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餐饮网 辰溪
曾经的排队“网红”谢谢锅,已经全部关店!
近日,火锅品牌谢谢锅出现大规模关店。在大众点评上搜索“谢谢锅”,显示位于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门店,均为“歇业闭店”状态。
这家火锅品牌由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创办,曾获得红杉资本的10亿元融资,并喊出一年开40到50家店的目标。在门店模式上,谢谢锅因多元化的餐饮业态、年轻化路线和全时段运营的特色,备受消费者的追捧。
然而经历短暂的高光时刻后,谢谢锅开始走下坡路,从曾经的火遍全网到如今全部关停。
短短三年时间,谢谢锅经历了什么?为何走向今天的结局?
被曝欠租、门店全关,
昔日网红火锅走向溃败
谢谢锅是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自创的火锅品牌,模式上延续了湊湊的“火锅+茶饮”多元素融合模式,还扩充烧烤、酒饮、茶饮、甜点等餐饮业态以及音乐演出。
这家主打模式创新和年轻化路线的火锅品牌推出后,很快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成为当地不折不扣的网红餐厅。
然而,近期谢谢锅在全国各地的门店悄悄关闭,甚至被曝欠租百万元,可以说是风光不再。
1、被曝违约、拖欠房租,谢谢锅面临超230万欠款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谢谢锅位于上海静华大厦的门店因拖欠房租、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被合作方追债。
8月31日,上海静雨置业有限公司给谢谢锅发了一份解约通知函。解约函显示,谢谢锅在2023年8月21日提出于2023年8月31日停止营业,根据《租赁合同》之约定,谢谢锅应按时向该公司支付租金等相关费用。
由于谢谢锅欠付从8月1日至8月31日的租金及其他费用,该公司向谢谢锅发送了催收函和违约函,但谢谢锅仍未付清欠款。
根据解约函,谢谢锅需支付的款项超350万元,包括从2023年8月1日至2023 年8月31日的租金,为 395417元;截至实际付清租金之日的违约金,为48100元;装修期租金1186251元;补充协议的免租期租金1581668元;补充协议的折扣优惠期租金355251元,还有部分违约金和其他未支付款项。
在扣除前期保证金后,谢谢锅剩余欠款仍超230万元。
2、广深、上海、武汉门店“全军覆没”,口碑加速下滑
除了上海静华大厦门店被曝欠租,谢谢锅位于广州、深圳、武汉等其他城市的门店也发展不利,纷纷在近期关闭。
大众点评显示,谢谢锅近10家门店已经闭店。包括开在上海的港汇店、七宝万科店、静华店;位于广州的天河城店;深圳的皇庭广场店和卓悦店;还有武汉的万象城店,均为歇业关闭状态。
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谢谢锅的产品、服务质量就出现下滑。“谢谢锅,你已经不是以前的谢谢锅了”“从一开始的大排长龙到现在,对比颇大”“现在已经没有烤肉了,只有火锅,感觉以前的更好”“上菜很慢,吃了半个小时有的菜还没上”……
可见客流量下滑、口碑下滑,加上本身高昂的经营成本,这些都加剧了谢谢锅门店运营的压力,最终走向衰落。
3、曾融资10亿,计划一年开店40到50家
作为一家走年轻化路线和创新模式的火锅品牌,谢谢锅自创立之初就备受关注。
谢谢锅成立于2021年5月,由湊湊前CEO张振纬创办。除了有凑凑前高管加入,谢谢锅还获得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拿到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资本方为红杉资本。
相比传统火锅店,谢谢锅延续了凑凑主打的“火锅+酒”的模式,将门店打造火锅小酒馆,同时集火锅、烧烤、奶茶、酒水于一身,走向多业态融合。此外谢谢锅采用全时段经营模式,增加营业时段。
宣称要做懂年轻人的品牌,谢谢锅以年轻化路线出圈。门店设计采用国潮风、工业风,呈现时尚感。在店内,消费者不仅可以吃饭喝酒,还能唱K,并欣赏乐队现场驻唱,营造浓厚的社交氛围。谢谢锅的模式一推出后便迅速走红,门店也是开一家火一家。
在资本的助力下,谢谢锅早期在全国各地进行扩张。2021年11月,谢谢锅在深圳和广州开出两家门店,接着12月在上海开出2家新店。张振纬曾对外称,计划在2022年将门店数拓展至40-50家左右。
然而,在疫情的冲击下,谢谢锅不仅没能完成扩店计划,更是陷入了资金链紧张的处境,接连闭店,昔日的网红品牌已经走下神坛。
“闭店潮”频频上演,
餐饮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采用创新融合的模式、定位年轻化路线、创造浓厚的社交氛围……这些都是谢谢锅可圈可点的优势。然而在大环境的冲击下,谢谢锅也只能折戟。
大规模关店的谢谢锅,只是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这几年,餐饮行业的竞争激烈和内卷程度有目共睹。在行业加速洗牌之下,餐饮企业想要实现突围越发艰难。
1、“闭店潮”汹涌,餐饮品牌难扛外部冲击
闭店歇业、求收购、大规模收缩,是这两年餐饮行业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疫情的冲击下,火锅、茶饮、咖啡等各大餐饮赛道面临闭店潮,从头部连锁品牌到中小商家,均受到冲击。
在行业加速复苏的过程中,不少头部品牌没能熬出头。包括老牌烘焙品牌克莉丝汀、甜品老字号许留山、牛角包烘焙品牌牛角村、网红轻食品牌新元素等,在近两年被曝大规模关店或者进入破产清算。
而曾经火起来的一批新品牌,也纷纷面临闭店。例如虎头局在今年4月出现大批门店关闭,目前电商平台业务已经关停;墨茉点心局在2月关闭了北京和杭州的部分门店,6月退出武汉市场。
即使有明星流量加持的品牌,也难逃闭店魔咒。今年5月,明星陈赫创办的“贤合庄卤味火锅”位于广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的门店全部关闭;作家韩寒创办的餐厅“很高兴遇见你”,在10月被曝亏损上亿元。
2、行业迎来洗牌,“内卷”现象加剧
对餐饮企业来说,虽然眼下行业进入加速复苏的阶段,但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成本方面,包括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成本,各项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在缺少足够客流量的情况下,很难支撑门店的长期经营。不少餐饮品牌因此陷入盈利困境,有的甚至资金流断裂、亏损关店。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的“内卷”越来越激烈。
眼下餐饮行业正掀起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从咖啡茶饮到精致餐饮,商家纷纷采取降低价格、推出团购套餐等手段,向低价“内卷”。虽然短期内能够换来流量,但长期来看,这些将对自身的价格体系和盈利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此外,从产品口味、包装、营销到后端供应链,餐饮品牌们都不断投入比拼。在这种趋势下,品牌想要走出同质化竞争,打造自身的品牌壁垒,挑战和压力都会越来越大。
职业餐饮网小结:
疫情的冲击和餐饮消费的下滑,让餐饮企业的生存越发艰难,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即使是由头部品牌操盘手创办的谢谢锅,都难以抵御大环境的冲击,走向衰落。
行业的竞争和内卷仍在持续加剧。对创业者而言,这条路上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只有积极应对困境并不断扩大优势,才能在赛道上长久走下去。
饮界,明星效应一度是金字招牌,而如今,这股魔力似乎正在消退。广东一家曾因明星投资而声名鹊起的网红火锅品牌——火凤祥,近日传出北京门店全面关闭的消息,令人唏嘘不已。
让人不禁感叹:明星效应,真的还管用吗?
想当初,火凤祥开业时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排队两小时算啥,有明星站台,这火锅不火都难。可好景不长,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消费者的信任一落千丈,再怎么整改也难挽狂澜。
加盟商们更是叫苦不迭,本以为跟着明星有肉吃,结果赔得血本无归。明星投资人郑恺也在去年悄然退出,这火凤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看看现在,火凤祥的门店一个个关门大吉,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没落,更是整个网红餐饮业的缩影。消费者的口袋越来越紧,不再轻易被明星和营销噱头所动。
结语
火凤祥的故事告诉我们,靠明星效应赚快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想要在市场上长久立足,还得靠真材实料和优质服务。对于火凤祥的兴衰,你怎么看?网红品牌要想长红,得靠什么?欢迎留言,一起聊聊。
在过去的一年,餐饮行业市场趋冷,在餐饮门店营收、客流量等逐渐缩减的情况下,门店的生存能力也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餐企纷纷踩雷,或直接倒闭,或陷入闭店危机。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陈兰。
难!2021年的餐饮业依然很难!
此前,海底捞宣布陆续关闭全国300家分店,茶颜悦色不定时关闭70家门店;更早之前,呷哺呷哺、乐乐茶等知名餐饮品牌也公开宣布关停部分门店。
12月,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轻食连锁品牌新元素按下了“暂停键”,宣布进入破产清算流程;上海两家标志性餐厅米氏西餐厅和魅蓝餐厅宣布2022年2月15日起歇业……而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大批新品牌甚至是经营多年的老品牌,更是难以熬过今年的冬天。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餐饮行业吊销或注销了80.9万家门店。为什么2021年会有那么多餐厅倒下?它们倒下的原因有哪些?
对此,红餐网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和思考的方向。
< class="pgc-img">>持续的疫情,让餐厅难逃困境
2021年,反复无常的疫情让餐饮人的日子越来越难熬,而这也是导致很多餐厅倒下的最大“元凶”。
从年初到年底,广州、成都、哈尔滨、长沙、西安、武汉、南京……各地陆续传来病例,而随着这些地方疫情复燃而来的,是越来越严的疫情防控:限制堂食或是暂停堂食;封锁某一区域,大家都窝在家里不出门。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餐厅的客流归零,营业额大幅下降甚至腰折。
2021年6月,广州疫情反扑,8个区宣布限制堂食,广州餐饮业集体进入“至暗时刻”。广州的东山口、体育西、北京路这些连工作日都人满为患的商圈、街区,一下子变得空无一人。一些餐饮老字号宣布永久闭店,一些知名粤菜品牌也以租期已到为由关停部分门店。
< class="pgc-img">>△疫情期间,广州荔湾区街道几乎没人,红餐网摄
2021年11月,成都因为有确诊病例,全城通宵核酸。而做完核酸的第二天刚好是周末,原本热闹的街道和常常堵车的路段,空无一人。
对此,红餐网专栏作者、豪虾传创始人蒋毅在《成都餐饮,立冬!》一文中写到,疫情下成都的餐饮“温度”,每天都在骤降!第一天公布确诊病例时,很多餐厅生意只是下降40%左右,第二天下降60%左右。
在这之后,疫情阴影持续笼罩,一段时间下来,成都大多数餐厅的生意下滑了80%-90%以上,一些餐厅的业绩甚至直接挂零。
2021年12月,哈尔滨、杭州、东莞、西安等城市出现本地病例,全民核酸、交通管制、学校停课、限制堂食人群、限制聚餐人数、部分地区暂停堂食的场景再一次上演。一些餐厅老板面对空荡荡的餐厅,抱头痛哭。也许,等到解封,街上又将有不少餐厅门口贴上停业转让的告示。
“时代的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面对疫情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餐饮人,除了坚持和自救,其实是束手无策的。唯有希望寒冬早点过去,餐饮业早日迎来温暖的春天。
< class="pgc-img">>盲目扩店,如今吃下“苦果”
去年,因疫情突击,不少餐厅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街上出现了大量商铺空置,以往一铺难求的热门商圈和位置纷纷贴出转让公告。彼时,一些餐饮企业高喊着“抄底餐饮的机会来了”,趁机抢商铺密集开店,开启狂奔模式。
但在蒙眼狂奔之下,不少餐企为了开店而开店,根本无暇顾及餐厅的运营,产品、服务、人员都没有跟上,根基不稳的结果就是许多品牌现在要逐一品尝门店“大跃进”的苦果。
呷哺呷哺宣布关停200家门店,海底捞在今年年底宣布陆续关店300家效益不佳的门店,茶颜悦色宣布不定时闭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高速扩张之下,企业想要在越来越饱和的市场下维持每家店盈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随着门店数增加,商圈的客流量必定会被分流,门店与门店之间的竞争会加剧,从而出现某些集中区域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门店更难盈利,最后只能闭店。
在大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餐饮人还是要有冷静、清醒的头脑,谨慎拓店,切勿急功近利,否则终酿苦果。
< class="pgc-img">>资金链断裂,回天乏术
所谓“现金流治百病,营业额解千愁”,如果一家餐厅现金流出现了问题,那绝对是大问题。
去年,因为疫情禁止堂食,不少餐饮品牌都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不过,在疫情之前,大多数人过得都算比较滋润,加上一些房东发出了减租免租的政策,因此,2020年一些餐饮人熬一熬也就过去了。这些熬过来了的餐饮人,原本以为今年能翻盘,结果没想到今年还要熬,资金链彻底撑不住了。
疫情一来,餐厅就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营业额,现金流也就断了,但是人工、房租还需要支付。不少餐企无法顶住现金流的巨大压力,最后只有“一死了之”。
广州东海堂、上海烘焙品牌宜芝多、上海西餐品牌新元素餐厅等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下的餐企。
< class="pgc-img">>△东海堂门店,图片来源:东海堂微信小程序
现金流对餐厅非常重要,因为门店的食材、物料采购,租金、人工,都需要现金流的支撑,而一旦现金流断裂,整个门店都将停摆。维持良好的现金流,拥有健康的资金链,也是餐企应对危机的最佳方案。
欠薪、停业、破产……没有良好的现金流和资金链,即便是二十几年的老品牌也无法支撑,更何况是普通的餐饮门店。
< class="pgc-img">>触碰食品安全“高压线”,非死即伤
2021年,食品安全这根“高压线”的电压更高了,“踩线”的餐企非死即伤。
5月中旬,郑州市各层级监管所对全市区域内的蜜雪冰城旗下门店进行“地毯式”监督检查,发现多家门店均存在台账记录不完善、使用过期食材、仓库管理混乱等问题,责令35家门店限期整改,3家门店立即停业整改,当场对9家涉事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6月中旬,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泰式茶饮”等15家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最终,15家茶饮单位被进行立案调查。
7月7日,明星杜海涛与吴昕联手打造的火锅品牌“辣斗辣”,也因食品卫生问题被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这一热点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冲上社交媒体热搜。
7月17日,微博视频号“内幕纠察局”发布了“两家外卖平台销量第一的炸鸡店,华莱士、韩式炸鸡有多脏”的视频,顿时这两个品牌被“架上了火堆”。特别是名气最大门店最多的华莱士,瞬间就引来了网友的疯狂吐槽,而华莱士各地的门店也遭突击检查,总部负责人也被约谈。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8月,北京胖哥俩肉蟹煲部分门店被曝出后厨存在食品安全问题,11月17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经营公司北京宏聚餐饮有限公司进行警告、罚款5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6974元等处罚。
9月,号称“上海第一网红日料火锅自助餐”的一绪寿喜烧被曝食材以次充好、过期,后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门店停业整顿,最终被罚50万元。
近期,星巴克在无锡的两家门店也被曝出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等问题,声誉顿时下降。明星郑恺曾参与的火锅品牌火凤祥,也被发现使用的鹅肠中残留排泄物、黄喉变质、剩菜回收再用等问题。
食安问题就是餐饮企业的底线,连基本的安全卫生问题都无法保证,必定会遭到消费者的淘汰。
< class="pgc-img">>盲目跟风,大多没好结局
在餐饮行业,跟风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可以说99%的餐厅,都是在学习和模仿别人,甚至有人说餐饮,本身就是一个靠“跟风”来获得进步的行业。然而一味模仿,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创新学习能力,最后一定会成为炮灰。
以一度大热的火锅食材超市为例,2020年,火锅食材超市这一品类,凭借“方便、快捷、性价比高”风靡全国,成为炙手可热的火锅新物种,孕育了锅圈食汇、懒熊火锅等行业头部品牌,同时还吸引了海底捞、盒马、三全、安井等巨头争相布局。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然而,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年时间,曾经是当红炸子鸡的火锅食材超市就迎来了无人光顾的局面。2021年,大批火锅食材超市关门,落得一地鸡毛。
还有当下大火的茶饮、咖啡和火锅品类,只要一款产品爆红,立马就会有无数品牌跟上,结果就是将原料的价格炒高,大家都没落得多少好处。
万物过犹不及,“适合”与“理性”这两个词,才是最重要的准绳。餐饮老板在选择餐饮品类之前,一定要综合考量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并不是所有风口都能追的。
< class="pgc-img">>网红店退潮,高潮来得快去得也快
近年,网红餐饮扎堆出现,在餐饮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但2021年,一度混得风生水起的网红餐饮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曾经,网红是一个褒义词,意味着高曝光率高话题性,但是如今网红已经成为了“短命”的代言词。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红餐饮的红利期开始缩短,加之产品单一,过度营销,缺乏根基,同质化严重等,网红餐饮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
在疫情前,大家可能还愿意花钱去打卡试错,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大大改变,大家都开始捂紧腰包追求高性价比,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网红餐厅仍然遵循“华而不实”的那一套,有价无质,退潮也是意料之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被誉为蛋糕届“爱马仕”的网红蛋糕品牌LADY M,就连续关停多家门店。这个起源于美国纽约,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美十佳蛋糕品牌”的烘焙品牌,2017年在上海开出内地首店,当时因为排队的人太多,首店开门不到72小时就被强制关门了。2018年8月,LADY M入驻北京朝阳大悦城,同样引发了排队打卡风潮。
然而进军国内市场才4年,LADY M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已经严重下滑。今年,Lady M接连关闭了在北京的三家门店,之后香港机场店也被爆关门,在深圳湾的旗舰店也变成了一家小柜台店。
业绩不佳是其关店的原因。据了解,LADY M的一块蛋糕的基本价是68元、75元不等,价格昂贵高,味道却很一般,大量网友的反馈都是价高质低,而LADY M自成立以来,一直主打“千层蛋糕”,并没有什么新品,顶多每季更换一些新的口味,所以产品单一也是导致它被消费者无情抛弃的重要原因,
网红餐饮退潮并不止LADY M这一个孤例。武汉知名网红餐饮品牌“靓靓蒸虾”,今年上半年在宁波开出分店,花了数百万元装修,结果还没撑过半年,就草草收场。消费者的反馈是,“价格贵,东西也少,如果没有促销活动,性价比就更差了,装修环境也不大舒服”。
通过这些网红餐厅,我们不难看出,过度营销、产品单一、有价无质、缺乏根基、管理混乱……是它们的通病。依靠网红经济,餐厅或许能赚取一时红利,但若门店的竞争力只是靠营销靠噱头来营造的话,大部分难逃一死。
< class="pgc-img">>品牌老化,倚老卖老被时代淘汰
说起老字号,以前大家会觉得历史悠久,值得推荐。如今,提起老字号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很久没去了”“这是老人家才去的”。为什么具有悠久历史和群众基础的餐饮老字号会沦落至此呢?
缺乏创新和创意,产品品质下降,服务体验差,还“倚老卖老”,把百年老字号“金字招牌”当成“免死金牌”,是导致这些老字号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2021年,又有一批老字号遭遇生存危机。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比如,曾经的包子界领军品牌“狗不理”在经历了去年(2020年)王府井店的“难吃又贵”差评风波后,线下门店就开始收缩。今年3月29日,有媒体报道“狗不理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停业”,狗不理全面退出北京市场。
一个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不仅没能顺利全国化,反而退缩天津一隅,确实令人惋惜,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狗不理本是普通百姓起家,因物美价廉而著称,但如今狗不理产品的价格几乎是同行的7倍,不仅口感没有随价格的升级而升级,味道却越来越差,自然会被消费者淘汰。
世界上没有长青的品牌,更没有屹立不倒的巨头,仅依仗老字号这个招牌,在时代发展的大流中固步自封,如何能基业长青?大象转身艰难,并不意味着无法转身,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企业和品牌亦是如此,千万不要让品牌老化,变成致命危机。
小结
开店容易守店难。2021年倒下或闭店的餐企,背后牵涉的原因众多,谨以此文供各位餐饮人借鉴。
餐饮本身就是一个高淘汰率的行业,餐企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因此,餐饮人必须守住底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机应变。
洗牌的局面往往令人唏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优胜劣汰其实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相信熬过大洗牌的玩家们,必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