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这里只有打开微信扫一扫是需要用户主动操作的,其他都是一路点下去就能完成的操作,操作上不会存在中断,而微信扫一扫是用户早已养成的扫描习惯,效率和体验比使用内置的扫一扫好太多。
一、公众号二维码
1. 永久二维码
- 创建永久二维码:餐厅每个桌面都有贴一个点餐二维码。这个二维码要先向微信申请创建。也就是后端要通过微信提供的接口创建永久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对应的场景值一般会绑定系统里的餐厅和餐桌。微信会返回一个唯一的二维码链接给我们,我们就可以拿这个链接生成餐桌上的二维码后制作物料再张贴。
- 用户扫码:用户扫码使用的是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微信会通过用户扫的二维码识别是那个公众号的扫码行为,然后将扫码事件(包括二维码设定的场景值)推送给我们的后台应用程序。我们的后台程序将需要响应的消息发送给微信,比如对应餐桌的点餐入口。这里的消息格式可以是文字、图文、图片、语音、音乐、视频和小程序卡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图片、语音和视频等素材需要提前通过微信的素材管理接口上传到微信后台,而不能随意发送。
- 用户扫码响应:微信端收到我们服务端的消息响应后,将服务端消息通过消息推送的方式推送到用户的微信端。公众号号的消息会出现在公众号号的消息对话窗口,之后用户就可以点击消息进入到公众号对应的服务页面(这里是点餐页面)使用公众号对应的功能了。到了服务号内部的网页,除了微信限制的一些行为(如支付、上传文件),其他操作就基本上是和我们的后台打交道了。
2. 临时二维码
3. 顾问二维码
4. 注意事项
二、小程序二维码
1. 获取小程序二维码
- A类:生成圆形小程序码,可接受小程序内页面 path 参数,且可以在path上携带其他参数(比如商品id),长度为128个字符。可以自定义二维码样式(线型,颜色等),生成个数受限。
- B类:生成圆形小程序码,可接受的小程序页面的path参数,但不可以在path上携带其他参数,不过可以携带场景值,场景值长度最多32个字符,可以自定义二维码样式(线型,颜色等),生成个数不受限。这类二维码还有个特点是支持打开小程序的版本,分为正式版、体验版和开发版,会更适合做开发和测试。
- C类:生成方形的小程序码,无法自定义样式,微信官方不推荐使用。
2. 普通链接二维码
3. 一物一码
三、公众号和小程序互通
小程序的触达能力与公众号相比还是弱一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小程序无法主动推送服务消息(需要用户主动订阅才可以发送),公众号则可以向关注用户发送模板消息(模板消息可以直接打开关联的小程序);
- 多个小程序的消息统一在服务消息中,用户一般不会查看;公众号的消息则是独立在公众号聊天窗口,会在微信聊天中单独呈现,消息阅读率会更高。
同时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用户体系要打通。微信体系内提供了unionId来统一标识关联的公众号和小程序用户,这需要在微信的开放平台将公众号和小程序同时绑定才可以保证同一个微信用户在公众号和小程序内的unionId保持一致。打通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服务号的模板消息定向推送服务消息来高效触达用户了。
总结
作者:产品海豚湾;公众号:产品海豚湾(ID:pm-dophin-bay)
本文由@产品海豚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没有菜单,请直接扫码点餐。”
出门吃个饭
还要扫码、关注公众号
甚至绑定手机号
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本是便利之举的扫码点餐
如今却因为
强制关注公众号
推送广告
增加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
变了味道
成了许多消费者的烦恼
2月22日,上海首个《餐饮行业“扫码点餐”规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引导经营者对相关行为进行规范。
扫码点餐背后暗藏的猫腻
去年4月起,上海市消保委就多次呼吁过“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腾讯公司也向开发者推送了“关于自查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的通知。今年1月17日起,腾讯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近来,很多餐厅在扫码点餐时都无需关注公众号,使用小程序即可实现点餐功能。此外,大部分餐厅也提供了除扫码点餐外的纸质菜单。但即便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公号,商户用各种环节套取消费者信息的情况仍旧存在。微信昵称、头像、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在商户眼中仍旧是“香饽饽”。
有餐厅从点餐到结账都要用小程序进行操作,期间多次索取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页面上不输入手机号就无法顺利点餐。
付账时被索取手机号
不少餐厅扫码点餐前,要求消费者授权提供微信昵称、头像等,甚至要求获取位置信息。更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不仅局限在餐饮领域。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少市民反映,开具电子发票、选择配送服务等其他事务上,“索要个人信息”已然成了商家统一的操作。
某点餐服务软件商的工程师表示,大部分服务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收集用户数据,“都是为了后续营销”。他举例说,如果要求用户关注公众号,那么意味着餐饮企业能够提供丰富的推送内容,包括产品信息、优惠信息等;如果获得了用户的手机号码,那么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广告,“现在都讲究精准营销、私域流量,通过一次消费来积累自己的客户群体,已经成为惯例。”
“扫码点餐”乱象如今有治了
经营者不得强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违反规定或将承担法律责任
鼓励经营者保留传统方式
不少经营者表示认同
编辑:吴百欣
资料:上观新闻 人民网 第一财经
些天一个哥们,开了个东南亚餐厅。
他也想开公众号进行推广,说请我吃顿米其林三星大餐。
切,瞧不起谁啊!哥哥江湖上混的,身价早不菲了,米其林而已,我又不是没吃过。
断然拒绝。
然后,我收到微信,他说请我去东京吃。
我说:“这就对了,你的东南亚餐厅,也要像米其林餐厅这样搞,先把逼格搞起来。”
< class="pgc-img">>“首先,你要有个品牌吧。把你的东南亚色香味俱全的菜品,通过图片、视频、广告等包装一下;
其次,你就可以注册公众号了。进行宣传的推广和用户的裂变;
最后,一手产品一手流量,怎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把网上的流量都吸引过来,并能精准抵达你的潜在用户;
例如,东南亚饮食文化的内容,无论是短视频,还是文图,本质也是产品,打造成畅销性产品,才能带动实物饮食产品。
当用户量上来,你是不是就可以做些畅销性产品,例如东南亚辣酱啥的,薄利多销,一下子就赚起来。”
然后,我花了一下午时间,给他做了个微信公众号推广方案。
< class="pgc-img">>《企业微信公众号推广方案》
通过制作大量优质的营销性内容,借助以搜索引擎精准流量(百度、微信搜一搜)为主,各大主流社交(微信、、抖音、知乎等)、媒体平台综合流量为辅的精准化信息推广策略,在当前的网络推广环境下只有通过量变达到质变(高质量的量变),将能满足顾客阅读需求的广告信息精准覆盖到潜在客户群体,引导获取精准的客户咨询,才能够让优质需求和自身产品完美结合。
1、第一阶段1个月(1月11日-2月11日)
①完成取名、logo建设,自媒体注册等;(1周)
②完成3篇东南亚文化的文章建设(1周)
③完成10篇文章建设(1个月,看情况)
④线下餐厅的种子用户的引导(1周)
⑤内容全媒体铺开
2、第二阶段1个月(2月11日-3月11日)
①总结分析第一阶段问题,针对第一阶段暴露的问题,进行内容的优化调整。(7天)
②形成每月5-10篇的内容的稳定分发和生产。
③当形成20篇内容的,可以进行大号的推广,跟上海吃货、不白吃等自媒体大号进行推广合作,引导大量粉丝;
④从百度优化、微博等其它能寻到精准粉丝用户,进行倒流。内容+导流同时并进,壮大账号影响力;
⑤根据节假日、活动、新饮食产品上市,调整内容推送和导粉活动。
3、第三阶段
①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寻找突破口,提升效果。比如开展视频网站推广、视频自媒体推广、信息流推广等。
②对前期工作不足、投入的力度进行调整,该加大的加大、减小的减小,以求最合理效果。
我还很不要脸做了两个脑图:
以上就是我给朋友做的企业微信公众号推广方案。
其中的流量思维、产品思维、用户思维、裂变思维,其实适用于任何企业,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内容。
实事求是,其它企业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案解放思想,次求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