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牡蛎火锅
火锅里淘海,听见鱿鱼与牡蛎打架的声音,闻见海咸香,醉在火锅海里。
食材
- 1500克锅底原料:清汤
- 300克 鸡肉块
- 100克 胡萝卜
- 10克 葱花
- 100克 姜片
- 200克 涮煮原料:鱿鱼
- 100克 牡蛎肉
- 50克 生姜
- 50克 熟猪肚
- 50克 黄豆芽
- 50克 金针菇
- 50克 豆苗
- 各适量 盐、鸡粉、胡椒粉、食用油
做法
- 1. 处理好的鱿鱼打上花刀,切片。
- 2. 洗净的生姜切成薄片。
- 3. 洗净的金针菇切去根部。
- 4. 洗净去皮的胡萝卜切滚刀块状。
- 5. 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
- 6. 倒入洗净的鸡肉块,汆煮片刻去除血水杂质。
- 7. 将鸡肉块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 8. 用油起锅,倒入姜片,爆香。
- 9. 倒入汆煮好的鸡肉块,快速翻炒片刻。
- 10. 倒入备好的清汤,放入胡萝卜,拌匀。
- 11. 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 12. 掀开锅盖,放入适量盐、鸡粉,搅匀调味。
- 13. 撒上少许的胡椒粉,搅匀调味,撒入葱花。
- 14. 将煮好的汤倒入电火锅,高温加热煮开。
- 15. 往电火锅内倒入姜片、猪肚,拌匀。
- 16. 盖上锅盖,高温煮2分钟。
- 17. 掀开锅盖,倒入鱿鱼片、黄豆芽、牡蛎肉,拌匀略煮。
- 18. 再放入金针菇、豆苗,稍微搅拌片刻。
- 19. 煮至食材全部熟透,边煮边享用即可。
喜欢掌厨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到炎热的夏季,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中的人们就会想方设法逃离火笼,到海岛或者深山中避暑,其中三亚等近海地区更是人们的首选。海洋不仅给人凉爽的海风和海水,更是好吃嘴儿的天堂。带鱼、鱿鱼、鲍鱼、螃蟹等海鲜应有尽有,当然我们最爱的还是宵夜中的扛把子——虾。
< class="pgc-img">>Tips:虾Shrimp,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种类很多 ,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
一说到虾,脑海中就浮现了油爆虾、口味虾、蒜蓉虾、白灼虾等等美味,口水都要掉下来了。总之,不过是境外入侵的小龙虾还是本地的小河虾就没有我大吃货们不敢吃的虾。
最近听说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虾,生活在海底火山旁常年经受450°C高温的洗礼。如此之高的温度都能把八戒给蒸熟了,它居然还能活下来,这可怎么吃啊?
< class="pgc-img">>Tips: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有的说直接拿来做刺身或者用酒腌了做醉虾,有的说可以上屉笼蒸,有的还问能不能下火锅?简直是在为难我!
大西洋里的海底烟囱
21世纪,伴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各种功能各异的海洋探测工具争相问世,人们的焦点从陆地转向深海。
1977年,美国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追随着达尔文的足迹来到他曾考察过的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岛以东的区域进行探险活动,在海底2500米处他们发现了一个海底火山,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座海底火山。这里的海水完全不像想象中那么冰冷反而十分的烫人,比滚烫的开水温度还高。此前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 class="pgc-img">>Tips: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
这座火山位于海底山脉的顶部,据碳十四测定已经存在几百年。此后科学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又陆续发现了几十座海底火山。深海火山一般呈连绵的脉状,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火山口组成,火山口大小不一有的有十几米大,有的只有几米,形状像老家的烟囱冲天而立,火山口也被成为地热口或“热泉”。
这些“热泉”是因为地壳之下岩浆的流动使地球构造板块破裂,造成板块移动。板块的移动引发火山喷发和地震,灼热的岩浆从“热泉”口流出,极热的岩浆和极冷的海水彼此作用最后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海底山脉和火山群。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海底火山,而是生活在海底火山的生物——盲虾。
< class="pgc-img">>Tips:碳14测年,又称“碳—14年代测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是根据碳14的衰变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2012年,英国的一个科考研究小组在大西洋的考察中,在加勒比海域海底5000米处发现了一个海底火山口,这刷新了海底火山口深度的最新纪录。即估计这里的温度可达450°C左右,但是如此高温之下,这里还生活着成千上万只虾,这些虾分布在高达6米的“黑烟囱”附近,因其色白被研究人员命名为“白色盲虾”或“大西洋喷口盲虾( Rimicaris hybisae )”。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如此数量庞大的虾,密密麻麻地围在“热泉”旁边,有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可能会感到害怕,但是多数会想到美味的全虾宴。这就诞生了一个问题,这些虾是如何在450°C的高温下生存,到底能不能吃呢?
数量繁多的盲虾如何在高温下生存?
实际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盲虾, 2011年我国的大洋1号科考船在南大西洋附近考察时也发现了它,并且还发现了热液鱼和其他深海生物。白色盲虾,人如其名,通体白色,体型有大有小,大的有10厘米长,头部膨大,两边的鳃很发达而且呈黑色。因为长久生存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眼睛没有用处,所以盲虾的眼睛退化消失,转而在背部形成了特殊的眼状反射斑点,用以检测“热泉”口的热辐射发出的红外光线,以此衡量自己的位置。盲虾在“热泉”地区数量众多,种群数量可达一立方米4000只左右。
< class="pgc-img">>Tips:盲虾是最稀有的洞穴水生物,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大多生活在水质纯净无污染且食物非常稀少的洞穴最底层,如果地下河水与地表水连通并受到污染就会立即死亡。
如此数量繁多的盲虾是如何在深海中接近450℃的高温的“热泉”旁发展生存的呢?通常情况下,阳光只能穿透100多米的海水,从这里开始到几千米深的深海都是一片漆黑。没有光,植物就无法在这里生存。而没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和作用释放氧气,那这深海之下的生物们,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并且种群数量十分之多呢?
通过对盲虾的取样分析,发现在盲虾的腮部和口器内部存在着大量的附生菌,推测两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后续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还盲虾的背部发现了很多小黑点,当这些小黑点积累到一定数量时,盲虾就会用它灵活的虾钳刮下来吃,研究发现这些小黑点是嗜硫细菌。
< class="pgc-img">>Tips:嗜硫细菌是指在生长过程中能利用可溶或溶解的硫化合物,从中获得能量,且能把低价硫化物氧化为硫,并再将硫氧化为硫酸盐的细菌。
在海洋深处,较冷的海水通过缝隙进入热泉,之后这些冷水被加热到几百度又被火山口喷出来,这些经过加热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硫化氢,而硫化氢就是嗜硫细菌的“食物”,于是这种极耐高温的细菌,就成为了整个海底火山生态链的食物链基础。盲虾就以嗜硫细菌为食,同时还能利用自己的鳃来培养这些细菌,因此它的鳃才会是黑色的。
好了食物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盲虾是如何抵御高压和高温的呢?在深海中潜水时,我们会发现越往深处游就越费劲,而且身体内部感到微微的不适,这都是因为压强的缘故。一般来说,高度每下降25米,单位面积的水压就会增加6.6千克,那到5000米深承受的压强大概在3000千克以上,如此强大的压强之下诸如人的肺之类的气囊组织会被压成一张纸一样。
< class="pgc-img">>Tips:海水压力是指一定高度的海水柱给予其底部1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力。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达因/厘米2或帕(1巴=106达因/厘米2)。
这些盲虾是如何生存的呢?为了研究这些问题,科学家将盲虾和普通的浅水虾进行了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它们的外骨骼的重要成分——甲壳质和方解石有无区别。研究结果显示,盲虾的外骨骼较软,但更易承受极端压强和高温,而浅水虾的外骨骼强度更高,容易抵御浅海危机。
盲虾能够在高温中来去自如靠的就是自己柔软的盔甲,这是在数万年的生存中进化出的法宝。虽然盲虾能够适应高温,但是长时间呆在高温的热泉口,还是会被煮熟的。
< class="pgc-img">>Tips:虾仁规格的数字表示每固定重量有多少粒虾仁,如图中的数字31/35,表示每固定重量有31到35粒虾仁。
既然盲虾的生存原理搞清了,那就到了广大吃货们最关心的环节了,盲虾到底能不能吃呢?
盲虾可以下火锅吗?
其实,这个问题认真看了前文的同学心里应该都有数了,答案是不建议吃。首先是因为盲虾的生存环境,盲虾生活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火山喷发的硫化物虽然养活了盲虾赖以生存的嗜硫细菌,但是硫化物是一种剧毒啊,常人不小心吃进的硫化物,轻微的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的几秒内就呼吸骤停,不到一分钟就去见西天如来佛祖了。除了硫化物,火山口还存在其他的有毒物质。
< class="pgc-img">>Tips:无机化学中,硫化物sulfide指电正性较强的金属或非金属与硫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都可看作氢硫酸的盐。
火山口每喷发一次热泉,还会带来许多的重金属粒子,这些粒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一起成为威胁海底生物群落的致命危险。盲虾等海底生物,不小心就是将这些重金属粒子一起当作食物吃掉,有的生物如多刚毛管型蠕虫等可以借助身体的粘液将这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有的不能排出就只能将这些重金属粒子凝结积累在蛋白质中。
事实上除了,硫化氢和重金属粒子等有毒物质,“热泉”水域还是一个强酸性环境。据勘测,“烟囱”源头的水样的酸碱度仅为2.8,比我们常吃的醋还酸。因为强酸环境,这里的蜗牛有些连壳都没有,杰伦那首蜗牛在这里就不成立了。
< class="pgc-img">>Tips: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汞、铅、镉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
盲虾就是生活在剧毒横行和强酸的环境中,这些虾不仅有可能带有剧毒物质,还很酸,而且吃了那么多的嗜硫细菌,身上一股的硫磺味。再来,因为海底的热泉也不是随时都在喷的,随意它的水温是变化无常的。平常时水温是正常的海底水温35华氏度,但是当岩浆喷涌时温度就达到750华氏度。盲虾生活在“黑烟囱”周围,经常要经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待遇,那肉质能好吗?
当然,也有的人认为只要温度高,就可以让盲虾蛋白质发生性变,杀死蛋白质中的有害细菌等微生物,让盲虾变成无毒无公害的食物。但是,盲虾可是能在450°C高温生存下来的“大牛”,100°C的水温就是挠个痒痒罢了。
< class="pgc-img">>Tips:蛋白质protein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其他的诸如生腌和油炸的方法,也是一样,盲虾本来就生存在强酸环境中,用酒或醋生腌就是回到了老家,体内的剧毒物质该呆在那还呆在那。而且吃这种虾的成本也负担不起,这种虾目前只存在于大西洋的海底火山口附近,捕获成本太高,目前供应生物研究都不够,所以与其研究这种盲虾的吃法,还不如去菜市场买两斤小龙虾来的实在,而且还有安全保障。
虽然盲虾不能吃,但是盲虾等深海生物,在科学研究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他们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还存在不依赖光合作用生存的另一套生命系统。在深海中,地热能代替了太阳能,在黑暗、炎热的环境下靠完全不同的化学合成有机质的方式来维持生命活动。
< class="pgc-img">>Tips: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在早期地球,当时的大地上到处都是火山、地震和岩浆,但是的空气、土壤中充满了硫化物,海底火山口的生存环境正好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为人类探求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火山口生活的生物种群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上百万年,并且没有经历太大的变化。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生物可能比当今世界现存的任何生物都接近古生物,所以研究它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期的生命形态,是上好的研究对象。
结语
伴随着人类的科考研究的有关地球生物起源的秘密越来越多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海底火山生物的发现更是让人们了解到微生物可以不依靠光和作用生存,为人类进一步找出生命的起源拨开迷雾的一角。
< class="pgc-img">>Tips: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正如爱·杨格所说:“在海水酣睡的宫殿中,铺满了多少的奇珍异宝。”神奇的盲虾正是其中的一种,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最初的生命如何生存、进化,在剧毒环境中生存也许能够治理环境污染。
但是因为它生存在海底火山的剧毒环境中,以硫化细菌为食,身体中可能含有各种毒素。所以好吃嘴儿们还是为了身体健康忍痛割爱吧。
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人类最好的生存温度是在18度到23度,那么高达450度的温度之下,能有生物生存吗?这究竟又是何种神奇生物?就算是科幻电影中的外星生物,恐怕也没有可以一直存活于450度的高温之下吧。
而地球之上就有一种虾,可以生活在450度的深海里,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生物的常识和认知。
< class="pgc-img">>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水,一般都是在100度,就烧开沸腾了,那这种虾能煮熟吗?甚至有一些"吃货",可能就会由此联想到450度啊,是不是永远不可能下火锅了?
大家好,本期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种可以生活在450度海水里的神奇生物。欢迎朋友们,转发、点赞、评论加关注。
长达数千米的深海之中,太阳的光线已经是远远的照不到这里,这里给人的感觉都是阴凉、黑暗、冰冷透骨。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在一些深海底下,由于海底火山的原因,这里不仅不冰冷,反而温度极高,水温达到了几百度的高温,环境自然也是极其恶劣。
2010年,科学家发现,在加勒比海的开曼海沟,这里有一个海深高达5000米的深海火山口,这里不断地向海洋上方喷射出超过一公里的矿物质黑色热液,看起来就像是冒着黑烟的大烟囱,因此也被叫做是"黑烟鬼",喷出的热液温度极高,所以喷泉处的温度达到了450度的高温,大家一开始都觉得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几乎是不可能有生物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可是结果却呈现出了让人惊讶的另一面,这里不仅没有死气沉沉,反而是生机勃勃,在这个火山的喷口出发现了数以万计的虾,这些虾的密集程度之高,让一些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都会感到有些害怕,深海之中,由于这里没有了光线,所以得这里的生物很少使用眼睛,由此都会逐渐地退化,甚至最后没有眼睛。这个火山口的深海虾就没有眼睛,所以也被称为是无眼虾,要知道海底中的生物大多数,都是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在达到70℃的时候,就会即刻会失去活性,也就是意味着生物根本无法生活,而这种深海无眼虾其实也是由蛋白质而组成。
< class="pgc-img">>那么这些虾为什么可以在如此高温下存活下去呢?究竟有何神通?
在之前说过这种虾是没有眼睛的,但是由此而进化出另一种身体机制,而正是这个机制让它们得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应对自如,从而生存下去,这些虾的背后发育出一种光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以感受到海底火山出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感知水温,事实上,由于喷发出的热液会跟极低温海水迅速混合起来,所以这些虾生活的水域温度并不是很高,不会超过40度,一旦这个光传感器接收到了信号,要超过这个温度之时,它们就会成群结队的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如果在离开途中遇到了温度已经高于100度的高温水域,由于无眼虾的外壳很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抵抗高温,所以它们是可以直接穿过高温水域,但是却无法长时间地在高温水域生活,由于无眼虾生活的密集程度实在是太高了,一些没有来得及安全撤出的无眼虾,还是会危及到生命。这些无眼虾旁边的的确是有着450度高温的火山口,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回避,而不是直接生活在450度的高温之下。
那么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这里又会有什么食物供这些无眼虾生存呢?
俗话说得好,风险与机遇并存,既然这里有着极其危险恶劣的环境,那么这些无眼虾选择在这里生存,自然就有原因,那就是这里对于无眼虾来说,食物丰富。
这主要也是得助于海底火山口,火山口喷出的热液,使周围存活着非常丰富的嗜热菌,而这些无眼虾就是以这种嗜热菌为食物。
< class="pgc-img">>其实这些虾子并不是唯一的在海底火山领域生存的生物,其实科学家早在2006年就发现了,在阿森松岛以北的大西洋,这里的海底有着高达407度炙热火山口,然而这里同样是生机勃勃,并且还有完整的生态圈,除了虾之外,这个高温火山口附近生活着大量的蚌、蟹等生物。
视频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心里面都会一种神奇,新颖的感觉,可是除了海底火山领域生存的生物之外,可以说,下面我说的每一种生物,都要比无眼虾这些生物还要神奇,还要颠覆人们的认知,让我们接着聊。
首先就是庞贝蠕虫,1995年,有生物学家下潜到了海底,发现了一种叫庞贝蠕虫的存在,这种生物的存在,把它放在沸腾的水中,它可以畅快地游泳,并且在火山之中也能够正常存活下去,这种生命的顽强程度,已经远远地超出人们的想象。
水熊虫,这种生物体型极小,需要放大的工具才能看到,这种生物堪称是地球上最强的生物,科学家曾把它放在了150℃和零下200℃的环境中,竟然依然奇迹般地存活,这种生物的生命强大到在最深的水压6倍压力之下,也压不扁它,连原子弹的辐射也杀不死它,甚至在真空中也依然能够存活下来。
还有一种叫灯塔水母的生物,这种生物的神奇程度在于"长生不死",对,视频前的朋友,你没有听错,就是"长生不死",这是不是完全颠覆了你对常识的认知,一般的水母繁殖完下一代后就会死亡,但是灯塔水母不一样,灯塔水母在
经历性成熟之后,就进行返老还童,重新回到幼虫的状态,继续经历生命的成长历程,而且这种返老还童的循环,灯塔水母可以做到无限制的循环,可以说这是真正达到了长生不死。
看到这里,视频前的各位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神奇的颠覆人们认知的生物吗?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让我们把话题再次转到海底无眼虾这里来,在刚刚聊这个虾子的时候,一些吃货可能就在想,那么这种无眼虾,能不能煮熟了,可以下火锅吃吗?
其实是可以的,就对于这种大西洋海底无眼虾来看,它们虽然可以短时间地穿过高温的水域中,但是却不能长时间在高温水中停留,如果长时间地在烧开的沸腾的水里的话,这种无眼虾,也会被煮熟,它们的颜色也会和普通虾子一样,从白色慢慢变红。
< class="pgc-img">>自然也是可以下火锅的,想必是不是屏幕前有吃货已经开始嘴馋起来了呢,哈哈,但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无眼虾在繁殖的时候,都需要换一个环境进行,可想而知,火山口旁边的环境是有多么恶劣,存在着大量对于我们有毒的物资,如果贸然吃进去,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吃进了医院,而且如此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虾子,口感也肯定是没有我们普通虾子的口感好。
世间之大,果然是无奇不有,很多生物都是颠覆了人们的常识认知,由此我们在生物界的探索,依然会不断地走下去,也许未来我们会发现更加神奇的生物,也许生命在宇宙中真的广泛存在!对此,屏幕的朋友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和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