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一城文韵共烟火-人文经济视野下的开封观察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着华服,手执团扇,于暗香徐来的夜晚荡舟开封御河,河道蜿蜒,画舫交汇,水面上下灯火辉映,亭台远近歌舞相合,仿佛穿越回桨声灯

着华服,手执团扇,于暗香徐来的夜晚荡舟开封御河,河道蜿蜒,画舫交汇,水面上下灯火辉映,亭台远近歌舞相合,仿佛穿越回桨声灯影里的廊桥遗梦。

清明上河园、东京梦华实景演艺……传统文化的风情世俗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开封累计接待游客7406.1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440.78亿元。

开封的城市兴衰与黄河息息相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有着4100余年建城和建都史的八朝古都开封,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封以文化城,城以文兴,把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涵养城市气质,文化传承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千年古城正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一半风雅 一半烟火

大殿巍峨庄重,河湖澄碧微漾,廊桥飞架,词曲悠扬,勾栏瓦肆间,身着襦衣的商贩卖力地招揽生意……走进开封清明上河园,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盛景扑面而来。

开封清明上河园(2023年6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科技加持之下,历史的细节不再遥不可及。

在园内5D影院,座椅随着光影流转摇摆,游客以鸟瞰的视角,时而俯冲穿过城门,与匆忙的贩夫走卒撞个满怀;时而掠过屋脊冲上云霄,掀翻房顶几张瓦片,俯瞰汴梁袅袅炊烟。

游客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游览拍照(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沉浸式体验是开封文旅最鲜明的特点。

从每天清晨开封府的“迎宾礼”开始,全城各大景区纷纷亮出“看家绝活儿”,300余场各类演出轮番呈现,既古亦新,美幻惊艳。

游客在开封清明上河园观看表演(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作为千年古城,开封沿袭了汴梁的气质,可以风雅到极致,游人钗环叮当、长袖纱帽,就连街边的奶茶冷饮都被唤作“声声慢”“长相思”;可以“滋腻”到极致,三五亲友,短裤蒲扇,相约畅饮于巷尾地摊,用地道的“开普”豪爽地喊一声,“老师儿,再弄一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幕降临,也是开封烟火气升腾的时刻。夜市,饱含对生活的热爱。美食,是夜市的灵魂。漫步在开封的夜市街,杏仁茶、炒凉粉、涮牛肚、羊肉炕馍,美食小吃香味诱人,文创文玩琳琅满目,灯牌鳞次栉比,摊位人声鼎沸。

开封鼓楼夜市(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这样的烟火气,在开封已经缭绕了上千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封夜市集中地多达57个,经营摊位超过5000个。

固本开新 以文兴业

开封的雅,还有万般颜色的菊花。可赏心悦目,可舌尖生香,既是城市品位,也是中国品牌。

开封素有“菊城”的美誉,有着上千年的菊花种植史,“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

近年来,开封做大“菊文化”、做强菊花产业、做优菊花品牌,对菊花的食用、饮用、药用、酿用等价值综合开发,研发出了茶、酒、糕、蜜、瓷、绣等系列产品,贯通了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产品畅销海内外。自1983年开封举办首届菊花花会以来,菊花文化节已逐渐成为开封联通世界的又一扇大门。

去年菊花文化节期间,开封现场签约114个项目,总投资1470亿元,一批大型企业在开封落地生根。

创造性转化,赓续文脉;创新性发展,固本开新。

汴绣、木版年画……在开封,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达281个。经过发掘和创新,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汴绣传承人程芳在制作汴绣作品(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多年来,经过几代汴绣艺人努力发掘整理,工艺日臻完善。“我们采取画绣结合的方式,对汴绣创新发展,加入时尚元素的汴绣越来越受青睐。”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汴绣传承人程芳说。

以针为笔、抽丝为墨。十指春风下,针法细密、格调高雅的传统汴绣,在围巾、手提包、抱枕等各式现代生活用品上,流淌出千年汴京的柳暗花明。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汴绣传承人程芳在制作汴绣作品(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最好的传承,莫过于融入百姓生活。

每逢重大节会,张灯结彩自然少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汴京灯笼,经过改良的产品成了热门伴手礼;灌汤包子、桶子鸡香飘大街小巷,一些特色小吃被加工成预制菜,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开封厚积薄发的文化张力,开封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2020年7月,建立中部首座艺术品保税仓,2022年4月创建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将“文创”与“科创”融合,带动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展示和驾船出海的重要渠道。

在位于开封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剧本演绎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测本(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惊艳的裸眼3D巨幕、童话般的“汴幻灵境”……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亦真亦幻、唯美浪漫。自设立以来,该基地相继组织推动文化艺术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摩洛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主动培育经营主体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新载体。” 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郑红英说。随着与东亚国家文化交流更趋频繁,开封正在争创“东亚文化之都”。

在位于开封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中华书局工作人员在整理书架(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文化赋能,以文兴城。2022年,开封市GDP达2657亿元,增速4.3%。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开封市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达到50.6%,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精神高地 民生福祉

在开封顺天门城摞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自下而上叠压着战国、五代、宋金、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6座城池遗迹。

伫立遗址旁,凝望“城摞城”下沉默的八朝繁华,感受着这座黄河南岸古城的一次次淹没、一次次重建的悲怆与不屈,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不由得直抵心底。

这是开封北宋州桥遗址(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爱国爱家,坚韧不拔,悠久的历史涵养了开封人独特的人文气质。

今天,这块土地上耸立的一座精神丰碑——焦裕禄精神,时刻激励着人们艰苦奋斗、勿忘人民。

退休干部朱金喜把住房作抵押贷款,带领乡亲们勇闯致富路;“放电影的好闺女”郭建华,坚持为基层群众放映40余年;体检医生韩昆朋累计献血8000余毫升,并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城市新气象,文明是底色。行走在开封的街道,志愿服务“红马甲”随处可见;截至目前,开封市注册志愿者46.5万人,推评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60多人。“汴”地有好人,为开封渲染出最亮丽的人文底色。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古城墙实现“五贯通”,“一渠六河”水系成景,打造城市绿道98.75公里,联通公园河湖、古迹景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蜿蜒百里的黄河生态廊道变身百姓休闲观光的河景公园。

一城文韵半城水,绿意葱茏满开封。推窗吹来古风雅韵,出门即是绿地公园,举步临水、抬头见绿的画中美景已成为现实。

开封鼓楼夜市(2023年6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传统对接现代,古风演绎时尚。站在开封地标建筑鼓楼向东南方眺望,“鼓楼里”文化商业街华灯璀璨、人流熙攘。但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棚户区。为保护古城风貌,开封拆除违章搭建,将古典美学融入建筑风格,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风情街。

开封与部分书店、文化艺术场馆等机构联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构建“15分钟读书圈”。寻宋书房主打历史文化专题图书,宣和书房以人文旅游书籍居多,市民可免费借阅,在满城书香中找寻“诗和远方”。

市民在开封的寻宋书房阅读(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人文情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霍国防说,每一条街巷、院落都承载着老开封的珍贵记忆,厚重古朴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既顺应时代潮流,也能留住乡愁。

生态宜人、文脉昌盛,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已成为开封筑巢引智、投资兴业的金字招牌。开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开封机遇叠加,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等加快建设,郑汴一体化迈入郑开同城化发展新阶段,吸引越来越多周边地市人口来开封定居创业,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脚步加快加密,对高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仅2022年,开封市就引进院士专家团队5个、国外高端人才19人,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心脏电生理领域专家郝国梁返乡创建贝威科技公司,研发出多种型号的三维心脏功能标测仪器;美籍药物设计专家徐学军,主导的抗癌靶向药物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在位于开封的河南省贝威科技有限公司斯高电生理研究院,工作人员在进行膜片钳操作(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开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人文经济的‘暖文章’,实现新时代文化经济深度交融,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说。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植根历史沃土,开封汇聚文化赋能的发展动力,以人文精神护航高质量发展,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走出了一条传承创新之路,一幅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字记者:唐卫彬、王圣志、牛少杰、唐健辉

视频记者:杨静、王正一(摄制)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王黎、李明辉、戚文娟、胡碧霞、姜子炜

统筹:方思贤、王洁

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刘越)北京时间11月29日深夜,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句话总结——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茶文化”,申遗成功啦!

那么,关于“中国茶”的这十大知识点,你知道多少呢?

图为两位茶农在云雾镇鸟王村茶园采摘茶叶。 瞿宏伦 摄

茶之起源

茶叶起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而中国民众饮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四个过程。茶叶中含有700多种成分,对人身体健康有益,因而成为不少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茶之功效

除了饮用,茶还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它可以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劳。

航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1000多亩生态茶园。 赵春亮摄

古人对茶的药用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本草拾遗》《茶经》等记载,茶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

纵观全世界,“中国茶”可入药的说法也得到了普遍认可。日本种茶鼻祖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

此外,日本科学家富田勋在1987年最早报道了茶多酚具有抑制人体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引起世界关注。2002年美国《时代》杂志推荐了十大健康食品,中国的绿茶榜上有名。

茶之“圣经”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这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使茶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也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因此,陆羽被誉为“茶圣”。他在《茶经》中专门阐述了煮茶的过程,对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水则要“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之工艺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外国人体验泡茶喝饮茶技巧。张晓燕 摄

茶之讲究

中国人喝茶讲究“品”,要求色香味俱全,亦讲究文化内涵、所用器皿及意境。

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

茶之典故

中国人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说,也诞生出了不少与茶有关的典故。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国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宴群臣,不管酒量大小,来客至少饮酒七升。朝臣韦矅博学多闻但酒量不大,孙皓对其颇为器重,常常破例,“密赐茶荈以代酒”,允许他喝茶来代替饮酒,这便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爱茶之人

唐宋之后,饮茶风气极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茶“爱不释手”。王安石曾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不仅如此,茶更是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苏轼、陆游、黄庭坚等诗人都爱茶,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50多首与茶相关之诗,他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观宴》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声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而曾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与茶相伴,是个不折不扣的“茶痴”。他看重煮茶之水,“清如淮水未为佳,泉迸淮山好煮茶”;他钟爱煮茶之声,“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他甚至自我调侃煮茶煮到把茶鼎烧穿,“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真可谓爱茶如痴。

茶之产量

2020年,世界茶叶产量626.9万吨,中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居世界第一;世界茶叶总面积7647万亩,中国茶叶总面积4747.5万亩,同样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茶叶对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影响巨大,产量占世界茶叶产量的47.63%,消费量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1.68%,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出口的19.14%。

目前,国内有1085个县、3000多万名茶农靠“一片叶子”生活富足,茶产业成为拉动民生的大产业。

茶之变迁

当“茶文化”登陆现代,衍生出了更多的新玩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2795.9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3000亿元。似乎一夜之间,奶茶这种“新式茶饮”横空出世,获得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但其实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据史料记载,奶茶起源于中国西藏。奶茶的出现和北方游牧民族常年食用牛羊肉的生活习惯有关,对于蔬菜稀少的草原地区,奶茶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因而成为大受追捧的饮品。有趣的是,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往奶茶里加入盐巴,搭配炒米食用,所以最初的奶茶口味是咸的。

茶之交流

在古代,中国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而后逐渐风靡世界,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

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始于17世纪的“万里茶道”,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穿越蒙古高原,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总长14000余公里,是继古代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

2013年,为致力复兴这条古道,中、蒙、俄三国联合发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京报讯(记者 冯毅)要说这些年最火的饮料,一定非奶茶莫属,无数小姐姐为之着迷。但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项实验,选取6种常见品牌的珍珠奶茶的“珍珠”放入人工胃液中,经过20小时后,有5份“珍珠”还没有完全消化,因此建议少吃。那么这个实验是否科学?如果吃下“珍珠”,会不会造成健康问题?今后要跟珍珠奶茶说再见吗?

专家释疑:难消化可避免吸收热量

珍珠奶茶的“珍珠”据说起源于中国台湾地区,还跟慈禧太后有关。当时台湾地区用木薯粉为主要原料,代替糯米做成类似元宵的“粉圆”甜羹,作为对慈禧的献寿礼,慈禧尝后赞不绝口,从此成为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可口点心。到了20世纪80年代,用以“粉圆”为灵感的“珍珠”制作奶茶,逐渐开始在台湾地区流行,并传播到中国大陆地区。

木薯粉能够成为食材,是因为在我国热带地区,木薯是主要作物之一,取材方便。另外,木薯粉没有杂味,加工制作出的成品清澈透明,易于用色素调色,口感带有弹性,较普通淀粉更适合于精调味道的食物。其实木薯粉与其他淀粉没有本质区别,但为何上述实验显示珍珠奶茶中的木薯粉“珍珠”难以消化呢?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普工作者云无心表示,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只是消化得慢一些而已,跟吃汤圆的情况差不多。木薯淀粉是淀粉,消化吸收了只会增加热量,“难以消化”反而有利健康。在食品行业,还会把淀粉加工成更加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和抗性糊精来食用。“珍珠”难以消化,反倒是多吃一些也问题不大。

“珍珠”消化并不依靠胃

云无心还指出,上述实验中有一个地方不够严谨,不能得出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不容易消化吸收的结论。因为该实验是在人工胃液中浸泡“珍珠”,模拟胃中环境,但“珍珠”作为淀粉制品,不是依靠胃来消化吸收。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先是通过口腔,由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及麦芽糖;再进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双糖酶把糊精、麦芽糖分解为单糖,供肠黏膜细胞吸收,为人体提供养分。

另外,虽然木薯含氰苷,在不同条件下会分解出有毒物质,但是木薯粉作为我国允许使用的一类淀粉,只要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正规产品,其经过加工后总氢氰酸等指标只要符合理化标准,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喝奶茶需要节制

那么珍珠奶茶到底可不可以放心饮用?云无心认为,尽管“珍珠”不存在什么问题,但珍珠奶茶并不建议放开喝。

首先,人体每日的营养摄入应当适量,符合自己基础代谢加活动消耗的总和。珍珠奶茶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有一些脂肪还是氢化植物油,含有一些反式脂肪。糖不仅增加了摄入的热量,而且对于身体代谢有多种不利影响;脂肪的热量值更高,尤其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已经研究得相当充分,世界各国都采取措施降低它在食品中的使用。总体而言,珍珠奶茶是一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而其他营养成分欠缺的不健康饮料。

新京报记者 冯毅 图片来源 微博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王心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