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作为就餐人数众多的单位大食堂,如何保障员工“舌尖上”的安全?此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曾发布《单位食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提示各单位食堂做好疫情相关防控工作。记者探访发现,很多食堂在严格落实《指引》的同时,还不断“加码”,除了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外,在管理和服务上,处处有细节,环环有把控。
< class="pgc-img">>细节1 食材采购严格把关
丰台区卢沟桥乡政府的食堂,每日要负责近200名工作人员用餐。“疫情让我们更加注重食品的源头和检疫关。”乡政府综合保障办公室科长李烈拿出一本台账说,“每次采购的肉类检疫合格证明我们都集成台账,以便后续追溯。”
记者看到其中一份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面写着,6月15日所进的80公斤肉,产地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表格里详细记录着生产单位的名称、地址,票据右下角盖着一个红章,上面写着“此票复印外流无效”,“可以说,这些票据都是为了保证采购渠道食材的安全,不合格的食材坚决不能进入食堂。”
细节2 专人无接触式配送
食堂每天的蔬菜、肉类等都采购自岳各庄批发市场,有专人负责配送。每天清晨,固定采购员会准时将各种蔬菜、米、面等送到机关食堂楼下,打开车门后,由验货员负责核对、清点,再由食堂工作人员将蔬菜等搬进电梯里,送到二楼的食堂。
“采购员是不能进食堂的,所有的交接工作都在室外进行,这一形成多年的交接方式,避免了采购人员和食堂内部人员发生过多的接触。”李烈说。
细节3 每日上报健康状况
李烈打开一个蓝色文件夹,从里面取出了厚厚的几个记事本。“从今年1月份以来,所有食堂人员和食堂各区域的日常测温、消毒记录台账全在这里。”
她翻开其中一个晨检记录台账,每一个人名的后边都有两个对应的条目,一栏是个人卫生,一栏是健康状况,“如果每一项都没有问题,就打对钩。如果有问题就在方框里标注。”李烈说,食堂一共有20名工作人员,为了便于管理,疫情期间,几乎所有员工都实行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每天早晨,由食堂经理和主管负责检查每一名员工并如实填写。记者注意到,这些检查内容非常详细,从员工的工作服、佩戴的首饰,甚至指甲的长短、干净程度等情况都要填写。
而且,每一位厨师都佩戴了智能体温检测仪,实时监测体温。据了解,厨师体温智能监测也出现在其他单位食堂。记者在朝阳区将台地区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食堂内看到,厨师高利斌进厨房前,从后厨的窗台上拿起智能体温仪,戴在左手的胳膊上。按要求,厨师每天要佩戴仪器4小时以上,仪器会自动实时上传数据。每名厨师也在手机里下载了软件,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体温数字。
细节4 三种方式多遍消毒
卢沟桥乡政府的食堂二楼,是后厨操作间。过道两侧的一间间房门上分别挂着凉菜间、储藏间的门牌。推开凉菜间的门,和餐厅负责人一同走进后,记者立刻感到一股凉意。“房间里的温度要低一些,这样可保证食材不变质。对于凉拌食品来说,我们有更严格的管理方法。”一名正在制作凉菜的师傅说,每天有专人用3种方式对室内不同位置进行消毒,并且都要登记台账。“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各种餐具、切菜刀、台面要用含量75%的酒精消毒;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凉菜师傅翻开挂在墙上的一个台账说,“紫外线灯管有使用寿命,超过2000个小时后杀毒效果会下降,需要及时更换,台账用来记录每次杀毒的时长。”
按照相关要求,食堂不提供海鲜食品,肉类只有牛羊猪肉。餐厅负责人说:“我们采购的每一批次肉类都有防疫检疫标,有专人负责。”在冷藏间,他指着冰柜上面的人员名字说:“每个人负责自己的冰柜,生肉和冷冻饺子等半成品都要分类存放,不能混了。”
细节5 就餐时人员不扎堆
食堂就餐时间比以前延长,这是多家单位食堂普遍采用的做法。以卢沟桥乡政府食堂为例,以前午饭开放时间只有一小时,现在延长了一小时,工作人员轮流就餐,错时就餐。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食堂在门口处做好了限流措施,如果遇到人员瞬间增多,会有人前来疏导,暂时停止后续人员进入。食堂共有46张桌子,椅子撤掉了一半,每张桌子只保留两把椅子。食堂内现在只允许70人同时就餐,而且,提倡员工午饭打包回办公室。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杨晓斌 文并摄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好食物后,不要在常温下超过两个小时,立刻吃掉,吃多少做多少
< class="pgc-img">>餐饮饭店业要严格保证保存环境的卫生,生的食物与熟了的食物必须分开保存
生与熟严禁混合保存
< class="pgc-img">>冰箱是保持恒定低温的一种制冷设备,也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状态的民用产品。箱体内有压缩机、制冰机用以结冰的柜或箱,带有制冷装置的储藏箱。家用电冰箱的容积通常为20~500升
< class="pgc-img">>夏天把食物及时放入冰箱是一种合适的方法,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冰箱的正常运行,如果冰箱不制冷,或者制冷效果差,严禁侥幸心理,想着放进去可以,这样会又浪费电还保存不了食物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存食物,就能让每个人吃到非常哇塞的美食
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教育、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对全省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学生饭前洗手意识不强,食堂洗手设施配备不足、无防蝇设施、消毒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一、完善设施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各学校落实食堂疫情防控和建设经费,做好物资储备、增添设施设备,为开展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学校食堂要储备必须的口罩、一次性手套、肥皂或洗手液、消毒剂、体温测量仪等物资。
要满足师生员工餐前便后洗手需求,根据学校师生规模在食堂就餐区外适当位置、厕所适当位置设置数量足够的水龙头或洗手池,并备有肥皂、洗手液等,也可在食堂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免洗洗手液。做好防蝇防蚊防鼠防尘等工作,学生宿舍、食堂窗户要安装纱窗,与外界连接的大门安装门帘或风幕机,预防肠道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暴发。
二、规范物资管理
各校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加强贮存环节日常管理,分区、分架、分类、离地、离墙存放食材,防止食材交叉污染。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荤素、生熟应严格分开使用,标识区分明显,分区域定位存放。要及时清理库房及货架,防止食材过期或腐败变质。消毒剂(液)以及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和药剂,应专室、专人、专帐管理,严禁将消毒剂等与食材存放在一起。
三、科学清洗消毒
提倡每天早、中、晚开启紫外线灯对食堂进行环境消毒,每次30分钟。每天对操作间和就餐区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2次(即上下午各1次),严禁高频次重复消毒。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对餐具、厨具进行清洗消毒操作。
提倡采取物理方式消毒,餐具、厨具去残渣、冲洗后,完全浸没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对不能采用加热消毒的,可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师生洗手应按照“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整个洗手过程不少于30秒,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
四、加强教育培训
各地各校要组织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四川省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四川省中小学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第二版)等培训,提高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及食品安全工作能力。特别要加强食堂清洁消毒工作培训,做到科学清洁消毒,避免过度消毒。
各校要注重食堂文化建设,在餐厅张贴疫情防控、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行为养成等宣传资料,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爱卫生、安全用餐、文明用餐、营养用餐的好习惯。
来源 | 四川教育发布
成都发布编辑 | 奔跑吧阿凡达
保持警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