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3时,广东省向阳幸福社区助老中心的义工霞姐和丈夫文哥提着老人爱吃的饭菜,摁响了老人家的门铃。约莫等待了15分钟,一位年迈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走出来,看见她熟悉的这对“夫妻档”,笑得合不拢嘴。
霞姐和文哥都是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义工,他们经常为疾病终末期老人提供身体、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帮助老人舒适、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霞姐从事老年人临终关怀工作已有15年,而文哥“妇唱夫随”也已经坚持了10年。“我对她很敬佩,当年我就是这么被她迷住的,没想到社会上还有这样好心肠的女子,对待陌生老人能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文哥如此评价妻子。
“很多老人在临终前已经把我们当作他们的亲人,所以我们也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对于从事这份充满爱与阳光的工作,霞姐和文哥饱含热情。
霞姐和文哥经常一起搭伴做公益
义工曾陪护她病重母亲
她接过临终关怀“接力棒”
老人们亲切地称霞姐为“肥妹”,
这是她非常喜欢的昵称。
今年3月,罹患胃癌晚期的黎伯住院了,霞姐夫妇每天都坚持去医院陪伴照顾他。出院后有一天凌晨1时许,老人突然捂着肚子说胃部剧痛,并且大汗淋漓,嘴里还说着“只要肥妹来”,家属急忙打电话求助霞姐。
霞姐夫妇二话不说赶往老人家中,打来热水,边给黎伯擦洗身体边清理老人的呕吐物,并宽慰他放松身心。黎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家属们都被霞姐夫妇的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不久后,在霞姐夫妇及其他义工的轮流陪护下,黎伯走得很安详。
为何会成为临终关怀义工?霞姐告诉记者,2009年她的母亲到了生命终末期,当时她边工作边日夜照顾母亲,长期的压力让她心力交瘁。一个偶然的机会,热心的社区义工来到霞姐家中,无微不至地帮她照顾母亲,那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爱与温暖深深感动了霞姐。她母亲临终前拉着女儿的手说:“这些好人是我这一生中遇到过最温暖的人,以后你要跟着他们一起干。”
也是从那时起,霞姐决心成为一名专门照护老人的临终关怀义工,她想把自己所得到过的帮助和爱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因为我淋过雨,所以我更乐意为他人撑把伞。”
霞姐和文哥到社区老人家中探望
霞姐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与老年人交谈,不畏惧生老病死,对于与疾病终末期的老人打交道,她也从不退缩。“我们会重点关注独居的空巢老人,特别是子女不在本地的,我们会尽可能多地去他们家里,帮他们买菜、搞卫生,协助他们看病、转医院等。”
“妇唱夫随”做临终关怀
疗愈病重老人以及其家属
虽然妻子经常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但在文哥眼中,霞姐在照料老人时那种无所畏惧让他感动而着迷,他们当初也是这样相识的——大约10年前,文哥在参加一次社区助老活动时见到了霞姐。当霞姐为老人服务时,文哥发现原本略显羞涩的她似乎变了一个人,不惧怕老人身上的异味,利索地抱起一位八旬老人到一旁的躺椅上,并拿来湿毛巾为其仔细擦洗身体。“那一刻我就被她迷住了。我没想到社会上还有这等好心肠的女子,对待一位陌生老人能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文哥讲述着和妻子的缘分,一旁的霞姐有些不好意思。
从那以后,霞姐经常到这位老人家中为他擦洗身体,还给老人煲烧骨粥喝,那也是老人临终前最快乐的时光。两个月后,老人在家中安然离去,而这位老人也是霞姐和文哥作为义工共同送走的第一位老人。“因为文哥也是做义工的,知道我的工作不容易,所以我们自然就走到了一起。结婚后他也一直支持我继续从事这份工作。”霞姐说。
从此以后,
无论寒来暑往还是三更半夜,
霞姐和文哥总是随叫随到,
在一个个重病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
充当那个“温暖的陪伴者”。
霞姐和义工们上门慰问老人
霞姐坦言,在义工中像她和文哥这样从事临终关怀的“夫妻档”并不多。“当临终关怀义工,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还要接受老人的负面情绪,因为有的老人生了重病后可能会毫无征兆地发脾气,义工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难以坚持下来的。”
“妇唱夫随”地做临终关怀义工10年,文哥对于临终关怀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妻子他也愈发敬佩。文哥说,做临终关怀义工需要把老人当成亲人,为他们提供身体、精神等方面的照顾和人文关怀服务,温暖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程”。
经过霞姐和文哥的一系列精心照护,不少老人在得到临终关怀后不仅身体上的疼痛得到缓解,精神状态也改善了。不仅如此,临终关怀对患者家属也有疗愈作用,即使知道亲人“时日无多”,但义工的陪伴让家属有力量面对残酷的现实。在老人离世后,霞姐和文哥还会针对老人家属继续开展“心理疗愈”,帮他们度过亲人离世的痛苦期。
病重老人想在家中离世
他们当“和事佬”帮其完成遗愿
从事临终关怀服务十多年,霞姐和文哥目睹了太多人间冷暖。最让霞姐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接到任务去看望一位80多岁的重病老人,她为老人翻身时发现老人已经挺长时间没有擦洗过身子了。霞姐二话不说,拿出手套为老人清理排泄物,并将老人的身体清洗干净。老人一开始羞得满脸通红,霞姐赶紧宽慰他:“您不用不好意思,这是我们的工作。”老人紧张的情绪这才放松下来。看到这一幕,老人的儿子感慨万分,他没想到这位和父亲非亲非故的义工却能把老人当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
仔细和老人的儿子交谈后,霞姐和文哥才知道老人一直有一个心愿:他想在自己家中离世,不想继续躺在医院病床上,所以在住院时一直忧心忡忡。“其实很多老人都不愿病逝在医院,他们会觉得很孤独。”霞姐说。但老人的儿子对此却表示反对,霞姐坦言,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对我们临终关怀义工来说,也要做好老人和子女沟通的桥梁,因为很多时候子女们在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时都会有深深的无力感。”
霞姐和文哥几经思索,最终还是决定劝说老人的儿子满足父亲最后这个愿望。一开始,老人儿子的态度还是很坚决,但看到霞姐和文哥一直把自己父亲当亲人一样照顾,他的态度开始软化。随后一天晚上,霞姐接到老人儿子的电话,他和妻子同意将父亲接回家照顾,并且每天会陪父亲聊天,给他做喜欢吃的饭菜。老人被接回家照顾大约十天后,在家中安详离世。“在我们的努力沟通下,老人的遗愿得以实现,没留下任何遗憾,还促成他和儿子的和解。这种成就感,不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是体会不到的。”霞姐抹着眼角的泪花说。
陪上百位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她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霞姐自从毕业后便加入到义工团队中帮助社区老人,至今已经超过二十年,而她从事临终关怀工作已有15年,陪伴了上百位老人走完“最后一程”。她坦言,其实中途自己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母亲临终前那番话,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她的义工同事里,霞姐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年近七旬的凤姨(化名)。在刚成立老年人临终关怀项目后,霞姐常与凤姨一起上门为老人服务。
因为凤姨并无子女,在服务老人时她不禁心生感慨:“如果等我老的时候,也有人这样照顾我就好了。”
一旁的霞姐默默记住了这句话,到后来凤姨身体逐渐变差,无法继续加入义工团队后,霞姐便开始与其他同事一同去照料凤姨的衣食起居,直到她走完“最后一程”。
霞姐抚摸着自己贴着药膏的手,继续和记者聊着照顾老人的一些故事。“有些老人的子女经常和我们说,一些护理项目他们都不敢做,但没想到我们愿意去做。比如说有些老人因为积食导致便秘,我们就会戴上手套为老人通便,很多家属都因此对我们刮目相看。”一旁的文哥也补充说:“每个老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话特别多,有的却一声不吭,还有的会胡言乱语,这种时候就需要临终关怀照护者的内心足够强大。”
霞姐在与丈夫照料临终老人这些年,也曾有老人的子女质疑他们是否另有所图。“我们去到老人家里服务时至少是三个人,大多是两位义工和一位街道工作人员,以免产生后续不必要的误会,义工们会在照顾老人时进行视频录制,比如帮老人清理卫生时需要丢一些杂物,也会在老人确实对此行为知晓且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对于霞姐和文哥的无私付出,很多老人都很感激,甚至把他们当成“契子”“契女”,有的老人更坚持要在自己去世后把房子留给“肥妹”,但都被她谢绝了。“如果是没有子女的老人,我们会按照相关法律交由政府部门对老人的遗产进行处理;如果是有子女的,我们更要婉拒老人的好意。”
霞姐说,在照顾老人的日子里,她与许多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逢年过节,很多老人都会邀请她和丈夫到家里吃些应节菜,她和文哥对此也都会“捧场”地吃完,因为她觉得这不仅是积极回应老人的一番好意,更是他们彼此间的信任与尊重。“前几天我皮肤过敏,我照顾过的一位老人看见了,还托人从老家给我带来一盒膏药,说对皮肤过敏很有效。”不经意间,霞姐的眼眶再次泛红。
“很多老人在临终阶段已经把我当作亲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也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霞姐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来源: 广州日报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粥?
答 陈楹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
确诊糖尿病后,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少喝或者不喝粥,因此门诊上也常会听见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喝粥已经成习惯了,得了糖尿病后真的完全不能喝了吗?”“我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每天除了喝粥也嚼不动其他东西,这可怎么办?”
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喝粥吗?我们都知道,血糖升高导致了糖尿病。通常来说,糖尿病人可以在午餐、晚餐中正常摄入适量米饭,那么粥和米饭一样,明明都是大米,为什么会被重点提醒最好不要喝呢?
对于大米来说,米饭已有很高升血糖能力,而粥则因为呈糊状或水样状,人体摄入后会更快消化,升糖能力自然更高。
此外,从就餐习惯来看,很多人将米饭作为主食时会搭配蔬菜、肉禽鱼蛋等一起摄入,而喝粥时则大多配着酱菜、包子、馒头等。包子、馒头多是精致米面制作而成,与粥同食,血糖就会迅速上涨。
糖尿病人如果想喝粥,一定要掌握方法。比如,喝粥时搭配非精致米面制作而成的食物,如杂粮、蔬菜、鱼禽肉蛋等共同进食。
对于习惯将喝粥作为早餐的人来说,可以将大米和各类杂豆混合一起烹煮,如红豆、黑豆、绿豆等,杂豆类膳食纤维丰富,可有效降低升血糖的速度,其中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对糖尿病人的血糖管理非常有益。
此外还可以将大米粥换成各种杂粮粥,如薏米粥、燕麦粥等。对于只喜欢喝大米粥的人群而言,则可以在粥里增加瘦肉或青菜,或喝粥的同时搭配青菜和瘦肉,这些都是糖尿病人可以尝试的健康喝粥方法。
来源: 文汇报
关注阿莎节,每天给你带来精品小说推荐!
喝粥求恋
寒烈
< class="pgc-img">>#小说##言情小说 推荐##美食文##热门小说推荐##都市言情#
●女主盛远之的家庭情况
盛家是当地有名的餐饮集团,初始资金是靠一家盛记私房菜馆,算是城中少数几家有着悠久历史的私房菜馆了,连外国使节都曾经慕名而来。盛家有一双儿女远志和远之,是相隔仅仅十五分钟出生的异卵龙凤双胞胎。
●盛远之喜欢下厨,却被同学嘲笑
远之从小就是跟着父母在厨房里,她对厨艺很热情,直到高二那年,一个男生的无心之语:“盛远之你身上怎么总是一股子油烟味儿啊?”从那以后,远之便渐渐不再出入父母的厨房了!手艺虽然没有荒废,到很少拿出来展示了。
●远之不想回家继承事业,选择在外工作
当年远之大学毕业,不想回去当太子女,觉得有哥哥在家当太子爷就够了。打算在外赁屋而居,父母没有为难女儿,等女儿找到了工作,就近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
●暗恋老板三年,对方有了女盆友,选择辞职
远之大学一毕业就在一家中型物流公司当老板陆郓的秘书。老板陆郓为人爽朗,待人亲切,与员工打成一片。 远之跟随了陆郓三年,也暗恋了三年。远之知道陆郓对自己,仅仅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并不带有一丝丝男女之间的暧昧。这次他病了,远之想可以籍探病的因由,靠近他一点。她花费很久煲制的这锅汤,还没来得及给她所喜欢的人喝,就被一个匆匆送产妇进产房的男人,给撞翻在地了。她跑去病房,看见陆郓在和一个女孩在一起!她想是她离开的时候了……
●辞职后重拾厨艺
盛氏餐饮集团赞助的一个美食节目,前去拍摄世界各地的美食,辞职的远之跟着去了……
远之回来之后,在一家粥馆应聘主厨……
●男主谢焱的家庭情况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谢长润是家中长子,制衣厂被砸,家里被抄,父亲中风,十五岁的谢长润不得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拿起针线给弟弟妹妹做衣服。二十岁的谢长润与十八岁的谢招娣结了婚。十年动荡结束的那一年,谢长润的长子谢焱出生了,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又重了起来。谢长润悄悄地取出父亲那台被砸坏了的缝纫机,战战兢兢的开了裁缝铺。慢慢的他从一个小裁缝铺发展成了小制衣长。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两夫妻同心协力,才有了现在的长润集团。
●男主谢焱的家庭成员
最最忙碌的时候,妻子怀了第二胎,谢招娣还是挺着个大肚子去学会计,在工厂和夜校家里三头奔波。次子谢磊出生身体便不好,两夫妻都忙,只能交给谢长润的母亲照看。老太太封建迷信的思想根深蒂固,有事没事都是让他喝符水!等发现的时候他身体已经虚弱了。妻子开始照顾次子!过了一年,最小的女儿谢淼出生了,这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好了,小女儿是由保姆带大的。 谢长润已经开始有意识培养长子做自己的接班人,女儿自然是要宠的,所以有些忽视了次子。
●谢磊(粥铺老板)开店的由来
前年年初的时候,同他一起拼搏奋斗了三十年的妻子,猝然离世,给谢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谢长润不吃不喝长达十天之久,全靠输液维持。小女儿闻讯从法国赶回来,只来得及给母亲大殓。长子在最艰难的时候,接过了全盘生意,小女儿则全天陪在他左右,怕他想不开。没有人注意到他的二儿子,是否痛苦,是否在无人的时候哭泣。后来听说二儿子辞了公司里的工作,跑去开了家粥铺……
ps:女主的感情真是一波三折,她最初喜欢的是她的老板,老板有了女盆友谢淼,女盆友很嫉妒她会做家务会做饭,对比下她有点一事无成!后来女主当主厨的粥铺的老板竟然是谢淼的二哥谢磊!我以为女主会和谢磊发生点什么,结果谢磊前女友带着孩子回来了!她的真命天子竟然是谢焱,女主和谢家真是躲不开的孽缘!谢淼不喜欢女主,总是给她制造麻烦,还特意让记者说一个名星和她大哥订婚了!
小说节选
< class="pgc-img">>??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我们下期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哦!欢迎?各位排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