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想吃火锅!
吃!10米大锅够不够?
够了...
最近
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的
重庆“天下第一大火锅”
引起了吃货届小伙伴们广泛关注
而这个“史上最大”火锅
也在上海进博会非遗展示区展出
< class="pgc-img">>每次投放火锅底料2000公斤!
花椒200公斤!
辣椒500公斤!
可供56人同时用餐!
< class="pgc-img">>火锅也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小编带你去军营看一看
日前,武警蚌埠支队与驻地文化馆
开展了“文艺串门”活动
蚌埠市文化馆刘志强主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朱延凤主任
带领艺术家们为支队官兵
带来了快板、说唱等传统艺术
也带来了剪纸和草编、武术等非遗文化
让参加活动的战士们直呼“过瘾!”
< class="pgc-img">>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做,故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
地方艺术家为战士们做指导
手把手教官兵怎么编
官兵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 class="pgc-img">>老师正向战士们传授编制技艺
< class="pgc-img">>草编螳螂让我们回到年幼的时代
满满的都是回忆
四期士官李先静这样说
< class="pgc-img">>“中国剪纸是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剪纸老师正在向战士们阐释剪纸艺术
< class="pgc-img">>老师细致耐心地教导
战士们专注于心
< class="pgc-img">>成果展示
< class="pgc-img">>“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
蚌埠市武术协会主席梁红宣
向战士们展示着新的非遗文化
战士们神态沉稳,粗犷洒脱
由内向外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 class="pgc-img">>艺术家们还结合部队生活
创作出了具有警营特色的文艺歌曲
< class="pgc-img">>机动大队大队长张辉表示
把驻地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军营
能够很好地增强军营的文化气息
将火热的警营生活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有机地融为一体
< class="pgc-img">>活动合影
此次活动
让官兵深刻认识到非遗是什么
使基层官兵在闲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
提升官兵匠心精神认知
进一步和谐部队工作生活氛围
凝聚部队战斗力
作者:杨政、汪欣文 供图:汪欣文
>0月18日下午,德庄集团“天下第一大火锅”从该公司起运出发,朝上海驶去。当天,市商务委发布消息称,“天下第一大火锅”将代表重庆火锅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第二届进博会),在世界级展会舞台上展示重庆火锅魅力。
数读“天下第一大火锅”
“天下第一大火锅”直径为10米,高度为1.06米,重13吨,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锅外沿由56个鼎状小锅组成环形圈,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的团结和祥和。
可供56人同时用餐,每次使用需要投放火锅底料2000公斤、花椒200公斤、辣椒500公斤。
多人同时品尝“天下第一大火锅”
亮相第二届进博会
“天下第一大火锅”有这些看点
本次出征第二届进博会,“天下第一大火锅”被分为八个部分,分别装进一大一小两个集装箱内。其经过3天的运输到达上海后,再通过5天组装恢复原貌,最终将在第二届进博会非遗馆进行展出。
“天下第一大火锅”被装进集装箱
德庄集团董事长李德建透露,“天下第一大火锅”所在的展厅围绕“火锅与城市”“火锅与重庆”“火锅与世界”三大设计主题,巧妙地把重庆的山水风貌、美食文化等与大火锅融为一体,体现出重庆“行千里·致广大”的城市内涵。大火锅展区顶棚,则悬挂了一只振翅欲飞的红凤凰,寓意着“凤舞九天”。此外,进博会期间,展区中还将穿插传统川剧变脸表演,向国内外嘉宾和观众传播重庆传统文化。
重庆火锅文化代表
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作为重庆火锅文化的代表,“天下第一大火锅”并非第一次出征世界级展会舞台。从2012年远赴澳门参加中国饮食业博览会,到2015年亮相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再到今年11月份即将亮相第二届进博会,“天下第一大火锅”一直致力向世界展示重庆城市形象,传递重庆独特的城市文化及饮食文化。
备受市民喜爱的“天下第一大火锅”。(资料图)
李德建表示,此次参加进博会,“天下第一大火锅”还将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同时,德庄集团还将带着上万吨全球辣椒采购的订单,希望与意大利、墨西哥、马拉西亚的辣椒种植客商,按照李氏辣度等级达成采购协议。
推动重庆火锅
走向全球更广阔的市场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二届进博会期间,重庆交易团将举办“天下第一大火锅”开锅仪式,邀请参会嘉宾和部分兄弟省市代表共品重庆火锅。同时,还将组织重庆火锅企业代表与参展外企现场对接,有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重庆火锅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元素、新活力,推动重庆火锅走向全球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近年来,重庆火锅企业在海外扩张的步伐日渐加快。目前,小天鹅、秦妈、苏大姐、德庄和刘一手等多家本土火锅企业,已累计在海外开店200多家。这些重庆火锅店分布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老挝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黄军
图片:德庄集团
编辑:刘嘉莹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庆火锅是重庆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是千万重庆人的无形资产,更是闪耀在大街小巷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重庆,最多的火锅命名就是“老火锅”,这个“老”字,意味着传统,意味着怀旧,意味着沉淀,意味着传承。但不是所有“老火锅”都能成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这个火锅非遗项目你不能不知道——三耳火锅底料酿造技艺。
三耳火锅底料为什么能成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沿袭传统做法的加工技艺+最原始的配方+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让喜爱火锅的我们得以尝到正宗的重庆“老火锅”。
底料是火锅之魂,底料好不好,关键在豆瓣。自清朝乾隆年间,聂氏家族就已经开始自晒豆瓣,一直传承至今,始终坚持最原始的配方,不改一分一毫。为了保持传统重庆火锅辣而不燥,油而不腻、香味浓郁、回味悠长的特点,三耳火锅底料的生产基地打造了5000口豆瓣缸,坚持天然晾晒非遗工艺火锅豆瓣,豆瓣经过180天日晒夜露自然发酵,不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可存放十年不变质。这一缸缸豆瓣酱,便是三耳火锅的魂。
三耳火锅底料的酿造技艺是从其传承人聂赣如祖父辈上传下来的,而他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未曾改变底料酿造技艺的一丝一毫,所有的三耳火锅底料完全是按照最原始的配方制作。为保证产品质量,保持传统重庆火锅及巴渝特色佐料麻辣鲜香、味道淳厚绵长的特点,三耳火锅从原材料生产抓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超过8000亩优质辣椒、青菜的种植基地。
在创业初期,聂赣如和大多数的火锅企业一样,均是在外购成品豆瓣酱,然后再加工为火锅底料。但是,企业照此经营了5年,却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经过比较分析,他发现在配料过程中,豆瓣酱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豆瓣成熟期通常较久,夏天需要3个月,冬天则需要6个月的时间。”在聂赣如看来,外购豆瓣酱里的豆瓣大多还未到成熟期,便制成了豆瓣酱予以出售,而这又直接影响到火锅底料的口味。
“如果不从原材料抓起,要想改变现状将十分困难。”聂赣如深知这一点,他决定从豆瓣酱下手。一开始,他考虑选一个较好的豆瓣酱供应商,但情况还是不尽人如意。“跑了几个月,我把四川境内生产豆瓣酱的厂家,几乎跑了个遍,”聂赣如摇摇头说,“还是要不得。”
思前想后了好几天,聂赣如突然灵光一现,“何不自己做豆瓣酱?这样既可以把控原材料质量,又省去了中间运输费用。”不过,在当时,建造自己的生产基地存有相当大的市场风险,一旦卫生等各方面出现问题,企业随时都会面临崩盘的可能。
权衡利弊,聂赣如还是决定自己搞。“企业要发展,一定要走这一步。”聂赣如延续一贯的掘劲,说干就干,他购置了1000口大缸,用传统的工艺手法,亲自抓卫生质量,开始自酿豆瓣酱。
事实证明聂赣如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豆瓣酱的完美酿制,三耳火锅底料很快打开了销路,那1000口大缸也逐渐壮大到如今的5000口。更让他自豪的是,尽管规模在变,但基地的卫生环境依旧未变,“基地里看不到一只苍蝇。”这句话,成了聂赣如介绍生产基地时的口头禅。
除了豆瓣酱,三耳火锅底料还采用了众多原料,各有功效。从性质上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主要有豆瓣酱、牛油、花椒、黄酒、干辣椒、豆豉、生姜、大蒜、食盐、冰糖、料酒、鸡精、胡椒等,再选用永川豆豉、甘孜牛油、汉源花椒、优质二荆条辣椒为配料,最能代表川味麻辣烫的典型品格,产品广销国内外。
来源:王双品牌管理微信公众号、重庆图库、重庆市文化研究院、三耳火锅仓库微信公众号
来源: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