行为。
实际上,号召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光盘行动”,早在2013年就被人们所熟知,甚至一度成为当年十大新闻热词之一。时隔7年,餐桌上的浪费是否有所缓解?人们对“打包”的接受程度是否有所增加?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于近日实地探访了北京多家餐馆。
↑顾客正在打包剩菜
推行“小份菜”
告知顾客底料也能打包
“服务员,麻烦打包一下红汤底料。”北京市民刘先生在当天结束用餐后,示意火锅店服务员,帮自己打包一份红汤火锅底料。
“想自己在家煮火锅吃还得专门买火锅底料,这味道不错,打包回去能再煮点东西。”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这不是自己第一次打包火锅底料,“一般味道不错,我都会带一点回去。”
↑顾客打包火锅底料
然而,像刘先生一样选择将底料打包回家的顾客并不多见。该火锅店负责人称,在用餐结束后,服务员都会主动告诉客人,火锅底料和剩下的菜品都可以进行打包:“但有时菜品会打包,底料打包的就很少。”为此,记者发现,每张餐桌上也都放着一瓶墨汁,瓶身上写着:“如用餐完毕后不打包,可将墨汁倒入锅中。”
↑某火锅店内提示顾客,若锅底不打包,可使用墨汁倒入锅底中。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除了鼓励客人打包火锅底料外,为方便用餐人数少的顾客,火锅店从去年起推出了“小份菜”,即每份菜只是原来菜品的一半,价格也是一半。“这样做一来能让大家吃到更多口味,二来也减少食物浪费。”火锅店负责人说。
实际上,中国烹饪协会发出的倡议书也专门提到:“各餐饮服务单位合理调整菜品数量、份量,推广分餐制,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做好引导消费者适度点餐的服务,避免造成浪费。”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也在一些外卖点单平台看到,不少外卖点也推出了“小份菜”的选项,方便独自点单的顾客选择。
↑某餐馆在外卖平台为食客提供小份菜
要求员工主动介绍菜品份量
顾客基本会打包剩菜
8月11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双井路上的一家网红中餐厅,这里仍有不少顾客正在用餐。记者看到,一对夫妇的餐桌上只点了两个菜,用餐完毕后,看着盘子里剩下的菜品,女顾客主动示意服务员要求打包。
“做的味道不错,带回去可以接着吃。”打包的女顾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向来点餐都根据用餐的人数算,如果没吃完,且菜品味道不错,自己就会主动打包。
“其实感觉从去年开始,就能明显感觉到顾客剩菜现象好了很多,吃不完打包越来越正常。”该中餐厅的老板焦杰告诉记者,在餐厅营业的5年里,能明显感觉到餐桌浪费的行为在减少,同时,焦杰也表示:“我们也会告诉员工,介绍菜品份量,提醒顾客适量点餐。
“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厨余垃圾里的剩菜剩饭,比以往少了很多。”在餐厅后厨间的厨余垃圾桶里,记者也看到,店内大部分顾客结束用餐后,被倒掉的厨余垃圾尚不满垃圾桶的一半。
针对4城市366家餐馆的调查数据显示:
人均食物浪费浪费率为11.7%
尽管选择将剩菜打包的顾客越来越多,不少餐厅也主动推出小份菜,但不少吃不完的菜品却仍然被留在了餐盘里。
红星新闻记者在上述中餐厅里发现,同桌的两名男性顾客,一次性点了6份菜品,离开餐桌时,仅有一份菜实现了“光盘”,而其余菜品并未打包带走。
↑餐厅中,顾客用餐结束,桌上仍有剩余饭菜。
而这样的剩菜现象在火锅店、自助餐厅等更为普遍。如某家自助餐厅中,尽管写着提醒顾客“少量自取,剩余菜品过多将收费”的标语,但顾客用餐完毕后,仍会剩菜不少菜品。
一名自助餐厅的服务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般不会去查看顾客最后剩了多少,除非实在是太多了,但剩下的菜品即便没有动过,也不会再回到取餐区。”
舌尖上的浪费背后,有着现实的数据支撑。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中,展示了对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366家餐馆的调研结果。
对这四个城市餐饮业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为11.7%。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什么东西最容易被剩下,上述报告数据表明:蔬菜浪费量最高,其次是主食类,再次是肉类,水果和奶类浪费量最低;游客食物浪费总体多于当地居民食物浪费;餐馆规模越大食物浪费程度越严重;晚餐食物浪费比午餐严重;朋友聚会和公务/商务消费食物浪费量更高。
“碍于面子不愿意带剩菜回家,加之过去打包服务不如现在普及,所以过去浪费现象严重,但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经过“光盘行动”,在他看来,眼下餐桌浪费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按量点餐,剩菜打包已经很平常。
那么,推行餐饮节约,是否建议餐厅取消打包盒收费?对此,袁小然表示,由于目前采用的打包盒大多为可降解材料,成本较高,如果要求餐厅必须减免打包费,会给餐饮企业带来不小压力。
全国人大将立法
多地餐饮协会发倡议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级巡视员张桂龙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记者采访时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对国内外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相关立法、文件和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研究。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系统性、针对性、集成性还不够强。”致力于推行餐饮节约工作数十年的袁小然认为,加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细致立法、有针对性立法很有必要。
而从餐饮消费环节来看,袁小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深入的宣传;二是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三是提升行业自律、引导,从我做起。
而对于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袁小然表示,应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很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走访过程中,红星新闻记者也发现,几乎每一家餐厅中都张贴着提醒顾客节约粮食的标语。除了随处可见的提醒,不少餐饮协会发出了倡议书,以提供借鉴意义。
↑餐厅中张贴号召“光盘行动”的标语。
日前,武汉餐饮业协会向武汉餐饮业发出六项倡议,其中包括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增加菜品,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
郑州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发布的“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中提到,应积极倡导并践行餐桌文明,科学合理设计菜单,调整菜品数量、份量;鼓励企业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务;合理搭配菜品,不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联合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则倡议:积极开展节能节水改造,提高水、电、煤、气使用效率,减少厨余垃圾,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化处理。加强厨师队伍建设,减少原材料采购、备料中的浪费行为。
而在中国烹饪协会发出的“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倡议书”中,则鼓励机关食堂、院校供餐单位运用大数据系统,科学进货,精准计算供餐人数,合理配餐。同时,建议减少航空食品的强制性搭配,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取餐品,避免造成浪费。
同时,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也发起了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其中提到,应积极发展大众餐饮,大力推进早餐工程、中式快餐、特色小吃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规范外卖食品中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杜绝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提供健康、环保、安全、便利的放心消费。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特约记者 杨雨奇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