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2日
#男子称给霸王茶姬差评后被找上门#
冲上热搜
7月20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子发视频吐槽称,他在霸王茶姬(成都大魔方招商花园城店)点了一杯花田乌龙,觉得味道和以前的不一样,感觉就是茶水加糖浆,连奶味都没有,就给了差评。让他没想到的是,霸王茶姬的员工第二天没有提前和自己联系,就找上门来请求删除差评。
对此,霸王茶姬的客服人员回应称,因为顾客给了差评,门店想和顾客友好沟通,看是哪里需要改进。涉事门店店长表示,顾客点了单后,骑手、门店和平台都打不通电话,店员才会上门拜访,沟通差评的问题。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记者联系到霸王茶姬所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了解具体情况。
对此,律师对媒体表示,该商家上门手段缺乏合理性。商家要求删除差评本身就违反诚实信用,有作假之嫌,消费者有对商品进行适当评价的权利,若一评价就会被“敲门”,极大的损害消费者权益,有违诚实信用,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网友评论:真够“霸王”的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
“真的够‘霸王’的”
“这奶茶不敢点了”
多数网友认为不经联系就找上门的行为让人“背脊一凉”
网友1:感觉不好喝,给差评是顾客的权利,上门要求删除差评不是作假吗?而且要是我一个女的在家,有陌生人上门感觉很恐怖!
网友2:上门请求删评真的好恐怖啊。
网友3:别的不提,找上门怪可怕的。
网友4:不好喝差评很正常啊!还要找上门,吓死了。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员工是被逼的一条差评的影响很大
网友5:员工也是被逼迫才找上门的。
网友6:一个差评伤害最重的不是公司,而是下面的打工的员工和顾客。
网友7:有事情可以及时跟商家沟通处理,随意给差评,如果小商家第二天就没有单子了,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差评影响几个月,损失几万元不止。
此前新闻
就在本月,霸王茶姬还曾因“员工离职后被贴公示”引起热议。
(新闻夜航)
月22日
#男子称给霸王茶姬差评后被找上门#
冲上热搜
7月20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子发视频吐槽称,他在霸王茶姬(成都大魔方招商花园城店)点了一杯花田乌龙,觉得味道和以前的不一样,感觉就是茶水加糖浆,连奶味都没有,就给了差评。让他没想到的是,霸王茶姬的员工第二天没有提前和自己联系,就找上门来请求删除差评。
对此,霸王茶姬的客服人员回应称,因为顾客给了差评,门店想和顾客友好沟通,看是哪里需要改进。涉事门店店长表示,顾客点了单后,骑手、门店和平台都打不通电话,店员才会上门拜访,沟通差评的问题。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记者联系到霸王茶姬所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了解具体情况。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媒体表示,该商家上门手段缺乏合理性。商家要求删除差评本身就违反诚实信用,有作假之嫌,消费者有对商品进行适当评价的权利,若一评价就会被“敲门”,极大的损害消费者权益,有违诚实信用,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网友评论:真够“霸王”的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
“真的够‘霸王’的”
“这奶茶不敢点了”
多数网友认为
不经联系就找上门的行为
让人“背脊一凉”
北巷de初睛:感觉不好喝,给差评是顾客的权利,上门要求删除差评不是作假吗?而且要是我一个女的在家,有陌生人上门感觉很恐怖!
十斤开水A:上门请求删评真的好恐怖啊。
吃貨s密達:别的不提,找上门怪可怕的。
彪悍龙王:不好喝差评很正常啊!还要找上门,吓死了。
别人家的网友我都爱:上门其实已经是威胁了。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员工是被逼的一条差评的影响很大
活得糊里糊涂太清醒会伤自己:员工也是被逼迫才找上门的。
一口一个舒芙蕾:一个差评伤害最重的不是公司,而是下面的打工的员工和顾客。
SAIL201503:有事情可以及时跟商家沟通处理,随意给差评,如果小商家第二天就没有单子了,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差评影响几个月,损失几万元不止。
此前新闻
就在本月,霸王茶姬还曾因“员工离职后被贴公示”引起热议。
7月14日河南周口,一名女子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从霸王茶姬离职后,被店方张贴身份证号公示,还表示上班时就被店长打压。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公示上写着:扶沟一峰广场员工楚某某,多次违反公司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经公司研究,给予开除拉黑处分,三年内不得从事霸王茶姬任何相关工作。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综合新闻晨报、星视频、网友评论
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评论员 戚耀琪
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以前觉得喝奶茶是一种“奢侈行为”,随便一杯茶加点奶加点果就要二三十元,但现在价格好像变便宜了。十几块钱可以买一杯,甚至搞优惠的时候,几块钱也能买到。不知不觉间,“10元以下”成了各大新茶饮品牌“厮杀”的重点区间。
2015年之后兴起的国内奶茶,是在咖啡与茶之外划出了一个竞争区。和早期无名氏奶茶比如珍珠奶茶不同,这种以时尚为生命的新式茶饮,把古典文化挖掘到了极致。区别于乏味的瓶装饮料,其现场制作,香味弥漫,名字好听,外观考究。从产品到场景,都贴合了年轻人求变求乐趣的品位。因此,以奈雪、喜茶等为代表的品牌就迅速确立了整个价格体系,也让后来者诸如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对号入座各自选择区间并发展壮大。
然而,这一切纯粹是战略角度的理性总结。对于消费者来说,关注的就是眼前看到的,嘴里喝到的,不管叫什么潮,哪里人多哪里排,看顺眼就能把钱掏。所谓品牌忠诚度可有可无,即便有也是短暂的。究其原因是茶饮品牌后浪推前浪,数不胜数。一个步行街区,从头部到腰部到脚部的茶饮店都有,消费者被新口味诱导而频繁跳槽也是肯定的。
对品牌方来说,尽力地吸引加盟,在网上引发流量,在商圈扩大存在是关键的。这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不能停,一停就融。等到店铺规模上去了,无论线下赚不赚钱,品牌方至少是能通过诸如加盟费、品牌费、装修、设备及原料等去赚钱。若是加盟方有足够实力,也是能赚到钱的。在品牌方开始收割、提升自身毛利率前,有实力的加盟方早早就旺铺转让,转移去做新的茶饮品牌了。
但是,在经济焦灼的时候,加盟店的爬升期就非常长。即使位于很好的点位,人流量也很大,依然架不住亏损的可能,那么维持客流的短期方法就只能是靠廉价了。廉价不是整体品类都打下去,而只是用低价引诱价格敏感人群,带动高消费可能。降价前提就要降成本,降成本就要降原料、降工时,这里少5克,那里升两度,消费者未必有感。
有人会担心,低价品会降低30元的高端形象,吸引的是一班卡拉米来消费了。这就要看,购买高价品的顾客能否有更明显的待遇和体验。这些待遇可以是积分,甚至也可以是优先获得舒服、隐秘和适合拍照的位置。这方面,茶饮品牌可以打开脑洞。正如对一半的乘客卖2折机票会不会影响一个航空公司的形象,让头等舱的人也不愿意搭乘?那就看包括空气和洗手间等在内的服务是不是也变差了。
茶饮店如果要打价格战,自然不该从单品的价格上去迁就。所谓价格战,首先是大品牌的局部战,比如瑞幸做出和伯牙绝弦口味接近的却便宜一半的轻轻茉莉。打得过就把存量市场吃来了,打不过,就继续上中下围剿,反正不会拿咖啡主业去打人家的奶茶。至于奶茶店也是同理,用蜜雪的玩法,也不过是为了引流。真的全都做成蜜雪冰城的话,还是打不过蜜雪。最后所有加盟商都无利可图了,换个招牌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