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餐创星球 的第 41 篇文章
说到开一家餐饮店,大多数人最头疼的就是找地方。商铺太难找了,你能想到的好地方基本上都是一铺难求,等着出租的铺子一般都在无人问津的偏僻角落。出租铺子的人都能把自己的铺子夸上天,真真假假尔虞我诈,初来乍到的餐饮人,一不留神就容易在选址上犯错误。
那么选址究竟选什么呢?
选址就是选客流
每个人都知道找店要找人多的地方,客流量就是生意的保障,所以像学校门口,商业中心,车站附近往往都是餐饮人必争之地。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餐饮品类都适合在这些地方开店,而且客流量大的地方也并不一定最佳选项。
在论证这个观点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清两个概念:显性客流和隐性客流。
很多地方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人多,比如说火车站,随时去都是人山人海,这就是显性客流。也有一些地方客流量是不易看出来的,比如说一些靠近郊区的新兴的办公区,因为正处于开发阶段,所以周边没啥商业,所以会给人一副衰败景象,但是到了饭点,人都出来觅食了,这就是隐性客流。
在这两者之间,应该怎么选呢?
显性客流大的地方往往租金成本会比较高,因为商铺争夺激烈,供不应求。成本高,投入大,这就比较适合那些比较有实力的,或者吸客能力比较强的品类和品牌。如果你的产品是比较小众化的,品牌影响力也不够大,那么在火车站,商业中心这些地方开店的话,你就不具备太大的竞争优势,那么竞争压力就会比较大。这样的地方对成熟的餐饮店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经营能力和运营经验,能够最大化地抓住客户资源。
隐性客流大的地方一般都远离核心区域,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些地方虽然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客流不稳定,所以投资风险比较大。对成熟有经验的餐饮人和餐饮品牌来说,这些地方往往都不在首先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有客流保障的地方,更大化地保证投入产出比。但对餐饮新人来说,这往往就是捡漏的机会,如果抓住了时机和机会,这可能就是一支潜力股。对i餐饮新人来说,自身的产品力,系统力,经营能力都还不够成熟,与其在核心商圈与最强大的对手周璇命悬一线,不如避开他们,在这些隐性客流比较大的地方蓄势待发。
所以,选客流量大的地方并非一定好,远离核心区域的地方并非就不好。对此我的建议是:成熟的餐饮人和餐饮店,如果人力物力都能达得到,还是尽可能寻找人流量更大,顾客群体比较稳定的地方,因为投资越大,选址就越要谨慎。对于初入行的餐饮新人来说,第一家店建议避开核心商圈核心位置,在那些客群潜力大的地方寻找机会,一来可以减少投资,二来可以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避免正面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好好积累经验, 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谋更大的发展也不失为下策。
选址就是选客群
不同的品类市场定位不同,面向的客户群体也不相同,开店选址的过程就是在寻找客户群体的过程。
比如豆浆油条豆腐脑等传统的早点项目,客户群体中中老年人可能会更多,那么一般选址就偏向于社区店,离住宅区近就会方便顾客就餐。再比如一些连锁的包子铺,放心早餐等早点项目,面向的顾客群体是年轻的上班族,那么一般选址就会更加靠近公交站牌,地铁口,以及办公区。
选客群之前还要研究消费场景。餐饮人在选址之前一定要先梳理自己的产品,明确自己的客户群体是谁,同时在具体的销售场景里寻找答案,你的顾客是谁,他会在什么场景下购买你的产品,这样想清楚之后你就知道你的店该开在什么地方了。比如你卖的是饮品,那么对象就是年轻人,年轻人买饮品的场景是这样的:逛街逛累了,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顺便喝点东西,那么饮品店就要开在他们逛街的附近,那就是商场或者步行街了。如果把饮品店开在菜市场或者小区门口,你能勾勒出来消费场景吗?
选址就是选商圈
很多城市的商圈演变都是这样一个脉络:
最开始最繁华的商业都在市中心,然后从市中心逐渐分裂成各个区域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大的区域中心又开始分裂成各种小的区域中心,新的商业中心不断出现,老的商圈也在不断衰退。
比如西安的市中心钟楼,最早形成了钟楼商圈。以前人只要说出去逛,不管东南西北,都会直接奔钟楼。后来逐渐形成了北郊的龙首商圈,南郊的小寨这些大的区域中心。然后再到北郊的大明宫万达,南郊的阳光新天地,长安广场等各个不同的分散的商业体。
选址就是选商圈,选址之前首先要确定商圈的类型,以及商圈的发展阶段。很多刚兴起的商圈,可能需要几年的培养期,选这些商圈时要考虑自己的财务承受能力,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一些老的商圈,可能正处于衰退期,选择这些商圈时就要考虑这些商圈衰弱的速度,计算自己的回本周期,从而确定在这里开店有没有胜算。那些正当红的商圈,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餐饮新人们往往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有机会参与,也要认真审视敌我力量,算一算自己的胜算有多大。
而且不同的商圈受众群体也不尽形同,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都不一样,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一样。所以在选址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的产品属性,人均消费水平,从而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商圈选择范围。
选址就是选发展方向
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德克士。
早期的德克士是跟着肯基的麦当劳干呢,一开始就选择在一线城市一流商圈开店。后来发展遇到了问题,于是痛定思痛,重新做了品牌梳理和定位,发展方向也调整到了二三线城市。在这些城市深耕多年,在有了一定的品牌积累经验积累之后,如今的德克士又开始进入一线城市攻城略地了。德克士走的就是一条由“城市包围农村”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对于餐饮人来说,选址就是选发展方向。你是要在核心区域做爆款然后遍地开花,还是要先从边缘地区做起,再一步一步抢占核心区域,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发展方向问题。这个是由餐饮人自身的能力经验团队供应链,以及你的产品来决定的。
选址就是找定位
最近几年餐饮人都在讲定位,其实选址本身就是一个找定位的过程。
结合前边几点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商圈,选择哪一个顾客群体,群体的消费能力水平,人流量的大小,这些都是你的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以及产品属性决定的。定位越精准,在选址时就会更有针对性。
很多人一提到选址就一脸茫然,说一句我想开店,在找地方,就问能不能给一点建议。其实最好的建议就是先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选址前先想清楚这些问题:你想卖什么?在什么样的场景里?卖给谁?卖多少钱?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是怎样做的?和他们相比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你的竞争对手是怎样选址的?
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的时候,那么自然就清楚自己改选什么样的地方开店了。
最后是案列思考时间,结合本节内容,思考一下下面这些问题:
为什么饮品店大多选在购物中心或者街边?
为什么社区门口很少见星巴克,却常有名典咖啡与茶?
为什么麦当劳与肯德基常常会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思考结果欢迎在文末留言探讨。
大家在实际选址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也欢迎在餐创星球社群里提问,我会逐一做详细的解答,具体进群方式查看评论第一条。
餐创星球是一个付费社群,目前年费50元/人,稍后随着人数的增加,价格还会再往上调整。一次购买进群,就可以免费学习群内所有的干货知识点,包括各类餐饮技术配方资料,各种餐饮经营和管理技巧,餐饮宣传营销方案,群内定期还会有专家坐诊,解答群友餐饮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疑问。
创业是场孤独之旅,在这里将有无数同行和你并肩同行,一起进步。
— end —
餐创星球近期更新内容安排,想第一时间获取干货知识,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关注。
餐创星球:0-3岁餐饮人的进步社群。
创业是场孤独之旅,在这里将有更多人和你同行。
>饮选址,大家都是从商圈、客流量、地段等方面去考虑,但是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却从盈亏平衡点去阐述选址。或许这个可以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启发。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ID: haoxiazhuanjiangyi)授权发布。
门店选址,一直是餐饮创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新手老板频繁掉到坑里的一环。虽然之前写过关于餐厅选址的文章,但主要是从门店选址的共性来说。今天,我想从另一个方面,来聊一聊餐饮门店选址。
1 天花乱坠的选址教程 可能是在割你的韭菜
门店选址极为关键,所以,网上介绍餐厅选址的文章,教程铺天盖地,吸引很多新手去缴费听课,然后被割韭菜。
在公众号,在知乎,在头条……在各种餐饮媒体上,一定可以看到各种“选址7条黄金法则”、“选址3条秘籍”、“选址35个建议”、“选址八大定律”等等。
< class="pgc-img">>这些选址经验和技巧,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最大的共同点就是:
(1)它们总在不停总结过去的经验,但学习者总是掉进新的坑里。 如果一定要逐条总结,选址的坑又岂止7个、15个、36个呢?关键是,新的状况每天都在发生。
(2)这些技巧条目众多,光学会一个也没什么用,要全部学会,似乎也不大现实,并且浪费时间。 你的店一天没开,你就一天没有营收。这是个现实问题。
(3)不能抓住选址的本质,无法提炼真正关键的地方。 比如,一会儿说“定位”,一会儿说“补位”,一会儿又讨论什么“能见度”、“阴阳面”、“相对场域”、“路况研判”……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都属于现象层面的总结,如果你这些都学了,最后还是出问题,他会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把握好,还没学会研究“消费者日常动向特点”……
作为一个餐饮人,我对这些收智商税的东西十分反感,餐饮选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凡看到那些跟你弄得很复杂、扯什么几十年选址经验的东西,我的建议都是六个字:不要理、不要信。
2 餐饮新手要学会选址 只需要抓住一个点
开餐厅,选择铺面地址可以只用一个标准:盈亏平衡点指标。
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人开餐厅,目的都是赚钱,而要实现赚钱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的营收稳定地、持续地高于盈亏平衡点。
所以,我们第一阶段的经营工作(目标),必然是围绕着盈亏平衡点展开。在这之前,我们的选址,就要以盈亏平衡点来做为指标。
< class="pgc-img">>3 怎样根据盈亏平衡点来选址
(1)什么是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是餐厅经营者必须理解,且学会计算的关键指标。最简单的计算公式是:营业额-(可变成本+不变成本),结果为正时赚钱,结果为零时保本(即达到盈亏平衡),结果为负时亏损。
◆可变成本:随着营业额的增减,会随之变化的成本,如食材采购成本、水电气成本、税负成本等。
◆不变成本:在一个时段内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也可以说是不因为营业额的增减而增减的成本,如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等。
< class="pgc-img">>◆经营毛利:营业额减去可变成本,余下的就是经营毛利。但在实际计算中,不少餐饮老板习惯用营业额-食材采购成本,然后将结果直接视为毛利,而将水电气、税负等成本归入不变成本。这本来只是个算法问题,没有本质区别,但缺点是往往会显得毛利虚高,给自己增添一份迷之自信。
◆经营纯利:经营毛利减去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里面的税负成本,以及经营损耗以后的利润,就是餐厅老板到手的纯利。
< class="pgc-img">>(2)用盈亏平衡点来指导选址
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租200平米的商铺开烤鱼。
厨房占50平米,经营面积为150平米。
可以摆30~35张餐桌,最多可同时接纳约120名顾客。
假设,房每月房租约4万。
店所需要员工:前厅10~12人,后厨5~6人,总数算17人。若不考虑请大厨,人均工资3000~3500元,每月约6万。
水电气每月约2万。
至此,成本为房租+人工+水电气=12万多/月,往上浮一点,月成本算13万。
如果毛利达到60%,想要保本,月营业额在21~22万元。那么,每天的盈亏平衡点为7000~8000元。
如果桌均消费200,每天需要接待35桌,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如果桌均消费150,每天需要接待50桌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这就需要有翻台了。
< class="pgc-img">>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你已经明白,你每天实际需要接待多少桌客人才能达到盈亏平衡。接下来,你就以这个指标作为标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选址。在看一家店铺时,就要开始调查,它能不能在满足自己上面那些经营需求的基础上,坐到足够的桌数。
请注意,一定不要靠猜,重点参考下面两个指标:
1)营业额指标:我们调查周边同一商圈的餐厅,了解一下大家的平均营业额普遍处于什么水平,如果大家都低于7000元,那这间铺面的经营风险较高;如果所有铺面的营业额都高于7000元,则风险相对较小。怎么调查呢?看小票统计是最靠谱的方法之一,虽然累一点,但一般人都能执行。如果这都做不到,脸皮厚一点,在旁边观察一整天,好好统计一下,也没什么技术上的难度。
2)客流量指标:同时调查同商圈的这些餐厅,看看它们的上座/翻台率,如果各家餐厅都坐不满,连30桌都没有,说明这一位置客流量不足,经营风险较大;如果各家餐厅都轻松接待超过50桌,排队现象比较普遍,客流方面的风险就相对较小。
< class="pgc-img">>当你懂得通过盈亏平衡点来进行选址时,就已经抓住了餐厅选址的核心部分。网上那些各种碎碎念的选址口诀就不用再放在心上。什么“阴面没生意,阳面生意旺”……这些都是现象层面的问题,而且有很多反例,并不足以预防你在选址问题上犯错。
重复一下,为什么说盈亏平衡点是餐厅选址的核心呢?因为你开餐厅的根本目的就是赚钱,就这么简单。低于盈亏平衡点就是亏,高于它就是赚,所以我们以这个点作为基础的目标点,也叫保本点。
而开餐厅赚钱,只能通过“顾客买单”这一行为来实现,所以我们通过盈亏平衡点,追溯到顾客每日、每桌买单的场景中去,建立准确的目标,然后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通过这个场景来实现。
到此,餐饮似乎就变得简单一些了。
结语
当你做到通过盈亏平衡点来选址之后,再去考虑比如外卖配送的便利程度、交通的便利程度,等等,当然都会有帮助。
但这些明显是属于锦上添花的工作,从来没有一家餐厅,是可以光靠便利的交通而做成功的,我们在选址时,首先要聚焦于核心的问题。
扩散一下,在将来经营的过程中,也要找到并聚焦于核心的问题,不要被各种枝叶末节耗尽了精力。
选址,是餐饮开店的一大痛点。选得好,门店可能就成功了一半;选不好,可能就后患无穷。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整编设计,作者:红餐编辑部。
选址不对,努力白费。绕开那些不适合的商圈和商铺,只选适合的商圈和商铺,是很多人开店成功的秘密。
而事实上,选商圈,就是通过考察商圈的客流、交通、人均以及租金等,确定跟自己所做品类主流客群匹配度最高的区域。
具体步骤如下:
< class="pgc-img">>观察商圈环境
不同的商圈业态,有不同的消费人群,对品类的喜好程度不一样。比如高校,消费群体更偏爱奶茶类型、客单价低的产品,而社区更偏爱健康的、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品类。
怎么判断一个商圈到底适不适合开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如何预估商圈容量
品牌所经营的品类在同一商圈有饱和度、有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商圈的供需关系。而门店供应数量和需求人数以及品类、人均,则关系到商圈的供需关系。
< class="pgc-img">>划重点:同品类同价格的餐饮店数量多的商圈,经营风险会更大;而同价格不同品类的餐饮店进入同一个商圈,存活率则会更高。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商圈的竞争激烈程度
商圈的竞争程度主要通过五个指标来判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商圈的配套设施
这个属于商圈的硬件设施,交通是否方便,附近的居民是否方便可达,道路是否复杂?周围是否配备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医院?
其他商业设施如住宅、写字楼、银行等,也都是要考虑的要素。
小 结
商圈是增量还是存量,品类、人均与需求的匹配度如何,品类的竞争环境和人均的竞争环境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商圈适合开什么样的店,也就是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这个商圈开店。
只有找到那些存在需求并且同类型竞争对手少的商圈,才能增加开店的成功率。
所以,在选择商圈的时候,先了解四个问题: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是否过多;商圈的成本,包括租金、转让费等;个人预算,能够用于开店的资金;商圈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