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奶茶这种饮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大超市还是小卖部,在货架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种奶茶真可谓是开袋即食,确实方便。但是,方便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它的配料表?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些奶茶的配料表中含有大量的白砂糖、植脂末、还有食品添加剂。那么这些成分中都蕴藏着哪些秘密呢?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
植脂末:我们看图片中植脂末里还标注了:葡萄糖浆、氢化椰子油、酪蛋白酸钠等等。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呢?植脂末就是人们俗称的奶精,葡萄糖浆是以淀粉为原料的一种淀粉糖浆,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过多的摄入葡萄糖浆会造成能量超标,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氢化植物油如果氢化不彻底,很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明确指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多时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还提出我国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源于食品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为<1%的总能量,大致相当于2克。有研究表明,即使这种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是在规定比例内的,但是植脂末里的脂肪酸绝大部分都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也会增加肥胖和心脏病的风险,所以植脂末不是啥好东西,还是少喝为好。
配料表的第二位,白砂糖,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精制糖。过多的摄入糖不仅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儿童肥胖和龋齿的发病风险。有些厂家为了追求口感,增加甜味还可能用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代替白砂糖。中民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再来看看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被用在奶茶中,作为抗洁剂,主要为了避免结块,食用香精被用在奶茶中为了调节香味,虽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合法使用会相对比较安全,但是食品添加剂对我们人体也没有任何好处。
崇崇自制奶茶
>腹不能喝牛奶,也不能吃香蕉、柿子等说法,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这些东西真的不能空腹食用吗,空腹时怎么吃更健康?
空腹在临床上是有明确标准的,空腹抽血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日常说的空腹,是指胃里的东西排空后,这个时间一般是在上次进食后4~6个小时左右。
这些食物不能空腹吃?
★ 牛奶
有说法认为,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虽然短时间内能让身体补充能量,但空腹时如果摄取过多牛奶,不仅不能让里面的蛋白质被身体所吸收,还容易肠胃胀气,让消化系统发生不适。
其实,健康的人空腹喝牛奶并没有问题,牛奶进入人体后,其中的乳糖和脂肪会优先被分解,为机体提供热量,之后才是蛋白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也并不作为热量来源,因此并不存不被身体吸收的情况。
一些人空腹喝牛奶会肠胃痉挛或腹泻,原因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在没有其他食物稀释的情况下,空腹喝会加剧乳糖不耐受症状。建议有这种情况的朋友,可以餐后喝。
★ 香蕉
有说法认为,香蕉中含有大量镁、钾元素,空腹吃会让血液中的镁、钾含量骤升,增加心脏负荷。
首先,香蕉中的矿物质含量并没那么多,100g香蕉镁元素含量为43mg,而镁的每日推荐量是350mg/天。其次,即便是空腹,镁、钾也会被身体缓慢吸收,多余的镁、钾离子会随着尿液、肾脏、皮肤代谢排出,不会直接到从血管血液跑到心脏。所以空腹适量吃1~2根香蕉一般没有问题。
不过也应注意,肾功能受损人群,多食或空腹食用香蕉,可能因排钾功能受损而发生高钾血症;胃溃疡以及胃炎人群,可能产生烧心和反酸等不适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血糖,香蕉的摄入量也要根据血糖情况决定。
此外,香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空腹吃会造成肠胃提前工作,因此不建议长期空腹吃。
★ 柿子
柿子能不能吃,空腹吃柿子会得结石吗?一直以来,关于柿子的讨论备受关注。原因是柿子中鞣酸含量高,可能会引起结石,柿子中含有的大量果胶物质也会增加胃内压力,导致胃扩张和胃痛。
实际上不是所有柿子的鞣酸含量都高,柿子在自然成熟后鞣酸含量非常低,不管空腹不空腹吃,都不会引起结石。对于肠胃健康的人来说,空腹吃少量的、熟透的、不带皮的柿子,没有问题。
未成熟的柿子才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空腹大量吃,鞣酸易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以溶解的硬块,严重者还会使人发生胃痛、恶心呕吐。
★ 山楂
有人认为,空腹吃酸味食物会加重胃酸,不利于健康。诚然水果中含有有机酸、果酸等多种酸性成分,但人体胃酸的PH值比这些有机酸还低,所以对于一般人而言,空腹适当吃点并不会造成不适。
患有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的人群,原本就胃酸分泌过多,空腹确实不太适合吃山楂、橘子等过酸的水果,以免加重病情。山楂一次不宜吃过多,一天3~5颗为宜。
★ 粉丝
此前,某品牌粉丝不能空腹吃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彭喜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粉丝原料的组成大部分为淀粉,也即是糖。空腹状态下少量服用没有问题,如果大量服用,糖分会造成刺激导致胃酸的分泌,轻的话可能出现反酸和胃胀,重则恶心、呕吐。
此外,普通生物淀粉被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粉丝里面大部分是直链淀粉,含有直链淀粉的食物更不容易刺激血糖和胰岛素,且饱腹感强。食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虽然不容易长胖,但也更不容易被分解和消化。
因此,如果遇到本身肠胃比较脆弱、容易消化不良,甚至有胃溃疡或是相关慢性病的人,一般建议不要空腹食用粉丝,吃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少量为佳。
★ 红薯
空腹不能吃红薯,也主要针对的是有胃酸过多、胃溃疡或易腹胀等肠胃问题的人群。这类人群空腹吃红薯,容易有反酸、烧心的不适感。而胃功能正常的人,空腹吃适量的红薯关系也不大。
空腹能不能吃什么与肠胃功能有关
其实,空腹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并没有定论,而是因人而异。如果吃了觉得不舒服,就不吃或少吃,并根据身体情况调整饮食。不过,从健康角度看,人在空腹情况下,不宜摄入过酸、过咸、过度油腻、过度刺激,含有高活力蛋白酶的食物和饮品。下面是几种不建议空腹摄入的饮品食物:
★ 酒
空腹饮酒,酒精更容易被吸收,引起醉酒,酒精也更容易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炎和胃溃疡。
人在空腹时,本身血糖就低,此时饮酒,很快会出现低血糖,脑组织会因缺乏葡萄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者会发生低血糖昏迷。
★ 咖啡、浓茶
咖啡和茶所含的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尤其是浓茶中的咖啡碱含量较高,经常空腹饮用会刺激胃肠消化系统。
★ 荔枝
荔枝上市季,经常发生“荔枝病”,它是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很多人会伴有低血糖、癫痫。
荔枝中含有的降血糖氨酸A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进入人体后会抑制某些代谢酶,使得其他能量物质转化成糖的环节出现问题,人体内糖原耗竭之后,大脑就会出现能量物质缺乏,从而引起低血糖性脑病。
空腹时人体内的糖原存量本来就很低,吃完荔枝会加重低血糖,特别是敏感人群,例如,儿童、老人或易发生低血糖者,不能空腹吃荔枝。
★ 巧克力、含糖饮料
空腹最好不要吃大量含糖物质,如甜巧克力、奶茶、饮料等。糖可以不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立即全部吸收,直接进入血液,从而使人体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加重胰腺负担,进而损害器官功能。
出现低血糖情况,可以迅速吃点高糖食物缓解,一般情况下,空腹时最好不食用巧克力、含糖饮料。
★ 辣椒、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
空腹进食过辣、过酸、过咸等强刺激性食品,容易损伤胃粘膜或肠壁,引发胃痛、痉挛、腹泻等症状。过冰、过热的食物,也可能引起胃粘膜的物理损伤,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容易引起肠胃痉挛,甚至还会发生腹泻。
空腹时怎么吃更健康?
空腹吃饭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肉类等蛋白质,随后是米饭,最后是水果。如果一开始就吃很多米面淀粉类制品,不仅容易吃下过多的热量,而且很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最后吃水果,因为水果甜度高,且里面含的都是容易吸收的单糖,若是空腹吃,也容易刺激血糖快速上升。
至于甜点这类又甜、热量密度又高的食物,减重时最好远离,如果要吃,顺序也一定放在最后。
(来源:上海杨浦官方微信、健康中国、科普中国、新华社等)
来源: 工人日报
霜结块、芒果饮品出现木瓜粒、加冰过多,你会投诉么?
还真有人会,而且还投诉到了相关管理部门。
1
奶霜结块被投诉
此前,上海市梅陇市场所接到消费者徐女士投诉,反映其在莘朱路上一家奶茶店点了一份乌龙茶加奶霜(价格11元),奶霜是结块的。
徐女士认为奶霜过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当即要求店家退款。双方协商未果后,徐女士向执法部门投诉。
执法人员赶往现场调查发现,该店证照齐全,餐具消毒记录完善,制作好的奶霜放置于冷藏室内(冷藏温度6℃),外筒上贴有制作日期的标签。执法人员对该奶霜进行初步感官评定,未见异常。
经询问当事人,可能是由于事发当日将奶霜放置于冷冻室内所以造成奶霜浓稠状态,但未发生结块现象,产品质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店家同意协商处理此事,消除误会。
无独有偶。武汉市江汉区工商部门不久前也接到了一起投诉。
日前,一女孩在江汉路万达广场花12元,购买了一杯芒果丁奶茶。但喝了两口后,她发现奶茶中有木瓜丁。因认为奶茶店张冠李戴,女孩向工商部门投诉。
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后,奶茶店否认芒果丁奶茶里有木瓜丁,并认为消费者小题大做。经执法人员调解,奶茶店赠送一杯奶茶给女孩。
除此之外,广州中山路某奶茶店此前也遭遇了投诉,原因是顾客认为奶茶店加冰太多。该顾客在网上发帖子后,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共鸣。
2
减少顾客投诉
这些方法可一试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细节投诉还有很多。
据广西省某工商局执法人员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以奶茶店为例,该局在去年接到的投诉中,以产品照与实际外送产品不符、原料不新鲜、含冰块过多等投诉居多。
如何减少误会,以专业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一位业内人士称,作为商家要尽量做到产品实拍照呈现,如果有经过艺术化加工的图片,可以备注“图片仅供参考”。
其次,对于饮品原料和形态,门店要严格要求,明确禁止呈现出变质现象的饮品进行售卖,并在顾客投诉时能给出专业解答。
上述案例中,有关于奶霜结块的现象,实则是饮品店本身的问题。
饮品店在培训制作方式时,要对于饮品的储藏给予专业的培训,并对储藏时间、环境给出硬性标准。
此外,在做产品研发时,对于原料要有明确的认知。比如投诉木瓜的案例,其实也是在说明门店的专业度需要提升。
芒果类饮品出现木瓜丁,原因有几种,一是店员操作错误;二是本身原料生产单位就以木瓜代替芒果;三是以木瓜来搭配饮品风味。
因操作错误或以木瓜来变化风味的,可以直接向顾客解释。若是因原料商本身的问题,可考虑更换原料。
当然,有的投诉可能是顾客无理取闹,有的则是顾客认知不同的问题。
顾客是上帝,没错!但并非一味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好的服务。
比如,冰块放多少合适?饮品行业的“老司机”们给出的经验是:一般情况下,一杯现调饮料经过雪克壶shake后,余下的冰量大约等于整杯饮料的四分之一,这个冰量在炎热的夏天可以保持半个小时的最佳饮用温度,始终口感冰爽。
如果现调饮品被要求少冰去冰,干脆建议顾客去买瓶康师傅算了……
实际上,店面售卖的每杯饮品背后,都有品牌总部研发师的辛苦和智慧在里面,使用多少糖、多少冰、多少水,原物料怎么搭配,都是经过了反复的调配和实验才最终成型的。
在门店经营中,你都遇到过哪些头痛的投诉?不妨与大家聊一聊!
————— END —————
中国饮品快报
编辑|小W 版式|小N
找原料,请点击下方LOGO
本文来自中国饮品快报,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