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这几年下来奶茶店已经布盖中国各大地区,奶茶价格从早年的6块/杯,现在小县城最少也是8块/杯奶茶,奶茶店竞争力却只增不减。很多人的消费观和消费水平慢慢在提升,对于饮品的需求已经从生理需求转变为安全需求,更多关注的是饮品的健康程度。
奶茶店是目前适合创业,根据转门面网小编的整理与分析,奶茶店成功的几点要素,在此列出供大家参考:
01、市场定位
要开一间成功的奶茶店首先是市场的定位要准确,即你要确定做什么人的生意,然后围绕你锁定的目标群体开展系列的经营活动。我建议加盟茉沏奶茶。奶茶的消费群体虽然都是年轻人,但具体到不同的阶层,消费形态也是不一样的,如白领喜欢品质更好的奶茶,注重环境、氛围和情调,而学生则喜欢时尚和个性等元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以及轻松、活泼的感受等等。
02、好的店名
有了准确的经营定位,才好确定店名和产品的品种及品名,如果店名和目标消费群体(包括和你以及你的产品)没有任何的关联,引发不起共鸣的话,那就会让人感觉张冠李戴莫名其妙的,如果你是以中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话,可以考虑用糖半甜等更时尚更有个性特色更符合新一代消费者审美情趣的名称来做店名。
03、品种搭配与组合
奶茶品种的搭配组合很重要,不能只是简单的抄袭别人的菜单来用,应该用心好好的设计才是,现在市场上大部份都是台式的珍珠奶茶,或者椰果、果味类奶茶,都喝了有十几年了,这己让相当一部份消费者产生了"口感疲劳",除了好的经典招牌奶茶,你不妨增加一些港式奶茶中的丝袜奶茶、鸳鸯奶茶冻奶茶等新品种。更能显示优良的品质和附加价值,可以为你的奶茶店带来新的商机和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可以树立起你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号召力。
04、促销方法
消费送积分或买二送一,以及留言墙等都是不错促销方法,若再增加一些"周末饮相聚""生日快乐饮""二人小世界""一饮相思""10杯速递"等等活动,那就会更加丰富和更吸引消费者。2-3元肯定是比较吸引学生的,这样的价格要做出好的品质和好的利润是比较难的,转门面网小编的建议是,不一定把所有的品种都定为2元或3元,可以把一部份别人没有的(或别人竞争不过你的)奶茶品种定得高一些,这样就可以平衡利润低的产品,提高总体的收益。
05、好的产品以及服务
除了上面提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产品的品质搞好,因为说到底最终还是要靠产品来说话,尤其是你旁边就有经营奶茶店,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拿你和别的店做比较,所以只能做得比其他店更好更出色才行。所以就要把管理和产品以及服务做得更严格更好,如制订店面卫生标准,出品标准,微笑服务,统一着装,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等等;每2个月推出1-2个饮品或小吃新品种,做到常有常新,这样才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家茉酸奶真的挣钱吗(上)?
开家茉酸奶真的赚钱吗?蹲点一天拿数据说话。①号计数器负责记录,顾客拿走多少杯?②号计数器负责记录,外卖小哥拿走多少杯?
现在是早上的10:15。
先来了解一下门店的基本信息:每天的营业时间为早上10:00~22:00,共计12小时。店铺归属直营店,于2023年4月份开业,已持续营业3个月。店铺大小在40平左右,一天需要用到8名员工,平均工资在4500每人。
该说不说这家茉的位置选的还是特别好的,因为这个地方是商场入口处,在右边的位置是地铁口,所以它形成了一个交汇,商圈附近一公里以内有30%-40%打工人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从这里经过,也就意味着它的房租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我发现这个店早上就用到了5个人,这人工成本这么高吗?
< class="pgc-img">>时间来到了,中午的12:42。目前顾客从店里取走了12杯,外卖小哥取走了7杯。我们现在要找一下商场的联系电话,然后盘一下底下的铺租到底是什么样的价格。
喂,你好,请问你们是保*的招商部吗?
对。我想问一下底下的铺子还有位置吗?哪一层?通往地铁负一层。现在还有,想问一下靠近c口的商铺大概的价格。什么样子?这边有一个茉酸奶和茶理。
< class="pgc-img">>驿理那边都差不多的。
那边差不多?1500¥/㎡。
1500?
这个价格都是统一的吗?商场的价格不是的,看铺位的就是刚刚列举的这个地方,它的价格都是1500左右是吧?
差不多,看看你什么项目过来聊。我们这边也是想开茶饮店,要有品牌书要拿过来才行。
转让费有吗?
没有。
商场都是没有转让费的是吧?
对。
行。
现在是下午的15:30,我刚瞄了一眼他们门店现在有8个员工在拼命的做据我们的观察,现在他们的堂食订单是64杯,外卖订单是34杯,我们也点两杯,顺便给大家测评一下他家的品质到底跟不跟得上。这个价格基本上是没有25块以下的,产品的牛油果系列都是在30块以上,其他的都是2829,仅仅只有这几款是稍微便宜一点的。
< class="pgc-img">>50块钱出去了,现在蹲点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摄像,我们就负责测评。这个是巴旦木牛油果,29块钱,这样看是看不清楚的,我把这个揭开,然后大家看,它这里整杯都是酸奶,然后加上这上面一层的牛油果,因为我这一杯点的是5分糖,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甜牛油果的味道不是那么浓,整一杯就酸奶的味道突出一些。这个是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一款,这个叫海虹山楂酸奶奶昔。
< class="pgc-img">>这21这个用料应该也比较简单,用山楂的果肉和酸奶上面加上一层山楂碎,这一杯的可能成本相对来说低一些。如果让我重新选,我觉得这一杯应该卖30块钱,它的这个果肉的味道明显比这杯浓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我不爱吃牛油果的原因,现在来客观的评价一下茉酸奶,这条不是广子,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 class="pgc-img">>首先我觉得它整体口味还可以,而且为什么它要卖到25块钱以上,这一杯里面基本上都是酸奶加上水果。按照这个配法来,如果你做过茶饮就知道它的成本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基本上都是在10块钱以上的。如果说它降价,你看这家店目前所承担的人力成本和房租肯定是要亏本的。
< class="pgc-img">>另外它的一个弊端就是茉酸奶现在没有办法,像其它奶茶品牌一样卖个8块钱,然后十几块钱一杯,它能够下沉到一些三四线城市,茉酸奶,茉现在能做的区域可能只有一二线城市a类商圈的一流位置,其他位置可能是做不了的。来算一下它的保本额吧。
首先知道这家店的房租大概是6万块钱左右,加上人工预估是36000,再加上水电损耗。因为这家店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果和酸奶为主,所以它的损耗会稍微大一点。按照8000一个月给它算就是102400的固定开支,除以毛利率按照六成去算,每个月保本额是约173000元,除以30天每天需要做到5777块钱。
< class="pgc-img">>假设一杯是25块钱,每天的保单要到231杯。现在是晚上的21:56,门店即将打烊。经过一天的测算这家茉今天的堂食一共卖出了210杯,外卖卖出170杯,明天还需要盘出茉酸奶的开店成本就能计算出大概的利润以及回本周期。(敬请期待)下集。
名不见经传到人尽皆知,现制酸奶品牌茉酸奶只用了一周时间。
在最近的一周内,茉酸奶共上了30多次热搜榜单。这一切都始于茉酸奶敢于在价格“危险的边缘”试探。
茉酸奶近日发布了一个问卷,针对新品猫山王榴莲酸奶奶昔征求价格,起步价是68元,紧接着还有88元和108元的选项。
茉酸奶微信公众号截图
现制酸奶界的老大哥Blueglass酸奶,在线上小程序中最贵的一杯(不加料)售价才到45元。
消费者们不禁戏谑,在每个月发工资那天,敢不敢大胆点一杯茉酸奶?
01
现制酸奶,人均贵价
中国人记忆中的瓷瓶酸奶已经问世近50年的时间,酸奶进入现代化生产、年产量破万吨也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一杯人们已经足够习以为常的饮品,怎么突然有了如此高的身价?
虽然茉酸奶在发出68元至108元的问卷之后做了澄清,问卷价格不等于实际售价,茉酸奶走的也不是高价策略,但即便如此茉酸奶的实际售价,也早已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心中的价格防线。
一杯在售的茉酸奶价格在20至40元,其招牌牛油果系列的价格在29元至34元,如果再添加一些额外的小料,如坚果碎、芝士粒等等,价格直接冲向40元+。
当然,这还不是现制酸奶中最贵气的品牌,比茉酸奶再早一点面世的Blueglass价格更是突破大众认知:最便宜的210g重的随身杯酸奶售价29.9元,更主流的650ml装的酸奶售价45元,它可额外选的配料价格也更高,比如添加燕之屋胶原蛋白肽索鲜燕窝需加86元,添加胶原蛋白肽针叶樱桃VC液态饮需加9.9元,总价或超百元一杯。
Blueglass小程序截图
比茉酸奶和Blueglass更接地气、主要在下沉市场开店的品牌“一只酸奶牛“,也借着这波现制酸奶的热潮,推出了售价23元的牛油果酸奶新品,而在此之前它的产品价格带主要在20元以下。
这股现制酸奶风也刮到了现制茶饮品牌之中,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都推出了酸奶产品,定价也略高于日常产品,在20元至25元之间。
现制酸奶,人均贵价,似乎已经成了气候,那么这股风潮究竟是谁助长起来的?
02
资本的酸奶,消费者的代餐
答案在于卖和买的两端。
在卖端,早在茉酸奶有大动静之前,Blueglass就从2020年起较高频率开店,尤其是从2020年5月起,几乎每月都新增门店,而且它96%以上的门店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
因此,在近几年的时间里,Blueglass已经悄无声息地在都市白领中耕耘,在高净值人群中种下了“高端酸奶”的种子,等待开花结果。后面一众贵价酸奶们前方就有了领路人。
当然,除了头部品牌夯实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资本的参与。Blueglass在2021年曾拿到了2亿元的B轮融资,一只酸奶牛也曾被新希望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斥资2.3亿元收购了60%的股份,兰熊鲜奶也拿到了IDG的投资,最近丽茉酸奶也获得了5000万元的A轮融资。
在推波助澜上,资本是现在快消及餐饮行业最有力的因素。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现在有大量资本需要找到出路,那么在消费尚未完全复苏,而且茶饮行业内卷严重的情况下,高端市场成了人们争相争夺的对象。现制酸奶,恰恰满足了在现制茶饮的基础上,资本对高端市场的想象。
在买端,消费者也在现制酸奶上得到了“自洽”:贵归贵,但如果视为一顿饭,价格合理。
有不少消费者告诉有意思报告,Blueglass等动辄三五十的酸奶,与奶茶的消费场景相当不同。酸奶的角色并不是饭前或饭后喝,而是“代餐”。
来不及吃饭却又想获得营养和能量的中午,一杯厚实的现制酸奶最合适不过;懒得大开大合吃顿饭或胃口寡淡的晚上,一杯简单的现制酸奶恰恰好。
茉酸奶大众点评截图
“酸奶在我们眼里不是一杯饮料,而是类似于一盒轻食沙拉,所以反而比奶茶更容易接入日常生活,成为一日三餐中的某一顿”,消费者娟子表示。
资本的蜂拥而入,以及消费者“当饭吃”的新消费场景,贵价酸奶开始遍地开花。
03
谁给茉酸奶的勇气?
消费者更关心的是,酸奶“变贵”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堂而皇之发生的?
现制酸奶的贵,当然有其成本相对较高的缘由。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有意思报告,现制酸奶的综合成本比起奶茶相对较高,一方面由于其酸奶、坚果等原料本身价格偏高导致,另一方面,其高成本最重要的来源是门店租金及运营费用。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Blueglass以及茉酸奶等头部品牌,门店类型占比最高的皆为商场店,其中Blueglass有近六成的门店都是商场店。寸土寸金的商场商圈,自然成本高昂。
不过这些或许都不是最直接的原因,市场中生牛乳的价格从2021年达到高点之后便呈现出波动且下降的趋势,从今年6月的一组数据看,内蒙古、河北等 10 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同比下跌 7.2%,收购价格与年初相比降低了27.2%。
在宋亮看来,稀奶油降价、白糖降价,甚至连茉酸奶使用的网红元素榴莲都在降价,因此,茉酸奶等品牌的定价采用的不是成本定价法,而是品牌定位定价法。
“现制酸奶的定位不是大众消费品,而是时尚休闲快销品,它的定位本身就很高”,宋亮说。
的确,现制酸奶本身也没想做薄利多销的大众生意,把品类调性打上去,赚的自然是溢价所带来的高利润。在媒体公开报道中,有茉酸奶的加盟商表示,茉酸奶的利润率在50%-55%。这其实与商超中零售的酸奶一脉相承,高端包装酸奶的利润率也在60%左右。
其实这高品类调性的背后,不得不提两位老大哥领过的路。
一位便是商超零售的酸奶。酸奶一直在变贵,有据可依。一方面是酸奶销售量增长和销售额增长之间的差异,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 中国酸奶产品销售量从2020年的96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36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同时酸奶产品销售额从2020年的1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2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7%。这意味着酸奶正在涨价。
酸奶向高端化发展是已经发生的大趋势,不仅传统乳企们纷纷推出高端产品,有一批新锐品牌也在占领高端酸奶的高地,比如简爱、吾岛、乐纯等品牌,售价早就脱离了人们对“5元酸奶”的传统认知,进入10元+以上的地带,其中乐纯的酸奶,135g一杯的价格已经逼近20元。
另一位便是现制茶饮。2012年诞生的Blueglass以及2014年诞生的茉酸奶,与喜茶和奈雪的茶属于同时代人物。虽然现制酸奶在早期并未获得现制茶饮的势头,但喜茶们走过的路他们都看在眼里。
先通过造概念、造社交货币,从而实现高品质、高价格的品类印象,而后再经受市场供需关系的调节,最终稳定价格。而且,对年轻人下手,也是二者相同的策略。
有先入为主的定价策略,还有老大哥们引路,当然,现制酸奶还有拿下消费者的杀手锏:健康。
即便不提酸奶是所谓保加利亚人“长寿的秘诀”这一坊间渊源,前有“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深入人心的slogan,后有各种围绕酸奶的花式减脂餐、代餐菜谱,酸奶也自然而然凭借着高蛋白、活菌润肠通便、质地口感美味的特性,一下子就与健康捆绑在一起。
人们愿意为健康的东西买单,哪怕充满了溢价。
不过,“健康”也是风口浪尖上的茉酸奶沦陷的重灾区。有消费者发现,茉酸奶使用的原料或许不是纯酸奶,而是冰淇淋奶浆,以及葡萄糖浆、精炼食物油、乳化剂等“科技与狠活儿”。有消费者质疑其中的成分或许就是臭名昭著的“植脂末”。
而茉酸奶的回应也很有趣,它对酸奶的货源、冰淇淋原奶的货源乃至牛油果都做出了回应,唯独不提植脂末的事。
其实植脂末令消费者闻风色变是因为,某些种类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并非所有植脂末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但此一事件令消费者们警醒:曾经酸奶被认为健康,是因为商超中的酸奶把一切都明明白白写在配料表中,而现制酸奶却一切近乎于不透明。
林岳认为,判断酸奶的品质,一般而言从乳含量、蛋白质含量、是否添加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来判断,而消费者恰恰对此全然不知。
注册营养师顾中一提醒,常见的酸奶往往都添加了糖,这对于酸奶的营养会打折扣。而且,高端酸奶会倾向于追求口感,但口感和营养价值很多时候是相悖的。
一杯现制酸奶,究竟是白领们的减脂营养代餐,还是快乐肥宅甜奶,这个黑匣子至今没有公开。
那么“翻了车”的现制酸奶,未来还会是一片坦途吗?
品牌们一窝蜂出现,再一窝蜂消失,这在消费领域比比皆是。消费的考验,对现制酸奶们而言,才刚刚开始。
作者:屈博洋??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