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蔸社区坝坝火锅。
朋友来重庆的第一顿火锅都是从菜背篼开始的,就是这,不仅离重庆北站只有两公里的距离,而且坐轻轨直接到狮子坪站就到了。
这家火锅店已经开了六年了,而且门口有一个超大的外摆区,而且这边晚上的夜景真的堪称一绝。号称小洪崖洞,不仅有着老重庆浓厚的味道,而且独栋复古的装修很大气,菜品的品质也是肉眼可见的新鲜,可以一边烫火锅一边看轻轨,真的太有烟火气了。
< class="pgc-img">>来他们家第一口肯定要吃血毛肚,100头牛身上运气好才有那么一两个,比普通的毛肚更脆更鲜。最近真的迷上了毛肚刺身,两个蘸碟,一个芥末蘸碟,还有个辣椒蘸碟,吃起来都特别的鲜嫩。爽翻天牛肉,上面裹满了秘制的胡辣椒,对于我这种爱吃辣的人实在是太爽了。
< class="pgc-img">>他们家的大刀腰片是又薄又大,搭配他们家秘制干碟,吃起来一点腥味都没有。再来一口爽滑的嫩肉片,精品的鲜鹅肠,他们家鹅肠上面都是有人字纹路的,吃起来就是一个字脆。
这种社区的坝坝火锅烟火气真的特别的浓,不管是一家人吃饭聚会还是请客,我觉得都特别的合适。
于一个吃货来说,世间能治愈心情的只有美食,俗话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吃过那么多火锅,但是有没有一家火锅让你印象深刻?
< class="pgc-img">>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个颜值还算不错的火锅店,一起来看看~
“辣子千红成都老火锅”
▼
这是一家品牌来自成都的老火锅店,2020年品牌进行了3.0升级,保持采用其中国红作为主色调,颇有中国风,并且还与“成都老火锅”的古典传统的老火锅品牌调性相互呼应。
< class="pgc-img">>源自于成都的辣子千红 ,从设计初期经过很多家店的不断更新,3.0升级把很多元素运用的更加精准。
< class="pgc-img">>本着追溯火锅最原始的样子,赋予成都美食最美好的期许,设计师通过梳理品牌文化,以成都独有的建筑特色+辣子千红logo为灵感来源,拆分出三角屋檐以及高低错落的平屋檐与古币地砖等设计元素的结合。
< class="pgc-img">>传统的八仙桌,宽板凳,金色吊灯,配上手工绘画出的成都元素的”熊猫、脸谱”加上古朴油纸伞,显得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老成都味道十足~
< class="pgc-img">>深色的背景墙,深蓝色“天空”色调,与中国红的主色调相结合,金黄色灯笼点缀,将整空间色调的平衡度,形成强烈的反差感,降低视觉上的疲劳感,让人眼前一亮且记忆深刻。
< class="pgc-img">>入口的收银造型采用推车的形式给人一种进去到集市的感觉,带你走进成都的大街小巷。遥望雪山的诗和远方,寻觅街巷的麻辣鲜香,你与成都,只差一顿火锅。
< class="pgc-img">>墙上的插画制造着视觉和消费心理冲突,通过人物饱满的性格塑造,感受到成都味道的新能量。
< class="pgc-img">>进入了成都的大街小巷怎能没有川剧变脸,街头巷尾的民间灯戏与入神入化的川剧变脸相得益彰~
▼
各式各样的牌匾上都是成都最出名的景点介绍,如若你想去看看不妨来这里找找参考。绿树红墙,错落屋檐,有你最美的姑娘。
< class="pgc-img">>茶馆偷得半日闲,环境不必太雅致,越市井越够味,那种两三张桌子的露天坝坝茶馆,我们就为你搬到了场景中。
你印象中的火锅店是什么样的呢?
成都老火锅它逐渐进入了全国大众的视线中,辣子千红定位社区,让更多人不出小区即可吃到正宗的成都老火锅,品尝正宗成都老火锅的麻、辣、鲜、香、嫩、脆、爽、滑,让人回味悠长,意犹未尽~
< class="pgc-img">>定位精准高档社区,小而精,小而美的装修风格、通过品牌对食材的集中采购和深加工冷链送,减少门店库存,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的食材,更好的用餐体验~
月五日,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坝坝火锅。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宋祖国几乎没有休息——5天时间,他的坝坝火锅店共接待食客100多桌,排队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节庆期间,这样的场景如果发生在城区,或许司空见惯。但巫溪县通城镇通城村的这家坝坝火锅店,地处大巴山腹地,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乡村火锅店,能有如此盛况,却着实耐人寻味。
“那几天,坝坝头到处都是人,要是不下雨,排队的客人会更多!”5月7日,回想起两天前火锅店的火爆情景,宋祖国的眼睛都笑眯了。他说,今年“五一”小长假,“坝坝火锅”刷爆朋友圈,除了巫溪县城市民前去体验外,奉节、开州等周边区县食客都慕名而来,排队也要吃一顿乡村火锅。
藏在大山深处的乡村火锅店,为何一桌难求?
农家蔬菜一小时从地里到餐桌
“坝坝火锅”能“出圈”,首要因素就是食材优质新鲜。
5月5日晚7点过,家住巫溪县城的宋宁凯和妻儿一道,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第三次驱车到坝坝火锅店吃火锅,他轻车熟路地点了鸭肠、毛肚、老肉片、蹄筋等荤菜,以及色泽嫩绿、水灵灵的小白菜等五六样蔬菜。
而一小时前,这些蔬菜还生长在当地菜农李常兵家的菜地里。
“坝坝火锅主打一个食材新鲜。”宋祖国说,店里的时令果蔬,绝大多数都是农民自己种的,他们前一天接到火锅店发去的订单后,当天一早就去采收,然后再交给火锅店,或由服务员领着客人,上菜农家的地里采摘,再交由服务员清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
这种模式,不仅让食客们吃到了优质新鲜的果蔬,还缓解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火锅进村’一头连接生产端,一头连接消费端,让客人吃得健康愉悦的同时,还倒逼农业生产。”宋祖国说。
李常兵家的地不大,过去种的蔬菜、水果除自己吃少部分外,要么等着贩子上门收购,要么走一小时山路背到场镇去卖。几经波折,算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因找不到稳定的销路,很多果蔬只能烂在地里。
坝坝火锅店开业后,宋祖国经常开着摩托车上李常兵家收购农产品。除蔬菜承诺保底收购外,家里的土鸡、苕粉、腊肉、干洋芋片等也一起收购。如今,李常兵不仅按照宋祖国的订单进行蔬菜订单化种植,还坚持按城里人特别喜欢的绿色生产方式进行。
如果没有特色,谁会跑到村里来
“不仅麻辣鲜香,而且吃起来比较柔和。”这是不少回头客对坝坝火锅的评价。
“城里遍地都是火锅店,如果没有特色,谁会跑到村里来?”宋祖国经过调研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传统的红汤火锅吃起来干辣干燥,容易糊锅,吃多了油腻。
为解决这些问题,宋祖国等人借鉴茶解油的功能,用当地盛产的老鹰茶,来调制火锅汤底。
为了调制口感柔和的汤底,他们摒弃成本相对便宜的底料包,改成自己炒制火锅底料。花了两个多月,对老鹰茶和汤底比例进行数百次调制,最终成功创新调制出一款不辣不燥且不糊锅的红油汤底。
与此同时,宋祖国和火锅炒料师傅还以腊肉作为食材,创新开发出一款适合烫火锅的腊肉汤圆,深受食客欢迎。
把乡村院坝的优势用足
除了味道上有特色外,在宋祖国看来,要引来客人,还要在“别样营销”上下功夫。
坝坝火锅店规模不大,只有十几张桌子,这些桌子摆在院坝里,棚顶是由水稻秸秆支起的简易草棚,地坝则是铺满了从农家收来的青石板、青瓦……浓浓的乡土农家味扑面而来。
“除装潢设计与众不同外,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靠增加火锅消费的体验感来吸引客人?”宋祖国认为,城里大排档驻唱方式可以借鉴,更重要的是,农村地势更开阔,客人“嗨”起来的空间更大,更容易放得开,对邻近村民的影响也更小……总体上,这种营销模式的优势可能还会超过城市里的大排档。
于是,他将院坝正中心的3棵黄葛树树干合起来,搭建了一个小舞台,聘请驻唱来烘托氛围,客人也可以唱歌互动。
每天晚上5点半左右,驻唱便开始唱歌,同时会引导客人一起拿着话筒合唱,也鼓励客人主动挑战自己。几首歌后,驻唱便会将舞台让给客人,让大家自行点歌。
“相比其他餐饮业态,火锅本来就热闹一些。我们前期把氛围烘托到位后,自然有人愿意展现自己。”宋祖国说。
当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驻唱唱了几首歌后,就有客人点歌,高亢的旋律不仅让演唱者的朋友“嗨”了起来,其他桌的客人也要来话筒,主动与其合唱,现场欢呼声不断。
此外,短视频也把坝坝火锅“嗨”的氛围传播开来。每天,宋祖国都会录下现场视频,再经过剪辑后,通过视频号发出,从而让坝坝火锅加速“出圈”,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一个晚上常常要翻台两三次。
记者了解到,坝坝火锅店开业一年来,已实现营业额超300万元,日均接待食客20多桌,带动当地30多户农民销售农产品40多万元,其中10多户农民实现订单化种植、养殖,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