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下午,记者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3月份,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意见,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紧急下达了与疫情防控有关的15项地方标准计划,涉及餐饮分餐制、无接触供餐、疫情防控信息报送、人员密集场所信息系统应用等,并启动快速制定程序,目前已经批准发布了12项。
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些标准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是全国首个“区块链+疫情防控”标准。标准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围绕信息直报、信息安全和责任追溯三大体系,明确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平台用户、建设要求,规范细化了平台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要求等内容。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基于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提出了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意见,对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和检验验收具有指导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餐饮分餐制标准。3月16日,山东省率先发布实施《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和《餐饮提供者无接触供餐实施指南》两项地方标准,标准为广大餐饮企业推进分餐制提供技术指南,为提振社会公众餐饮消费信心提供技术支撑。
据介绍,山东所制定的标准聚焦“分餐制”,从制度设计和实施流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满足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餐饮业服务升级发展三个阶段需求,标准技术要素水平和可操作性走在了前列。
此外,在今年6月21日,由山东省主导制定的《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发布实施。标准搭起了从“分餐理念”到“分餐实施”的桥梁,为餐饮企业落实分餐和消费者选择餐饮市场提供遵循。从社会各方的反馈回应看,餐饮分餐制国家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分餐制由理念转化为常规性的餐饮礼仪,进而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形成健康文明饮食的新方式。(记者 沈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大众网
鲁网·闪电新闻3月18日讯 当前,餐饮行业复工复产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随着各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复产,用餐需求增加,要求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餐饮行业自身受疫情影响较大,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助力餐饮业回暖复苏。在此背景下,由山东省商务厅提出,省市场监管局紧急下达了《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山东省地方标准计划,并启动了标准制定发布快速程序。
山东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是《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起草的牵头人。他为行业推荐了3种分餐形式,包括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分餐自助。其中分餐位上适合人数少、餐标高的情况,可以制定菜单,上菜时每人一份。分餐公勺则为顾客提供公筷公勺,自己分餐。
任兴本表示,分餐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麻烦,这种标准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餐饮企业,也适用于普通家庭中。他希望通过倡导家庭分餐引领公众餐饮习惯改变,真正推动分餐制落地落实,保障健康安全饮食。同时,标准的制定实施还将全面提振餐饮市场消费信心,为当前餐饮业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支撑。
早在周秦汉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实行分餐制了。在众多上古文献和考古出土的画像中,一人一案的宴饮场景,将老祖宗分餐制的饮食礼仪展现的淋漓尽致。
时值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山东再次把“分餐制”推到了大众视野,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实施标准,既是提升健康饮食安全水平的举措,也是餐饮文明的体现。
闪电新闻记者 大壮 史静 报道
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分餐模式开启饮食新风。各地餐饮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出招,“一人食”“小份菜”等模式引发关注。当前分餐制推行有何“堵点”?消费者传统习惯依赖、餐厅成本加剧等难题如何破解?近日记者在甘肃省兰州市进行了走访调查。
餐桌上的“合”与“分”
牛肉面在兰州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午餐时分,兰州张国仁牛肉面馆门口,顾客在点单处排起长队,店内被布置成了单人单座。
去年,该店推出可供三四人同食的大碗牛肉面,成为“网红”。如今,受疫情影响,大碗牛肉面无人问津,传统小碗牛肉面需求旺盛。
兰州东方宫清真餐饮集团经理马俊介绍,单人单碗原本就是牛肉面的就餐常态,但疫情下的分桌就餐也给牛肉面馆带来新挑战。
“我们店内有300个餐位,现在按要求最多能坐50人。”他说,为减少顾客排队等位时间,店员只能加快点单、出餐、收取空盘速度,提高翻台率。
记者走访兰州市多家中式餐馆发现,大多数餐馆内餐桌隔位或同向摆放,桌面摆有使用公筷的提示牌,两成左右的客人会主动提出分餐。
据介绍,目前主流分餐形式有三种:后厨分餐、服务员现场分餐和就餐者自行使用公筷分取菜品,后厨分餐和顾客公筷自取较为普遍。
相关人士认为,围桌共餐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往,大家同品一桌美食,觥筹交错间巩固亲情、交流友情、洽谈商务。如今,疫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的生活,使用公筷、分桌分餐正在成为潮流,传统饮食风俗也在悄然转变。
“一人食”“小份菜”的春天?
受访商家表示,当前分餐制推行存在“堵点”:疫情造成餐饮企业收入下滑,分餐制需要额外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加重成本负担,商家积极性不高;分餐与传统中餐就餐习惯形成矛盾,市场反响和长期发展难测。
一边是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合桌聚餐,另一边是降低食源性疾病传播风险的健康分餐,在这场餐饮业与消费者共同面临的变革中,不少企业迎头赶上,主动迎合市场需要。
——“一人食”火锅也很香
就餐高峰,在兰州呷哺呷哺国芳百货店里,记者注意到不少结伴而来的顾客主动选择单人单锅就餐区,以往抢手的四人大锅反而受到冷落。
就餐顾客表示,单人单锅更卫生,大家各吃各的,也不影响一起说话聊天。
店长姜旭介绍,最近选择单人单锅就餐区的顾客比以往增长百分之五十。这样虽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可通过其他环节进行平衡,比如推出打折套餐、代金券优惠吸引更多顾客,或扩大单人单锅就餐区增加堂食人数等。
“目前各类餐饮业均面临营业额缩水,对于我们而言,无论大锅还是小锅,有客人总比无人问津要好。”他说。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小份菜”的进阶之路
兰州市万辉国际广场一家经营小碗菜的饭馆里,店主张庆正忙着给十几份外卖打包。据他介绍,该店去年开业,此前经营一直不温不火。“大众普遍认为‘小份菜’廉价低档,对付吃一口可以,正经吃饭很少来这。”他说。
最近一个月,店内状况却好过他的预期。虽受商圈整体客流量锐减影响,店内营业额下降15%,但很多客人看中他家菜品搭配营养、分装卫生、分量适中,外卖订单数反而增长10%,还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一街之隔的一家蒸菜馆,最近推出了均价不超过25元的单人小份蒸菜套餐,很受附近上班族欢迎,日销量近50份。
店主刘芊蔚算了一笔账:套餐成本高于单份餐品,但销量翻倍;外卖成本高于堂食,但节省10%的人力。于是她减少店内堂食餐位,增加外带和外卖比例,淘汰销量不佳的菜式,精选十种荤素搭配,附赠汤品和小食,以套餐形式出售。
她认为,“小份菜”也可以“小而精”,它更符合当下顾客追求分餐、卫生、便捷的消费需求,将成为白领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刚需选择。
餐饮业或将迎来分水岭
最近,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组织起草《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山东省商务厅率先在全国组织制定并发布《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创新推出“分餐公勺”“分餐自取”等餐饮模式,为常态化推广分餐制奠定了基础。
兰州马有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表示,分餐制再度流行将倒逼餐饮服务流程再造,企业主动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是破局关键。
目前已有不少餐馆在人员培训、岗位设置、餐具配置、菜单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兰州弄堂小馆国芳百货店大堂经理刘宏斌介绍,店内增设传菜员岗位,与后厨搭班备菜,调整服务班次和动线布局,尽量提高上菜速度。
兰州市敦煌路一家川菜馆内,店家在包厢新设保温箱,可供放置分餐后的餐品,防止菜品变凉影响口感。顾客点单后,服务员会主动递毛巾、添茶水,增加上菜前的服务环节,为后厨分餐争取更多时间。
甘肃省烹饪协会会长赵忠禄表示,分餐制是餐饮消费的新趋势,将成为一种商业契机。对于大众化餐饮企业,谁先调整应变,谁就抢占了先机。
(新华网 记者 任延昕)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