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热闹了半年的砂锅品类
却没有老板愿意开新店?
过去1年时间,砂锅品类再度翻红,并且成为年度备受关注的热门品类。
在开春以来的多个餐饮展会中,最热的当属做砂锅原材料的供应链展位。一眼望去,展厅里最拥挤的地方是哪里,哪里就有“砂锅”的影子。
专注锅底调料的供应链大佬美鑫,其CEO凡文险告诉内参君:今年来逛展的老板们大多都是来到展位前,单刀直入的问“有砂锅产品没有”,其余的一概不看。
再看社交平台上的惊人传播量。小红书平台上,有关“砂锅”餐饮门店的讨论笔记超75万+;抖音上#砂锅#关键词视频相关播放已达41.8亿次,其中#砂锅菜#、#砂锅美食#等细分关键词的播放次数突破10亿次;新浪微博#砂锅菜#相关话题阅读量加起来也高达上亿。
足以见,砂锅盛行。
但内参君发现,和沸腾的砂锅市场现象相比,砂锅新增企业数据却表现得异常平稳。
无论是从2020年开始,按照年度新增量进行分析;还是从2023年1月开始,盘点过去十几个月的砂锅新增门店数,砂锅新增企业量都是那么不温不火。在企业新增数据层面分析,难以看到“翻红”的例证。
可以看到,早在2021年砂锅的新增注册量就已达到1.22万家,成为近几年的一个开店小高峰。然而不论砂锅品类是否经历声量高潮,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整体的新增量趋势十分平缓,赛道扩容缓慢而有序。
二者形成巨大反差。
换句话讲,不少餐饮人只是在“观望”,在这场流量热度中并没有躬身入局。
以砂锅为关键词搜索品牌,我们发现:砂锅菜目前门店数量并不多,头部企业也是几十家、上百家的门店量。有门店数量更多的品牌,但是是砂锅麻辣烫品类,这又是另一回故事了……
砂锅的本质
其实是一场表演show
数据与现象之间的反差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砂锅的火究竟是实火还是虚火?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将时间轴拨回至砂锅这一次翻红时。
砂锅这一次的走红,和2023年以来大众对预制菜批判持续升温有关。
消费者反对预制菜的原因表述中,有提到预制菜食品安全规范的担忧,但其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心理层面不认可。
在不少消费者视角中,作为消费者的“我”来到餐厅,付出了远超食材成本的价格吃饭,餐厅收取了高额利润,却拿料理包草草应付我,觉得生气,产生这样的质问:食品科学的进步是否是让餐厅越来越“不重视”顾客?
可见,消费者声讨预制菜,从心理层面来分析,是因为预制菜让消费者感到“不被重视”、“被应付”。
而砂锅,是一个在传统观念、大众认知中容易让人感觉被重视的容器。寻常家庭煮粥煲汤,用高压锅,因为快捷方便,但要哪天想要更加讲究一些,就开始用砂锅、花时间慢慢煨。因而,在大众认知中,容易将砂锅和“用心”、“慢工出细活”相联系。
砂锅本身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这样的联想:当用餐厅服务员端着砂锅盛的菜品到消费者眼前时,带来的震撼和感触会更多。而更多的顾客,也愿意把砂锅的呈现方式看过一场有烟火气的、热闹新鲜的表演。
一方面,体积感更强,砂锅比起其他容器来说外壁更加厚实;另一方面,热量感更强,砂锅比其他容器更保温,开盖就是直接冲上去的热气,食材甚至还在咕嘟着“上下翻滚沸腾”,很符合当下大家对“烟火气”的需求,也给大家更多“现制”的感受;此外,重量感更强,砂锅本身的质量就很大,加上菜品的质量,看起来这道菜的分量就更加“扎实”。
砂锅本身器皿特点对菜品风味的体验也有一定加成,但在在反对预制的情绪中,砂锅的走红离不开这些心理因素的加成,让消费者对“现制”的拥抱具象化地表现出对“砂锅菜”的拥抱。
因此,现象上,砂锅火了。
砂锅从制作到上桌,带有表演属性,容易“出片”,体现烟火气,易于传播。
因此,它达到超40亿次的播放量。
餐饮,正在“类砂锅化”
流量场也是生意场。
当砂锅兴起时,餐饮圈也呈现出砂锅化、类砂锅化现象。这种现象几乎辐射到餐饮圈的各个品类当中,用“砂锅+”的方式去紧跟热度。
>火锅类--郭铁柱泥炉火锅
郭铁柱的诠释方式十分简单粗暴,没有用传统的铁锅,反而用泥炉砂锅作为涮菜器皿。这种锅一是能够在内卷竞争激烈的火锅赛道,打出一些差异化认知;二来用“炭火+砂锅”的形式,更有老火锅的味道。
>烧烤类--福苗小骆驼烧烤
相比于火锅更换锅底的直接,烧烤品类对于砂锅的诠释只能上新相关菜品。比如福苗小骆驼烧烤,在菜单上新增“油泼辣子砂锅”系列,作为业态的补充,而砂锅系列也一度成为其招牌引流产品。
>社区餐饮--紫光园
还有社区餐饮代表紫光园,将砂锅作为主菜做成套餐。如双人餐中有两道“砂锅肉末红薯粉”、“砂锅肉末冬瓜”,砂锅在套餐中扮演下饭角色的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高价值感。
◎左图:紫光园烤鸭砂锅套餐
右图:福苗小骆驼烧烤砂锅新品
就连牛蛙赛道的头部品牌蛙小侠,也在深圳宝安壹方城的门店,推出新品“小霸王甲鱼砂锅蛙煲”,将砂锅业态作为一次全新的品牌升级尝试。
这也揭示了为什么数据上没有明显增长的原因。砂锅热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非砂锅品类的新品上新方面。但品类存在同质化的潜在危险,难以放开奔跑。
同时,类砂锅化承接了部分流量,砂锅热并不集中表现在“砂锅”这个词条。
黑马业态,格局初显
虽然十分红火,但严格意义上砂锅品类并不算一片竞争红海。
单论“砂锅”品类的品牌,除了罗妈砂锅等少数“尖子生”已经跑出一定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市场上大部分品牌还处于较前期的发展阶段,较为零散。
但这并不代表,砂锅整个赛道发展空间小。当下砂锅品类头部规模“小”,和品牌自身的扩张战略、成立时间等有一定关联。
连锁化砂锅品牌在扩张上具有一定优势:
1、消费需求稳定
2、易标准化、可提前预制,能够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3、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在有限的人均中能实现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整个赛道入局者总量规模不大,品类增速也是保持一个非常平稳的态势。
这些反映出:砂锅品类目前正在稳定发展,毫无疑问这就是将要继续崛起的新黑马,品类格局初显,未来一段时间头部品牌还将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距离绝对统治者的出现还有一些时间。这并不算一片竞争红海。
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也许是进入这个市场的好时机。砂锅品类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共同关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64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最近
全国都在排队吃这道粤菜
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啫火一到周末就要排队半小时以上;
在郑州,啫三千门口也是大排长龙;
在广州,啫神等啫啫煲店门口的等位椅子更是一排又一排
......
砂锅的火爆,还是蔓延到了啫啫煲这个细分品类。
2023年是啫啫煲的一个分水岭。2023年1月1日-2024年5月14日,啫啫煲抖音指数环比上升315.73%;啫啫煲微信指数在5月15日达到434万;抖音上关于#啫啫煲话题的播放量达到14.3亿次......
与此同时,啫啫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
啫火、火啫啫这两个品牌起势尤其迅猛。餐里眼数据显示,两家品牌都已经在全国各地“插旗”,门店数都已过百。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相应的区域品牌,上海有好好彩啫啫煲,湖北有翠小小啫啫煲,深圳有啫两手、不二啫广府啫啫煲等品牌。这些品牌大多创立于2021年之后。
◎数据来源:餐里眼
此外,许多品牌也在店中加入了啫啫煲相关菜品。在去年,煲仔皇就已经开出了多家带有啫啫煲的新模式门店。
在啫啫煲的发源地广州,品类门店更是“星火燎原”。
有些知名粤菜餐厅,早就已经开出了啫啫煲专门店,比如惠食佳旗下便有啫啫煲品牌啫八,再比如常来集团也在北京路开出了啫神。
还有一部分粤菜餐厅,则是在啫啫煲热度逐渐起来之后,将原有的门头加上了“啫啫煲”三个大字。老牌粤菜餐厅食为先干脆将门头改为“食为先·啫啫煲”。30多年老字号何氏煲仔饭,也将门头改为“何氏煲仔饭·啫啫煲”,同时品牌化升级,开出了多家新店。
◎图源:内参君摄
啫啫煲的爆火公式:
锅气+效率+食材
啫啫煲的火,与砂锅菜的火拥有大抵相同的轨迹。
自带“锅气”,就是啫啫煲走红的潜质。根据美团新餐饮研究院的消费者洞察数据显示,美团外卖“锅气”关键词搜索指数呈爆发式增长。以啫啫煲为代表的“锅气”菜品在美团外卖平台销量节节攀升。
啫啫煲的精髓在于“猛火急攻”。“猛火”烹饪后,上桌时砂锅的温度犹存,“滋滋滋”地往外冒着热气。再加上浓油赤酱的加持,整道菜香气浓郁。
不少品牌为了突出锅气,更是设置了明厨,演绎出浓厚的烟火气。这一点也在许多品牌的设计上凸显,在logo及装修上,都融入了“火苗”元素,动态十足。
“猛火急攻”也意味着高效。砂锅的升温速度极快,食材倒入到出锅,也就3-5分钟时间。不仅提高了餐厅的人效,高效出餐也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就餐体验。
基因里自带的锅气和高效,让砂锅一类的赛道,获得了被时代眷顾的机遇。啫啫煲的火,同样得益于此。
啫啫煲最后的“杀手锏”就是食材。
这一点与砂锅菜大有不同。砂锅菜以川式砂锅为主,对食材要求相对不高,辛辣的口味拥有了非常大的包容性,食材的新鲜与否容易被掩盖。
而啫啫煲对食材的要求极高。比如生肠不能进冰箱,如果吃到腥味、脏器味儿,食材本身可能就不过关。再比如黄鳝要现点现杀,一进冰箱肉质马上就会发生变化。
位于北京的粤食佳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内参君,啫啫煲的许多食材北方都没有,只能从广东空运。门店的走地鸡,都是从广东收购,运到河北圈养,再当日宰杀送至北京门店。而水通菜等食材,也是只能从南方运过来。
99%的人都“念不出来”的啫啫煲
还能走多远?
虽然啫啫煲这个细分品类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看见,但距离“顶流”还是欠些火候。
首先一大挑战就是品类名的普及。啫啫煲可以说是一个被名字耽误的品类。啫,一般是读“zhě”,广东人常念“juē",所以念啫(juē)啫(juē)煲。但无论是“zhě”还是“juē”,还是有很多人念不出来。这就让这个品类口口相传的传播效应“大打折扣”。
这个问题也曾差点难倒西贝。曾经为了推广西贝莜面村的“莜(yóu)”字,西贝也是煞费苦心,设计了“I LOVE 莜”的slogan。而关于“啫”的消费者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其次,头部品牌效应,还不够凸显。惠食佳常被称为“啫啫煲”的天花板,但其规模有限,目前只在广州开出了两家啫八。而规模走得较快的啫火与火啫啫,并没有“开一家,火一家”的趋势。以广州五月花广场的啫火门店为例,在周末时段都没有排队迹象。
多个新兴品牌也缺乏“品牌个性”,有非常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口号上,都打出了“万物皆可啫”的slogan,logo上都是一个“啫”字,外面一圈燃火。
◎图源:内参君摄
再者,啫啫煲在走出广东之后如何融入当地,有待时间验证。
近些年,川菜火完湘菜火,湘菜火完贵州菜火。重辣重酸的口味,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啫啫煲纵然酱料香气浓郁,也还是相对清淡的粤菜,是否能够“征服”全国人民,仍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用火”方面。许多商场都有明文规定不能明火,对于靠“猛火”烹饪的啫啫煲也是一大挑战,其口感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消费者决策。内参君走访了北京多处啫啫煲门店,发现这个品类并没有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处处火”。位于望京新荟城的“哇次元啫啫煲”,在开业不久就已经闭店,店中还摆放着“开业大吉”的花束。另一家啫啫煲专门店“独一粤啫啫煲”,在周末晚间的饭点时分大厅只有一桌客人。
最难以攻下的,还是在供应链方面。
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品牌已经搭建了成熟的全国供应链。啫啫煲的供应链可以分为两块,一个是酱汁一个是食材。更多的挑战在于食材。
品类重食材要求高的B面,就是容易制约规模化发展。从广东空运食材至全国各地成本不菲,传导到消费者端就是压不下来的“客单价”。以粤食佳为例,客单价约150-200元/人。
有些品牌则选择了一些折中的策略。据了解,当下正兴起的多家啫啫煲连锁品牌,一部分菜单为现做食材,也有一部分菜单则是预制菜。综合下来既可以打下价格,又可以快速复制。
在啫啫煲这个品类走向全国的路上,品质、价格与规模化速度,似乎还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赛道上,走出更多像罗妈砂锅、陶德砂锅这样的“顶流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605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孙雨
获千万美元融资、年营收40亿
“平价家常菜馆”在复苏中逆袭!
2023上半年,餐饮赛道共完成近70起融资事件,总披露融资金额超30亿元,咖啡、茶饮领跑。
在一众融资案例中,一家区域家常菜品牌脱颖而出,拿下加华资本的数千万美元融资。
它是来自安徽的餐饮连锁品牌小菜园,大家称之为中餐“隐形大佬”,目前在安徽、江苏、上海等全国多地开出480家直营店,2022年实现营收近40亿元,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增长20%。
同样,成立于2015年的闽菜品牌醉得意,在2022年在全国家常菜烹饪大赛中荣获“家常菜大王”称号,目前在福建、湖北等全国各地布局300多家直营店,服务消费者超2亿人次。
其实,全国各地陆续有区域家常菜品牌,登上必吃榜、排队三小时、蜂拥而至的客人挤爆门店。
比如,来自成都的陶德砂锅,虽然目前只在四川有16家直营店,却已是“中华餐饮老字号——成都美食地标品牌”,发展27年,门店常年排队。
长沙新晋的湘菜排队王,是一家名为笨罗卜的浏阳菜馆,大食堂的简装环境,排队三小时起,高峰期能排到1000多号,大众点评显示,笨罗卜在长沙有10家店,深圳有一家店正在筹备。
他们能够快速出圈、稳步经营的共同点就是“高性价比”,价格经济实惠、菜品口味正宗,地方家常菜等等。
人均上,陶德砂锅60-70元(成都),笨罗卜45-60元(长沙),小菜园70-90元(合肥),醉得意40-70元(福州),根据门店不同所在地区,人均会有上下浮动。
“在价格战中,低价从来都不是核心优势,质价比才是。餐饮竞争的本质,不是一味地压低价格,而是提高性价比。”一位餐饮业内人士说道。
探店陶德砂锅
日翻台四轮,接客400桌
某工作日中午,内参君十一点早早来到陶德砂锅(科华王府井店),彼时还不需要排队,毕竟人家11点才开店营业,从2人桌、4人桌到6人桌基本都坐了人,前一天晚上排号前面已经等位80桌,内参君就果断放弃了,因为等位时间至少一小时起步。体验下来,有几点感触:
第一,用餐环境比较嘈杂,但充满烟火气。
这家门店所在位置的人流量虽然不比春熙路、太古里,但在中午12点-13点高峰期依然要排号,来陶德砂锅吃饭的大部分是当地人,而且以中年人、家庭小聚为多。
◎陶德砂锅顾客用餐摄图:内参君
>旁边一位大姐是陶德老顾客,“他家就是便宜实惠,口味品质都不错的。他家菜量很大,你一个人要少点,而且一定要早来,要不就得排队,我家就住附近,我们基本都是开门就来,平时我们每个月至少得来两次的。”
由于人实在太多,以至整个门店环境都非常嘈杂,说话全靠嚷的。
第二,服务细节恰到好处,不会引起顾客反感。
门店整体环境中规中矩,面积大几百平,店里摆放约有60多张桌子。刚到门口就有服务员非常热情的出来引导和接待,上餐前会提供一些小吃零食、茶水,一个服务员负责几个桌位,顾客在用餐期间有什么需求,他们能随时捕捉且快速解决,节奏很快,就像脚踩风火轮。
陶德砂锅的主食米饭按位收费,免费续饭,服务员帮忙盛取米饭。而且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在捕捉顾客需求的时候非常敏捷,会亲切的和顾客交流、解答疑问,当咨询他们使用的什么品牌电饭煲,服务员主动拿来手机帮忙搜索和推荐,只是一个简单的回答,他们却做到如此细致。
听到顾客从外地来,夸赞米饭好吃,他们甚至会给顾客装上几斤大米带回家,送上一些漂亮的头绳、口香糖、茶叶。“服务员真的很热情,但是她的热情与海底捞又不同,不是过度,而是能让你感觉到一种工作的快乐、工作的激情,和工作工种无关,这是利害的。”一位朋友说道。
◎陶德砂锅菜品 摄图:内参君
>在陶德的企业文化墙有这样一段话:只要你会笑,就永远不会贫穷。
第三,出餐效率高,翻台够快,菜量足且便宜。
内参君从进店扫码点菜到上餐,不到20分钟,特意点了他家的招牌菜蒜蓉虾仁,56元一份,算是菜单里最贵的一道菜了,对于不能吃辣的顾客非常友好。
另外,人们用餐速度也很快,隔壁四人桌从进店到离开,大约不到五十分钟,两人桌翻台会更快。门店经理透露,该店每天能翻四轮,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最高时候一天接待400多桌客人。
据了解,陶德砂锅百分之九十用的是预制菜,所以出餐非常快。同时砂锅模式给了顾客浓厚的烟火气,门店里的明厨亮灶,可以直接看到后厨做菜的身影,干净卫生,呈现一种现炒现做的场景,让人们能安心用餐。
◎陶德砂锅后厨 摄图:内参君
>一位成都餐饮老板说,“大家都在学习陶德砂锅,但是学不来,因为不管是运营、管理、预制菜能力,都很难学到。”
当然,有不足之处:
桌子摆放距离很近,略显紧凑,尤其是用餐高峰期会很拥挤,环境嘈杂。而且2人桌非常小,三个菜(因为菜量大,器具比较占地)就占了满满一桌。不过,人均60块,吃上一顿品质口感不错的中餐饭菜,对于盛行“理性消费”的这届顾客来说,已经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了。
探店长沙笨罗卜
还未放号就已坐满人
长沙笨罗卜,排队等位多到离谱。
内参君到达笨罗卜(太平街店),已经是下午两点半,店里已经打烊,门外提示牌标有“晚餐时间是在15点开始进客,16:45开始点餐”。但是当时已经有许多人在排队准备进店了,就是说你要吃上饭至少两个小时起。
◎笨罗卜太平街店 摄图:内参君
>而且不仅考验顾客的耐心,还考验身体能力,能在开门一刻冲进店里抢座位,上演赛跑式抢座位画面,而上次看到这种场景还是在学校食堂抢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万万不敢相信,毫不夸张的说,仿佛看到了五一期间的淄博烧烤。
笨罗卜门店环境是大众简约风,上下两层,基本都是散桌,非常接地气,用的就是浏阳农村的凳子,有种回老家吃土菜的感觉。店里有将近20多口大型电饭煲蒸饭,后厨是明厨亮灶,能看到辣椒小料已经提前切好备用。值得一提的,在炒菜区有明显分组,不同组负责炒不同菜,这样也便于保证菜品出餐的稳定性,在高客流、用餐高峰期时不容易弄错。
◎笨罗卜太平街店 摄图:内参君
>笨罗卜的产品定价整体低于陶德砂锅,比如人气菜紫苏碎鱼头39元,小炒鲜牛肉45元,酸菜炒粉皮19元,香煎金钱蛋20元等等,基本上每桌点的都是招牌人气菜,这些菜基本是重辣口味,成瘾性或许是这个品牌火爆的原因之一,门店提供免费老冰棍可以解辣,但是不能吃辣的人还是要慎重选择。
不得不说,笨罗卜制造火爆排队现象的能力确实很厉害,门店不支持线上取号,顾客只能到店取,这让内参君想到了茶颜悦色,似乎采用的是同一种方式。
不过,笨罗卜的网红属性非常强,他的生意火爆离不开流量和宣传,而且引来许多网红达人打卡,所以现在大部分顾客已经不是原来的学生党、上班族,更多是外地游客。
至于服务、卫生质量,更不能奢求有海底捞式的服务,有好吃可口的家常菜、高性价比体验即可。
好餐厅,从来不缺顾客
家常菜为何在复苏中崛起?
地方家常菜,主打一个经济实惠,他们成功出圈在于有好食材、平民价、烟火气、健康过瘾。而区域家常菜餐饮品牌的热度升温,离不开市场环境、消费需求和品牌特色。
首先,人们对地道风味的追求和向往。
在《2023小红书年度生活趋势》报告中,“吃地道风味”位列第二,2022年“吃地道风味”相关笔记数量同比上涨227%。同时,在“预制菜”、“标准化”和包装营销的网红餐馆围攻中,口味地道、更具烟火气的中餐馆进一步受到关注,以差异化被重新发现和挖掘。
既有地方美食特色,又能做到便宜实惠,自然是人们向往之地。尤其是在餐饮复苏、旅游复苏的今年,许多大城市的年轻人更向往去有特色的小城市,去品尝地道风味,感受那些锅气十足、原生味的中餐馆,就像火爆一时的淄博烧烤,五一期间有12万人涌入淄博。
其次,品牌的极致性价比或者质价比。
网红城市盛产网红品牌,但是人们现在已经不再盲目追随,而是更愿意选择当地的老牌老店,家常菜馆是人们的打卡之地,“这种馆子里做出来的菜,才更有本地菜品特色,口味更纯正,别看他便宜,这才是当地人们常去的地方。”一位游客说。何况在成都、长沙,能吃到陶德砂锅、笨罗卜这样便宜的餐厅,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吃饱吃好,至少从价格上不会被坑。
以小菜园为例,他的产品整体定价低于一般地方菜品牌,在徽菜品类中主打的是中间价格带,既能长期做到人均60-70元区间,正餐以下,快餐以上,是一个巧妙的定价,让消费者享受高品质的一餐,为门店带来更高复购率。
而且,小菜园的创始人本身是厨师出身,更强调注重产品品质。而后又通过建立供应链、中央厨房为门店赋能,并且大部分门店开在社区周边,这一系列做法都给了小菜园做出性价比的空间,目标就是替代家庭厨房,或者说赋能家庭厨房,让在家做饭客群都出来吃饭。
此外,产品差异化和产品结构多样化。
无论是川湘菜、徽菜还是闽菜,其品牌和产品本身就具有差异化。
比如,小菜园的菜品分层更清晰,产品结构多元化。有典型的徽菜爆品臭鳜鱼,吸引顾客尝鲜,也有小炒肉、蒜蓉虾、鸡丝凉面等家常菜,用来满足不同口味偏好的顾客,实现更多客群高覆盖。醉得意直接定位“家常菜”,自助区有无限畅饮饮料、水果、冰淇淋、爆米花、米饭等。
当然,脚踏实地的经营,是这些品牌保持多年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
小结
再便宜实惠的餐厅,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和解决,不至于失去客流。
以长沙笨罗卜为例,有人对于菜品口味提出质疑,比如说觉得不够辣,失去了菜品原有风味等等,正所谓众口难调,无论如何,店家都做不到满足全部顾客口感,在坚持做好自身菜品、保证菜品品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倒也不为过。
一方面,区域地方菜品牌凭借特色优质产品和超高性价比在本土站稳脚跟,致力于深耕当地市场;另一方面,小菜园、醉得意逐步扩大规模和市场布局,因地制宜融合菜品没有问题,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尽量保留品牌和产品的独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