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当下的餐饮行业来说,这句话再适合不过。互联网冲击,供应链升级,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升级以及餐饮信息化4.0时代的到来,给餐饮行业注入新元素的同时,也让竞争更加激烈。
如何在现代餐饮经营中脱颖而出,更好地用新元素武装自己,在由口碑和辰森世纪主办,呷哺呷哺、过桥缘、众美联协办,中国饭店协会进行特别支持的“新餐饮 新店商 新生态—2017餐饮行业管理创新峰会”北京站上,餐饮行业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数据化和信息化加持的新辰森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辰森世纪曾于2016年11月接受了口碑的战略投资,成为阿里餐饮生态化布局的重要一环。在辰森世纪北方大区总经理夏峰看来,老辰森一直致力于给中大型连锁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化服务。而2017年获得口碑加持,重新出发的新辰森将会结合口碑的获客能力、阿里的数据能力及自身22年来的餐饮服务经验,不仅为大中型连锁,更为中小型连锁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务。
辰森世纪副总裁曹运金也表示,当下的餐饮行业呈爆发式的发展,不仅是在餐厅数量上,更是在餐饮经营模式的升级上。餐饮行业经历了祖传手艺、研发厨房、消费者定义三个美味时代,如今的餐饮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就需要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支持。而餐饮信息化在经过了硬件工具、餐饮ERP、ERP+互联网三个时代后,也迈入了4.0的智慧经营平台时代。
辰森世纪作为餐饮信息化4.0时代的代表性企业,愿意支持餐饮企业建立起信息化平台,帮助餐企打通从消费者到原材料的通路,让餐饮经营更省心。
呷哺呷哺:去快餐化,转型为休闲轻正餐
呷哺呷哺是中国小火锅的第一品牌,呷哺呷哺餐饮集团资讯部总监唐博为大家分享了呷哺呷哺的底蕴。呷哺呷哺经过19年发展,目前在全国已经有了650余家店面,单店平均坪效达2.2万元,约3.2个月达到可收支平衡,投资回报期为16.7个月。这些数字背后是兼具火锅和快餐优势的快速休闲类火锅的独特定位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人财物进行的有效管理。
在原材料上,呷哺呷哺一直坚持原材料的品质,把控所有环节,甚至老板在办公室都能看到屠宰厂的屠宰情况,让呷哺呷哺始终保持美味;在人力安排上,呷哺呷哺通过合理设岗优化人员机构,使得总部仅25人的财务团队就统筹管理起了全国650家门店;在财务上,自呷哺呷哺创立以来,呷哺呷哺就保持着比较健康的财务状况,从没有跟银行贷过款,一直以强大的现金流来支撑着业务的快速拓展等。
在当下,呷哺呷哺也在迈入新纪元,在敏锐意识到消费需求的变化后,呷哺呷哺正在为去快餐化,升级为休闲为主的轻正餐不断努力。不仅在餐厅环境上进行改造升级,而且建立起了子品牌如火锅+茶饮结合的中高端品牌湊湊,还先后推出调味品和香锅调料及小火锅外卖和夏季的呷煮呷汤的火锅系列,形成了以小火锅+高端火锅+外卖+零售+茶饮的多业态产品体系。
2012年以来,呷哺呷哺开始与辰森世纪合作,打造信息化平台。如今,辰森已经帮助呷哺呷哺打通了外卖平台数据,建立起了会员系统,仅营销活动就超过300种。唐博希望,2017年到2018年间,呷哺呷哺在完成1000家店、百亿营收、十亿利润既定目标的路上,辰森能够助力更多。
餐饮信息化进入4.0时代
此外,会上,过桥缘的常务副总裁王英腾、口碑网的北京区总经理马克、众美联集团品牌研究院院长欧峰等也都对餐饮行业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王英腾以过桥缘从街边的夫妻店成长为区域性的米线品牌的经历阐明了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加盟商管控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马克表示,社区,跨界和一体化是未来的趋势。越来越多新理念新模式的店商正在崛起。而口碑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在消费者行为模式、餐饮营销等方面助力商家升级。
最后,众美联集团品牌研究院院长欧峰从餐饮商业集成的角度,分析了新餐饮产业未来发展的状况。他认为,在消费不断升级、餐饮跨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餐饮企业必须转变思路,进行品牌、供应链、信息化、资本集成、商业集成等多方面的集成式布局。另一方面,餐企应该学会包装品牌,重新构建供应链,建设信息化,引入资本,升级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力,完成向新餐饮模式的转型。
与会的所有嘉宾都谈到了餐饮的升级问题,在这其中,信息化的升级又是重中之重。在餐饮信息化进入4.0时代后,当下的餐饮系统,需要将大数据、智能化、金融、O2O外卖、支付、云计算、会员、供应链、电子发票等等多种不同元素all in one到一套系统内,为商家提供综合性服务。
而在2016年阿里巴巴生态核心成员口碑控股辰森后,新辰森就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并整合了一系列阿里独家资源。现在的辰森,除了22年专注沉淀的餐饮系统,更获得了口碑、阿里云、支付宝、蚂蚁金服、饿了么等阿里资源支持,可以说餐饮信息化4.0时代下的新辰森,值得期待。
眼查数据显示,6月4日,北京多来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投资人新增美团关联公司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大众点评关联公司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在该公司工商披露的股东中,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则分别持股4.60%和2.64%,分别位列第六、第十大股东。据官网,北京多来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核心团队长期专注于餐饮信息化与互联网领域,旗下“哗啦啦”为餐饮SaaS系统服务商。
<>< class="pgc-img">>要更多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中研网”
在世界经济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其他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如餐饮业:2017年全国餐饮门店数达581万个,比2016年下降3.49%,也就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全国共有21万家餐厅倒闭关门。但2016年餐饮收入3.5万亿,2017年比2016年稍有增长,全年收入在3.8至3.9万亿之间,行业总体发展稳中带升。
< class="pgc-img">>当前,不少餐饮企业都在加快发展餐饮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设餐饮服务云平台,让顾客直接利用微信、APP点餐,打通线上线下,真正实现餐饮与互联网的对接,加强竞争优势。餐饮云服务信息化主要用于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为管理者提供针对饭店的经营,为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和管理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技术;二是为投资者,股东实现清晰的财务账目,规范优化投资行为和资产的管理。三是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现在的点菜,还有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需求分析等等。四是为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提供一个优质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在餐饮信息化浪潮中,餐饮商户对于餐饮云服务的需求热度持续攀升。餐饮互联网公司,在行业需求的风口浪尖上,一浪高于一浪,内容如新宠旧爱般四季轮流更替,众多的餐饮软件,无法满足各业态的需求。用餐高峰的集中、人工成本的上升、内部沟通效率的低下、团购削减利润的弊端、营销活动成本高效果不明显都在时刻冲击着餐饮商家的经营决策,成为餐饮商家对餐饮信息化迫切需求的源头,2017年餐饮商家对智能化、信息化的产品需求已经成为餐饮saas系统快速发展的一年。当云计算走进餐饮行业之后,未来的餐饮消费和餐饮服务将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根据中国餐饮协会的统计,我国中等规模(单店拥有30张餐桌)以上的餐饮企业总数达到400万家。餐饮消费和餐饮服务每天都在城乡各个角落发生,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消费额度后面蕴含着巨大的业务数据。这正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场景。
一、餐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 class="pgc-img">>图表:2015-2017年餐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最早受益行业,修复短板,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服务功能,将成为2018年业界重要发展新动能。预计2018年,整个消费市场和餐饮市场都将处于平稳运行区间,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总体规模将达到4.3万亿,期待“十三五”末期突破5万亿大关。
中国餐饮业规模虽然当前位列世界第二位,发展潜力和动能都被世人所看好,以现在速度将于2021年赶超美国,但是中国餐饮市场在业态、质量、地域、城乡等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整个餐饮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产业集中化程度不高;缺少享誉全球的餐饮品牌;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很低,美国人均餐饮消费水平是中国的5倍以上。总之,中国餐饮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 class="pgc-img">>图表:2013-2017年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二、餐饮行业门店数
2017年全国餐饮门店数达581万个,比2016年下降3.49%,也就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全国共有21万家餐厅倒闭关门。2016年,全国餐厅、面包甜点店、咖啡厅以及其他餐饮服务的餐饮门店就已增至602万家,其中中餐占比超75%,占据主导地位。单是我国连锁餐饮企业,2016年的门店总数达48153,比2011年增加了6868个。其中,连锁快餐门店数为20412个,同比增长17.1%,连锁快餐门店数占到了连锁餐饮门店总数的57.4%。近几年,许多快餐连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 class="pgc-img">>图表:2015-2017年我国餐饮行业门店数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三、餐饮行业交易金额
自2010年以来,餐饮行业的发展一直是直线上升趋势,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7年全年餐饮收入达39644亿元,比2016年增长10.7%,高于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长的0.5个百分点,占GDP的4.8%。跟据中国饭店协会资料,2017年我国餐饮业表现为特色餐饮高质量发展,团餐增长明显,在线外卖市场高速正常,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
2017年,中式正餐仍占据强势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最高,占到一半以上,占57%。在中式正餐中,其中最受欢迎的还属火锅。新颖的设计,时尚的店面,风格各异,2017年,许多新派火锅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除中式正餐外,休闲简餐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全国餐饮业态比重中已占到16%。同时,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国际美食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
餐饮的品牌化和品类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不仅菜品味道,餐厅环境、服务、消费者体验等都成为餐饮品牌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随着主力消费人群年轻化,外卖、“线上+线下”融合餐厅受到市场欢迎。
< class="pgc-img">>图表:2012-2017年全国餐饮行业营业收入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17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用户规模达3亿人,同比增长15.4%。2017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为2046亿元,同比增长23.1%。稳步增长的用户规模和不断上升的客单价将继续让在线碗面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018年2月16日-2月21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同比增长10.2%,较2017年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10%以上的高增速;扣除通胀因素后增长7.61%。根据上海市商务委数据,上海市276家零售和餐饮企业春节期间(2018年2月8日-2月21日)实现销售额107.9亿元,同比增长10.4%,长宁、徐汇、杨浦、普陀、虹口、奉贤和浦东新区等部分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亿元以上,其中长宁和徐汇同比增速高达25.5%和18.4%。
>想要更多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