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年全村凑钱送他上北大,如今靠卖猪肉百亿身家,送村民一套别墅
2003年,一则《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登顶热门榜,而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叫陆步轩,此新闻一出大批群众开始不断谩骂,认为一个如此高学历的人不务正业,事情没过两年,就有人步了他的后尘。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职业,另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开启了“卖猪肉致富之路”,这个人就是陈生,陈生的经历真算得上传奇,从一贫如洗到送每户村民一套别墅。
陈生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会做出如此举动?
十八岁的高考状元陈生
陈生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这户村庄几乎都姓陈,邻里街坊沾亲带故,据说是南宋末年因为北方闹饥荒,不得已举家迁移才到了这里安顿下来。当时正处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发展阶段,遂溪县虽地处沿海,但却在广东省西南部位的小角落里,千百年来的小农思想盛行,遂溪除了种植水稻、花生靠天吃饭,再也没有可以谋生的手段了。
陈生的家在村子里算是数一数二的贫困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着五个孩子成长。母亲见他聪明伶俐,就许他一人读书希望他能改变家里的命运,剩下的弟弟妹妹只能辍学,没想到的是第一年的高考,陈生物理考了三分,化学考了两分,母亲看他没那个命,只能拉着他在地里干农活。
辛苦的劳作让这个青少年坚持不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天也不想过,要想摆脱就必须出人头地!他跟母亲央求要复读,母亲不允许,这种情况下陈生给母亲保证,考完这次无论如何都不会后悔,无奈下母亲重新送他入了学堂。
一年的认真学习让这个决心改变的大男孩得到了回报,第二年的高考陈生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这个消息对于陈生的母亲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出息的考上了名牌,忧的是家里的积蓄都不能支撑陈生去北京上大学的路费。
村里出了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这么光宗耀祖的事,村民一个接一个地过来道喜,没有门帘的石头大门,下雨就会漏水的窟窿房顶,谁看了都心酸。虽然嘴上说着一句句同喜,但陈生的母亲心里总是揪着,她觉得对不起儿子,坐不上去北京的火车,一切都没用,愁容满面的娘俩送走道喜的村民,在屋里抱头痛哭。
正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刚走不久的那些道喜村民一个个又回到了陈生家里,手里拿着一毛、两毛的纸币塞进陈生母亲的手里,“娃得去上学,他是全村的希望”一句句的话语暖在了娘俩的心里,更有村民把自家老母鸡产的鸡蛋拿过来送给陈生,你一毛我一毛,几十块钱就这么都给了陈生母亲。
这“厚厚一沓”人民币让母子俩感激涕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些钱真是村民的“血汗”。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个村庄可是常年霸占着广东省贫困村的名额,一户人家的收入连10块钱都不到,把钱给了陈生后,要是能吃糠咽菜过日子都是幸福的。
面对着全村人的“心意”陈生记在心里,拿着这笔巨款,当年9月份,陈生踏上了前往北大求学的道路。
大学的四年,那个贫困村出来的学子,眼界被打开了,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就读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那些创业成功的故事让他热血沸腾,心中荡漾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毕业了。那时候国家实行分配工作,像他这样的高材生得到的必然是最好的。
根据陈生的祖籍,国家把陈生分配到了广东省广州市的市委综合部门,因为是经济专业便让他负责广东省各地的经济民生调研。
对口的部门,对口的专业离着母亲距离也刚好合适,全村人各个投来羡慕的眼光,现在的陈生抱着铁饭碗,吃着国家饭,一个月的薪资达到了86元。心满意足的他本应春风得意,可一次回家过年的场景改变了陈生所有的初衷。
下海经商靠“猪”和“醋”发家致富
调任广东后陈生过年放假总要回家看望母亲,大包小包的东西不停地往家带,一家人过年团聚在一起时,他才发现哥哥给母亲拜年总是能拿出比他这个高材生还要多的钱,哥哥总是说现在政策好,在火车站摆个摊位一天能挣到三五十。
这些话听得陈生震惊,自己一个月才三百多块钱,这还是改革开放后慢慢涨薪的结果,自己的哥哥竟然一天能挣30,这一个月下来得有个上千的收入。面对这个情况,回到单位的陈生重新审视了自己身边的情况,他发现长期繁忙的工作让他忽略了身边的变化。
那时候的祖国开始改革开放,大批的青年下海创业,一个个走上致富的道路,国家的铁饭碗早已比不上自己发家致富得到的满足感了,陈生每天按部就班枯燥乏味的生活也让他有了下海经商的念头。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陈生向单位机关打了停薪留职的报告,拿着自己少有的积蓄正式下海经商。当时最佳的生意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外国商机,外贸成了打通中国和国外联系的关系纽带。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一年的时间里,陈生下海捞金一百万,这成了他后面创业的“启动资金”。年仅二十八岁的陈生明白到彼时的自己还需要更多领域的历练,到了1993年陈生开始进军房地产,为了能更好地打开市场,酒局不断的他结识了大部分商业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在一次聚会中陈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喝饮料的时候,人们总喜欢往里面放点醋,兑上醋的饮料风味俱佳,虽然各种新品饮料不断,这种加醋的方式就没变过。
毕竟是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陈生的脑子里有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与其后期兑醋饮用,那我直接出一款兑醋饮料岂不是更好?拍着热脑门的陈生风风火火地做了19天的工作,全国第一款兑醋饮料被他完美生产了出来,陈生取名“天地壹号”证明它的独一无二。
陈生的天地壹号一经推出,仅仅售卖了三个月就连息带本挣了回来,当年“天地壹号”公司发布财务数据营业额已经到了两千万。不断打磨口感的陈生继续投入,慢慢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自己成立了“天地壹号食品公司”、“天地壹号饮料公司”,公司步入正轨后,陈生又开始找“工作”。
创业或许真的可以上瘾,一次成功次次都想成功,就在自己寻找新领域的时候,2003年的一则报道吸引住了陈生,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在家创业卖猪肉,自己有了想和他认识的冲动,总觉得卖猪肉更是一条发财道路。
为了能更精确地合作成功,陈生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在市场上做经济调查,猪肉的品相、猪肉的价格、每年猪肉的产值等等,对结果一清二楚的陈生得出结论:“卖猪肉可以做”。
拿着诚意满满的调查报告,2008年5月陈生和陆步轩在广州见了面,陈生来的目的很是明确邀请陆步轩加盟他的“卖猪肉项目”,陆步轩满口答应,跟着陈生这样的大佬,他求之不得。同年两个人共创的“壹号猪肉”上货市场开始售卖,为了给陆步轩发挥的场所,陈生专门建立“屠夫学校”,在两大才子的强强联合下,18年时“壹号猪肉”销售额超过了18亿。
为了把“屠夫学校”发扬光大,陆步轩更是开发了土鸡、土鸭等项目报给陈生,通过决议后这些都被提上日程开始流入市场售卖。这时候的陈生再也不是那个为了十几块钱路费坐不上火车到不了北京的十八岁青年了,百亿的身价给了他所有的底气,三十年前未了的心愿,如今他只想报答那群为给他凑钱上学掏尽家底的村民。
狂送豪宅报恩情
自从陈生富足后,其实他每年都有对家乡资助钱财,学生们的新学堂、教师们每个月的千元补助,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是从穷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他太明白“寒门出贵子”的道理,可是对家乡的每年输血依旧改变不了贫困的现状。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道理陈生懂得,村民更加明白,每年给钱不如教他们怎么挣钱,要想挣钱第一步解决的必然是吃穿住行。2011年陈生带着两亿巨款回乡报答村民,在向村委会提交项目后开始建设,原来他真正要做的是要送村民一人一栋别墅,无偿入住,作为配套设施要在村子里建设“壹号土猪”的生产基地。
村民只要跟着他干,他会找专门的人员给村民培训养猪技术,成年后的猪崽儿,公司统一回收,而官湖村民大力更是对陈生大力支持!
2016年,第一批69栋别墅建成,先把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老人和儿童迁入了新房,紧接着紧锣密鼓的又开始第二波建设,前前后后的几年里258栋豪宅建成落地。而他的养猪场更是遍地开花,戴了30多年贫困帽子的官湖村成了国家重点建设的项目,村民们终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如今村里的小伙讨个媳妇都直起了腰板。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陈生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吾辈当自强,以德报德的美好画面,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