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5大酸菜鱼品牌对比:江渔儿差评率最高,满意度最低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前,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了《2020中国酸菜鱼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针对几大酸菜鱼品牌

前,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了《2020中国酸菜鱼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针对几大酸菜鱼品牌(太二、鱼你在一起、姚姚酸菜鱼、江渔儿与禄鼎记)的差评作了研究与分析。 (延伸阅读:酸菜鱼差评报告:太二、鱼你在一起、姚姚酸菜鱼、江渔儿槽点在哪)

分析显示,江渔儿在服务方面的差评,占其所有差评的比例高达近50%,在5个品牌中排名第一;差评率也在5个品牌中排第一;满意度则低于其他4个品牌。

1 江渔儿概况

江渔儿,2016年11月在广州成立,由广州首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州邦诚品牌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孵化。

截至目前,江渔儿在全国22座城市开出了130多家门店,门店覆盖广东、广西、江苏、海南等省份。

早在2018年,江渔儿就定下了5年300家门店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到江渔儿的“野心”。而且这样的野心似乎并没有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就在不久前,江渔儿宣布要在未来3个月内开出20家新店。

< class="pgc-img">

△图自餐宝典

和太二等酸菜鱼品牌不一样的是,在选址方面,江渔儿避开一线商圈,选择社区和二三线商圈进行布局。

和太二一样的是,在疫情之前,江渔儿也是不做外卖的,理由是“酸菜鱼的品类特殊性,并不适合做外卖,而且外卖酸菜鱼会影响出品的口感”。疫情发生后,江渔儿也做出了改变,上线了外卖平台,同时也通过自身小程序来进行外卖与线上零售业务的布局。

从客单价来看,在餐宝典此次分析的几个主要酸菜鱼品牌中,江渔儿的客单价为72.27元,属于中等水平,低于禄鼎记,太二酸菜鱼、姚姚酸菜鱼等品牌。

< class="pgc-img">

2 差评分析

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0中国酸菜鱼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显示,在针对各大酸菜鱼品牌的差评中,名列前三的分别是:针对服务的吐槽、针对产品/口味的吐槽以及对于鱼片分量太少的吐槽,差评比例最高。

< class="pgc-img">

其中,针对服务的吐槽是整个酸菜鱼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几乎在对每个品牌的吐槽中,对服务的不满均排在第一位。具体到江渔儿,49.6%的差评是给了它的服务,高居榜首,这或与当下江渔儿扩张较快有关。

< class="pgc-img">

江渔儿的平均差评率为9.5%,在此次分析的5个品牌中最高,远远高于太二酸菜鱼以及姚姚酸菜鱼。

< class="pgc-img">

从店均差评数来看,江渔儿的平均差评数为15.4,低于禄鼎记、太二以及姚姚酸菜鱼,但高于鱼你在一起。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江渔儿的门店开业时间集中于近两三年内,门店开业不久,因此累计差评数较少。

< class="pgc-img">

3 主要槽点

通过对江渔儿抽样门店的差评开展大数据分析,餐宝典发现,针对江渔儿的差评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服务、产品/口味以及分量少。具体如下:

3.1、近一半差评与服务有关

餐饮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乃至服务员的表情、态度、着装等,都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就餐体验,从而给用户留下不好的印象,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引发差评。

对于江渔儿来讲,与其他几大酸菜鱼品牌相比,其服务方面的差评占比最高,达到49.6%。其中,服务意识比较欠缺招致诸多吐槽,较大地影响了品牌形象。

“表示非常的不满意,服务员都是在那玩的”

< class="pgc-img">

“被N个服务员敷衍,最后说没做”

< class="pgc-img">

“巨差的体验,吃饭像受罪一样,服务意识巨差”

< class="pgc-img">

分析认为,江渔儿的服务收到如此之多的差评,或是由于其扩张过快,部分门店的服务跟不上所致。在对加盟商的管理方面,江渔儿需要加强。

3.2、在产品/口味方面的吐槽占29.0%

在产品方面,江渔儿将酸菜鱼定位为引流产品,通过加入补位产品去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提高复购率。在江渔儿,酸菜鱼是核心产品,辣椒炒肉、毛血旺等是补位产品,麻辣牛肉、鸭脑壳、玉米粑粑、剁椒蒸鱼头等开胃小凉菜和营养蒸菜则是毛利产品。

通过数据分析,餐宝典发现在江渔儿的差评中,与产品/口味有关的占比为29.0%,比太二高出10个百分点,在几个对比的品牌中处于中等水平。

“味道跟外面吃的番茄鱼差得远,整盘都是番茄酱味道,而且是很浓郁的麦当劳的番茄酱”

< class="pgc-img">

“鱼肉不入味,毛血旺上来时香味有,但里面的菜全部都没味道的,可以说是汁肉两分离,椒香皮蛋也不好吃”

< class="pgc-img">

3.3、“鱼的分量少”贡献了18.4%的差评

针对江渔儿“鱼的分量少”方面的吐槽比例达到18.4%,仅次于鱼你在一起,比太二、禄鼎记等品牌都要高。

“份量变得比之前少太多了,两个人根本不够吃,鱼肉没几片,就上面铺了一层,太少了”

< class="pgc-img">

“怕鱼的分量太少,特意点了个中份的,结果只是比小份多点汤,多几片鱼就贵几十块”

< class="pgc-img">

“等了八百年,鱼肉的量还很少”

< class="pgc-img">

3.4、第四大槽点:宣传的优惠不能用,被指“虚假宣传”

餐宝典分析发现,江渔儿“宣传的优惠不能用”,这个维度的差评在其所有差评中占比5.2%,属于第四大槽点,而且这一比例要高于其他几个品牌。

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很多消费者是冲着优惠去的(尤其是一些新开业的门店),但到店后发现优惠无法使用(比如存在一些隐性的条件),进而产生不满,给出差评,甚至质疑这是虚假宣传。

“开业第一天说是4.8折,结果埋单时只有酸菜鱼有打折,感觉是骗人的,街坊邻居都不会再去了,这样蒙骗消费者不好。”

< class="pgc-img">

“点菜时明明说好可以享受优惠,到买单时就说不行了”

< class="pgc-img">

“公众号写了消费满5次就送一次!你们门店的人就推荐我们上大众点评下单!原来吃完两次以后才告诉我这两次不算!你们不让参加活动就不要搞!”

< class="pgc-img">

“刚看了美团券说明,没有明确抵用券只包括主食,纯属欺诈!”

< class="pgc-img">

商家推出优惠活动,的确能吸引顾客来消费,但同时也让顾客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如果实际消费时发现优惠用不了,或者哪怕只是不能完全兑现,那么也会让顾客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心生不满。

对于商家来说,既然想通过优惠来获客,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诚,事先就跟顾客讲清楚优惠的条件,优惠确定后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否则很容易给人一种“玩不起”或“耍小聪明”的感觉,而这样的优惠还不如不搞。

3.5、有鱼腥味及性价比低,差评比例均超过3%

直接上图——

“感觉味道差了,鱼片的不好,老是吃到小骨,有点腥,酸菜甜的好奇怪,是放糖那种甜,服务态度不好”

< class="pgc-img">

“鱼还是有点腥,鱼头和鱼片不是同一条鱼的……除了有品牌,觉得定价太高,口感不尽人意。性价比不高。”

< class="pgc-img">

3.6、“吃出异物”差评占比1.9%

在餐厅用餐,如果要论最恶心的事,可能就是“吃出异物”,其恶心程度甚至比“餐具不卫生”“食材不新鲜”要更胜一筹。这直接体现了餐厅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对品牌形象的影响很大。

“点招牌酸菜鱼,刚捞了一勺就发现盆里有只黑色的虫子,类似小苍蝇之类的,服务员说换一份给我。第二份端上来,吃了没几块,其中一块鱼皮沾着一条大概2cm的头发,弯的”

< class="pgc-img">

4 结语

瞄准酸菜鱼这个品类,避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选择社区与二三线商圈切入,再加上丰富的操作经验,在短短3年时间内江渔儿能够拥有100多家门店,发展不可谓不迅速。

不过,快速的发展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对于很多加盟商来讲,赚钱可能比品牌口碑更加重要,这就会导致部分加盟商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进而影响到江渔儿的品牌形象。从餐宝典针对酸菜鱼差评的数据分析来看,江渔儿的差评率在此次研究的5个酸菜鱼品牌中排名第一,满意度则排名最后。如何在扩张与口碑方面达到平衡,是江渔儿亟需解决的难题。

< class="pgc-img">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差评都不仅是一次小型危机,也是一个鞭策、一个反馈、一个沟通。对于任何一个差评,都应该予以重视。

菜头部品牌三顾冒菜,正在向欧洲、澳洲等地扩张自己的海外版图。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萧霖;编辑:王秀清。

有消息称,三顾冒菜即将在澳洲开出首店。冒菜、麻辣烫、川渝火锅一直是海外中餐的热门品类,但多为夫妻店形态。内地头部品牌的布局会对海外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冒菜品牌又是如何做出海的?红餐网与三顾冒菜品牌相关负责人,围绕品牌出海策略聊了聊。

01.

人均160元、火到“限号”

三顾冒菜成为海外中餐顶流?

红餐网从业内人士处得知,三顾冒菜将于今年8月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澳洲首店,成为又一布局澳洲市场的中餐品牌。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三顾冒菜MELBOURNE小红书账号

近年来,澳洲成为不少中餐品牌出海的首批目的地,海底捞、茶百道、喜茶、紫燕百味鸡等品牌均已布局澳洲。澳洲有着庞大的华人社区,公开信息显示,澳洲拥有超160万华人,中餐的消费力充足,发展潜力比较大。

事实上,澳洲并非三顾冒菜出海首站。作为在全国拥有累计超4000家门店的冒菜头部品牌,其此前已悄然在欧洲布局了超20家门店。

在德国科隆的中国留学生Keven告诉红餐网,三顾冒菜是当地留学生经常聚餐、点外卖的中餐品牌。而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到店消费的欧洲本地人也越来越多。

Keven表示,去年5月他通过社交平台刷到三顾冒菜在科隆开业的消息,便立刻约上几个好友去吃,结果发现门店生意太火爆,队伍从店门口一直排到街上,排了足有一百多米,“因为顾客太多,店员忙不过来,我们当天没吃成,转头去吃了别的餐馆,隔了几天再来才终于吃上。”

< class="pgc-img">

△科隆店开业期间,门店前大排长龙

生活在科隆的钟女士也表示,三顾冒菜开业时在当地华人圈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开业没几天就因为生意火爆闭店休整,还推出了“每天限号200桌”的规定。

对于三顾冒菜生意火爆的原因,Keven和钟女士均表示,首先得益于德国本土中餐馆竞争较小。在近几年中餐品牌大举出海前,想在当地吃中餐只能去华人开的传统家族小店,可选的品类比较少。

其次,三顾冒菜是国内知名的冒菜连锁品牌,本就在华人群体中有一定知名度,科隆店筹备开业的消息在留学生、华人社群中广为传播,导致门店一开业就收获了高热度。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尽管三顾冒菜海外门店也对产品做了“本地化”调整,降低辣度等等,但菜品和味道跟国内差别不大,能够安慰到久居他乡的“中国胃”。

钟女士还表示,三顾冒菜20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56.75元)的人均客单价在当地中餐市场中较有性价比,当地华人开的冒菜店人均客单价普遍在2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5.94元)以上。

三顾冒菜品牌特许加盟中心负责人孔海宁告诉红餐网,德国科隆店是三顾冒菜的海外首店,于去年5月6日正式开业,开业首月每天营业收入在1万欧元左右,日均销售400-500单。

据孔海宁透露,目前,三顾冒菜已经覆盖了德国各大主要城市,如柏林、科隆、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布伦瑞克等,平均每个城市已开出2-3家门店。

02.

冒菜出海,该怎么做?

赛道头部的动作具有一定的风向标及参考意义,冒菜品类的头部品牌三顾冒菜,是如何拓展海外市场的?

1、针对海外市场开发多种味型

出海品牌根据当地口味调整味型是常见现象,比如海底捞的新加坡门店推出了浓香鱼锅底,泰国门店推出了冬阴功火锅,英国门店的小料台则摆上了法棍、面包;呷哺呷哺也打造了多款海外独有锅底,比如“金汤酸菜锅”和“暖心胡椒猪肚鸡锅。反之,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也不断做出本土化的调整。

三顾冒菜在国内主打正宗川味冒菜,国内门店主推经典川味麻辣味型。而在海外,三顾冒菜在味型上没有执着于“正宗”,而是基于中餐味型和品牌调性,结合当地味型特征匹配一套本地的味型。

比如,除了有经典川味、三鲜、番茄等国内常见的味型外,三顾冒菜还推出了适合海外市场的木姜子金汤、咖喱、干拌麻酱等口味。

< class="pgc-img">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2、斥资2亿打造供应链,深入布局海外前置仓

红餐网了解到,三顾冒菜海外店也采取和国内相同的菜品自选称重模式,包括新鲜鱼片、肉片、各种丸类、卤制品等肉菜,以及鲜笋等素菜,之所以能提供和国内相同品质的产品,主要得益于其构建的完善的供应链。

据孔海宁介绍,2012年起,三顾冒菜总斥资2亿多元,在四川广汉打造了一个22000平的底料工厂,打通了从原料采购、产品研发、产品加工、产品配送到产品销售的全链路环节,以保障产品的体系化标准化供应。

< class="pgc-img">

△三顾冒菜的底料工厂

通过供应链优势,三顾冒菜2024年在国内实现了不断上新品,比如今年6月就针对夏季推出了麻辣香锅小龙虾等新品,以及小乔米酿荔枝饮等特色饮品;而在海外,三顾冒菜门店也能在每季度推出新品,例如推出木姜子味型等。

据孔海宁介绍,目前三顾冒菜正计划在欧洲、北美等地部署海外前置仓,为区域内的门店提供产品统一盘整、统一配送、食材集采等服务。他还透露,公司同时计划在日本布局全资食品加工厂,以支持门店在东亚、东南亚市场的拓展。

3、突出“三国”文化IP,服务社交场景

事实上,中餐馆在海外市场的功能不仅是一间餐厅那么简单,不少外国人都希望在用餐的同时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因此,一个品牌身上可挖掘的中国文化基因越多,越有利于其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打造和形象传播。

在海外市场,三顾冒菜着重放大了品牌的三国文化、巴蜀文化基因,在门店中突出三国、川剧脸谱、火锅等视觉符号,形成较强的品牌辨识度。

< class="pgc-img">

同时,具备浓厚文化色彩的用餐场景,也让三顾冒菜海外店的定位更趋于品质餐饮,而非快餐。“我们海外店的用餐需求除了中餐、晚餐外,还有休闲社交、团建聚餐等,因此,海外店的面积普遍比国内门店要大一点,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社交聚餐的需求。”孔海宁表示。

03.

中餐进入“大航海”时代,

细分品类的机遇到来

中餐在全球市场正迎来新的时代。

近年来,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海底捞、新荣记等一批知名品牌纷纷出海开店。

比如海底捞在澳洲已经开出5家门店,排队现象不输国内。海底捞特色的甩面、“科目三”等独特的表演和服务吸引了不少华人和国外消费者。

又如蜜雪冰城,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开设首家海外门店后,逐步拓展至东南亚、东亚、大洋洲等多个市场。截至2024年4月,其海外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成为中国新茶饮品牌中出海规模最大的品牌。

在如火如荼的出海热潮中,除了这些“浮在海上”的大牌餐饮之外,如三顾冒菜等在国内沉淀多年的餐企的动向也值得关注。如果说海底捞、新荣记们撑起了中餐出海的“面子”,那么三顾冒菜这类餐企则撑起了中餐出海的“里子”。

< class="pgc-img">

△三顾冒菜德国科隆店

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餐的口味独特性、菜品多样性、品类丰富性,在世界范围内都独树一帜。就拿火锅来说,海底捞不足以代表整个火锅品类,火锅还有诸多细分品类值得介绍给外国食客,比如贵州的酸汤火锅、潮汕的牛肉火锅,又如跟火锅相似的冒菜、麻辣烫、串串香、冒烤鸭等等。

因此,出海细分品类的头部品牌存在不小的机遇。

以冒菜品类为例,据三顾冒菜方面介绍,海外投资人群体对于出海的中餐品牌十分欢迎,他们不缺资金,也普遍拥有餐饮管理经验,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国内餐饮品牌的稳定经营能力和标准化输出能力,“而如今,中餐品牌和海外投资人有了互补合作的机会。”

据了解,三顾冒菜于今年6月获得了由沙利文颁布的“中国冒菜连锁领先品牌”,并围绕海内外市场推出了“超级产品、超级店型、超级供应链”的三角模型,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 class="pgc-img">

长期经营中餐馆的海外餐饮人也感受到,随着中餐品牌的密集到来,近两年海外中餐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据澳洲微报消息,悉尼Yum Cha Project餐厅老板Chui表示,(悉尼本土的)中国餐饮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更广泛的革命,小众市场正在飞速增长,一些经营理念和模式新颖的中餐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目前,仍有充足的国际市场待中餐品牌挖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98亿美元(约2969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9.4%。

“我们对海外市场充满信心,除了8月底准备开业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店外,接下来还计划在新西兰、日本、北美、东南亚开店。”孔海宁说道。

注:本文部分配图由三顾冒菜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

aruha Nichiro

玛鲁哈日鲁

日本

为明天思考,从鱼贩起家建立全球最大渔业帝国

Maruha Nichiro是由Maruha与Nichiro两家百年企业经1943年的业务合作逐渐形成捕捞加工一体的大型海洋食品企业。1880年(明治13年)中部几次郎创立并从事家族企业的鲜鱼代理运输、贩卖,从渔民手中购鱼卖到大阪。1936年公司首次到南冰洋捕鲸,二战后将其公司总部搬至东京并开创海外业务重新开始母船式北海鲑鱼渔业。1943年,Maruha与成立于1907年前的Nichiro初步达成业务合并,2007年10月双方正式整合成立Maruha Nichiro集团,此后Maruha Nichiro开始逐步缔造自己的渔业帝国。

战后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重归平静的生活使得众多久经战火的民众开始豢养宠物,而日本人对猫的挚爱也正是从此时衍生。Maruha Nichiro敏锐的抓住这一商机,将捕捞海产品副产品加工成以猫粮主打的“罐头”,至此黑罐、金罐在日本大卖并随后出口多个国家,成为集团第三大产品支柱。集团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

九十年代,集团开始以金枪鱼为主打加工产品上市,随后公司以鲣鱼和金枪鱼白身混合的新产品——海罐上市,同时获得了国内著名风投公司的注资,经过改制完成了巨头的蜕变。

目前Maruha Nichiro集团主营业务分为四项:水产品、食品、仓储和分销、以及包括饲料仓储、海运业务、房地产租赁、旅馆业、包装机械的制造和销售和毛皮制造和销售在内的其它业务。它的海洋主打海鲜产品是金枪鱼,通过延绳钓渔、海上和海外围网法等进行金枪鱼捕捞,同时也为日本国内另一家大型企业供应蓝鳍金枪鱼以实现金枪鱼的养殖产业。

Maruha Nichiro的成功不仅仅是对行业商机的敏锐把握,也在于其对仓储网点以及冷链物流技术的侧重。在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Maruha Nichiro集团就有34个营业性库区,实现遍布全日本的运输及配送网络。通过不断的功能升级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支持。根据日本冷藏库协会2016年4月的数据统计,Maruha Nichiro物流的在日本国内的仓储能力达到634183吨。

集团位于川崎的第二物流中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产品贸易商和供应商,近两年来通关其公布财报显示集团每年销售额高达500亿元人民币。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Maruha Nichiro,净销售额为2214.74亿日元(129.68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约合4.41亿元人民币,集团计划在本财年计划完成549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

为适应新贸易格局,集团在不断扩张使其业务、产品多样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欧洲、亚洲、南美等地拥有约170家子公司,利用海鲜产品的绝对优势以及全球网络,把世界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供应到各个国家的餐桌上,不仅满足本国消费还满足了欧洲和美国的主要消费市场,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Nippon Suisan Kaisha

日本水产

日本

“日水”的根基与触角深到难以想象

Nippon Suisan Kaisha同样也是一家百年企业。总公司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主营水产食品加工,业务为水产事业、加工事业、物流事业。1908年创始人田村一郎建造了日本第一艘钢框架拖网捕捞船Daiichi-Maru号,1911年田村成立蒸汽捕捞船队,并与人合伙创办捕捞公司,至此日本水产这艘巨轮开始扬帆起航。

发展至今,日本水产已经拥有链接世界各地水产品的和链接日本各地水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其战略布局从“全球采购,日本销售”,转变为“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积极开拓了亚洲、欧洲和美国市场。

日本水产集团的业务范围横跨全球,过往以远洋渔业为事业中心的日本水产,在各国颁布渔业保护管理法(200海里法)的1970年之后,同世界各资源国家一道为保护安定的渔业权而努力,同时还实现了泛养殖技术的高度革新,真正实现了水产资源的全球化。另外,随着各国水产市场的蓬勃成长,公司也在世界范围内扩张销售据点。

日本水产的"朋友圈"

海洋捕捞是日本水产重要的业务板块,北美、南美、新西兰等全球多个地区拥有自己的渔业公司及加工厂,同时也以参股或独资方式入驻当地渔业企业。因此你所熟悉的阿拉斯加帝王蟹、雪蟹、智利三文鱼、新西兰岩龙虾、金目鲷、长尾鳕等很可能来自于其背后的日本水产。

连结全球的日本水产,不仅实现本土化,更将迈上全球化的新阶梯。除了捕捞业,日本水产的加工及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目前在北美的海鲜销售公司F.W.Bryce成立于1947年,主要从挪威、智利、中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等国进口海鲜,其主营产品包括大西洋鲑鱼、比目鱼、黄鳍金枪鱼、智利海鲈鱼、剑鱼、鲯鳅和帝王蟹等等。

同时为满足本土民众对鱼生消费的巨大需求,日本水产成功养殖鰤鱼,以及与Kyokuyo联合探索蓝鳍金枪鱼的养殖。

2017财年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其净销售额为1627.05亿日元合9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营业利润为672亿日元(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今年该集团盈利的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文鱼和鳟鱼价格的复苏以及日本国内对冻品类需求的增加。

Thai Union Group

泰万盛

泰国

华裔的泰国梦,“海产帝国”的全球梦

泰万盛(Thai Union),可能您对这个名字还有点陌生,但在国外它可谓是家喻户晓。总部位于泰国的泰万盛成立于1977年,经过40年的发展,泰万盛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耐储存金枪鱼产品制造商,成为全球大型的优质海鲜供应商之一。

提到泰万盛,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位耄耄老人,他就是陈汉士。他可能是泰国华人企业家中名衔最多的一个,“华侨地主”、“金枪鱼大王”、“活菩萨”这些都是对陈汉士不同时期冠以的不同名衔。在经历了前半生的困苦,1963年陈汉士踏上泰国的土地上,从一个小规模罐头厂、经营冷冻鱼开始造就了万盛帝国。

早年以金枪鱼罐头的加工和出口起家的泰万盛,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优质海鲜的集大成者,针对零售市场和餐饮企业,泰万盛旗下King Oscar在中国销售的解冻即食系列产品包括泰国直虾、派对虾环、三文鱼刺身切片等。

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撑,以品牌打入,加以品牌文化辅助,是让市场接受和熟悉产品的最直接的方式。泰万盛作为全球领先的海鲜产品供应商对这一点深谙于心,所以在品牌建设上颇有心得。泰万盛的全球品牌组合包括一系列在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的国际品牌,如:Chicken of the Sea, John West, Petit Navire, Parmentier, Mareblu, King Oscar, Rügen Fisch等,以及泰国领先品牌:Sealect、Fisho、Bellotta等。2014年,泰万盛收购挪威King Oscar AS,站在巨人肩膀上,承接King Oscar一直坚守的品质、稳定、责任和格局。

万盛全球创新孵化器研究人员

2016年财报显示泰万盛去年综合销售额同比增长7.3%,达到1343.75亿泰铢约合238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这是泰万盛连续第七年创下销售纪录,其中毛利润增长了2.2%,毛利率为14.8%。

Marine Harvest

耕海

挪威

巨头引领的“蓝色革命”

全球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商业农业的发展足迹大大超过了水产养殖业——而目前全球仅有2%的食品供应来自海洋。要维持世界人口增长,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Marine Harvest是一家挪威海鲜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生产商主要从事鲑鱼的养殖、加工、销售在全球各地均有分支机构,该集团在全球鲑鱼和鳟鱼市场占有份额在25到30%之间。其中“美威”是自2010年挪威三文鱼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的品牌。目前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挪威、苏格兰、加拿大、法罗群岛、爱尔兰和智利。

自1965年创立公司名称Marine Harvest至今,“耕海”共经过三个阶段的蜕变,但其业务核心却始终一脉传承。

“Marine Harvest”名称的诞生是在1965年由联合利华(Unilever)创立于苏格兰的Lochailort,其前身为Mowi,以大西洋鲑鱼养殖业务为核心。1992年,联合利华将业务卖给了美国公司Marifarms。两年后,该公司的所有权被合并,由Booker公司的水产养殖子公司McConnell Salmon合并。

1995-2005年间,整个三文鱼行业由于行业恶性竞争,发生行业性亏损,行业迎来整合契机。2000年荷兰公司饲料巨头Nutreco 看重全球三文鱼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成立挪威Marine Harvest,但是由于荷兰企业文化与挪威企业文化的冲突,加上2005年全球性的三文鱼供过于求,使Nutreco始终无法完成对Marine Harvest的整合,最终于2006年将Marine Harvest以低价卖给挪威Pan Fish集团。Pan Fish集团背后是著名的前挪威籍海洋石油和航运大亨约翰.弗雷德里克森,为了降低成本、规范行业秩序他将Pan Fish、Marine Harvest、Fjord Seafood等三家大型挪威三文鱼养殖公司并购,整合成新的Marine Harvest集团。

合并完成后,占据全球三文鱼市场的25%份额,拥有了制定产业竞争标准的能力。随后,不断在食品深加工领域和零售领域发力,并于2013年收购零售企业Morpol,将零售渠道扩展到北美地区。2014年登陆纽交所,2015年合并智利三文鱼企业。其道路是典型的滚雪球:资源-渠道-资源……

2015年合并后的Marine Harvest年营业额达到220.94亿元人民币,2017年一季度最新财报显示,其税前利润达到2.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9亿元,和去年一季度(1.12亿欧元)相比增幅高达92%。二季度税前利润1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3%。

Dongwon Industries

韩国东远

韩国

渔业巨头中的新生一代

韩国东远是国际渔业巨头中的后起之秀,自1969年成立以来,探索海洋发展成为韩国远洋渔业的龙头企业,引领了韩国渔业的发展。

目前集团经营着三块业务:海洋渔业业务、分销业务和物流业务。其中海洋和渔业正在探索世界各地的新地点,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海域。分销业务部门已经获得了质量和竞争力的认可。

其发展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发展脉络如下:七十年代以远洋捕捞为核心,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发展食品深加工业务,并于1989年IPO、获得产业整合的武器;90年代后半期到2003年,以控制销售能力为核心,收购食品分销渠道;2003年建立配套的金融控股企业;此后持续收购美国及国内的食品零售企业,建设食材分销体系,建成韩国最大的海洋快餐企业,并收购海外渔业资源、确保原材料供应。

Cermaq

挪威

Cermaq成立于1995年,最初只是国有的垄断经营粮食进口贸易的公司,2000年开始向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转型,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兼并收购,目前已经成为三文鱼饲料和三文鱼养殖业的全球行业巨头。

Cermaq集团旗下有两大业务板块,三文鱼饲料和三文鱼养殖。三文鱼饲料板块属于Ewos集团,三文鱼养殖板块属于Mainstream集团。2011年Ewos拥有6家大型鲑鳟鱼饲料厂,销售饲料10.8万吨;而Mainstream作为全球第三大三文鱼养殖企业,2011年拥有100家三文鱼养殖场,鲑鳟鱼养殖产量为10.9万吨。

与其他挪威三文鱼公司相比,Cermaq在挪威的所有的几十家养殖场都位于北极圈内。与挪威南部的养殖场相比,北极圈内因为温度更低、三文鱼生长更缓慢、三文鱼体内的脂肪更厚,因此三文鱼的品质也更高,而且肉质更加紧密弹牙,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更高。是挪威三文鱼的精品中的精品。

2015年,日本三菱集团完成了对Cermaq的收购,Cermaq成为三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站在巨人之肩使三菱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三文鱼生产企业。

Nutreco

泰高

荷兰

巨头间的一个决策就间接成就了全球第一大三文鱼生产商

Nutreco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荷兰为总部,以欧洲大陆为主要市场的,以畜禽饲料和畜禽加工屠宰为主营业务的公司。Nutreco大举进军水产饲料和水产养殖,是想在其一体化的畜禽王国之外,再造一个一体化的水产王国。

1999年开始顺应全球三文鱼行业一体化整合,逐步收购一系列挪威、加拿大、智利的三文鱼养殖企业,并于2000年建立挪威Marine Harvest集团三文鱼业务,与Nutreco早先收购的挪威Skretting集团一起,成为Nutreco旗下的两大业务板块(三文鱼养殖和三文鱼饲料)。但随着2005年全球三文鱼市场供应过剩,Nutreco将Marine Harvest出后给挪威养殖巨头,后者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整合,形成了新Marine Harvest。

Cargill Aqua Nutrition

嘉吉水产

美国

Cargill Aqua Nutrition是嘉吉旗下主要供应 动物营养饲料的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拥有120年的历史,自2015年加入EWOS以来,嘉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aqua饲料供应商之一。嘉吉是鲑鱼饲料的主要供应商,在EWOS品牌下分布。

嘉吉以科研和创新为重点,提供科学验证的饲料产品,以支持鲑鱼生产的各个阶段。其持续不断地开发最可持续、最具创新的产品,与长期以来帮助鲑鱼生产商成功的记录相匹配。除此之外嘉吉也是各国对虾、罗非鱼等优质饲料的供应商。

Kyokuyo

极洋

日本

Kyokuyo成立于1937年,主要以捕捞金枪鱼及其加工产品为主营业务,近日该公司将计划自11月起供应完全人工养殖的蓝鳍金枪鱼。

极洋捕捞船

除了面向餐饮连锁店和零售店等销售外,还将考虑进行出口。在完全人工养殖的蓝鳍金枪鱼方面,日本大型水产企业玛鲁哈日鲁(Maruha Nichiro)已经启动供货,日本水产也将在2017年冬季启动首次供货。

在大型企业相继积极拓展完全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业务的背景下,极洋与大型混合饲料企业FEED ONE展开合作,将向客户宣传自家的养殖蓝鳍金枪鱼具有能长时间保持色泽和鲜度的特点。

话回中国,我国是全球海产消费最大的国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中国不缺市场、不缺资金更不缺人才,但是在海洋渔业领域中我们缺少世界级的产业巨头。

从全球九大渔业巨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他们都有着相近的发展逻辑——初期在局部市场拥有一块垄断性(或近似垄断)的海洋渔业资源并掌握定价权,据此整合区域性的渠道,然后以渠道优势反向整合本国及他国渔业资源,并同时发展海洋食品业务、进入零售乃至餐饮领域,借助资本力量不断整合,形成滚雪球的发展态势。

当前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海外渔业资源和产品进入中国,但他们进入中国需要与中国强大的、现存的销售通道合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拥有销售能力的中国渔业企业可以整合国际渔业企业,实现资源与市场的共享。

产业、金融、渠道、战略布局,中国海产企业正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绝佳时期,优质资产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正是有作为的渔业企业大张旗鼓干事业的年代。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