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冬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小编,就是——出门总找不到一件合适的外套穿!
讲真,冬天最离不开的莫过于羽绒服了,任凭你再傲娇,也得被天太冷打败!
喜欢买买买的我,新的羽绒服还没拿到手就能感觉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冻着了”!
但是!购置羽绒服,还真是要睁大眼睛。毕竟一件好的羽绒服价格也不低。所以,选羽绒服一定要认准这几点,不然再便宜都不能买!
总结一下就是:
看标签含绒量大于70%,充绒量越明确越好。
看回弹速度,回弹速度越快越好 。
闻味道,越没异味越好 。
揉捏羽绒服看扎手程度,越不扎手越好。
揉搓有线部分,越不钻绒越好。
看标签上的执行标准,认准字母GB。
新买回来的羽绒服,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羽绒服的领子上有一块巴掌大小方形的布?你知道这块布是干嘛用的吗?
羽绒服领子口这块布的作用
当备用布
穿羽绒服时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这可怎么办?好好的衣服因为一个小小的缺口就扔掉不穿,太可惜了。
这时可以把领子上的这块布剪下来,缝补在划破的地方,因为领子上那块布和羽绒服布料一模一样,也是一个颜色。这样即使羽绒服破洞了也看不出痕迹,解决了很多人困扰的烦恼。
羽绒服好穿,但也得洗!可清洗不当可能就破坏保暖性、变形、羽绒洗成团......想想就头疼!
羽绒服局部位置清洗
如果你的羽绒服只是领口、袖口等部位脏了,只需要自己制作一个干洗剂就可以啦。
自制羽绒服干洗剂
第一步:准备一个喷壶,装入半壶的清水;再倒入一瓶盖的洗洁精。
第二步:倒入两瓶盖的白醋,摇晃均匀后自制羽绒服干洗剂就做好了。
醋酸能中和偏碱性的洗涤剂产品,不伤衣物还能使羽绒更蓬松。
第三步:将要清洗的羽绒服部位喷上自制干洗剂,再用搓澡巾来回擦拭,污渍很容易就被清洗掉了;
如果担心有洗洁精和醋味残留,可以用湿毛巾再擦擦,最后用吹风机吹干即可。
整件清洗羽绒服
第一步:在清洗羽绒服之前先准备一盆大约30°-40°的温水。
第二步:浸泡羽绒服,再用牙刷沾取适量的牙膏,对较脏的几个部分进行不断的刷洗。
第三步:水里再倒入适量的白醋,搅拌均匀后把羽绒服放在水中浸泡10分钟。
第四步:10分钟之后,用羽绒服清洗液,从局部易脏的部位袖口、领子、衣襟到羽绒服的整体清洗。
刷洗后再过2-3次的清水,将泡沫完全去除即可。
由于羽绒服材质的特殊性,千万不要像扭麻花式的拧干,要顺着羽绒服走线的纹路把水挤干,然后放到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不要阳光直射。
晒干的羽绒服会比较扁,这时候可以用衣架或者手轻拍羽绒服,慢慢的,羽绒服就会恢复蓬松的状态了。
洗涤晾晒羽绒服一定要选择一个好天气,及时充分晾干,防止羽绒发生霉变。
并且羽绒服切忌干洗,因为干洗用的药水会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也会使布料老化。而机洗和甩干,被拧搅后的羽绒服,极易导致填充物薄厚不均,使得衣物走形,影响美观和保暖性。
来源: JSBC万家灯火
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09——草书释读3
1.6「口」的其他写法
< class="pgc-img">>上一课有个思考题,题目是:「『古』字,章草两种,今草两种,请分析每个字的取势,然后评论依照哪一种学习比较好。」这题目关键是第一个「古」字。
「古」字从十口,上面是「十」,下面是「口」。草书中「十」字的一竖写得很长,一直伸到下面,连通下面「口」的左竖一起写了,这样一来,「口」字只剩下横竖横。组成草字「古」,就是十字势加奋笔势移位。这就是古人所谓「解散隶法」,有些书说「解散隶体」,差一个字。把隶书结构拆散了,不是从十口了。
< class="pgc-img">>皇象《急就章》把「古」字两个笔势分得很清楚,如果你忠实地照他写,理解笔势很容易,《文武将队帖》就没有这好处,线条也嫌臃肿。今草智永的「古」字,把十字势拿掉后,剩下的能不能称之为奋笔势?从字形来看,说它是节耳化势更合适。孙过庭《书谱》有十个「古」字,都是取节耳化势的。怀素这个可说是十字势加奋笔势,有同学问,怀素「古」能不能只算一个奋笔势移位?一笔写属于长运,现在很多人喜欢一口气写到底,其实有章草根柢的人,写草书是分笔势写的,智永、孙过庭看起来写得快,他们的根柢是章草。今草入门选智永《千字文》较好。
把皇象和怀素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到,怀素专意在连,而皇象却在于
< class="pgc-img">>分笔势。这是两种草书风格,也可以说是两个流派。
《古诗四帖》
< class="pgc-img">>如传为张旭的《古诗四帖》,就是着意连的作品,一笔不止写一个字,而往往写一行。
明·祝允明《赤壁赋》
< class="pgc-img">>与之相反的一种创作,如祝枝山(祝允明)的草书,大量用点,不仅字和字独立分开,字中的一个笔势的虚笔也不写,看起来就是一些点的集合。
< class="pgc-img">>清·黄慎
清代黄慎也是善于用点的,一眼望去犹如天女散花,其实他的草法是很严格的,只是强调分,不强调连。我现在就「解散隶法」这一点做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口」字也往往用点来表示。
解散四笔写口
< class="pgc-img">>有人写「口」用四笔围,汉简中常见到,如果把四笔解散,缩小为点,就得到四点。四点可组成什么笔势?我们以前讲过群鹊势是四点,上一下三,如果倒过来,上三下一,这是群鹊倒笔势。
吾
皇象《急就章》「吾」字,下面的「口」就是群鹊倒笔势,邓文原临本第四点有点像一横,这还是群鹊倒笔势。但写四点倒底有点麻烦,今草不用四点,
< class="pgc-img">>王羲之《十七帖》写「吾」字的「口」,改用节耳化势,《初月帖》这个「吾」,下面「口」用了两横,其实只是节耳化势的快写,当然从形体上说,可以归入奋笔势。
解散三笔写口
< class="pgc-img">>我们知道篆书「口」字,是用三笔写成的,三笔围,这一写法保存在一些隶书作品中,「口」也用三笔写。如果把「口」字三笔解散,缩短为点,调动次序来写,从左写到右,可改组为一个连波势。
合
< class="pgc-img">>皇象《急就章》「合」字,下面「口」就用了三点。这个三点连波势,是解散隶法得到的新字形。如果三点跟上面一横联系起来,可组成群鹊势,那这个草书「合」字,就是交争势加群鹊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是什么字?下面一个连波势,如果你把它换成「口」,马上可以看到,这是「唐」字,不过你换了之后,它就不是草字了。上面三个字是章草,今草可看智永写的,比章草更为省略,少了一点。
这个又是什么字呢?我们还是把下面连波势换成「口」,马上就看出来了,这是「舌」。注意这只是给你识别用的方法,下面这个不是草字。草书「舌」来之于篆书,把上面曲线拉直就是一横,所以上面是两横一竖,有点像「干」字,下面加一个「口」,写成连波势,就是章草。同样道理,如果你写今草,下面可以省一点。
< class="pgc-img">>提醒各位,连波势可以表示「口」,但也可以表示其它,如这几个字都有连波势,都不是表示「口」的。不要随便把连波势换成「口」,你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解散两笔写口
< class="pgc-img">>两笔写口,如这两个「以」字左边的「口」,都是两笔,铁围势。铁围势右旁这一笔缩短、缩小,如《张表碑》这个「口」,逐渐变成三角形,玉函化势,现在写「以」字,左边就是玉函化势。如果解散这个铁围势,左右两笔都缩小为点,而且分开,就得到羊角势。「口」字在草书中也经常用羊角势来表示,其实是铁围势的一种变化而已。
启
< class="pgc-img">>譬如「启」字,下面是口字形,智永和孙过庭都用羊角势表示。
< class="pgc-img">>像这些字中间的「口」,也是用两点羊角势来表示的。
不论小口、大口,原来都是上下左右四条边。铁围势两笔,第一笔写左下两边,第二笔写上右两边。但有些人写口字形,围法不一样,第一笔只写左边,第二笔写余下的上右下三边。这样写的结果,
< class="pgc-img">>看起来好像节耳势,在汉代隶书作品中,也不乏其例。节耳势本来像英文字母「P」,这个像「D」。解散这个节耳势,两笔分开独立,可视为两撇,那就是向背势。
向背势
< class="pgc-img">>汉简中很早就有用向背势表示「口」,向背势是两撇,或两点,这跟羊角势不一样,向背势两笔方向是相同的。
< class="pgc-img">>画出中线,看起来就比较清楚。二级课程讲过,羊角势两笔是相对关系,还有个特征往往是上开下合。而向背势是相顺关系,两笔可横排,也可直排。所以同样一个「绍」字,用羊角势写,和用向背势写结果很不同。我也讲过,向背势是两撇,7-7,如果是9-9相顺,这是布棋势。如智永《千字文》中的「磻」字,其中的「口」两点都是向右的,可归入布棋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提醒一下,一个「口」字形,用两笔围住,这是铁围势,每一笔写两条边。刚才说另一种两笔围一个「口」,可称为铁围化势。如果只用一笔来围,如怀素「国」字中间的「口」,还是铁围化势,都不起新名字了,简单点。
小结一下,上一课草书「口」字讲了六种变化,我说过,草书「口 」字写法特别多,今天又补充了几种,我们一起回顾。
< class="pgc-img">>今天又讲了六种,分别是:群鹊倒笔势,连波势,羊角势,奋笔势,向背势和布棋势。这么一看,光「口」字就有十二种变化,可见草书之难,掌握不易,要下功夫。
1.7多个「口」
< class="pgc-img">>了解了「口」的写法,接下来就可以用了。所谓多个「口」,就是一个字中出现两个「口」,或者三个、四个,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写。
两个口
< class="pgc-img">>两个「口」,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回」字,「回」字本来是回转的意思,犹如水中的漩涡。小篆「回」写为大口套小口,但古文还保持原来写法,草书「回」出自小篆,大口用铁围势,小口用两点羊角势,但这种写法容易跟「四」字相混,当然「四」字会扁一点。比较安全的写法是中间多加一点,这一点是起区别作用的,草书中容易混淆的字,往往其中一个加点以区别。隶书中「士」和「土」容易混,也会在「土」字上加一点。王羲之写「回」,中间也有显著的一点,这样一来,大口还是铁围势,里面小口是飞带势。
回
再来看看回转的「回」,多了一个走之旁,这一来没有容易相混的字了。智永关中本,「回」中间还是有一点的,墨迹本「回」中间没有加点。有学
< class="pgc-img">>者认为,墨迹本是唐人临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孙过庭写「回」有一点,他是学大王的,章草根柢也好,前面说过了。怀素这个写法不够规范,最好不要学。
让
< class="pgc-img">>并列的两个「口」还有,如「让」字。这个字笔画很多,自然要想点办法,取「口」字最简单的草化,每个「口」用一点替代,左右呼应,这是羊角势。余下的笔画怎样分笔势,可以有不同分法,等下我写在思考题中,请各位考虑。
坐
< class="pgc-img">>「坐」字,现在左右写两个人,隶书有写两个「口」的。如果每个「口」用羊角势两点,那就有了四点,古代「三」表示多,所以只要写三点就可以,智永《千字文》中的「坐」字,就是这样的。
严
< class="pgc-img">>「严」,这字也有两个「口」,笔划多,隶书写法上面还多一竖,《乙瑛碑》就有。两个「口」各用一点,正好和中间一竖组成顾盼势。至于下面部分草化,后面课程会讲到。
吕
< class="pgc-img">>两个「口」竖排,构成「吕」字。「吕」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只是两个圈,并不是嘴巴,照《说文》解释是背脊骨,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到小篆,两圈中间加了一小竖,表示彼此有联系。这样一来隶书也分两种,或同金文,或同小篆。草书是不写中间一竖的,只写两个「口」字形,索靖《月仪帖》有两个「吕」字,一个「口」用奋笔势,另一个用节耳化势,不过他写节耳化势,一点放平了,看起来也有点像奋笔势。怀素写「吕」,规规矩矩写两个节耳化势。今草可见智永《千字文》墨迹本或关中本,整个「吕」字写成竖笔势两开,其实是上面的「口」用一撇,下面的用奋笔势,连在一起就是竖笔势两开。
宫
< class="pgc-img">>「宫」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可以看到,这是一栋房子,里面的方块就是室,有时候两个室重迭,表示两室相连。秦以前普通人住所也可以称为「宫」,假如「黄简艺术工作室」在那个时候,简称就是「黄宫」,但秦汉以后只有皇帝居所可以称为「宫」,令人扼腕。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宫」字,下面「吕」,这次老老实实写了两个节耳化势。
三个口
三个「口」,最常见就是「品」字。汉魏两晋书法作品中,我只找到索
< class="pgc-img">>靖写的这一个,但这个「品」写法有点疑问,左下角的「口」似乎是竖横。索靖会把捺笔写的很平,如这个「人」字的一捺,如果据此推理,这个左下角的「口」就是竖加捺点,这显然不是常规,只能视为偶然发生的孤例。宋代米芾《论草书帖》有一个「品」字,上面的「口」用一点替代,下面两个「口」各用两点,这个草化方法不算好,因为下面四点可以省略为三点。北京故宫祝允明《牡丹赋》中有一个「品」,下面正是用三点表示两个「口」。
操
< class="pgc-img">>「操」字右上角是个「品」字,智永写过这个字。上面「口」用一个三角形,玉函化势,下面两个「口」各用一点替代,但两个点连写就是一横,第六课「草书规则」讲过。如果把下面「木」字那一横也拆出来,和三个「口」可组成一个三开竖笔势。那这个「操」字,左边提手旁是戈法,右旁上面是三开竖笔势,下面是顾盼势。怀素《小草千字文》的「操」,三个口各用一点,组成鸡头势,下面的「木」是群鹊化势。就取势而言,不如智永好,看起来有点像「采」。
四个口
< class="pgc-img">>四个「口」如「器」字,这个字中的「口」为器具之口,有犬守着。草化是每个「口」都用一点替代,中间的「犬」字的「大」,本来是横、撇、捺,草变成为横、撇、横,成为奋笔势一开半。「犬」字的一点,跟右上角的「口」那一点结合,所以右上角这个「口」和其他三个不同。今草根本省略「犬」字一点,如智永所书。
今天就讲这一些,谢谢各位。
上节课:草书“口”字的另外六种草化请看文章: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8——草书释读2
本节要点:
· 补充「口」字的草法六种。
· 小结:「口」草化十二种变化。
· 多个「口」的草化。
复习思考:
· 今天讲了「让」字的草化,试分析整个字用了几个笔势。
·
< class="pgc-img">>我把可能用到的笔势写在下面,供各位参考,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复习思考:
· 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论语》有「君子不器」这句话。
· 说「君子不器」有五个口,请用今草写一张横幅。
苹果首批 145 元的擦屏布已售
苹果在本周二发布会上发布了新 MacBook Pro、AirPods 3 和全新配色的 HomePod mini 等新品,发布会结束之后,苹果在其官网上新了不少新品,其中一块售价为 145 元的抛光布引人注目。
苹果这款抛光布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擦屏布,一块擦屏布苹果居然买到了 145 元,根据苹果官方介绍:“这款抛光布质地柔软,可安全有效地清洁各款 Apple 显示屏,包括 Nano-texture 纳米纹理玻璃面板”。这不是买手机保护膜就免费送的擦屏布吗?
果不然,发布会不久后,“苹果擦屏布卖145元”话题就冲上了热搜,引来不少网友的吐槽和调侃,“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苹果甚至还给块抛光布列出了一个兼容列表,几乎涵盖了所有带有屏幕的苹果设备,真是什么都可以擦,堪称苹果史上兼容最高的配件了。
想不到的是,这块 145 元的抛光布上架不久后,首批很快被抢光,从目前苹果官网来看,现在下单要等到 10~12 周才能发货,也就是说想买还要等上两个月。
吐槽归吐槽,买还是得买?
▉2022 款 MacBook Air 曝光
全新 MacBook Pro 已经发布,对于明年全新的 MacBook Air 目前也有了一些新的消息。根据 MacRumors 爆料,与新款 MacBook Pro 一样,明年的 MacBook Air 也会采用刘海屏设计,一样不会支持面部 ID 解锁。
外观设计方面,MacBook Air 将不再采用楔形设计,改用与 iPhone 13、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相同的直角边设计,视觉上更高级,质感更好。2022 款的 MacBook Air 继续贯彻 Air 的特点,会更轻轻、更薄,在尺寸方面,MacBook Air 会维持 13 英寸。同时苹果还考虑开发 15 英寸 MacBook Air,不过,该消息一直是外界流传,是否最终开发还未正式确定。
接口方面,MagSafe 充电口回归,让 MacBook Air 的充电速度方面有所提升,未来 MagSafe 充电器是苹果最重要的配件之一,所以苹果在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上回归 MagSafe 接口是在预料之中!
芯片将升级为 M2,这款芯片与M1相似,采用 8 核设计,但主频会比 M1 更高些!虽然 M2 芯片是 M1 芯片的升级产品,但是性能会低于 M1 Pro 和 M1 Max,符合 MacBook Air 日常使用的定位。
颜色方面, Jon Prosser 表示,苹果对即将发布的 MacBook Air 配备多彩的颜色,类似于目前 24 英寸 iMac 的配色, Jon Prosser 还分享了多种颜色的 MacBook Air 的概念渲染图,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紫、银等。
▉iPhone 13 开始用国产屏
据最新消息称,京东方已经开始为 iPhone 12 供应所需的 OLED 显示屏,用于翻新 iPhone 12 和 iPhone 12 新机,而 iPhone 13 方面,也将陆续使用国产屏幕。
爆料称,京东方今年为苹果 iPhone 供应的 OLED 面板数量将达到 1500 万块,占到 iPhone 所需OLED面板总量的 10% 左右,成为三星和 LG 之后的第三大供应商。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东方供应的 iPhone 12 OLED 面板数量有 600 万块,10 月结束前,这一数字有望达到 1000 万块。至于 iPhone 13,京东方预计年内最多供货 200 万块。京东方向苹果供应的是 6.06(6.1英寸) OLED 屏,用于标准版 iPhone 12、iPhon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