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 钱天则
编辑 | 严之俊
2022年,对于香格里拉集团来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便是在南京香格里拉42楼开业的“江南灶·云府”。餐厅设计交由 NonGSTUDIO 设计师汪昶行来创作,并最终将他的“空间美学”与大厨侯新庆的“淮扬新味”融为一体,让淮扬美食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从宋代起,淮扬菜就被文人们从食苑领进文苑,形成了独特的美食记忆。在传统淮扬饮食文化中,“园林是依托,文人是主体,菜品是对象”,因此,“云府”的设计理念以清代诗人刘风浩《个园记》中所描绘的“园、文、宴”三位一体为蓝本,以曲径闲幽的园林美景为意向,以六朝古都、江淮交融的南京情怀为承载,再现古代文人在园林中宴客的细枝末节,邀请客人在别致的空间内,品一众留香含色的佳肴,感受文人的闲情雅趣。
NONGSTUDIO则根据中国园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深远不尽、眼前有景”的理念设计“云府”的动线。碧色的大门开启,自长廊旁林立的“竹林”徜徉而过,迎面是一副趣味盎然的《蓬莱仙境图》。在每个以南京旧称命名的包厢里,低头是接天莲叶花纹的地毯,抬头是波光浩渺图案的吊顶,回首可见以传统织锦工艺绘制的太湖石鸟挂画,远眺是玄武湖的水天一色,近观是数竿翠竹的郊闲觅趣,鲜明的空间层次,给客人一种既熟悉又有新意的氛围感。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现代的方式转译出来,把我们的设计带到全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懂得。”汪昶行表示。
淮扬菜婉约、内敛,非常考验“刀功”与“火功”,且宴席繁多,讲究“不时不食”。“江南灶”连续五年蝉联点评“黑珍珠二钻”餐厅,如今“江南灶·云府”开业,享有“淮扬刀客”美誉的侯新庆一心要把新餐厅做得更好、更富有文化特色。
他的云府招牌菜【功夫三套鸭炖羊肚菌】“家鸭套板鸭,板鸭套乳鸽”、“整鸭脱骨,鸭皮不破”充分展现了淮扬烹饪的精湛刀工;八小时慢火煨制,“四喜各味,不盈不没”的【云府四喜】则需要侯师傅施展高超的炉灶功夫。
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方面,侯新庆与设计师汪昶行都围绕“古今相融”这一主题,用创新手法传承、发扬淮扬精髓。
侯师傅在继承选料严谨、注重原味等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为“云府”注入了其它菜系的经典元素。招牌菜【辣烧牦牛牛头方】作为四川地区传统美食被巧妙地赋予了淮扬菜“酥烂脱骨不失其形”的特点,火爆中增添了一丝温婉;来自南方的潮州【海鲜冲浪翡翠象拔蚌】,用刚炖好的鸡汤高温烫熟而成,鲜气四溢,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的自然之味。在奉上佳肴的同时,“云府”还引入了餐酒、餐茶搭配,由专业侍酒师、侍茶师为客人提供席间服务,带来独特的用餐感受。
侯新庆说:“我在香格里拉十八年的时间,想把各种菜系结合到一起,融合到我自己对淮扬菜的认知上面,要让每一位客人都喜欢我们的菜,像回到家一样。”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29号南京香格里拉42层
人均:1200+
电话:17751001186 或 17751001127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头见玉龙雪山巍峨入云,低头见玉湖村落焕新重生。驱车驶向玉龙雪山,隐约就看到这座被玉龙雪山环抱的古村落——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这里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传统建筑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行走在玉湖村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朴素的纳西民居,这些民居大多改建为民宿、咖啡馆或是民俗文化体验院,在红花绿树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谱写着时代新曲……
和杰林的祖宅就在这里。推开古朴的大门,他的女儿和玉月正向游客们讲解:“大家可以体验一下东巴纸的制作过程,楼上还有我的爷爷留下的纳西老物件展览馆,堪称‘纳西族的博物馆’……”
和玉月留学归来后,与父亲一同经营着纳西民俗文化体验院落的生意,守护着源远流长的纳西文化。
“我们要留住乡愁,让游客感受到我们过去的家。”和杰林告诉记者,自己祖祖辈辈都在玉湖村生活,原先“靠山吃山”,以养牛放牧为生,后来村里“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自己开始从事旅游业。
“像和杰林一样的村民共有339户,几乎每户每家都有人参与了玉湖村旅游业的发展,村里共有22家民宿、3家纳西民俗文化体验院落、9家农家餐馆以及6家咖啡馆。”玉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说,2023年玉湖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万元。
以前的玉湖村,是丽江坝区最贫困的村子,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乱砍滥伐、私挖滥采矿产砂石资源情况严重,“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
近年来,玉湖村抓住乡村振兴发展的机遇,将村庄规划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入优质业态,“政府搭台、企业助力、农民唱戏”,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导+村集体合作社+企业+村民”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2021年引进民营企业好好生活(丽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社共同组建合作公司,采取‘保底+分红’模式每年村集体分红300万元以上,让每一位村民都变成投资公司的股东。”和新华表示,还引进了多个知名文旅IP平台,借助墅家玉庐、雪马玉龙、石洛克等嵌入式半山酒店、精品民宿等,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庭院经济发展。
“2023年,全村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5万元。按照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今年我们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达到5000万元左右。”和新华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和新华表示:“我作为村干部,既要为老百姓的生活谋发展又要做好生态保护,不突破土地利用红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守好古村落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底线,这才是让玉湖村变成‘金山银山’的最好法宝。”
如今,在守好“双底线”的规划下,玉湖村成为玉龙雪山脚下的著名景区,实现了与其他景区景点的融合发展,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
站在玉湖村遥望玉龙雪山,眼里看到的不仅是山景瑰丽,更是这里蓬勃向上的未来。(记者 陈涵旸 丁怡全)
来源:经济参考报
津人好吃鱼,是不争的事实。皆因天津卫靠海,又位于九河下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水里的活物不吃,纯属糟践了好东西。甭管是小鱼、小虾、蛤喇牛儿,基本上凡是能在水里面游的,天津人一概不放过。
犹记得老早以前,大街小巷卖鱼贩虾的小贩儿穿梭不断,还有不少“野摊儿”,位置多选在交通路口,弄俩洗脸盆或弄俩塑料筐,吆喝着卖。市场里面,自不必提,卖鱼的往往一家挨一家。买家不等靠近,便可闻见刺鼻的腥臭之气。
< class="pgc-img">>天津卫吃东西讲究,也可以说“格色”,吃鱼非得吃活鱼,鄙视死鱼。当然了,死鱼要比活鱼便宜不少,舍不得多花钱的小老百姓,有不少是专捡死鱼买的。一边掏钱,还一边扯闲篇,为得是分散他人的注意力,不叫人家觉着他是吃不起活鱼的穷鬼。
可是,自古有云“买的不如卖的精”,买鱼的自认为精明,而卖鱼的则更是鸡贼。活鱼出了水,再“皮实”也有肚皮朝上的时候,若今天卖不出去,放上一夜,转天也就坏了。
“弄么办?”
有办法,一字记之曰——“揣”!
在津门语系当中,这个“揣”字,可当“甩”字用,大有死乞白赖非出手不可的架势。
< class="pgc-img">>早先“大狮”住胡同的时候,经常一到擦黑,就有鱼贩子上门“揣”货。把死鱼活鱼以及半死不活的鱼,往你家门口一摆,诚心堵住你家的门,满嘴拜年的客套话,很大方地对你说:“先别急着给钱,先吃!嘛时候有钱了,嘛时候再给。”
要不怎么叫“卫嘴子”呢,没有两片好嘴皮子,怎能对得起这一称号。
卖鱼的说话轻巧,可买鱼的哪能真不给钱呢。天津人讲理讲面,说话办事,讲究“有板有眼”,没有不给钱的。白吃鱼,不给钱,那叫“狗食”。当然了,家里确实没有钱,也大可以先吃,鱼贩子绝对不挑理。赶明儿有钱了,规规矩矩给人家送过去,不丢份儿。
那年月,没有环境污染这一说。小院儿里弄个锅腔子,是普遍现象。倒也不是买不起煤气,只是很多老一辈的天津人固执地认为,用劈柴加铁锅“熬”出来的鱼、肉,比用煤气“熬”出来的要香。
< class="pgc-img">>于是乎,放着煤气不用,必须烧劈柴。没有劈柴不打紧,苇子杆儿,烂树叶子,破树枝子,逮着嘛就烧嘛。看着炉膛子里面的火,闻着从锅盖缝隙飘出的香,感觉就那么地舒坦。
咱再说说这锅腔子,材料无非是泥巴、碎麦秸,讲究点儿的用红砖,但似乎天津人更中意用泥巴,要不怎么说“格色”呢,这跟有钱没钱没关系,要得就是这股子犟劲儿。
将泥巴和碎麦秸混着水和起来,个把小时,就能做成炉膛,上面架一口大铁锅,下面留口放柴火,侧面垒上个土烟筒。您瞧,一个标准的锅腔子就制成了。下一步,就可以制作天津卫第一名吃“贴饽饽熬小鱼”了。
说起这贴饽饽熬小鱼,可比“大饼夹一切”,更具津门特色。身为一个天津人,要说这辈子没吃过一回贴饽饽熬小鱼,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天津人。
< class="pgc-img">>贴饽饽,看着挺简单,却大有门道。老天津人爱吃纯棒子儿面,现在的天津人多喜欢混合面儿,反正甭管用什么面儿,都离不开那一“贴”的风流。
炉膛之中,火焰腾腾;大锅里面,杂鱼条条;咕嘟咕嘟,冒着泡儿。见一津门妇道,手持一坨软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一声,软面贴于锅壁,呈椭圆状。一击贴中,功夫乃为上乘;一击不中,纯属倒霉娘们儿。
一等掀开锅盖,嘿,扑鼻儿香!
饽饽一面软,一面焦,软中有脆,伴有鱼香,而鱼里又有饽饽香。两全其美,恰到好处。用郭德纲的话说:“你在这边儿吃着,那边儿枪毙你爸爸,你都不带心疼的。”
现如今啊,人们富裕了,住上高楼大厦了,小胡同拆了,小平房没了,再没有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儿了,我这八零后的津门小帅哥,也已沦落为油腻老大叔了。尽管许多饭店里面,都不缺贴饽饽熬小鱼这道传统津门菜,可吃起来却怎么也不是原来的味儿。
< class="pgc-img">>前几天,还跟朋友吃了一回。他吃了第一口,便抱怨鱼有“土腥味儿”,撂下筷子不吃了。可我吃了大半锅,也没吃出究竟嘛才叫“土腥味儿”。这个词汇我打小就常听吃鱼的“老嘴”念叨,可还是品不出这“土腥味儿”究竟是嘛味儿。看来呀,我还够不上“卫嘴子”的资格。还是那句话,天津人格色,忒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