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坊早餐加盟店,带来了更好的品牌优势。对于创业者来说,找到一个好的优势项目是非常不错的。现在很多朋友都喜欢吃百姓坊早餐的。对于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品质好和有优势的发展项目。
< class="pgc-img">>作为一家极具特色的美食店,百姓坊早餐加盟店一直以来都是餐饮市场的热门,也是投资者创业、开店的好渠道。
百姓坊早餐加盟店经营的早餐、包点不仅吸引了消费者,也为加盟店创造了不少优势和财富。这样的项目值得投资。全新现代,百姓坊早餐加盟店的品牌年轻、简洁、清新店面。和谐的色彩搭配让消费者吃喝玩乐,乐在其中。
操作标准化、流程化,任何缺乏餐饮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百姓坊早餐加盟店所有产品的口味标准都是统一的,无需大厨轻松应付。该项目的优势如此丰富,投资开店后能迅速征服消费者,吸引大家的关注,从而实现盈利,自然是备受关注。
美味的小吃产品自然备受关注。市面上有许多特色美食。选择一个有实力的产品创业,自然是要找到一个具有良好优势的发展项目。百姓坊早餐加盟店在这里为朋友们带来了相当不错的致富投资产品,自然更有优势。
百姓坊秉承“绿色、新鲜、健康”的产品理念和“现做现卖、手工制作”的经营模式,精心制作出家人吃得放心的健康早餐。该品牌拥有一支20年的技术研发团队,选料上更注重使用新鲜蔬菜和优质肉类等优质原料。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迅速占领市场。客户的反馈强化了品牌的匠人精神,公司有信心把百姓坊打造成早餐加盟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饭香、串香、馄饨香”
……
在中国餐饮界里可以称为知名企业的比比皆是,但可以称为“奇迹”的餐饮企业却凤毛麟角!
在餐饮商海沉浮里,有一家餐企可以说堪称奇迹一般存在。
它创业22年来,只在北京开店,不融资、不加盟、也不上市;
在单品盛行的年代里,它却用盖饭+羊肉串+馄饨的“奇葩”组合做餐饮;
在北京开出100家直营店,单店平均日流水30000+,是全国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单店效益,快餐平均效益,外卖效益都做到了全国第一名!
……
但和其它鸡汤励志故事不同,这家餐企创业的前15年都是在踩坑,可以说餐饮行业能踩的坑几乎都踩了一遍,用真金白银堆砌出宝贵经验。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和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展开了一场对话。
< class="pgc-img">>初出茅庐:
小摊起家,靠1块钱羊肉串火遍北京南城!
视角拉回1998年, 王菲和那英的《相约九八》还在街角传唱,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干扰,胡同里的孩子满街肆意奔跑,我们也都活得很快乐。
这一年,汪国玉开始了自己的餐饮生涯,说是开餐厅,可和大多数餐饮人一样,他连个像样的店都没有。
因为看到电烤羊肉串生意火,就在永定门支起了一个摊子,顾客在外边吃,他在里边烤。
在别人都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的时候,汪国玉就动起了自己的经营小心思,第一个心思就是要给顾客新鲜的食材,每天天不亮就自己蹬着小车进货,现穿现烤的产品立刻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
第二个就是做“性价比”,别人家的烤串卖1.6元,他卖1元,薄利多销,凭借这两点,汪国玉的羊肉串火遍北京南城。
成长烦恼 :
红利期过遭遇扩张瓶颈,进入长达15年踩坑期!
汪国玉做餐饮的时期,正是中国餐饮粗狂经营时代,单北京市的GDP每年都以10%递增,用他的话来说,那个时期只要吃苦耐劳,闭着眼睛就能赚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小摊属于占道经营,无法再继续,他想干脆在羊肉串的基础上开一个快餐厅吧。
2001年,南城香第一家餐厅开业,主打产品是电烤羊肉串和馄饨。
你可以看到,只要再加一个盖饭,基本就是今天模式的雏形了,就符合现在的口号“饭香、串香、馄饨香”了。
但事情并不是这么发展的,在那之后,走了很多的弯路,南城香进入了长达15年的踩坑期,主要做了如下动作:
1、无限满足顾客需求,卖过很多种类产品,除了羊肉串、馄饨外,还卖过炒菜、凉菜、面条、小火锅
2、不专注,做副牌,开出唐人乐,类似于“南京大排档”,主卖小吃产品
3、给员工分股权,积极性反而降低
虽然,这些尝试并没有让汪国玉赔钱,甚至还盈利,但问题是,做了这么多尝试,还是在原地打转,开到了20多家店之后,数量再也增长不上去了。
一战成名:
总部减人为一线服务,做14小时全时段快餐生意!
进入2014年,汪国玉决定重新定位,南城香进入变革期!
花钱的(总部人员)服务挣钱的(门店),挣钱的服务给钱的(顾客),自2014年变革之后,南城香保持了每年20多家门店增长速度,营收增长15倍。
变革就是一场硝烟弥漫甚至带有一些血腥味道,也因为变革,南城香一战成名,成为快餐行业平均效益最高的餐饮企业,75平的小店日流水最高可以达到5万元。
对内:组织架构变革
1、从飞机型到飞碟型,精简总部人员,为一线服务
在变革以前,汪国玉形容南城香的组织架构是飞机型架构,看起来很完美,总经理到营运、产品,品牌总监再到区域经理、店长、督导、人力几乎什么都有。
30家门店,总部有40多人,这种架构是十分臃肿的,工作效率很低,从上到下沟通不畅。
于是他顶着巨大压力力排众议,开始大动作砍人,凡是不能创造价值的门部和人员全部砍掉,从40人砍掉只剩下个位数,让总部优秀人员到一线去,当店长,抓经营。
重新搭建组织架构一一"飞碟型组织架构",这种架构总部管理干部变少,在一个平台上,所对应的是一线店长和其它服务部门的平台,把重心放到一线,这样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直接求助总部,总部是服务部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门店的营业额也大大提升,所有人的收入也会大大增长。
当然变革也是痛苦的,变革之初总部干部人员减少,很多人思想动摇,认为"南城香不行了"。
“今天回想起来,变革或许失败,但不变一定会死。”汪国玉说。
2、改股份制为店长承包制,单店营业额翻10倍
有了“以经营为中心,以门店为中心”的方针思路后,南城香大胆的将过去的股份制改为承包制,店长有决策权,经营权,创新权。
店长的工资结构调整为:基本工资1万+流水提点0.5%+超额任务奖金
拿角门店举例,过去这家店的日流水是4000元,改承包后,店长开始自己想办法,上外卖,营业额一下子涨到了8000—10000元,汪国玉又提出新的要求,能不能再努力往上做做,于是他又开始动脑筋做服务,来门店就餐的就送免费水果……
日流水突破了4万,翻了整整十倍,这个店长也因此一年拿到了几十万元超额任务奖金。
3、激活一线,走计件制,油条工每炸一根油条多赚5毛钱
店长是按照任务给激励,那么一线员工,该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呢?
南城香选择走计件模式,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多劳多得。
举个列子,早餐中最难做的就是油条,为了鼓励员工炸好油条,每炸一根油条就多给0.5毛钱,所以你会看到员工为了多赚这个钱,拼命炸,拼命做好,做好后还会拼命卖。
生意好的门店,单炸油条工每天都能多拿到上百元钱,羊肉串岗位也是如此。
4、每月5号发钱,取消年终奖,即时奖励
很多餐饮企业都喜欢给员工发年终奖,钱还是那个钱数,可是员工拿起来却不爽。
那为什么不能每月去发,让他们更有感觉呢?
所以,南城香取消了过去的年终奖变为了月度奖励,通过全年倒推月度任务,即时奖励提高员工积极性,同时鞭策未能完成任务的员工。
对外:重新定位
1、做“全时段社区餐饮”,75平门店日流水3万+
现在南城香一个75平的门店日流水是3万+,行业里大多快餐店的日流水是在7000—10000元之间,也就是同等面积,它是别人的5倍。
许多同行看到这组数据都会感到不可思议,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全时段+社区餐饮的定位。
首先,拿全时段来说,别的快餐厅就中午、晚上两个饭口,营业时长是5-6个小时;
而南城香从早上6点就开始营业、中午、下午、晚上同样营业,一天可以做14个小时生意,比其它快餐多出了近8个小时的生意,8个小时可以多卖多少?
其次,为什么要做社区定位呢?
试想一下,写字楼我们周一到周五上班去,商超六日购物去,只有家是我们每天都回的,所以其它快餐可能只能做周一到周五,或者六日生意,南城香却可以做满一周的生意。
2、三个大单品打天下,饭香、串香、馄饨香
前几年,只要外出,很多定位老师,很多同行都会和汪国玉说:“你们的定位是不对的,三个大单品(馄饨、饭、羊肉串)打天下也太混乱了吧。”
几年过去,南城香依然还是当初的产品定位:饭香、串香、馄饨香
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呢?快餐区别于其它餐饮业态,属于一门高频且吃固定客群消费的业态,所以需要产品丰富,但产品丰富不意味乱上产品,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湿,最理想的产品结构就是“干湿搭配”,比如馄饨是湿的,盖饭是干的,羊肉串定位为休闲产品,消费没负担。
3、学优衣库,只卖经典款不卖“时髦款”
在快时尚行业,有一家企业是汪国玉敬佩的,那就是优衣库。
它的SKU很多却不乱,平价又受欢迎,秘密就是只卖经典款。
放到餐饮行业里也是一样,你会发现米饭类快餐,馄饨,麻辣烫这种存在百年以上的产品业态,不容易被淘汰,反而是一些创新产品容易死掉。
所以,南城香的策略是经典产品长期卖,时髦产品阶段卖。
4、用外卖做第二增长曲线,占比50%
很多人熟悉南城香,是因为南城香的外卖,这里边简单给大家分享两点南城香做外卖的小诀窍:
(1)97家门店,全部设立独立外卖取餐窗口
说到独立外卖取餐窗口,有很多餐饮企业在做,但是做的不彻底,南城香现在所有门店都设独立外卖取餐口,这样的好处是效率提升,堂食的顾客就餐体验也会更好。
(2)13:00后用餐,给外卖小哥打6折
截止到目前,中国外卖小哥的数量已经突破了50万人,是特别庞大的群体,而他们又是我们外卖和顾客最直接接触的人,他们满意,我们的顾客才能满意。
所以,南城香选择在13:00非餐饮用餐高峰给外卖小哥6折,并且外卖慢5分钟以上,就送一瓶可乐道歉。
现在,只要闲时,南城香的门店里就聚集一帮外卖小哥,带来生意的同时也维护了关系,让外卖员和餐厅的关系不再是对立面。
职业餐饮网小结:
做餐饮就是一场“定力”的比拼,南城香一直有着自己的定力,带着警惕之心学习做餐饮。
今天分享的案例,不是让大家看到南城香营收数据有多牛,而是放弃一味模仿,时刻把自己当成探路人勇攀高峰的心,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注内参,获取福利到公众号回复“海底捞”,可领取“海底捞管理金句100条”
前段时间,小S在微博上“表白”曼玲粥:“实在太好吃了,久久不能忘怀……”,使得这个品牌“一夜爆火”。
事实上,曼玲仅靠一碗粥,4年开店1000多家,单店单日最高销量1800单,月售最高达到3万单。
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意经?
餐饮老板内参主笔 艳子 /文
“做粥我不是最早的,而且我的粥和别人的也没有非常大的差异。”曼玲粥的创始人邓公断如是坦言。
但为什么曼玲能成为外卖平台上粥品类的销量冠军?
和邓公断深聊后,内参君终于了解到背后的秘密。
卖粥就是卖水
易操作,易复制,利润高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粥只是一个早餐品类,消费频次不高,价格又低,而且很难做出高溢价,做粥专营店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真的是这样吗?
邓公断最早也不卖粥。2000年,他在上海的工地做小工,5年后做到包工头。后来手下的工人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工人的吃饭问题,2007年,他开了一家家常菜馆,卖炒菜、盒饭等。
真正开始做粥是2012年。当时有一个亲戚看到医院旁边的粥店生意非常火爆,邓公断考察后发现,粥做起来很简单,易复制,而且毛利高,基本上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毛利。
后来,他以爱人的名字命名,在医院附近开了一家店,生意确实不错,这家30㎡的小店每个月能净赚七八万。2012~2015年间,他又接连开了30多家店。
那时候,已经有了美团、饿了么,但消费者对互联网餐饮的认知并不高,还是电话叫外卖,或者到店里打包带走。
邓公断说,自己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着开一家店赚一家店的钱。但万万没想到,真正让曼玲粥走上快车道的,正是外卖模式。
目前,曼玲粥90%的营收来自外卖,一年高达几个亿。据美团和饿了么的数据统计,曼玲粥是目前全国外卖平台上销量第一的粥品牌。
邓公断说,2016年他做出加速扩张的战略转变,主要源自外卖订单里的一个发现。“那时还谈不上大数据概念,就是我们中午的订单量比早餐多,甚至夜宵比中午还多。我才确认,粥是一个全时段的产品。”
消费者对粥的认知、或者说他/她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粥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早餐品类。
这种消费需求很快得到了验证。2016~2017年,曼玲两年开出了200多家门店。到了2018年底,达到650家。目前签约店铺有1100家,今年底,邓公断说有望达到1300家。
把粥外卖做火有5个秘诀
怎么把粥外卖做到无人能及?总结来说,内参君认为曼玲有5个秘密武器。
1、打造一个记忆点
邓公断认为,粥是百姓餐桌最常见的东西,口味也都大差不差,如何做出高溢价?那就要做出属于自己的亮点,让别人能记住你。
曼玲粥的特点之一就是分量大,别人的粥在400~500克,曼玲粥就做到750克,多了将近一半。
“喝不完,就是一种记忆点”,邓公断说,曼玲粥跟别人的粥有区别吗?有,但事实上这个差异并不大,“我的粥也不是用泰国香米熬出来的。”
“就像海底捞的标签是服务好,巴奴是毛肚好,一个品牌可能有很多特色,但总要有一个最明确突出的点,让顾客能记住你,这个非常重要。”
曼玲粥的包装好不好?好,但曼玲是卖包装的吗?并不是,还是卖产品本身。所以要从产品里提炼这个记忆点。
2、卖套餐,保体验
虽然是粥店,但令人讶异的是,曼玲的SKU居然高达100多种。邓公断说,做粥虽然他不是最早的,但是把包子、点心等产品和粥完美搭配,在上海他是最早的。
别人卖粥可能就搭配着卖个包子,但曼玲的配餐就非常丰富,包子、油条、春卷等蒸的、炸的、煮的都有。“因为顾客光喝粥也喝不饱,套餐可以吃饱,体验也更好,同时也能提高客单价。”
邓公断说,自己开的不是粥店,而是围绕粥这个核心的产品延伸。
但这个套餐的搭配也非常有讲究,首先选择的单品全都是顾客点击率比较高的;其次是便于出餐,操作复杂、难复制的单品不要;第三是毛利也不错的。
很多堂食的产品并不适合做外卖,比如需要10分钟才能出餐,(配送)时间长了口感会产生变化,还有的是(脱离好看容器)体现不了它的附加值,这类也不适合外卖。
邓公断说,外卖的菜单一定得精心选择,粥品类,就是一个低消高频的产品,把它做得太高大,顾客也不一定有这样的需求。
3、30秒出餐,保速度
其实做粥外卖的商家很多,但曼玲的订单量最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用户体验好,除了产品本身,还有速度快,这是外卖用户的最大痛点。
曼玲有一个30秒出餐原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外卖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午的一个半到两个小时里,这个时间如果骑手没有按时取到餐,不仅会导致消费者差评,影响复购。平台也不会给你流量(骑手报备后平台会限制流量)。
邓公断说,这背后要有制度保障消费者的体验,同时也是由产品结构、厨房动线决定的。
堂食顾客对菜上齐的预期一般是20分钟,但外卖产品必须保证10分钟之内出齐,如果是爆品,必须在5分钟之内完成。这就是上述说的复杂的餐不做外卖。
曼玲是现熬粥,但是一大锅一大锅先熬好,再用小锅进行调味。这样可以保证外卖快速出餐。
其次,曼玲的套餐一般按照蒸炸煮均衡搭配。后厨根据不同工艺分配动线,一个人只负责炸,一个人负责煮,一个人负责蒸品,比如每个人负责的流程只需20秒,大家同时配餐,一个订单配齐就只需20秒。
4、定价有玄机,保利润
邓公断透露,粥的毛利本身比其他品类高一些,商品在平台上的定价一般在食材成本4倍左右最健康,这样可以灵活参加平台的各种活动,不做活动时,利润还能高一点。
因为无论是满减活动还是直接打折,表面上让利消费者,实际上能给品牌带来更多露出的机会,这是提升门店曝光量、获取流量的一个入口。所以,能参加最好。
在曼玲,粥是引流产品,定价不算高,但顾客消费频次高。搭配粥的一些配餐就属于利润型产品。
比如小油条,肯德基、麦当劳卖6元一根,曼玲用同样品质的油条,只卖四五块,虽然比大牌便宜,但利润却也可观。
还比如包子,别人卖大包子,顶多卖两三块,但曼玲卖小包子,三个顶一个大的,定价七八块,顾客一样能吃饱,感觉也挺实惠。
5、坚持和专注,保品牌
除了上述几个策略,曼玲能有今天的规模,邓公断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坚持和专注。
当年他开粥店的时候,是看到别人的粥店生意好才干。后来他开到30家店的时候,别人都有了100多家店。
但如今,曼玲一千多家店了,曾经他对标那个品牌已经没有了。
就是因为当年黄焖鸡特别火的时候,那个品牌就在店里加黄焖鸡,便当火的时候,又加便当。因为他觉得很简单,就煮一碗饭,其他用料理包加热就行了。做着做着,就把粥边缘化了。
当老板开始不重视,顾客进到店里,就会看到粥、米线、便当等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久而久之,他对你的品牌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邓公断说,他有一些加盟商也曾这样动摇过,但他坚决不让加其他品类。因为作为消费者,自己买东西都是到品牌专卖店去买。如果什么都卖,就给不了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购买理由。
所以,一直到现在,曼玲坚持围绕粥品类做升级,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大的市场可挖掘。比如女性在生理期适合喝哪些粥,马上就会推出针对此的产品。
“做产品一定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做,我也经常跟身边做餐饮的朋友聊,他说首先要考虑有多少毛利,有多少利润,才能去做。我说你围绕着这个只能走进死胡同。”
“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毛利)。你不知道消费者买不买账,消费者不认可的产品,难道卖给自己吃?”
目标开到1万家
粥品类有大市场
前段时间,小s在微博上表白“曼玲粥”的同时,曼玲也遭遇了一场品牌危机,被公众推到聚光灯下后,也被曝出有一些门店的卫生存在安全隐患。
此次采访,内参君专门问了邓公断对此事的看法,他非常坦然。
“这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你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快速奔跑的路上,要记得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不能你前面在开(路),后面的不堪一击,这是很不健康的。”
邓公断说,希望自己的品牌每时每刻都能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的监督,这样能迫使企业更好成长,他自己也一直在努力改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由此,内参君问到他关于品牌升级的话题。是否会请代言人或者做一些品牌推广,邓公断说,目前的重心还在开店,“只有越来越多的门店健康地活着,品牌才有更多影响力。”
现在团队的首要目标,还是门店怎么样从1000家变成1500家变成2000家,曼玲要努力开到1万家。
邓公断说,目前全国大概有10万家粥店,曼玲要做到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个品类完全能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市场。
未来在开店的过程中,也会做品牌建设,比如现在已经开始转直营模式,门店陆续升级,未来计划开100个城市旗舰店,让消费者对曼玲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体验,在平台上看到这个品牌,知道它的店长什么样子,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
另一方面,未来也会努力增加线下的占比,线上线下尽量达到五五开,这样的门店会更健康。
小结
采访完,内参君有一种感觉,曼玲并没有什么十分高深的经营哲学,很多都是基于常识的决策。
难得的是创始人的坚持和专注,以及从始至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产品。
别人只看到他赶上外卖的风口,但同样的风口下,为什么成功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可能是每一个创始者需要思考的。
· end ·
轮值主编|王菁 编辑|于聪聪 视觉|劲影 于聪聪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