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头鸭脖”事件已经在联合调查组的定论下真相大白,但由此牵出的团餐市场和中快餐饮依然隐秘。在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未对外发声,这家自称营收规模堪比海底捞的团餐头部企业,并未向大家解释“鼠头从哪里来,为何到了学生的饭桌上”,也并未为此事道歉。这一傲慢的态度背后是团餐市场尤其是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盲区。
谁来监管食堂?
“这么大个老鼠溜进锅里,难道厨师看不到?”一位团餐企业运营总监对于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鼠头鸭脖”事件感到愤慨,他分析,老鼠不可能是在学校食堂做饭的时候进入的,极有可能是在上一个链条也就是中央厨房的环节就已经存在了,“运营管理出了大问题,中央厨房和厨师长都要负责”。
根据联合调查组的情况通报,江西工业职业学院在食堂吃出的疑似“鼠头”的异物,经过多方判定,不是此前通报的“鸭脖”,而是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这一通报同时认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事件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
涉事企业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江西中快”)随后被解约,同时涉事食堂也被吊销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而在此之前,江西中快刚刚中标了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区在校学生端午节慰问品采购项目,总成交金额9.44404万元,包括21104个嘉兴品牌粽子,每个160g,2.6元;10552个环珠品牌咸鸭蛋,每个60g,2.45元;10552个合顺品牌茶叶蛋,每个60g,1.3元。
“现在团餐行业都很谨慎。做食堂的团餐,都是学生用餐,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个事件最起码肉类保存方式不对,食品督导也没有检查到位,一般厨师长或者督导根据多年的经验,要勤检查勤备货,细节特别多。”上述团餐企业运营总监向央广网记者介绍,在其所供职的团餐企业,“像辣椒、菜花这样的蔬菜最多存放12小时,肉类如果包含腌肉最多存放24小时,基本都是当天做的。”
即使如此,依然难以避免极个别的食品安全现象,他举例称,“我们现在刷碗刷灶台,都要求用百洁布,不能用钢丝球,但厨房油烟比较多,有些地方必须用钢丝球清理,有时候不注意就会混入饭菜里面。”
不同的团餐企业有不同的食品安全要求,“中快在团餐行业还可以,国内十强吧。”对于中快此次“鼠头鸭脖”事件,这位运营总监欲言又止,在他看来,如果行业十强都无法保障食品安全,其他中小团餐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而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国家没有正规的团餐组织,出台食品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江西中快母公司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平金,目前在中国团餐博览会组委会担任团餐专委会会长,针对“鼠头鸭脖”事件后组委会是否会对会员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建议,中国团餐博览会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对央广网记者表示,“这很正常啊,你自己家里没有蟑螂吗?你家里的菜没有放坏过吗?”随后,该工作人员表示,“到现在也没说清楚老鼠到底哪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有专门的部门在管理。”
隐身的中快餐饮
“鼠头鸭脖”事件已经发生了20多天,联合调查组的结果也已经发布了近一周,江西中快和深圳中快始终处于隐身状态。根据联合调查组的结果,涉事企业和法定代表人将面临顶格处罚。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对于处罚结果和后续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截至发稿,深圳中快的官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不过,处罚金额对于一年几百亿营收的深圳中快来说并非数额庞大。作为B2B行业,团餐市场不像社会餐饮那么透明公开,很少为外界了解,团餐市场的头部企业深圳中快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用中快餐饮董事长李四星接受采访时的话来说——“年营收规模直逼海底捞”。
根据“新团餐”公众号在2019年的报道,中快餐饮的发展始于1991年,当年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总务处处长李平金决定辞职,外出闯一闯,先在周边的冶炼厂承包了一个服务大楼,1994年李平金带着有厨艺的弟弟李四金承包了万寿宫工商管理处的食堂;1995年,他们承包了当时的南昌蓝天学院(现名江西科技学院)食堂,由此开始跟高校食堂打交道。到2003年的时候,当时还叫“星星餐饮”的中快餐饮在江西范围内经营的食堂有20多家。2004年收购了深圳心连心餐饮公司,自此走出江西,进军全国市场。2006年,星星餐饮改名为中快餐饮。
根据2023年4月份中快餐饮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后勤展览会的介绍,目前其已经进入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700多所高校。在开拓高校食堂方面,中快餐饮除了自己的团队,还招聘了兼职调研员,收集了解学校、医院、机关、工厂等单位食堂承包情况,如果达成合同项目,付两万元以上的薪酬。
一位中快内部人士称,“中快餐饮承包食堂要求学校人数在1000人以上,根据食堂设备的完善情况,签约时间最低一年。(中快)有联营的想法,不过目前这些食堂都是自营。”据上述人士介绍,在运营学校食堂中,除了教委统一要求的采购外,其他所需物品均由中快餐饮自己的供应链解决。
在中快餐饮官网,发展历程、核心优势、项目展示、合作方式、公司动态等内容均已被删除,仅留下党委工委内容。
截图自中快餐饮官网
公开报道显示,中快餐饮集团有三大业务,分别是以聚焦中小学基础教育餐饮的中禾百年、定位高校市场的中快餐饮、面向医院团餐市场的中康餐饮。根据招聘网站的介绍,中禾百年于2014年成立,截至2022年初,已在全国18个省份开展业务并成功托管运营了200余所各类型中小学校餐厅。中康餐饮也是2014年成立,已在全国10个省份开展业务并成功托管经营了31家医疗单位餐厅。
中快餐饮称自己为“中国行业前三甲”,2022年11月,“团餐界”曾发布了一篇对中快餐饮董事长李四星的采访,稿件中称,中快餐饮“全国范围内在营高校食堂项目700多个,年营收规模直逼海底捞”。作为中国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底捞2022年共有1371家门店,营收347.41亿元,净利润约13.73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快餐饮在全国26个省级、直辖市地区设置有公司,通过股权控制有160家企业,间接持股公司超200家,商业版图涉及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有报道表示,原本中快集团和下属分公司的股份比例为6:4,李平金和弟弟李四星提议下放更多股份给分公司,集团只在分公司占股51%。
据了解,此次涉事的江西中快前身是2009年成立的南昌中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深圳中快控股后,2017年该公司改名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随后又成立了九江分公司和景德镇分公司。股权关系显示,在江西中快中,深圳中快持股58%,南昌永善餐饮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2%。值得注意的是,后者的合伙人王宝林等也是深圳中快的持股股东。(邵蓝洁)
转自:央广网
来源: 中工网
面新闻
2月29日,因“鼠头鸭脖”事件备受关注的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江西中快)发生人事变更,由王登海接替朱秋林担任实际负责人,张木林接替陶仁勇担任监事职位,成为公司唯二的高管。此前,涉事的江西中快被累计罚款706万元,其中朱秋林个人被罚款284.4万元,陶仁勇个人被罚款185.2万元。
封面新闻注意到,江西中快在江西省内的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区域投资并控制着15家餐饮公司,此次接替任职的王登海和张木林,同时又是江西中快在南昌和景德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近10年,江西中快的法定代表人先后在王宝林、王登清、王登海等相关股东之间4次变换。
江西中快背后的两大企业股东作为纽带,牵连着数十名利益合作者,他们在全国交叉经营着上百家企业,承包经营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700多所高校,以及富士康、东风日产等100多家企业食堂。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这艘餐饮巨轮的掌舵人曾豪言“年营收规模直逼海底捞”。
< class="pgc-img">>▲中快餐饮公司官网首页(官网截图)
“鼠头鸭脖”事件公司负责人“二人转”式更换
背后股东团体控制着上百家公司
2月29日,因“鼠头鸭脖”事件备受关注的江西中快悄然更换了企业负责人:王登海接替朱秋林担任江西中快的总经理、执行董事职位,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张木林接替陶仁勇担任监事职位。此前,江西中快因“鼠头鸭脖”事件被南昌市场监管局累计罚款706万元,其中朱秋林个人被罚款284.4万元,陶仁勇个人被罚款185.2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江西中快有两名企业股东,分别是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中快)持股58%,南昌永善餐饮管理中心(简称南昌永善)持股42%。江西中快在江西省内的南昌、九江、吉安等地投资并控制着15家餐饮公司,它们的客户除了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有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一些学校和医院。此次接替上任的王登海、张木林,分别同时担任着南昌和景德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梳理这两大股东信息显示,深圳中快是深圳中快餐饮集团(简称中快餐饮)的核心企业之一。中快餐饮的创始人为李平金、李四星兄弟,集团有成员企业46家。其中,深圳中快有19名自然人股东,李平金持股18%为第一大股东,李四星持股16%为第二大股东,李五星为法定代表人,持股4%。其他股东和高管中,还有李平堂、李平财,以及盛氏、刘氏等多名疑似亲属关系的人员,以及南昌永善公司大股东王宝林。
南昌永善公司有25名自然人股东,大股东为王宝林。其余包括王登清、王登海、朱秋林、陶仁勇等。梳理发现,上述两大派系的股东们,各自交叉经营着数十家餐饮公司,两大派系共同经营了江西中快公司。
近10年以来,江西中快的法定代表人在上述两大派系的人员中,有4次更换。
< class="pgc-img">>▲事件之前公司官网首页(来源网络)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快餐饮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股权控制有160多家企业,间接持股公司超200家,商业版图除了餐饮之外,还涉及住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央广网在“鼠头鸭脖”事件报道中提到,李平金是中国团餐博览会组委会团餐专委会会长,事件发生以及调查结果发布之后,江西中快和中快集团一直处于隐身状态,未对事件发声。
央广网记者联系中国团餐博览会组委会,咨询该组织对事件看法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很正常啊,你自己家里没有蟑螂吗?你家里的菜没有放坏过吗?”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在处罚通报中称,江西中快承包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食堂多次出现异物食品的情况,且经网络传播,造成大量转载与评论,引起社会舆情,影响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建议给予从重处罚行政处罚。
下海开办小餐馆
承包800所高校企业食堂“年营收直逼海底捞”
2023年4月,中快餐饮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教育后勤展览会。参会资料称,中快餐饮已经进入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700多家高校,以及富士康、东风日产等100多家企业食堂,有员工4万多人,是中国团体餐饮企业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2022年11月,中快餐饮董事长李四星接受行业媒体采访,称中快餐饮“年营收规模直逼海底捞”。根据公开数据, 海底捞2022年共有1371家门店,营收347.41亿元,净利润约13.73亿元。
李四星在一则加盟招商宣传中还介绍,中快餐饮有387名股东,每天为200万顾客提供一日三餐放心餐饮。
在上述多则公开资料中,这艘餐饮巨轮起航于一家小餐馆。
在创始人李平金的采访报道中,他和弟弟李四星出生于江西省庐山,共有兄弟姐妹八人。1991年,李平金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总务处处长任上辞职下海。1994年,李平金带着厨师弟弟李四金,承包了万寿宫工商管理处的食堂,开始进入餐饮行业。之后,承包南昌蓝天学院食堂。
这是他们接手的第一所高校食堂。但在不同的采访报道中,李平金与李四星对于接手的时间有着不同的记忆。
在李平金的讲述中,他在1995年听说蓝天学院食堂招标,决定放手一试,但因当时后勤管理尚未市场化,李平金未能入局。他索性在学校后门开了一家“星星餐厅”,生意好到惊动学校校长来“暗访”,试吃之后将一个食堂交给李平金兄弟。
< class="pgc-img">>▲中快餐饮招聘截图(来源网络)
在李四星的记忆中,他们是1999年进入蓝天学院一食堂,更名注册了“星星餐饮有限公司”。四年后,“星星餐饮”在江西省内经营的食堂已经超过20家。2004年,“星星餐饮”收购深圳一家餐饮公司,开始进军全国,并在两年后更名为“中快餐饮”。
中快餐饮的扩张引起过广泛关注。2015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刊发的文章提到,中快餐饮以年均30%速度迅速扩张,原因之一是成本控制和效率效益控制。文章称,中快餐饮连锁机构的原料采购价格中,粮油、蔬菜及其他大宗采购都低于其他地区高校餐饮采购价格的2%到10%,总体原料成本可以比其他机构低5%;人工、水电气、管理成本三项占营业额的29.5,低于当时全国任何一家高校食堂的间接成本。
2023年,中快餐饮的一则招牌信息介绍,中快餐饮集团除了高校、企业食堂业务,还在另外的细化市场做出规模:2014年成立了“中禾百年”,主要做中小学基础教育餐饮,在18个省份运营了200余所中小学餐厅;2014年成立的“中康餐饮”,主要面向医院团餐市场,已在全国10个省份经营了31家医疗单位餐厅。
者 | 吴治邦
编辑 |
先是赠送价值数亿元的股权,再是豁免逾25亿元的债务,萍乡国资方面为*ST星星(300256.SZ)的保壳可谓竭尽全力。
12月30日晚间,*ST星星对外披露了对2019年、2020年、2021年一季度的会计差错更正,均由盈利变成了巨亏。
*ST星星的公告指出,公司在披露2021年半年报时发现2020年度财务报表存在会计差错,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对202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全面梳理、核实后,对2019年度、202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差错更正。具体如下:1、调减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2019年度和2020年度分别调减营业收入143904.23万元、312714.82万元,调减营业成本12826.02万元、120563.37万元,调减存货16878.04万元、 42584.00万元。2、调增其他应付款公司存在资金往来款未在其他应付款列示情况,调增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其他应付款18205.62万元、115682.79万元。3、补提商誉减值全资子公司萍乡星星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和星星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严重恶化,2019年度和2020年度补提商誉减值损失14671.96万元、72920.28万元。 4、修正合并范围因合并范围修正,2019年度和2020年度需调减总资产545.12万元、944.68万元,调减总负债10万元、0万元,调减净利润399.35万元、-0.21万元。
对于2021年的一季报,则是因2019年度和 2020 年度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后影响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的期初数,且 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涉及会计差错更正的客户和供应商业务延续至 2021年第一季度,故相应调整 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更正均使得*ST星星原本为正的净利润变成负数,且直接导致*ST星星的净资产为负数,面临着巨大的保壳压力。更正后的2020年的财报显示,公司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23.72亿元,2021年三季报这一财务指标则变成了-38.61亿元。如*ST星星2021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数据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3.10条的相关规定,公司将面临着终止上市的风险。
正是基于此,萍乡国资对*ST星星进行了一系列挽救措施。*ST星星12月3日晚间的公告显示,公司与汇盛投资签署了《关于江西星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之股权赠与协议》(下文简称江西星星有限),汇盛投资将其持有的江西星星有限48.75%股权无偿赠与公司,这部分股权价值按资产估值或逾7亿元,而汇盛投资正是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控制的公司。此后,萍乡国资控制的汇盛投资和萍乡范钛客又作出累计豁免*ST星星及子公司25.42亿元债务的动作。另外,萍乡当地的法院也在推动者公司及子公司的重整工作。
不过,目前来看,即使*ST星星的净资产转正,财务状况改善,公司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退市风险。2021年12月29日晚间的公告显示,于 2021年9月29 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 0392021018 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公司立案。
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在财务造假金额过大的情况下,一方面面临着行政处罚,可能因重大违法而被终止上市,另一方面或将面临着投资者的巨额索赔,这一块将对公司带来不可预知的财务负担。即萍乡国资方面在此次勉强为*ST星星保壳成功,未来也将不断地地面对*ST星星的退市风险。
二级市场的走势来看,*ST星星在上述利空消息披露后,公司的股价反而在12月31日早盘出现了微幅的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