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到了,又到了《一起来看流星雨》播出的季节。网友们也是挺无聊的,意外发现当年端木磊不仅带楚雨荨去美特斯邦威,还带楚雨荨在火锅店吃西餐呢也是够接地气的。果然老剧得常看,常看常新啊。
这不刚刚发出来,就上了热搜。《一起来看流星雨》不愧为内地四大现偶爆剧之一,太火了!
一上热搜就收揽2.4亿阅读量,1.8万讨论量。是谁的DNA动了?
< class="pgc-img">>评论区网友纷纷开始玩起了梗:第一,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荨!
< class="pgc-img">>也有网友在评论区回忆起来年少时光追剧的日子,表示:能在晚上十点收看湖南卫视的《一起来看流星雨》是她那个年纪能做的最fashion的事情。有人羞耻地回复说自己小时候学楚雨荨扎斜马尾觉得自己跟楚雨荨一样酷的经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啊哈哈。
< class="pgc-img">>《一起来看流星雨》播出至今十五年了,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郑爽饰演的楚雨荨的美好影视形象永远停留在那一代人的心目中,成为许多人的白月光,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顶级小白花颜值代表。
片来源@视觉中国
尔滨出圈又衍生出一个新热点。前不久,广西南宁向黑龙江哈尔滨赠送了广西特产:100多吨砂糖橘、沃柑;黑龙江以特产回赠:10万盒抚远蔓越莓。
很多网友表示意外:啥,蔓越莓是东北特产?
黑龙江老铁同样懵逼:我们之前也妹听说啊!
想成为下一个尔滨的各地文旅局长,纷纷抄作业互赠特产,结果不少网友发现,自己对家乡特产一无所知:“我的家乡特产是特地背着我产吗?”
网友们自发掀起了“特产大摸底”,摸出来一堆惊喜:甘肃南美对虾,重庆淡水澳龙,浙江法式大蜗牛,山西大闸蟹,上海崇明藏红花,湖北宜昌冬虫夏草,······
其中有很多地方特产,确实是有意保持低调的。比如,举世闻名的西餐三大顶级食材,鹅肝松露鱼子酱,现在都成了中国地方特产。这事说出来,可能有人吃着就没以前香了。
正宗地道的HuoQee法式朗德鹅肝
一位中国网友,去法国出差,朋友带他去一家餐厅,说是体验正宗地道的法式鹅肝,吃一口心都化的那种。
鹅肝味道确实很赞,网友让朋友问餐厅经理,这是哪里的鹅肝。朋友翻译说,是HuoQee这个地方出产的朗德鹅。朗德是法国一个省,朗德鹅是世界上著名的鹅肝专用品种。HuoQee莫不是朗德下面的一个小地方?
回国之后,网友念念不忘,专门致电远在法国的朋友,想搞清楚HuoQee到底是哪儿,一番打听后终于获得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霍邱靠近淮河,有养殖皖西白鹅白鸭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霍邱从法国引进了纯种朗德鹅种苗,多年来精心饲育,不断升级技术,将养鹅取肝做到极致,终于打造出顶级法式鹅肝,打开了法国市场。
如今,霍邱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有朗德鹅养殖企业140多家,全县年养殖填饲屠宰朗德鹅500万只以上,生产鹅肥肝5000吨以上,年产值近20亿元。鹅肝成为当地一个主要经济来源,并派生出鹅肉鹅肠等系列产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许是为了保持法式鹅肝的逼格,这事从未广而告之。一位安徽网友说,出口卖高价,出口转内销也能卖高价,但是大家口风都这么严他是没料到的——他在安徽生活了二十多年,愣是没听说过安徽产鹅肝。
但霍邱还不是法式鹅肝产业的“一哥”,这就得提及其“友商”,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同在上世纪 80 年代,临朐县引进了法国朗德鹅苗。这里与法国朗德处于同一纬度,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临朐在朗德鹅养殖、加工及包装上均达到国际水准。
虽然霍邱是鹅肝产地,但没有做成品牌,很多鹅肝被临朐买过去加工了。这让一些霍邱人多少有些遗憾。现在四成以上的“法式鹅肝”被山东临朐承包。
六安霍邱,潍坊临朐,知道这两个地名的人不多,能读对的更少。就是这两个“无名之辈”,承包了高档西餐近一半的法式鹅肝。网络爽文都编不出来的情节,真实发生在中国的小县城。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坚持,中国县域经济的活力,可见一斑。
云南的“猪拱菌”就是欧洲宫廷菜顶端的松露
若干年前,有人质疑雕爷牛腩不好吃,雕爷牛腩的创始人孟醒当即开启群嘲技能:“没吃过蓝龙虾、白松露,不知道黑松露和白松露的区别,对不起,你别跟我谈味道。屌丝们天天吃盒饭,你们的味蕾都还没打开……”
松露,欧洲宫廷菜的顶流,成了中餐大佬的Zhuangbility利器。松露是一种野生食用真菌,由于生长过程完全在地下进行,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至今人工培育成本很高。其野生于森林之中,外形隐蔽性强,肉眼难以辨认,往往要靠训练过的狗来寻找。
由于上述特性,松露曾经是欧洲皇室、贵族才有资格享用的奢侈食材。传说中,路易八世每天都要吃够一磅松露,以彰显其尊贵;拿破仑把香槟煮过的松露当保健滋补品·····
松露通常有两类:黑松露和白松露。在欧洲,法国的黑松露和意大利的白松露,分别代表了其高峰。20世纪末,中国科学家在喜玛拉雅山脉东南地区发现了黑松露。白松露过去只在意大利及克罗地亚的北部发现,2013年以来,在云南发现了白松露。
如今松露仍然保持着其高贵身价。品质好的黑松露每斤可以卖到上万元;在米其林的餐桌上,厨师们小心翼翼地将松露切成薄片,或碾成细末,作为某道大菜的“点睛”之笔;一盘普通的意大利面,撒上几片松露,价格就能加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在云南,松露这种“猪拱菌”不过是众多菌子中的一种,甚至因其带有腐叶及蒜味,还不如牛肝菌、鸡枞菌、干巴菌吃香。云南人对待松露,就像切土豆一样一劈两瓣,直接扔火里烤;或者滚到汤里炖鸡,让它为米线当配菜。
云南纬度低、海拔高,承载着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植被条件多样,利于松露的生长。与云南交界的四川凉山,亦有松露分布。森林资源广袤的东北辽宁,有可能成为松露的下一个宝藏产地。
目前,全世界黑松露总产量为五六百吨,而云南一年即可产出近300吨,四川将近100吨。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松露第一大国。
这得益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各种地理和气候条件齐全,一旦发现新的商机,中国人民的勤奋和智慧便喷薄而出,绽放光彩。占领国际松露市场,只不过是无数类似例证中的一个。
但由于没有掌握松露品质的定义权,国际美食界对中国的松露抱有成见,中国松露的价格低人一等,无法和欧洲松露相比。
在一些盲测中,不论是口感,还是成分,顶尖的吃客均难以尝出中国高品质松露与欧洲松露的区别。这是中国松露的机会,也是中国松露的挑战。
鱼子酱到底是雅安的特产还是衢州的特产?
在最近各地回赠礼物的潮流中,四川人回赠哈尔滨的礼物中出现了鱼子酱,引起了四川人的吐槽。有人抱怨:“天天给我们本地人吃豆瓣酱,给外地人吃鱼子酱,家人们谁懂啊?”
鱼子酱,与鹅肝和松露并称为“西餐三大顶级食材”,也被称作“黑色黄金”。据媒体报道,最贵的一勺鱼子酱竞拍价20万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四川雅安天全县共产出鱼子酱50吨,占全球市场的12%,在国内位居第二。许多网友直言“破防”的同时也好奇:那全国第一是谁呢?
有网友在海外吃了4000多元一盒(30克)号称法国进口的鱼子酱,正面牌子没见过,背面一看英文产地Quzhou。
这个比HuoQee好猜一些。浙江衢州,亚洲最大的鱼子酱加工地,年产量超210吨,占全球鱼子酱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
鱼子酱,是鲟鱼的鱼子加工而成。在国际市场,鱼子酱的标准定义相当严格,只有优质的鲟鱼鱼卵才有资格制作成鱼子酱。
鲟鱼在国外只能野生,资源稀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花费了30多年的时间进行研发,在逐渐摸索出适合鲟鱼生长的环境和水质条件后,成功攻克了养殖鲟鱼技术。
中国在鲟鱼养殖上的技术突破,其一是全人工繁育技术;其二是鱼子酱加工技术,鱼子酱的生产过程对时间的要求很高,取卵、洗卵、沥水、分级、腌制、装罐等16道工序需要在15分钟完成,与此同时,整个车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持在低温环境;其三是雌雄鉴别技术。
取得技术突破的中国鱼子酱凭借品质,获得国际市场认可,不仅登上了国际航班的头等舱,还亮相奥斯卡晚宴。如今,中国已成为鱼子酱最大生产国,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
受益于养殖技术的突破,如今鱼子酱的身价从过去的遥不可及慢慢来到更加亲民的区间。有贵的黄金鱼子酱,每公斤售价接近50万元;也有普通的鱼子酱,百余元就能买一小罐尝鲜。
世界三大珍馐——鹅肝、松露、鱼子酱,全部成了中国的地方特产。有的是靠地理条件、资源禀赋,有的是靠敢想敢做、持之以恒,有的是靠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中国人的开放、智慧与进取,尽在其中。
而在占据国际市场半壁江山之后,如何更上一层楼,也值得上述特产的产地和企业思考。从产地到品牌,从品质到口碑,从标准到溢价,产业升级的空间还很大。一方面,地方和企业需要更注重品牌打造、文化包装等软实力;另一方面,部分产业也到了需要解决内卷的时候,否则容易陷入价格战,最后是把整个产业的规模做小,把中国企业的品牌做低。(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润峰,编辑|刘洋雪)
近去过湖滨的朋友或许会发现,龙翔桥地铁站B口出来,学士路48号,原来联华超市的位置正在装修,围挡上写着的新店名,竟然是“海丰西餐社”!
说起这个名字,相信不少杭州人都能立马闪现一些和它相关的记忆。
每年的生日蛋糕都在它家买的。
一楼的冰淇淋赤豆汤毛赞的,好怀念!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妈妈每周带我和弟弟去海丰吃大餐!
冬天,爸爸带我洗澡回来的时候,总会带我去海丰西餐社喝上一杯热可可,吃一个司考。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海丰西餐社几乎是杭州城里唯一的一家正宗西餐厅,是高档洋气的象征。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的店铺位于延安路平海路交叉口,二楼的西餐略有些奢侈,一楼的蛋糕、面包就相对平价了,买的人更多,有时候门外队伍要排到拐弯处的东坡大剧院。
很多杭州人第一次吃司考、哈斗、奶油蛋糕之类的西式糕点、第一次吃冰淇淋、第一次吃牛排意面都是在海丰。
它是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来“开洋荤”的地方,也是年轻男女们见面约会的时髦场所。
夏日必吃的冰淇淋赤豆汤
年轻人的约会圣地
烈日炎炎的夏日,来海丰点一杯赤豆汤或是果子露淇淋,清凉舒坦,是老底子杭州人相通的美好回忆。
橙友徐先生在一篇怀念妻子的帖子中写道:
在经济拮据,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她还会搞一些小浪漫。比如在闷热的夏夜,陪我去西湖电影院,看一部心仪的影片。散场后,不忘去高档的海丰西餐社吃一碗冰激淋赤豆汤。
海丰这款冰淇淋赤豆汤成了老杭州夏天的经典味道,奶香的冰淇淋融进绵软的红豆,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现在好多店还都会“复刻”,像是连锁的杭帮菜馆卤儿道道里就有一道同名的甜品。
另一款当家招牌是果子露冰淇淋,也叫淇淋果露,其实就是果汁冰水上加一勺冰淇淋。那时候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男孩子追女孩子,请她去海丰西餐社吃一份淇淋果露,基本上就能成。
当时杭州的年轻人,也开始流行去海丰吃大餐,最受欢迎的是炸猪排、罗宋汤和香蕉船。那样的一顿西餐要20元,当时海丰厨师一个月工资是30多元,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大餐了。
都市快报资深美食记者于清说,在她年轻的时候,90年代初期,海丰西餐社可以算是普通杭州人唯一的一个吃西餐的地方了。像是香格里拉那种高级饭店里也有西餐,但不太有人会专门跑去吃饭。
她跟初恋男友的第一次约饭就在海丰西餐社,这也是她第一次吃西餐,杭州话讲“开洋荤”,见世面。关于这顿饭,她可有的聊,很多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因为两个人都是学生嘛,没什么钱,太贵的不敢点,就点了一个鲜虾色拉,是装在一个酒杯状的容器里的,虾看上去半生不熟,旁边点缀着生洋葱。我就是那个时候知道,自己是不能吃生洋葱的,吃了就当场胃痛得要死要活。
我们还点了一个牛排,也可谓“人间悲剧”。我们都是第一次用刀叉,切的时候总在盘子上发出叽叽咕咕的声响,每次切下去,都觉得边上人可能在看我,就很心虚。
然后觉得那个牛肉啊,怎么这么难吃呢,很老!我就想不通,两个人一直在嘀嘀咕咕。那个时候,也不会质疑是不是人家没烧好,觉得肯定是自己问题。想想哎呀怎么这么贵,还吃这种东西,后来就再也不去了。
穿越百年历史
本世纪初黯然退场
都市快报2015年9月的一篇报道中曾介绍过,海丰西餐社创建于清朝末年,由广东省海丰县商人出资创建。起初店名为“海丰茶楼”,经营广式菜肴和三市茶点(早、午、夜三市茶)。但当时杭州人对广东菜和吃茶点不太习惯,生意并不太好。
民国后,海丰茶楼改名海丰西餐社,并从广东聘请西餐厨师、西点师、调酒师和招待生来杭,专营法式菜肴和西式点心,渐渐地站稳了脚跟。
到杭州解放前,西湖边延龄路(今延安路)上的“海丰”已成为杭城最有名气的西餐社。
据说当时出入海丰的食客,男人们都是整洁油亮的中分头,考究衬衣,脚上一双“三接头”皮鞋也擦得蹭亮;女人们身着束身旗袍,流苏披肩,斜襟上插着一束麻纱绢头,手持一把檀香扇,配合着腰肢的婀娜流转,款款入得店门。这些打扮入时的食客,本身也成了一道街景。
1966年,社会上涌起改名潮,海丰西餐社改名光明甜品店,也不再经营西餐,改做赤豆汤、银耳羹等中式甜点。
1979年,光明甜品店又叫回海丰西餐社,再做西餐,归杭州饮服公司管理,并重新装修了门面。公司派出糕点师和厨师,到上海的“红房子”学习,将罗宋汤、黑椒牛排、奶油蘑菇汤、炸猪排等菜品依样画葫芦搬到了杭州。
图片来源网络
1984年,海丰西餐社更是花30万美元,从香港请来专业团队,对店铺进行了彻底改造。翻新后的海丰分上下三层,一层卖蛋糕冰淇淋冷饮,二层卖西餐,三层卖中餐,整体大气、时髦,这也是现在多数60、70、80后杭州人记忆中它的模样。
进入2000年之后,杭州的西餐馆、咖啡馆、面包店越开越多,海丰西餐社生意一路向下。在差不多诞生百年后,2004年,海丰西餐社不再供应西餐,只卖面包糕点了,并最终于2006年黯然歇业。
据了解,正在装修的这家新“海丰西餐社”背后的经营者——杭州海丰西餐社有限公司,由浙江黄龙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他们想借着近年来各种老字号焕新的浪潮,重启这一百年品牌。不仅还原那个时代的经典味道,还希望能为新一代的杭州人留下崭新的味道。
餐厅负责人胡先生透露,新店预计12月底试营业,主打烘培西点和咖啡茶饮类。定位面向大众消费者,个别复刻产品会以惊喜低价出售,其余的定价也会是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例如当年的爆款“司考和蟹兜”,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司康和泡芙,都将回归。
你有哪些和“海丰西餐社”有关的独家记忆?对于这家新店期待吗?
欢迎来评论区或是#杭州吃什么#发帖聊一聊!
30
杭州吃什么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