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转载网络,侵删
\晚上好,宝宝们!
前两天敢敢在wb看到了一则新闻:香飘飘半年盈利2万元,这次疫情捐款捐了1000万。
1000万也不知道要卖多少杯奶茶才能赚回来,敢敢真的要为这样的良心企业送上掌声!
不过在我的印象里,香飘飘不是一直能绕地球好几圈咩?怎么说也是(前)奶茶市场支配者啊!怎么现在盈利这么少了?
不过想想也是,好像coco、奈雪等等的线下奶茶品牌火了以后,大家都不太买冲饮喝了。这两天大家发朋友圈疯狂怀念奶茶,好像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去买香飘飘...?
难道冲饮奶茶真的是被线下奶茶品牌挤压的没活路了吗?毕竟香飘飘是敢敢童年里的味道,关心良心企业发展(闲得无聊)的敢敢去香飘飘的官网看了看。
这一看不要紧,香飘飘请了邓伦和王俊凯代言?能请到顶流,那想来代言费是不太便宜,净利润少一点好像也情有可原。
而且敢敢查看了官网才发现,香飘飘除了记忆中的传统味道,居然还增添了很多新成员!
经典系列里新出的白桃口味,还有好料系列的黑糖双拼和芝士Q麦...这么多新品,我敢敢居然一个都没有尝过?不可以!
我寻思,反正大家都被困在家里,虽然coco、一点点喝不到,但香飘飘还是可以下楼买的!解决了奶茶瘾的同时还支持了爱国企业,岂不美哉?
至于产品太多,不知道该选哪杯的宝贝!接下来的这篇冲饮奶茶良心测评!敢敢建议你认真阅读!然后【转发-在看-评论】素质三连!话不多说,咱们测评开始!
本篇测评的参赛选手,分别是香飘飘-经典系列-原味、白桃味,香飘飘-好料系列-红豆奶茶、芝士Q麦、抹茶青豆,香约-芒果布丁、蓝莓奶茶,和优乐美-抹茶红豆奶茶。
敢敢现在窝在家乡的小县城,能买到的不多。所以除了5款香飘飘奶茶之外,我还买了几杯香约的新鲜单品,还有童年回忆优乐美,混在一起给大家试喝,做个对比。
< class="pgc-img">>
香飘飘-经典系列-原味
包装:
奶茶粉+罐装奶茶果,这么经典的搭配,居然这么多年都没变过!打开罐子的一瞬间仿佛打开了回到童年的时空穿梭门。
也不知道是天气太冷还是我人品不好,这罐奶茶的吸管是裂开的,根本没法用。
而且敢敢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就是冲泡奶茶的杯子可以是透明的...不然我根本不知道底部的奶茶到底化开没有啊...
每次喝到底部,发现有没化开的奶茶块都超痛心的!有同感的宝贝快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味道:
把奶茶粉倒进杯子里的那个甜腻气味,真的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只不过小时候可能还喜欢这种廉价的甜蜜气息,现在的敢敢对这个味道,真的忍无可忍。
按比例冲泡开之后,喝起来的口感有点寡淡。奶茶果也是和记忆里一样,很难充分咀嚼。唯一的优点就是不甜腻,这个可以给个好评。
评语:
如果不是为了怀念old days,这个冤枉钱真的没必要。
推荐指数:
★
< class="pgc-img">>
香飘飘-经典系列-白桃味
包装:
白桃味的奶茶里,除了奶茶粉+罐装奶茶果之外,还添加了甜度随意包,也就是一小包白砂糖。
但是敢敢发现,香飘飘奶茶现在的盖子,真的做的很奇怪。集美们仔细观察,这个盖子,只有直饮口,没有插管的地方...
味道:
在被刚刚的原味奶茶重锤之后,敢敢撕粉包的动作变得小心翼翼。结果非常出乎意料的是,白桃味的奶茶粉,丝毫不甜腻廉价!反而有一种勾人口水的果酸味和淡淡的白桃果香!(总之就是好闻)
冲泡之后更是让敢敢刮目相看!奶茶整体不太甜,噬甜的姐妹可能要加甜度随意包。反正敢敢喝起来是刚刚好!
冲泡好的奶茶散发着白桃香气和一丝丝茶味,喝一整杯也不会腻!口感非常柔顺,喝起来超级有幸福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奶茶果依然不太好咀嚼...
评语:
喜欢果香味的姐妹!必买!包装和奶茶果瑕不掩瑜!
推荐指数:
★★★★★
< class="pgc-img">>
香飘飘-好料系列-红豆奶茶
包装:
好料系列的红豆款,包装里给了奶茶粉包,糖渍红豆和一小袋调节甜味的炼乳。糖渍红豆有点豆沙的口感,但不过分软糯,炼乳有比较浓发的奶香味。配料加分!
味道:
红豆奶茶在敢敢的印象里就是甜腻到喝不下去的代名词...所以对这罐敢敢其实没报什么期望。不过香飘飘不愧是香飘飘,冲泡好之后我当场真香。
口感略微寡淡,也不是很顺滑,但红豆的香味非常浓郁,而且不是让人讨厌的香精味,是很醇的豆香!
糖渍红豆口感沙甜,不添加炼乳的话,奶茶的红豆味非常惊艳,但奶茶本味可能会有点单薄,加半袋炼乳喝起来很像大白兔的红豆味奶糖!总之就是很有幸福感的好喝!
评语:
红豆奶茶千千万,只有香飘飘得我心!(盖子设计真的失智)
推荐指数:
★★★★
< class="pgc-img">>
香飘飘-好料系列-芝士Q麦
包装:
芝士就是力量!身为敢敢最期待的新品之一,芝士Q麦的包装没有让我失望。粉包的设计特别像猫和老鼠里的奶酪块。
奶茶罐里的配料是奶茶粉、炼乳和一小盒Q麦包。
(Q麦包)
但是这个真空的一小盒Q麦,有点不太好弄出来。敢敢建议大家先放Q麦再放奶茶粉,不然一坨Q麦砸进去,奶茶粉有可能会扑到脸上。(别问我这么知道的)
味道:
拆粉包的时候,敢敢就闻到了芝士的香味!奶茶冲泡好后,芝士味道更是没有让我失望!不添加炼乳有一点咸奶茶的风味,非常清爽!芝士味超级正!(加了炼乳就变得很一般)
Q麦也很好吃,很有嚼劲!除了不太容易散成颗粒外,口感上没有任何毛病,和各大奶茶品牌的燕麦没啥区别(甚至更好吃一点)!
这杯甚至还得到了敢敢妈的认同!是今天测评里唯一一杯,敢妈和敢敢抢着喝完的奶茶!
评语:
芝士爱好者,燕麦爱好者!都给我喝!买它不亏!(盖子依然失智)
推荐指数:
★★★★★
< class="pgc-img">>
香飘飘-好料系列-抹茶青豆
包装:
这个是最让敢敢好奇的一杯奶茶!毕竟青豆这个配料,放眼整个奶茶界都算是猎奇的存在。
抹茶青豆这罐奶茶,配料是奶茶粉,青豆包和炼乳。但细心的姐妹可能发现了,这罐奶茶里的炼乳,和其他口味的奶茶炼乳包装不太一样,而且还多给了一只折叠小勺。
也许这些不同寻常的小细节,就是上天给敢敢的一个警示...
味道:
依旧是先倒青豆再倒粉,青豆也是糖渍口味,除了丑没什么好说的。奶茶粉开包还是很好闻的,是比较纯正的抹茶味,清香扑鼻,引起舒适。
但当敢敢把热水倒进杯子里的瞬间,我立刻就明白,我舒适的太早了。
先来给大家品一下这罐抹茶奶茶冲出来的颜色。(左日光,右白炽灯,均未调色)
照片的颜色有点发灰,总之无论是日光下还是白炽灯下,看起来都不能喝就对了。
这个颜色就像是水粉里的草绿加了太多的白,整个颜色又粉又怯。无论是作为饮品还是用来画画,都很失败的一个颜色。
再说味道,冲好后闻起来确实是清香的抹茶味,但入口就莫名的,像开水烫塑料。
一开始敢敢还以为是水温太高,烫坏了纸杯,结果发现倒进玻璃杯里也一样,风味真的独特。
这个烫纸杯的味道,直到加了一整包炼乳才稍微好转,敢敢直到这时才反应过来,这个烫塑料的奇怪味道,好像应该是抹茶原本的清苦味...?
唯一的优点是不甜腻吧,加一袋炼乳搅拌均匀,放凉以后还是比较好喝的,接受不了抹茶苦味的宝贝还是算了。至于青豆,无功无过吧。
评语:
抹茶+猎奇爱好者可以考虑,喜甜勿入。(建议闭眼入口,不然像是服毒)
推荐指数:
★★(比经典原味强一点点)
香约-芒果布丁
包装:
很吸引敢敢的芒果布丁奶茶,香飘飘也出了这个单品,但是敢敢没有买到。只买到了香约的这款。
(香飘飘的同款)
配料是奶茶粉,布丁和炼乳,香约的盖子和香飘飘一样,没有插吸管的地方,只有直饮口。这么失智的设计,让敢敢怀疑它们是不是同一家加工厂生产的,
味道:
粉包撕开是甜度很高的芒果香味,有点像芒果蜜饯开包的味道。布丁的量对于一杯奶茶来说有点小,而且在搅拌奶茶的过程中一定会被碰碎。(放进奶茶粉里特别像旺旺摇滚冻)
(暴露年龄)
那搅拌好奶茶再放入整颗布丁行不行呢?我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行。和香飘飘的Q麦一样,这个布丁很难脱壳,如果冲好奶茶再加布丁,奶茶大概率会溅出来。
冲泡好后的奶茶口感非常顺滑,芒果香气变得淡了很多,喝起来有一点点假甜,不过加半袋炼乳就可以调节,甜度也刚刚好。布丁是那种比较绵密的口感。
评语:
冲饮奶茶及格线,很耐喝,不惊艳。
推荐指数:
★★★
香约-蓝莓奶茶
包装:
敢敢从来没有喝过蓝莓味的奶茶,所以这款也算买来尝个鲜。配料是奶茶粉、炼乳和蓝莓布丁,布丁里有小颗的蓝莓果肉,好评!
另外要单独夸一下这个配色,这款蓝莓奶茶的蓝色还蛮好看的。
味道:
事实证明好看的包装真的没什么卵用,奶茶粉包一打开就是一股扑鼻的蓝莓香精味,和蓝莓味的口香糖闻起来根本没有区别。
冲泡后味道稍微散去一点,但依然是假甜+口感寡淡,即使放了炼乳也遭不住。唯一的优点是口感还算顺滑。
怎么说呢,这个味道吧,你就感觉它泡的根本不是布丁,而是许多颗嚼过的蓝莓口香糖。
评语:
蓝莓香精不要钱,奶茶工厂不要脸。
推荐指数:
★
优乐美-抹茶红豆奶茶
包装:
先要夸一下优乐美这个朴实无华的奶茶盖,今天的8杯奶茶里,只有优乐美还记得它包装里那根吸管是用来喝奶茶的!
奶茶粉+红豆包+炼乳,和香飘飘抹茶青豆一样的配料,着实让敢敢心里有点发慌...红豆尝起来和香飘飘的糖渍红豆没有区别。
味道:
撕开粉包,抹茶的清苦味混着奶香扑鼻而来,依然是引起舒适。拿热水冲泡后,抹茶的颜色才真正让敢敢放下心来,这才是能喝的抹茶颜色!
优乐美的这款奶茶口感略微寡淡,但很顺滑,也不存在假甜的问题。总的来说是很清淡的甜混合着抹茶的香味,敢敢觉的不加炼乳甜度刚好。
红豆在冲泡之后有一点点散沙,但是口感依然很好吃,有种蜜豆的风味。
评语:
红豆抹茶才是绝配,这个cp不能拆!
推荐指数:
★★★★
今天的...嗝,冲饮奶茶测评,就先到这儿了...我实在是一口也喝不动了!
1个总结:
必买:
香飘飘-经典系列-白桃口味
香飘飘-好料系列-芝士Q麦
雷品:
香飘飘-好料系列-抹茶青豆
香飘飘-经典系列-原味
香约-蓝莓布丁
(你看这个小心心,它像不像一个在看?)
喜欢这篇的宝贝给敢敢点个在看吧!还有什么想看的测评,来留言区告诉敢敢!
星茶和开奶茶,这两个名字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
在习惯喝凉茶的一些城市,它俩是相当地火,很多家长会给宝宝平时喝,用以「日常保健」。
七星茶、开奶茶有传说的那么神吗?能不能给孩子喝呢?
我们找到冯欣源老师来给我们好好说说。
我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医生。
我家大宝刚出生不久还在医院的时候,就有亲戚送来开奶茶和七星茶。
「这是香港老字号,绝对没有副作用,特地从香港扛回来的!听说吃了这个,宝宝身体好胃口好棒,特别好带。亲戚家孩子都吃了。」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著名的「老字号」。
身边妈妈们一问,很多人都知道,还有妈妈跟风赴港,把这些药品跟着奶粉一同抢购回来。
更有不少内地妈妈打听到,在网上「求代购」。
等我仔细查找资料后,才发现,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保健神药?
不如说一场成功营销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七星茶、开奶茶,我查了这些产品的历史,如果说保婴丹还有历史可循,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俩都算不上「老字号」。
就拿最有名的某凉茶公司来说,最初并不是做婴幼儿产品的,2006 年盯准了婴幼儿市场,于是一炮而红。
老板在被记者采访时得意地侃侃而谈:
「小孩出生以后,父母都会被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困扰,一是小孩不吃饭,二是不睡觉。长期下去,孩子的健康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团队研发了两个产品……」
「孩子应该从出生开始就要用温和的方式来调理身体,不要等到生病才去亡羊补牢……」
标榜让孩子好吃、好睡、身体健壮预防疾病,多么迎合新妈妈的心理啊!
再加上「老字号」的加持,不得不说,凉茶公司的营销套路真的很妙。
有药监局认证?
含金度让人怀疑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说到七星茶、开奶茶的时候,会有妈妈说:
「你看,香港的药监局都通过审核了,香港的妈妈们都在喝,这下可放心了吧?」
就我查证的公开的数据和资料显示,香港药监局 HKC 中成药通过率很低,大多厂商都扛不过去,放弃了。
but ,这家老品牌的凉茶公司很厉害,花了很长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钱死磕到底,「自主研发」团队还整出些文章和使用报告,竟然生生地把这个硬骨头啃了下来。
背后的故事不得而知。
这种事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一些含糖饮料商家,迄今仍然在标榜「吃糖好」、「吃糖无害」、「吃糖对运动有益」之类让人啼笑皆非的「科学」知识。
自主研发团队的研究?严谨性?我也只能呵呵呵了。
看成分论功效?
就是一袋子糊涂药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正版图片库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产品中都有啥成分。
七星茶里,成分大多含麦芽、鸡内金、薏苡仁、山药、赤小豆、淡竹叶、甘草等。
图片来源:网络
一些产品里还含有钩藤。
图片来源:网络
开奶茶相比七星茶,多了茯苓、白扁豆、葛根、陈皮,少了赤小豆,每种药的比例有些差别而已。
不管是七星茶和开奶茶,跟其他药品一样,也是个「糊涂药」。
钩藤之前在保婴丹的文章里说过,里面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有镇静止惊和降压的作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对心、肝和肾脏都有显著伤害。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有一定的成瘾性,大剂量摄入,还可能会引起假性性早熟。
有些人会说,这些药只有大剂量服用才会有问题啊,你脱离剂量谈毒性不是耍流氓吗?
婴儿娇弱的小身板,脆弱的大脑、肾脏和肠胃,能承担多大的剂量?做得了实验吗?
临床上,喂这些东西轻则把孩子搞得又吐又拉,重则导致孩子药物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
其他的成分倒很常见,鸡内金是鸡肫里面研磨食物的那一层粘膜,茯苓是一种长在松树上的蘑菇,还有麦、豆、山药、干橘子皮之类,听上去的确比那些朱砂、蟾酥、蝉蜕之类的,好很多了。
不过,我们也难以一一检测所有的成分和剂量,也无法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到底新生儿吃了会不会有不良反应?谁都不知道。就连药品上的不良反应也标注着「未知」。
对于新生儿,限于伦理学原因,根本没办法去做有效性和副反应研究。
但,真的有必要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成分,灌进宝宝的肚子里么?
新生儿可以喝?没事保健喝?
完全没必要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美国儿科学会说,6 个月以内的宝宝,只喝母乳和配方奶就够了,不用喂水,喂水多了反而对宝宝健康带来隐患。
七星茶、开奶茶的商品介绍都注明:新生儿就可以喝,用温水冲泡。
图片来源:网络
麦、豆、蘑菇、鸡肫、橘子皮, 6 个月前接触到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仅有极高的过敏风险,也明显违反了国际上主流的辅食添加原则—— 4~6 个月以上再添加。
这些过早添加的「辅食」,是怎样让胃肠还没发育完善的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的呢?
其实,香港卫生署也考虑过风险,曾发文表示,开奶茶和七星茶属于中草药,服用前应先咨询中药师的意见。
图片来源:香港卫生署
最后想说,吃和睡,是宝宝生存本能。
宝宝吃睡不好,不从根源上找找原因而是塞各种吃的喝的解决,这是什么逻辑?
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还要买药预防调理,又是什么逻辑?
把孩子正常现象当病治,不去多多了解他,这么做合适吗?
孩子不会说话,真相一直被他藏在肚里,愚钝的我们是无从得知的。
有没有必要给宝宝喝七星茶和开奶茶,现在各位心里,是不是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呢?
除了七星茶这类保健品,还有很多药物,明明对孩子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却还在不停地被滥用。
丁香妈妈联合药师和儿科医生,制作了一份超全的 儿童禁用药清单,里面包含了需要家长警惕的感冒、咳嗽、退烧 等 7 大类药物,今天免费 送给大家。
扫描下方二维码
找到 丁香妈妈
发送 药品
就能获得儿童用药黑名单
轻松避开用药误区
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低糖产品如今更受到青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建议,居民蔗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倡导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甜味剂既能满足市民对甜味的渴求,又能做到低糖、无糖,近年来颇受市民追捧。记者调查发现,甜味剂不仅普遍存在饮料中,各类食品中也存在,甚至连腌制类的咸菜都会使用甜味剂。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本月发布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等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有关糖和甜味剂对人体的影响,学术界也有着不同的声音。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调查 超市食品和饮料中普遍有使用甜味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糖控糖的相关政策,代糖由此走进公众视野。代糖指的是人工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等,以及天然提取物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还有一些糖醇类功能糖如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
在政策引导和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的驱动下,食品饮料行业掀起了低糖、无糖的消费热潮,记者探访多家商超发现,甜味剂在食品和饮料中普遍存在。记者查看多款无糖、低糖饮料上的包装信息,发现人工甜味剂频频出现在配料清单中。某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喝无糖、低糖的饮料。市民王女士表示:“无糖饮料不含糖却有甜味,满足了我既想减肥又想吃甜食的愿望。”
无糖产品的线上销售也同样火爆。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发现多个品牌的饮料产品都推出了无糖系列。据艾媒咨询2022年调研,中国消费者对碳酸饮料含糖的看法主要为偏好低糖(55.7%)、偏好无糖(23.0%);还有调查显示,某电商平台站内“无糖、低卡、低脂”等关键词的主动搜索量2年来增长了34%。
不只饮料,食品中也普遍存在甜味剂使用情况。记者在某超市食品区看到,一款咸味花生就添加了甜蜜素、糖精钠等多种甜味剂;而在一款饼干中则添加了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甜味剂。记者随后查阅各种食品包装发现,面包类、果冻类、水果罐头类、调味料类、脱壳熟制坚果等产品均有甜味剂的身影。意想不到的是,连咸菜类腌制食品也有使用甜味剂作为调味。
检测 甜味剂超范围、过量使用现象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尽管甜味剂被允许使用,但也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的情况。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一款麦香酥麻花的糖精钠检测值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记者查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报告了解到,在蔬菜腌制品、水果蜜饯、坚果及炒货、冷冻饮品以及果冻中都有出现甜蜜素超标,不仅农贸市场、非品牌、散装食品中存在,正规超市的产品也存在违规添加甜味剂的情况。去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对某企业进行处罚,因其经销的进口橙汁检出安赛蜜不合格。而按规定,果蔬汁属于食品添加剂例外产品,安赛蜜属于不能添加到果汁里的甜味剂之一。
今年5月19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广东某食品企业生产的逍遥八仙果,其甜蜜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属于超限量使用;今年3月17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也直指甜味剂超限量使用问题:某食品厂生产的脆甜荞头,其糖精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深圳市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实验室对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清远市市售的16类、合计1018份食品样品中甜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显示,蜜饯凉果类、腌渍的蔬菜类、糕点类和饮料类4类食品中部分样品的甜蜜素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风险较高。
此外,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和烟火味十足的豆浆也存在违规使用甜味剂的情况,最主要表现在使用了不得添加于饮料类食品的糖精钠,其次是超限量使用甜蜜素。而街边小店所卖的馒头也存在类似问题:今年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5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数家点心店加工自制的馒头,其甜蜜素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监管 允许使用甜味剂 一旦滥用将严厉查处
对于甜味剂的应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含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防止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别提到,积极推行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同时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原辅料控制和检验,对食品原辅料中包含的食品添加剂合并计算,防止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在甜味剂混合物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应警惕多种甜味剂组合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醒,我国食品中甜味剂的联合使用现象普遍,有45.61%的食品使用2种及以上的甜味剂,最常见的前5种甜味剂依次为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糖精钠。
甜味剂一旦发现被滥用,相关部门也将严厉查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甜味剂并非必然选择
天然甜味剂相对安全风险更小
“目前来看,甜味剂作为蔗糖替代物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认为,甜味剂并不是必然选择。“根本问题是当前消费者从食品中摄入能量过多,超过了人体正常需求。”在他看来,不是甜味剂或糖本身不好,而是过量不好。“一些市民为了克制能量摄入过多而选择零卡的甜味剂替代高能量的白砂糖,但如果日常能遵守膳食指导,做到能量平衡,那就不需要刻意规避白糖,也不需要选择甜味剂来代替。”
华霄认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认为都没有安全问题。“但如果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甜味剂更健康,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
华霄介绍,天然甜味剂一般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有三种,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天然甜味剂是甜菊糖苷,它是从南美洲一种菊科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苷生产国;此外,罗汉果里面的罗汉果苷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剂,但这两种甜味剂目前因为种植量和生产成本问题,价格相对较高,没有大规模推广。
但即使是天然甜味剂,在学界也存在争议。华霄说,目前已有很多科学研究认为甜菊糖苷具有正面的生理功效,如调节代谢、对抗心血管疾病等,但也有观点认为包括甜菊糖苷在内的甜味剂欺骗了大脑的甜味神经,可能会引起胰岛素分泌混乱,但该说法还没有被证实。“总之,各种甜味剂在法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但长期摄入的话,理论上天然甜味剂安全风险更小一些。”
对于市民选购带甜味剂的食品或饮料,华霄建议优先选择添加天然甜味剂的。“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植物,并且有较长的食用历史,像甜菊糖苷在人的大肠中可以被微生物发酵代谢;而人工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人体一般不能代谢,安全性存在一些疑问。”(周伟良)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