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多部门多举措为餐饮业纾困 各地街头的烟火气正逐渐恢复
餐饮业一头是百姓的餐桌,一头关系着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达4.7万亿,餐饮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在2000万人左右。目前,从国家到各地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面助力餐饮业恢复发展。餐饮企业也主动作为,求新求变,突出重围。
上个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主要包括鼓励相关补贴措施、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担保增信功能、发挥好商业保险的支撑作用、支持老年助餐消费。各地也在因地制宜,为餐饮业从业者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各地街头的烟火气正逐渐恢复。
北京:7月起线上线下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
本月7日,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一揽子措施,加大生活服务业帮扶力度,将餐饮、蔬菜零售、便利店、综合超市、药店等纳入全市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项目支持范围,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从7月起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推动餐饮市场有序复苏。今年5月,北京曾因为疫情暂停了堂食,有的餐饮企业迅速开发适合外卖的新菜品,并为可能到来的节假日消费高峰做足准备。
正是多亏了低谷时期的坚持,随着6月初北京恢复堂食,这家饭店的700多名员工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量。
四川眉山:精准帮扶措施 为餐饮业“开源节流”
在四川眉山,这家面馆经过夫妻俩近十年的苦心营业,原先每个月毛利润已经达到两万元以上,但受疫情影响,收入大打折扣。今年5月起,夫妻俩的面馆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
河南郑州:鼓励外摆服务 为餐饮业扩销路
在河南,缓缴失业、工伤保险,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发放消费券,政府从多方面帮助餐饮企业纾困解难,同时,鼓励餐饮企业有条件地开展外摆服务。早上7点,王风杰和工作人员就来到了郑州市经开中心广场站地铁口,针对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们推出包子、豆浆和鸡蛋早餐套餐,中午,他们还要推出100份团餐。两波外摆的收入接近4000元。
<>言
餐饮寒冬如何自救
餐饮业普遍萧条的背后,难道真是大环境不好?
< class="pgc-image pgc-card-fixWidth">< class="pgc-img-wrapper ttcore-relative">>>
PREFACE
今年,餐饮业异常萧条,营收普遍下滑,大不如以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都是不错的情况,相当一部分饭店开门就是亏损,但是也不能关着呀!眼看着发工资都是问题了,很多老板都非常焦虑,想了很多办法(印宣传单、做促销活动、上公众号、拍抖音、找网红),钱花了不少,就是看不到效果。作为餐企服务机构,我们对全国1000多家餐企老客户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发现生意火爆的老板们都深刻明白这4个道理:
>次新冠疫情导致人口的正常流动被阻断,消费者被“关在了家里”,整个国民经济都受到了极大冲击,大多数餐饮品牌选择了闭店休业,也有许多品牌暂停线下业务转战外卖,还有极少数品牌选择迎难而上开店营业。
餐饮企业如何自救?关于这个问题,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有自己的看法。
(加华资本成立于2007年,已成功投资了老乡鸡、东鹏饮料、洽洽食品、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爱慕集团等公司。)
餐饮老板内参 小真菌 | 整理
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几何?
“个人估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的GDP的影响大概会有1-1.5个点”,宋向前如是说。
? 老乡鸡投资人宋向前,图片来源:网络
全年来看,2019年春节期间,仅电影、零售、餐饮、旅游四个细分子行业,全国实现销售额大约15000亿元,占据2019年一季度GDP的6.8%。
而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这些行业基本停工、停业、停市,消费总量也基本消失。这意味着,仅仅春节假期的7天内,全国四个消费服务子行业的直接损失,至少达到了1500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全国大小企业响应政策、共同抗击疫情的举措,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消费服务行业的经营压力。
大多数的商场和服务业场所几乎全部关门歇业,但所有业主们不仅对存货损失束手无策,还要面临着交纳房租、支付员工工资的三重窘境,现金流压力巨大。
企业经营停摆的时间越长,现金流就越吃紧,经营压力很有可能演变成全面爆发的危机。最典型就是餐饮、娱乐、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
餐企如何自救?
这段时间,我们也走访了一些企业,没有一个企业能够预见当前的局面,大家都措手不及。
就以西贝为例,23000多个员工,一个月的工资都有一个多亿,加上房租、备货、五险一金、社保费用和税费,这些为社会民生解决了就业问题的扛鼎企业,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我们也曾和外婆家的吴国平深度交流,他也同样表示过,公司目前经营顺畅,但是一旦停摆,一个月的工资、房租要两到三千万,停摆一个月,净现金流的流出就是一个亿。
在系统性的公共卫生灾难面前,头部公司的抵抗力都如此脆弱,其他的中小微企业情况可想而知。
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情况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经过前几日大声疾呼,苏州市政府、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说明高层和经济管理部门正在逐步意识到风险所在,也理解了政府托底经济的必要性。
这个时候是放水养鱼的好时机,餐饮企业更要利用政策利好阶段的优势,做到疫情之中,团结自救:
一、紧抓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脉,有效管理现金流是第一位的。做好现金流管理的情况下,还要寻求多方合作,重新审视企业的商业模式,迭代升级的基础上强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另外还需要深度思考。业务的暂时性停摆不要紧,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停下。疫情的特殊时期,也是企业冷静思考、深度变革的关键机遇期。
二、拓展多样化的收入来源
除了抓现金流,经营上摆在第一位的是什么?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企业不能成为堰塞湖,要在主河道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活水源头。
收入来源如何拓展呢?作为企业主,如果开不了店面的话,你就得先想方法,跟其他业态进行合作,比如多用外卖等方式获取线上订单。非常多的企业在这方面颇有建树,在自救的方向实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三、压缩成本,合理管控经营成本和费用结构
我们也向政府提出倡议,允许企业灵活用工。企业主应该与自己的员工和高级管理层进行友好协商,让大家知道共同抗击疫情、共同帮扶企业、发展企业的经济的重要性。从开源节流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可以定向发力、有所作为。
四、进行升级迭代,紧抓内部运营体系
关门歇业只是暂时的,企业家学习的步伐不能停歇,尤其在学习思考如何在组织、团队、战略、业务、品牌、供应链等环节进行升级和迭代。
过去,这些离钱比较远的事儿,大家都不愿意做,都在做市场、做品牌、关心财务流进流出。但这些涉及内部价值经营和外部价值创造的事情,也就是大中台、强后台的工作,其实很多企业家并不太擅长或者不那么愿意去做的。
在这样一个非常之机,企业家更应该冷静下来,好好练一下内功,好好抓一下内部运营体系。
内部系统运营能力的建立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重新看看来时的路,重新检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检视企业的商业模型是不是正确,内部运营管理水平是不是真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具不具备有财务思维能力,管理层是不是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心知肚明。
很多企业忙着做了离钱很近的事,但是对于“耕耘用户的终身价值”这种不变的逻辑,大家却关心得很少。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的时代更迭至今,突然之间就进入到了精耕细作、强调德鲁克管理科学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要更多的深度思考和学习。
病在民间,药在中央
新冠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会有多久,我们不得而知,因而在不确定风险中,企业的积极自救的同时,也需要宏观政策对症下药。这也是我所说的,病在民间,药在中央。
如果举措不当,相关决策部门没有正确透彻地理解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托底经济两手抓的重要性,极有可能会对40年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系统健全、竞争有力、有活力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产业集群、以及消费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形成重大的、不可逆的,甚至致命的冲击。
用经济学理论来讲的话,重置成本相当之高。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及时作为,出台卓有成效的托底政策,对冲经济的下行风险,所有的经济扶植工作一定要指向现金流,中小企业大多数不是倒在毛利上,不是倒在生意上,而是倒在现金流的短缺上。
一、减税让利,至关重要
首先,我倡导一季度、二季度甚至全年的增值税全免;其次是所得税,如果去年盈利好企业已经交过所得税,那么是不是可以返还?这样会给企业产生很多正向的现金流。第三,我们也呼吁,除了短期的政策和刺激方案,长期也要修改流转税种制度。增值税不是一个经济大国通常采用的税种,建议用消费税来取代增值税。
二、银行能发挥的作用很大
首先,希望银行在间接融资上能够给予优惠的低息,甚至于无息贷款。这个贷款可以是一年期的流贷,也可以是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其次,优化贷款的审批环节,开放绿色通道,使真正的我们的活水能注入到企业。最后,银行也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通过组建纾困基金等多种模式来托底经济。
三、强化立法也同样重要
第一,如同酒驾入刑一样,要制定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食用。我们已经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由于野生动物的食用、滥食和恶劣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这么大的国民经济损失,这么大的人为灾难和公共卫生的危机,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再犯错误。
第二,要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全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散布在各个乡街民间的食品供应链、菜场市场,是非常难以管理的,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食品安全认证和食品集中屠宰,推行科学集中化的生产方式。
第三,要加强社会的管理能力。四中全会也提到了要加强社会现代化的治理能力体系,这是非常好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系统庞大,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耦合程度非常高,不容有失。
熬过冬天的种子,就能看到春天的美好,经历过重创的餐饮行业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焕发新的生机。(素材来源自我有嘉宾,ID:wetal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