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餐饮业大洗牌!未来这5种品类最有发展前景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疫情时代,餐饮业哪些品类的发展将呈现出勃勃生机?它们能够逆势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行家计划#本文由红餐网(ID:hong

疫情时代,餐饮业哪些品类的发展将呈现出勃勃生机?它们能够逆势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行家计划#

< class="pgc-img">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翟彬。

“品类定生死”,这句话放在当下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随着疫情反复以及“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常态化,餐饮背后的经营逻辑巨变,不同餐饮品类的经营条件和经营风险变得大相径庭。

一些品类尤其是“2高1低”(高客单、高成本、低复购)的品类,生存处境愈加艰难。但同时,也有一些品类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存力和极强的韧性,具备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逐个拆解一下,后疫情时代餐饮业最有发展前景的5大“趋势性”品类,以及其逆势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

< class="pgc-img">

“消费升级”大撤退,

“极致性价比”品类称王

一个做日式连锁烤肉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这个月已经开始全线调价(下调30%),原先人均250+的客单明显不适应现在的市场。

几年前甚嚣尘上的“消费升级”,如今没人再提了,“客人没钱了”已经成了行业共识,而两组数据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16-24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18.4%,创历史新高;而2022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为16274亿元,同比下降了8.5%,降幅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消费信心的严重不足。

对于那些仰仗于“消费升级”的餐饮品类来说,“消费者没钱”的现实过于残酷。

以笔者所处的北京某商圈为例,6月疫情恢复后,首批闭店的商家就包括像烧江南、行运一条龙等品牌,基本都属于高客单价的“消费升级型品牌”。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翟彬供图

而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一方面是客流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堂食解禁后着急回血,因此不得不放下身段,降价揽客。打七折是常规操作,五折也是稀松平常,米其林、黑珍珠餐厅们纷纷“贴地飞行”,似乎也预示着“消费升级的时代”已经过去。

反观另外一边,一些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品类大都受影响较小,更有甚者直接逆势成长。

比如,在消费高峰时段,人均“70+”的比格比萨和“50+”的萨莉亚门口依然大排长龙。

定位于“中华日料”的武汉日料品牌仙隐小鹿,和京津冀日料连锁门店数量第一的村上一屋,都把“高性价比日料”作为突破口,凭“90元以下”的客单价改变了日料高高在上的传统形象。去年,这两个品牌都达到了开店数量的最高峰。

“40元以下”的小火锅们更是迎来了“第二春”,轩于鲜、苏小北、农小锅等小火锅品牌在疫情最困难的这三年里,门店数量也都得到了较大的增长,成为火锅市场里极其难得的增量。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翟彬供图

总的来看,平价日料、自助小火锅、社区餐饮、平价连锁咖啡、现包水饺等品类在疫情中不但稳住了基本盘,还逆势取得了增长。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类要么是押中了“消费降级”的大趋势,要么是基于“总成本领先”的理念对业务模型进行了重新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极致的性价比。

毫无疑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极致性价比”将是大部分品类追逐的目标。而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品类,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 class="pgc-img">

成瘾性=高复购!

具备“成瘾性”的品类是YYDS

纵观上半年,再也没有比咖啡更让人“热血”的赛道了:

5月9日,书亦烧仙草战略投资连锁咖啡品牌“DOC咖啡”;

5月18日,柠檬茶品牌“柠季”全资控股投资咖啡品牌“RUU”;

6月21日,喜茶继战略投资“Seesaw Coffee”后,又入股了“少数派咖啡”;

7月11日,甜啦啦旗下咖啡品牌卡小逗正式亮相;

不仅是茶饮大佬们加速抢夺咖啡市场,连中国邮政、李宁、华为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跨界打劫”,咖啡作为打工人的“续命水”,同样让各界大佬们直呼“上瘾”。

作为“成瘾性强”的产品,咖啡独有的品类特质让其他赛道的玩家望尘莫及。根据德勤《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有49%的国内用户有消费美式或是冷萃的习惯,这个数据较三年前增加了25%,生理上的“提神醒脑”+心理上的“重度依赖”,让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把“早 C 晚 A”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除了咖啡之外,其他包括:含糖(烘焙、奶茶、甜品、冰激凌等)、含酒精、辛辣(火锅、串串、麻辣烫等)等产品也都具备极高的“成瘾性”。

甚至连“臭类”(臭豆腐、螺蛳粉、榴莲、大肠类)食品也能充分刺激人体多巴胺的分泌,这也是最近两年“螺蛳粉火锅、肥肠火锅”等品类被“嗜臭者们”追捧,并持续爆火的原因。

“成瘾性”的背后是“高复购”,只要品牌能够沉淀下大量“成瘾性复购”人群,就能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同时“成瘾性复购”也远比“活动复购、促销复购”等方式更具粘性。未来 ,“连锁+成瘾性+高毛利”,将是餐饮品牌们梦寐以求的终极模型。

< class="pgc-img">

到社区去开店!

“社区类餐饮”将成为新的流量中心

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原有的流量架构,“居家办公、禁止堂食”等防疫措施更让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原有的线下流量中心“阶段性停摆”,而“以社区为中心”的街边店、档口店、菜市场店则成了新的“流量入口”,这一变化也让所有餐饮人开始重新审视“社区餐饮”的价值和意义。

社区店开在住宅区周边,受封控影响相对较小,凭借着低房租、地利优势和日常累积的用户口碑,“抗风险力”也更强。同时,相对宽松的自由度,也让社区街边店更容易在疫情下灵活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比如开设档口、做外摆、增加时段等等。

这两年,社区餐饮品牌也逐渐站上舞台的中心,成为行业的关注点。这其中,包括深耕社区二十多年的“坪效之王”南城香,和疫情期间积极转型为“档口+社区店”的紫光园,以及像稻香村、红荔村、超意兴、袁记云饺、熊大爷、九多肉多等一大批布局社区的餐饮品牌,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都得到了快速成长。

此外,像好利来、鲍师傅、周黑鸭、金戈戈、遇见小面等品牌,也在加大在社区周边开店的比例。连选址挑剔的咖啡品牌们也开始下沉社区,据美团数据显示,2021年咖啡馆在住宅小区的新开门店年复合增长率达71%,远高于购物中心和写字楼。

< class="pgc-img">

△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截至2021年,全国“商户数量在50+”的中大型购物中心只有5300多个,但是全中国城市的社区却至少有10万个,相较于购物中心而言,社区餐饮的房租成本更低、签约时间更久,复购和稳定性也更强,也因此,“到社区开店”正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

< class="pgc-img">

从双主场到全域交付,

“不依赖堂食”的品类抗风险力更强

据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介绍,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对于夸父炸串的影响并不大,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5月,其北京门店在暂停堂食的情况下,营收依然能够达到正常月份的85%~90%,核心原因就在于其外卖和外带业务的比重很大,受暂停堂食的影响较小。

对于大部分餐饮品类来说,堂食是根本,外卖只是锦上添花。但在疫情来临之后,外卖虽然不能赚钱,但却能救命。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北京老牌粤式海鲜酒楼顺峰平日堂食的客单价都在两三百,在疫情期间积极自救,在外卖平台推出了39元的腊味煲仔饭(原价88元),主打白领人群,销量很快冲到北京地区同类产品的第一;另一个主打韩国烤肉的品牌坦坦大炉也主动求变,在疫情期间上线了韩式蘑菇烤肉拌饭、石锅拌饭等单人或多人套餐,避免了烤肉难以外卖的窘境。

眼下,外卖作为常规配置,已经成为餐饮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但非接触经济并非只有“外卖”一条路。外带、零售、抖音直播、私域、团购与团餐,餐饮渠道已经从“双主场”切换到“全域交付”,简单点说,只要场景有需求,餐饮可以进化成任何样子:

今年2季度开始,餐饮品牌集体在抖音直播发力,北京永定门电烤串的一款“118元100只小龙虾”的套餐,在其抖音直播间里就爆卖2万单。“抖音直播+达达/顺丰同城”让不少餐饮品牌在两大外卖平台之外找到新蓝海;

麻六记在5月堂食被禁的时候,开始发力零售类产品,在其直播间里,89.9元的麻六记老坛酸菜鱼累计销售达9.5万单、39.9元麻六记酸辣粉更是狂卖82.6万单;

4月疫情期间,比萨玛尚诺、周师兄、老盛昌汤包等品牌积极开展社区团购;

校园厂矿机关大企业等封闭场景生意稳定,团餐已经成为疫情下难得的避风港……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翟彬供图

尽管“全域交付”的趋势大家都认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零售和团餐对于供应链和B端资源要求很高;而直播、私域都是“技术活”,品牌们对运营人才的储备又不足,因此对于广大中小型餐饮企业来说,实际上真正能做的大概只有两点:

第一,调整选址,尽量不去竞争激烈且房租成本高的购物中心,而是选择在社区、菜市场、超市口等居民区周边开店。

第二,借鉴“紫光园模式”,依照自身实际情况,将门店改造成兼具“堂食+外卖+外带+档口”的全时段社区店,具备“看得见、进得来、买得起、经常买、离不开”的特点,做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食堂”。

< class="pgc-img">

行业大洗牌,

只有“足够差异化的品类”才能活下来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价格敏感度”大大提高了。如今对消费者来说,“可吃可不吃的东西,就不吃了;可去可不去的店,就不去了”;

其次是从“随机消费”转换到“目的地消费”。具体点说就是行为习惯从“先随便逛逛,再决定吃什么”,到“今天想吃什么,就找什么样的馆子”。

这些变化对于餐饮品牌,尤其是购物中心品牌来说影响巨大。那些定位不清晰、客群不精准、产品没特色的品牌,迟早会被“干掉”。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说“洗牌”跟某一品类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竞争激烈,供给冗余、同质化严重的品类,比如快餐、火锅、烧烤、奶茶等,也必将成为“大洗牌”下的重灾区。而数据也支撑这一论证,2021年,全国共有近40万家快餐店被注销,奶茶店有近35万家,火锅也有近10万家被注销。

当下,对所有品牌或者餐饮创业者来说,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让消费者记住自己”。

不论是靠“烤肉蘸麻酱”霸榜北上广深的西塔老太太,还是号称“1800万一家店”刷爆小红书的中式茶饮新晋品牌“顽徒”,亦或者频频靠“自黑”承包热搜的蜜雪冰城……这些品牌都在告诉消费者“我们很不一样”,所以说,没有过气的品类,只有不努力的品牌。

而实现品类差异化的方法大概有三种:

第一、瞄准“小众品类”。从去年开始流行的海南糟粕醋火锅、被瑞幸带火的椰乳奶茶、“露营风+咖啡/烤肉”等等,它们的走红都是敏感地捕捉到了微小的流行趋势,然后快速行动,享受了品类的时间红利。

第二、老品类升级。去年开始流行的泰式大排档、韩国大排档等,就是在原有泰餐和韩国料理的基础上,通过场景创新、产品升级的方式,激发了消费者对异国料理的热情,带动了一波流量。

第三、品类微创新。6月北京重启堂食的当天,笔者常去的“破店”北京首店不出意外的开始排队,凭借着“秀场+海鲜+东北烧烤”的微创新,破店坐稳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排队王,在内卷激烈的烧烤市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

写在最后

今年的这波疫情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餐饮不是刚需,菜市场才是”。当疫情发生的时候,餐厅可以关门,但菜市场必须开着。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所以餐饮人们必须清楚两点,第一,餐饮并非不可替代,因为还有菜市场和预制菜;第二,未来没有长红的品类,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认知的餐饮人。

餐饮人必须打破“认知围城”,举个例子,当抖音上还有不少餐饮人在评论预制菜“如何毁掉餐饮行业”时,已经有不少品牌完成了工业化的改造,开始享受着标准化带来的红利;当有人说餐饮应该追求“烟火气和氛围感”的时候,殊不知有不少餐饮品牌已经把自己的店朝着“小店、小桌、小份”的模型调整。

过去半年,餐饮行业的残酷性表现地淋漓尽致,而未来几年,餐饮大概率仍会很难,大洗牌在所难免。无论是即将入场的餐饮小白,还是仍然在坚守的老餐饮人,一定要看清行业走向,对于变化快速调整,持续保持进化的能力,才能做到“适者生存”,最后方可“剩者为王”。

经济观察】

原标题:餐饮行业发展呈现哪些新趋势?

杨召奎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两份餐饮行业报告——《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和《2024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以下简称百强榜单)。透过这两份报告,可以了解餐饮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新趋势。

从白皮书数据来看,2023年,餐饮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时,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如果说20%的收入增长,凸显了餐饮市场回暖,21%的连锁化率则折射出行业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连锁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运营效率、产品和服务创新、科技与数字化应用等诸多方面,依托规模经营,比单体门店具备更多优势。

餐饮业连锁化率走高的原因在于,一些头部餐饮直营门店的发展痛点开始暴露,包括运营管理成本高、资金压力大、门店规模瓶颈限制供应链效能发挥等,因此纷纷选择协作面更大、资金成本压力更小、发展速度更快的加盟模式,抢占市场。例如,奈雪的茶、老乡鸡、太二酸菜鱼等直营品牌先后开放加盟。

白皮书还显示,餐饮行业的下沉趋势也非常明显,布局中小城市的连锁品牌与日俱增。根据美团数据,与2021年相比,2023年一二线城市连锁店的数量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三四五线城市相应提高了1.7个百分点。随着餐饮品牌市场扩张步伐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连锁门店布局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为餐饮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从百强榜单来看,其中一大特点是新上榜品牌数量增长快。榜单中既有蜜雪冰城、杨国福麻辣烫和鱼你在一起等8家品牌连续6年入选,也有朱光玉和虎丫炒鸡等21家加盟品牌首次入选,较去年增长超30%。这是因为数字化软实力和供应链硬实力的双向加持,让这些品牌得以迅猛发展。

另一大特点是头部企业的经营规模增速更快,强者更强。截至2023年底,“中国餐饮万店俱乐部”成员由4家(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蜜雪冰城、华莱士)再增加2家(肯德基、瑞幸咖啡)。此外,越来越多的头部品牌通过“堂食大店+品牌卫星店”的组合进行规模化扩张。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裴亮看来,无论是头部企业的持续扩张,还是连锁品牌向低线城市的渗透,以及连锁化率的稳步提升,都离不开特许加盟模式的普及。

此外,两份报告都提到了数字化对餐饮行业带来的巨大改变。当前,餐饮行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这一趋势,如新茶饮采用小程序点单、品牌餐饮设立专门服务线上需求的卫星店等。基于更高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更稳定的供应链和更成熟的运营经验,以及餐饮数字化工具的加持,大型连锁也可以在下沉市场实现持续扩张。

从两份报告来看,出海已经成为众多餐饮企业的战略选择。目前,海底捞、云海肴、太二酸菜鱼、瑞幸咖啡、呷哺呷哺、湊湊、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等众多品牌都已走出国门。

餐饮品牌出海不同于开一家门店,比拼的并不只是“中国味道”,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中餐的“公司力量”。因此,白皮书建议,重视公司和IP的顶层架构设计,重视菜单本地化,还应做好应对各类管理挑战的准备,例如,政策法规、知识产权、合作伙伴选择、品牌影响力、供应链、用工选址、数字化应用、培训管理等。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入2024年,餐饮人该如何拨开迷雾,抓住新机遇?

< class="pgc-img">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景雪。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

如今,迈入2024,站在岁末年初这个特殊节点上,我们回顾了餐饮业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一些深刻变革,并基于现状,对未来做了简单的预判,权且管窥,以期洞见。

< class="pgc-img">

规模突破5万亿

2023年中国餐饮业迎来八大变化

结合过去一年餐饮行业的动向及舆情热点,我们总结概况了餐饮业的一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八方面:

1、新型餐饮业态不断兴起

2023年,餐饮行业诞生了一批新的网红业态。先是竹筒奶茶走俏江浙沪,随后,全国各地兴起一批卖竹筒奶茶的门店;再往后,淄博烧烤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的餐饮事件;还有各类以新中式为特色的门店,包括新中式茶馆、新中式馒头、新中式糖水铺等新模式门店引发市场不小的关注。

但如今再来看这些新业态,大部分已开始降温,部分业态甚至没熬过半年。

比如淄博烧烤,于去年3月火爆出圈,并在“五一”冲上顶峰。但五一过完没多久,淄博烧烤便迅速“退烧”。不少跟风开烧烤店的创业者损失惨重,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红餐大数据

还有突然走红的“新中式馒头”,也掀起创业热潮,在北京、杭州、上海、青岛等城市出现了一批“馒头铺”。但不到一个月,就有不少创业者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现身说法,称加盟开新中式馒头店,亏损是常态,投入全打了水漂。

此外,像竹筒奶茶、围炉煮茶、新中式茶馆、成人小饭桌等网红业态,在经历短暂的“高光”后也迅速冷却。

这些网红爆品、网红业态、网红餐饮现象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背后,一方面是消费者日趋理性,更加务实,不再盲目被种草;另一方面,速生速死的网红餐饮业态往往没有真实的市场需求作支撑,亏损、倒闭只是早晚的事。

抛开网红的外衣,做餐饮终究还是要回归餐饮的品质。网红餐饮想要真正成为“长红”,还要习得不少本领。

2、餐饮联名营销大战打响

2023年,一众连锁餐饮品牌不仅通过联名营销推出了花式新品,还探索出了更多新玩法。

? 瑞幸联名茅台推出酱香拿铁,引爆全网,首日卖出了542万杯,销售量超过1个亿;

? 海底捞联名米菲推出周边系列产品,给火锅增添不少萌趣;

? 奈雪的茶和薄盒APP推出的“范特西奶茶”,引发了消费者的“回忆杀”和抢购潮;

? 喜茶和奢侈品品牌FENDI联合推出“FENDI喜悦黄”

……

这些联名,无论是在玩法还是联动对象上,都变得更加多元。其中,联名动漫、热播影视剧、动画IP、人物IP的现象更为普遍。凭借着联名营销,不少品牌也赚足了眼球,并带动着销售业绩的提升。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但也要注意,并非所有品牌都靠联名营销实现了“名利双收”。

? 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款“佛喜茶拿铁”因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被约谈,产品很快被下架;

? 必胜客联动网游“原神”时,因下单人数太多导致APP崩溃。

……

目前来看,餐饮品牌要做好联名营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毕竟伴随联名营销越来越普遍,消费者的心动阈值已越来越高,餐饮企业想要通过联名营销实现1+1>2的效果也会越来越难。

联名营销的本质是双方流量池互换,是为了实现双赢。对餐饮品牌而言,联名营销绝不是简单的两个品牌/IP相加,而是要真正做到“资源互用、价值齐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

3、超低价团购席卷餐饮业

年初,瑞幸和库迪先后推出9.9元一杯的咖啡,正式将咖啡带入“9.9元时代”。此后,咖啡品牌纷纷价格下探,广州、南京等地甚至出现了1元喝咖啡的独立咖啡店。

没过多久,低价这股风就刮进了新茶饮赛道,喜茶、奈雪也相继推出了9.9元喝奶茶的活动。

西少爷、和府捞面、贾国龙中国堡等快餐品牌也纷纷放下身段,将部分30多元的产品降到了10元左右。一直走平价大众路线的南城香、和合谷、嘉和一品等品牌更是没闲着,将一份早餐的价格打到了3元左右。

在火锅领域,小龙坎原本470元的火锅4人餐,开启超低价团购,只需要177元;重庆一家火锅店派发“低价券”为门店引流,只要39.9元,就能享受火锅店“五荤”“五素”超值套餐;还有做正餐的餐饮店甚至推出了9块9抵100元的优惠券……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截图自大众点评

2023年,残酷的价格战在餐饮业不断上演。

事实上,“低价”不是2023年才出现的玩法,但在2023年却尤为突出。当餐饮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门店都亟需获客和生存,低价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

但对绝大部分餐饮商家来说,拼低价并非长久之计。以新茶饮为例,产品基础的原料既有奶、茶,还有各种鲜果和小料,每一类原料又有多种类型,在多种原料构成,且保障品质的情况下,要持续卷入价格战,打出低价,几乎很难盈利。

类似瑞幸这样的万店品牌,敢喊出“至少持续两年9.9元的活动”,无非是规模体量上去后,在供应链端的议价能力更高,从而原料成本能进一步压缩,实现了‘薄利多销’。

更进一步来看,连锁品牌未来若要长期卷入价格战,对很多加盟商来说,也意味着要割让自己的利益。长此以往,加盟商能同意吗,也要打上个问号。

4、一半骂声、一半掌声的预制菜

过去这一年,预制菜,正遭遇冰火两重天!

政策端,预制菜一路上扬,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全国首个本科预制菜产业学院成立,各地政府纷纷“出手”、争抢“预制菜之都”……

产业端,张核子、统一等企业纷纷跨界而来布局预制菜;叮咚买菜开出50亿元订单,招募预制菜合伙人;盒马则新增预制菜为一级部门……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Midjourney

但在消费端,预制菜的争议,却几乎没断过。“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占领餐厅”等信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负面舆论和情绪。

从商业角度出发,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预制菜的出现改变了中国餐饮的经营模式,解决了餐饮经营中“人、效率、成本”等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餐饮经营的门槛。有公开数据显示,预制菜能够让餐厅的利润率提升7个百分点。

但目前来看,针对预制菜的定义、概念还没有官方明确规定,导致其很多时候被粗暴地定义为了“料理包”,公众对于预制菜仍存在不小的“误解”。

总的来看,预制菜想要赢得消费者、市场的青睐,势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餐饮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

2023一开年,一则有关食品餐饮连锁行业被列为“红灯行业”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彼时,不少餐饮投资人士推测,证券监管机构对食品餐饮行业“一刀切”的概率不大,但接下来餐企上市的审批标准和流程大概率会更为严格。

过去一年,餐饮相关企业的上市之路确实多有坎坷。包括老乡鸡、乡村基、蜜雪冰城、德州扒鸡、鲜美来、阿宽食品等纷纷主动撤回IPO申请。此外,捞王锅物料理、七欣天、杨国福麻辣烫、绿茶餐厅等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招股书也均已失效。

但这仍然不能阻挡餐饮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向往。

2023年8月,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新时沏等茶饮品牌也被传出欲冲击上市的消息;蜜雪冰城折戟A股后也有了转战港股的消息传出。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古茗

2023年底,锅圈成功上市,小菜园也再度获得融资。业内还在准备申请IPO、冲刺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已不在少数。

连锁餐饮品牌拥抱资本市场,无非是希望获得大量资金的支持,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构筑规模优势。

总的来看,资本市场对餐饮消费还抱有信心,未来或将还有一大波餐饮相关企业涌向资本市场,餐饮行业的集中度和连锁化率也将越来越高。

6、餐饮商家抢进直播间

2023年,可谓是“餐饮直播元年”。海底捞、茶百道、绝味鸭脖、太二、朱光玉火锅馆等众多餐饮品牌纷纷发力直播业务。

海底捞生日嘉年华直播活动实现销售破亿;绝味鸭脖首次开播,在抖音直播平台的交易额超过6600万,成交订单数量超280万单;太二酸菜鱼的首场直播,开播不到6小时,销售额也突破了1亿元;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通过线上直播探索出新的获客方式,带动品牌声量和门店销量的双重增长。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太二直播间截图

与此同时,“餐饮+直播”的模型也在不断地迭代。直播内容方面,开始愈加多样化,从展示产品、案例,到讲述企业的故事、价值观等,餐饮商家的直播变得更生动、更有内容,更具传播性。

直播形式方面,从直播间发放团购优惠券、聘请达人进行新品宣发,发展到如今,越来越多餐企开始邀请明星作客直播间,甚至有餐饮老板亲自下场,在直播间为自家品牌带货、宣传。

餐饮本质上是一门流量生意,过去人们更关注“黄金店铺”带来的线下流量。而现在,线上平台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流量获取渠道。

流量在哪,生意就在哪。如何通过直播找到精准用户,推动品牌快速发展,探索出新的增长路径,对餐饮品牌来讲,还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

7、明星餐饮“一地鸡毛”

2023年,明星餐饮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

韩寒开设的餐厅“很高兴遇见你”,被曝亏损近千万元;陈赫的“贤合庄”全国门店大幅收缩;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明星关晓彤与天然呆奶茶被起诉;还有薛之谦的“上上谦火锅”、Angelababy投资的“斗鎏火锅”、孙艺洲与他人联合创办的灶门坎卤味烧烤等一批明星餐厅或被曝关门歇业、或闭店收缩,经营状况都难言乐观。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微博评论截图

过去数年,因为餐饮行业门槛低,很多明星都看上餐饮这门生意。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明星餐饮却鲜少有成功案例,各家明星餐饮甚至因产品品质、加盟纠纷、管理不当等问题频上热搜,惹来不小的争议。

事实上,很多明星开餐厅,不是为了做品牌,而是在试手气,看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名气和流量赚点钱。若成,皆大欢喜,收入翻倍;若不成,也只是副业探索失败,无伤大雅。

殊不知,餐饮是勤行、苦行,且餐饮的商业体系极其复杂,明星不能躬身入局,将自己置入真实的创业环境下,就很难成功。

流量只是助跑器,任何商业能存活、能持续盈利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都要以产品、服务为核心,跑通经营模式。

倘若明星餐饮的模式中,只有流量,没有用户需求、没有产品特色、没有运营模式,更没有做餐饮的初衷。那最终的结果,就只会是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8、“万店俱乐部”不断壮大

“招兵买马”“抢市场”“转守为攻”成为众连锁餐饮品牌2023年发展规划的关键词。

茶百道、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麦当劳中国,肯德基、汉堡王、赛百味、瑞幸咖啡、喜茶等连锁餐饮品牌开始不约而同加码开店。

通过开放加盟、进军海外等策略,大部分连锁餐饮品牌门店规模开始一路狂飙。瑞幸咖啡、肯德基、锅圈食汇甚至成功迈过“万店”门槛。算上此前的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蜜雪冰城4个万店品牌,餐饮行业的万店品牌达到7个,“万店俱乐部”不断壮大。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微博

门店规模扩大,让这些连锁品牌具备了更强的规模效应,也继而在成本管控、利润提升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保持更好的发展态势。

但也要注意,随着规模扩张,品牌的管理难度、运营成本也会随之提升。当整个餐饮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已经来到了抢身位的阶段,越来越多品牌想要讲好“万店”故事,也并非易事。

另外,在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加码开店的另一面,一些餐饮品牌已经式微。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1日,国内餐饮企业注吊销数量超过126.5万家。

更别提无数势单力薄的小品牌、小门店,倒下的更是不尽其数。

但说到底,一批倒下,新的一批也在不断崛起。餐饮作为民生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class="pgc-img">

2024年餐饮行业发展前瞻

五大趋势值得关注

进入2024年,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餐饮人该如何拨开迷雾,抓住新机遇?餐饮行业又可能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基于过去一年餐饮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也大胆预测了以下几点:

1、高质价比产品、刚需品类仍然是餐饮消费主流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显示,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已经出现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消费者的朴素、实用意识正在引领社会的新消费潮流。换句话说,消费者在花钱方面会变得更保守、更理性。

理性消费并不意味放松对品质的追求,未来消费者本质上还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享受不错的品质。在用餐方面,也会拒绝超额消费,选择刚需性的产品进行消费。

这样的消费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在这样的消费趋势下,平价优质的餐饮模式更受市场青睐,而那些高价低质的品牌会更难立足。

2、扩大门店规模仍然是主旋律,餐饮连锁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上述提到平价优质的产品会大行其道,这样的模式下,必然意味着微利,赚钱要靠薄利多销,而这并非所有餐饮企业都能承受。

只有连锁品牌通过加密门店布局、加速扩大门店规模,才能构筑门店规模优势,从而在上游端获得更多议价能力,有效控制成本,支撑降价后的盈利。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红餐大数据

这也意味着,餐饮连锁化程度会进一步提升。

美团方面的数据也显示,2018-2022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走高,从2018年的12%发展至2022年的19%。不过对比美国54%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3、“加盟为主、直营为辅”,餐饮加盟市场进入深水区

放眼整个餐饮业,如今还坚持直营模式的品牌已微乎其微。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无论是出于经营压力的考虑,还是想在“卡位赛”中抢占先机、占据有利位置,加盟都是“优选项”,甚至是“续命”的主要手段。

又因为连锁品牌具备“模式成熟、投资风险低、节约时间成本”等特点,故而加盟开店也是不少餐饮创业者的首选。供需两旺,多方因素推动下,明年的餐饮加盟市场势必会更加火爆,甚至像高校、医院、景区、加油站等渠道,未来都可能是连锁品牌加盟开店的拓展方向。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瑞幸官方公众号

“直营的尽头是加盟”,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部分连锁餐企会倾向于选择以少量的直营店作为品牌发展的样板,放更多精力在加盟开店方面。“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趋势将不可阻挡。

4、加码供应链,餐企加速向上游端延伸

如今,越来越多连锁餐企开始关注全产业生态的构建,不断夯实从原材料产地、工厂、仓储物流,到门店经营的整个闭环,甚至向产业上游端布局。

尤其在品牌开店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品牌要保证更广范围内门店的产品稳定供应,实现营收与市场规模齐增,供应链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2023年冲刺资本市场的几家连锁餐企的发展情况来看,也都在不约而同加码供应链建设,且多是向产业上游端延伸。

新茶饮建设水果原料种植基地,快餐企业收购肉禽加工厂,火锅企业增加底料、符合调味料的生产线……2024,连锁餐企对供应链的押注只会有增无减。

5、拥抱线上,餐饮业进入数智驱动时代

红餐产业研究院研究发现,餐饮业历经了互联网兴起的单机时代、流量线上化的O2O时代、业务数字化管理的云服务时代、生态互联时代后,2024年将进入“数智驱动时代”,包括开店决策、菜品设计、客户管理、定价、选址、促销等绝大部分经营环节都将依靠智能系统来决策、实施。

与此同时,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科技的成熟,也将推动餐饮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数智化会成为连锁餐企比拼的核心要素,也将助力整个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