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摄图网
2024年以来,车市“价格战”的风也席卷到其他行业,新茶饮赛道也不例外,各茶饮品牌纷纷内卷“价格”,就连以“低价”为策略的蜜雪冰城也顶不住了。根据窄门餐眼数据也显示,蜜雪冰城全国总数已超过3.1万家门店(31896家),其中2024年至今新开店数在4000家左右,关店数+暂停门店数为1858家,总关店数比去年整年(1837家)还多,更是2022年关店数的4倍,闭店率高达5.9%,远高于招股书上2.37%的闭店率。
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早年就是凭借“低价”而火出圈,让人意外的是,蜜雪冰城竟然可以把奶茶的价格打到如此之低,6元一杯蜜桃四季春、7元一杯满杯百香果、8元一杯珍珠奶茶,还都是大杯,其菜单上超过10元的产品仅有一款。在资深餐饮投资人、现制茶饮加盟专家穆亦晨看来,蜜雪冰城成功的路径非常清晰:价格优势带来庞大的销量和消费者基数,带动了品牌势能,从而让更多的加盟商入局。在加盟的驱动之下,蜜雪冰城最终靠赚供应链原料及物料的差价来盈利。
然而,随着茶饮价格战爆发,其他品牌纷纷打响了“个位数战役”,蜜雪冰城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同时随着运营成本提高,蜜雪冰城陷入了“低价”困境,正所谓是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业内人士表示,蜜雪冰城的毛利率下滑逃不开餐饮行业的“三高一低”,即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但利润率低。同时,由于蜜雪冰城体量已达到“超量级”,在很小空间可能出现多家门店,容易摊薄单门店盈利能力,加之当下新式茶饮赛道的“价格内卷”已经行至个位数,多重原因下,蜜雪冰城或也难以招架。
从“蜜雪冰城陷入低价困境”回看新茶饮行业发展情况:
——新茶饮市场占比情况
2022年的新茶饮仍是我国现制饮品中门店数最多的一个细分品类,占比达61.9%,与2020年的65.5%相比,占比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年底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48.6万家,比2020年年底37.8万家,增长超28%。
——新茶饮品牌销售布局
从行业头部品牌门店数量来看,新茶饮行业正在向“万店”规模迈进。2021年,蜜雪冰城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成为全球首个门店数量超2万家的茶饮品牌,2022年继续保持强势扩店,门店数量在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慧辰股份对“Z世代”(出生于1995年~2010年)新茶饮消费者调研情况,蜜雪冰城是“Z世代”最喜欢的新茶饮品牌,受到28.1%受访者的青睐,其次是古茗和茶颜悦色,占比分别为8.3%和7.6%。
——新茶饮消费者品类偏好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慧辰股份对“Z世代”(出生于1995年~2010年)新茶饮消费者调研情况,30.5%的受访者将水果茶列为最喜欢的茶饮类型;其次是奶茶,占比为27.6%;奶盖茶排名第三,占比为16.4%。
——新茶饮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22亿增长至2021年的1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2020-2022年市场规模增速受到疫情影响波动下滑,初步估测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为1040亿元,基本与2021年持平。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我国新茶饮市场2020-2022年规模增速受到疫情影响波动下滑,初步估测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为1040亿元,基本与2021年持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2023年第二季度后,国民消费热情有望被点燃,2023年新茶饮的市场规模有望恢复至1450亿元,恢复三年复合增长率近20%。结合历史增长速度,保守估计到2028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速约12%。
蜜雪冰城是否会持续困于低价,尚需要更久的观察。在穆亦晨看来,长期利润率低或许是隐患,但如果靠着低利润引得其余品牌卷入价格战,赔本赚吆喝,对于一些没有办法做到极致供应链的品牌而言,或许就是一道“送命题”。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天了,要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顺时要点一杯奶茶,给生活加点“甜”。奶茶愈发成为生活必需品,人们总有各种点奶茶的理由......
我家人也喜欢喝奶茶,她点的频率不高,且一定得有优惠券时,才会考虑下单。不过接下来点单的频率可能会更低了,因为奶茶品牌开始联合抵制外卖满减了。
< class="pgc-img">>一、奶茶品牌抵制外卖满减
根据新闻报道,喜茶、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茶饮品牌都修改了外卖平台的满减规则,改成了 " 满 50-1" 或者干脆取消满减。
而原先的满减优惠大多是25-3元,35-5元,45-8元,这意味着单杯奶茶将需要多花2-3元。
外卖平台满减优惠,从字面上看,我与大部分人都理解成是外卖平台官方给予的。
而身边一位做餐饮的朋友解释却截然相反:店铺专属的满减金额其实由商家支付。
< class="pgc-img">>与其直接立减,不如把优惠预算投放在其他渠道,诸如私域粉丝群。
通过社群不定期地发放优惠券,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这样带来的用户黏性可能远比满减有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奶茶店员都在竭力邀请进群领取优惠券。
二、奶茶店有哪些不可回避的成本?
任何生意都有其经营成本,企业想要增加利润,最基本的思路便是降本增效。但有些成本是不可回避的,以奶茶生意为例:
< class="pgc-img">>持续性投入:
1、 租金
奶茶、火锅、预制菜行业均是标准餐饮,口味差距不大,做的都是流量生意。可想而知,人流量大的地段,租金自然也不会便宜。
2、 人员
人是生意的重要组成,尤其是餐饮行业。人员稳定,也能一定程度保证口味稳定。而需要保证人员稳定,有吸引力的工资薪酬就必不可少。
3、 原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备足原料,才能承接更多的订单。尤其是奶茶生意,原材料充足还不够,还需要足够新鲜。
< class="pgc-img">>一次性投入:
4、 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奶茶生意需要置办基本操作设备:操作台、净水器、制冰机、榨汁机、封口机、冰柜等。设备的专业程度,也可能直接影响口味。
除此之外,为了保持消费者新鲜度,许多奶茶店还得不定期对店面装修升级。这也是众多餐饮商家不可回避的成本。
三、奶茶品牌开启加盟,能赚钱吗?
任何正经生意,竞争再激烈,都有赚钱者。以奶茶品牌林立的今天,奶茶的平均利润仍有 20-30% 之间。开家奶茶店,俨然成了许多人创业首选。
而奶茶生意高度依赖品牌,选择加盟而非自创是前提。各奶茶品牌这些年也意识到,不再坚持直营,正逐步放开经营门槛。
喜茶就是个例子,先前以自营茶饮出现,现如今也松口允许加盟。
< class="pgc-img">>但生意能做成,光有前提准备也不够,还需要有努力。
从人的方面说,想要入行奶茶生意,起码得有产品制作、门店运营等基本技能。许多奶茶加盟店,也都要求至少接受一定期限的培训,才能与其合作。
从钱的方面说,做生意都有亏本的风险,成本管理就凸显价值。一个合格的经营者,应当无比清楚自己店铺的经营数据。
许多经营者依赖诸如外卖平台给的经营数据分析,但各经营平台数据并不互通,无法生成完整数据。
< class="pgc-img">>这时候很有必要将所有数据汇总一处:涉及店铺每一笔开销逐一入账,而每日经营收入汇总记入账本,这样数据完整、分类清晰的台账才能为生意做参考。
文章来源:随手记社区 无飘飘飘
加盟模式中,品牌给产品定价要算好‘三本账’:品牌要盈利,消费者要喝‘好价’奶茶,加盟商要回本赚钱。”
< class="pgc-img">>文 / 巴九灵
蜜雪冰城又道歉了。
7月3日,蜜雪冰城宣布,门店将开售1元冰杯。消息一经发布,许多消费者赶忙跑进附近的蜜雪冰城门店,想来杯1块钱的快乐。
但冰杯没来,心情倒是被浇了盆冷水:门店或是不卖冰杯,或是等待时间极长,又或是听到要买冰杯就耷拉下了笑脸。
于是,消费者就开始在网络上频频吐槽,诸如“蜜雪冰城背刺打工人”“蜜雪冰城玩不起”的词条发了又发,事件也被推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搜。
7月11日,蜜雪冰城紧急致歉,称“对于个别门店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服务不佳等问题,我们向大家表示歉意。我们将加强服务培训,持续提升‘雪王冰杯’的产品体验”。
声明最后,蜜雪冰城再度强调,“会尽一切努力,为大家提供高质平价的‘雪王冰杯’,让这份清凉陪伴您整个夏天”。
< class="pgc-img">>夏天的最爆火的一件单品——冰杯。顾名思义,冰杯就是杯装冰块,无论是论材料、技术还是论创新,都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就是平平无奇的冰杯,为什么消费者却趋之若鹜?冰杯怎么就火了?还做成了生意?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说说这个事。
冰杯怎么就火了?
炎炎夏日,走进一家711或者全家,问最畅销的单品是什么,答案会是冰杯。今年以来,“冰杯”成了年轻人和上班族的热门单品。买上一大杯冰块,然后兑进饮料里,在40℃的高温中,实属是乐事一件。
买冰杯自己DIY冰饮的做法,在泰国更为普遍。因为位于赤道,常年高温,泰国街头的很多便利店里都销售冰杯。顾客拿一个650ml左右的空杯,在制冰器上打上一满杯冰,就可以向冰杯中倒入喜欢的咖啡、奶茶或者果汁浓缩液等等。这种冰杯DIY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热度很高,还有不少人专门出了DIY攻略。
这种玩法,近几年在国内也逐渐风靡,直接带动了“冰杯生意”的崛起。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冰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增长至630亿元。而在今年,冰杯生意的热度再度上涨。
< class="pgc-img">>根据新华网对上海某连锁生鲜超市的采访内容:该品牌超市门店6月份冰杯销量超过100万杯,销量同比增长60%。同样做着冰杯生意的盒马,也向媒体透露,“冰杯的数据表现远远超过冰激凌”。
大众对冰块的需求也反映在制冰机的火爆上,6月以来,天猫上制冰机销量同比增长超315%,成为天猫上又一破亿新品类,连续两年成交同比增长210%。
农夫山泉在2023年开始,就谋划“冰杯商业”。2023年5月,农夫山泉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今年2月,一些冷链物流公司透露了农夫山泉冰杯的发运消息。随即,多地消费者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农夫山泉的冰杯DIY饮品。
当肯德基、麦当劳等免费向有需求消费者提供冰块时,冰杯生意却早已是一块众人紧盯的商业大陆。
所以,蜜雪冰城入场冰杯生意并不意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的冰杯定价太低了。
蜜雪冰城“整顿”冰杯生意?
1元你大概率在便利店买不到一瓶550ml的农夫山泉或者怡宝的矿泉水,但是你可以在蜜雪冰城买到容量为660ml的满杯冰块。这个价格,任谁看见都要嘟囔一句,蜜雪冰城又在“整顿”市场。因为就连物价相对低的泰国,冰杯的价格也在10泰铢左右,约合人民币2元。
农夫山泉的冰杯价格,是160g/4元,罗森的冰杯价格是160g/3元。在蜜雪冰城之前,711、全家等连锁便利店销售的各类冰杯,价格通常在3元到十几元不等。这样的价格区间,也让消费者高呼“冰杯刺客”。
那么160g/4元的冰杯,成本是多少呢?
此前,农夫泉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过其冰杯的批发价格:一箱160g、24杯的冰杯,给一级经销商批发价为42元,给二级经销商的批发价60元,最后消费者购买到的价格就是4元一杯。
一般来说,1ml的水重1g。农夫山泉一瓶550ml(g)的水售价两元,也就是说1100ml(g)矿泉水售价只有4元。以农夫山泉160g/4元的冰杯定价计算,1100g冰的价格是27.5元,上涨近6倍。
这样算下来,即使加上冷链运输等成本,冰杯的利润也非常可观。事实上,有媒体就估算过,一杯160g的冰杯成本价远低于1元。
< class="pgc-img">>便利店冷藏柜内售卖的冰杯
成本和售价对比下,也不怪消费者和媒体将便利店的冰杯生意称作“暴利”。所以,当蜜雪冰城宣布1元冰杯的新品时,消费者用脚投票,挤入门店,拥簇雪王“整顿”冰杯市场。
细究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落到实质,是一场品牌营销。雪王“舞剑”,意在打造又一场品牌声量,强化品牌“平价”形象,顺道也可以为品牌门店引流。初心是好的,但因没把握好度,最终玩“翻车”了。
“翻车”的根本原因,是蜜雪冰城将“赚钱的生意”弄成了“亏本的买卖”。
1元冰杯背刺加盟商
此前,消费者在蜜雪冰城想要一杯660ml的冰块要花多少钱?2元。冰块免费送,但是要给一个杯子的钱,也就是2元。而现在,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不仅把同行的价格打下来了,把加盟商的价格也打下来了。
蜜雪冰城1元冰杯的账本是怎样的呢?根据蜜雪冰城2022年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蜜雪冰城每个杯子、吸管、包装袋成本分别为0.3元、0.11元、0.09元,合计达到了0.5元。即使水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加上制冰机所耗电费、店铺人工成本等等,1元冰杯,不仅赚不到钱,亏本是大概率事件。
众所周知,蜜雪冰城的运营模式是加盟模式,门店成本承担方都是数以千万计的小老板、生意人。也就是说,每卖出一杯1元冰杯亏损的成本,都要加盟商自己贴。
此外,相较于农夫山泉,蜜雪冰城卖冰杯一个最大的劣势在于,它是一个茶饮品牌店。
回到文章最开头所说,年轻人购买冰杯的主要驱动力,是将冰杯和牛奶、咖啡液、果汁等饮料混合,自制冰饮。而农夫山泉卖的就是瓶装饮料,它做冰杯生意,还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因为可以做冰饮的材料。
但是蜜雪冰城卖的是已经做好的茶饮产品,现点现拿现喝,无法再有DIY的空间。冰块的生意,不仅不能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还可能因占用员工时间,而挤兑盈利品类的销售。这样下来,加盟商自然不乐意配合蜜雪冰城,为其营销买单。
在1元冰杯的方案中,因为利益,品牌、消费者、加盟商三者未能顺利形成一个完美闭环。反而因“破利”,最终落得三方都不得好的局面。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冰杯
图源:小红书@xun
三难之局怎么破?
那么,蜜雪冰城这个三难之局如何破呢?一杯660ml的冰杯定价多少合适呢?我们也可以简单分析试试看。
万事不离一个“利”字,剖析一下事件三方所求之“利”:高温之下,消费者想买一杯便宜的冰杯,“低价”是消费者所求之利。品牌想要靠营销来获得热度,提高品牌声量,顺带也能提高一下营收,“品牌效应+盈利”是品牌所求之利。加盟商所求之利就比较简单了,多赚点钱。
1元冰杯事件的矛盾点,也很简单,就是品牌营销考虑了自己和消费者的“利”,却忽视或者破坏了加盟商的“利”。在非合作博弈下,自然就落得一地鸡毛。
在加盟模式中,非合作博弈常常存在,因为品牌和加盟商的利益常常不是一致的。在加盟模式中,品牌往往还是加盟商的上游原料供应商,它既靠消费者盈利,也靠加盟商盈利。
而在一般逻辑中,加盟商提高利润的主要方式,一是向上游供应商争取压缩成本,二是向终端消费者提高营收。但成本和产品定价的决定权,又掌握在品牌手里。
这样说下来,你会发现在加盟模式中,品牌和加盟商其实是一对别扭的利益博弈体。
但偏偏,加盟模式又是餐饮品牌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小老板想入行赚钱,但缺乏经验、资源,那么加盟一个已有名气的品牌是一种抱大树的赚钱方法。有研究显示,餐饮品牌连锁率接近了20%的水平,而且这个连锁率还在持续上升。
对品牌来说,如果纯靠直营,想要迅速在全国扩张,抢得市场份额,成本太高、速度太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加盟和直营的两个典型品牌:蜜雪冰城和茶颜悦色。
蜜雪冰城在全球门店超过了36000家,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是全国门店数量最多的茶饮品牌。三万多家门店中,超过99.8%的门店由加盟商开设和经营。
而茶颜悦色,为保证产品标准只做直营,截至2023年6月底,茶颜悦色在中国11城的门店总数不到500家。其中,大多数门店还集中在湖南,尤其是长沙。
加盟模式,是中国茶饮品牌开疆拓土的一把利刃。截至2023年年底,茶百道7801家门店中,7795家是加盟店;古茗9001家门店中,8995家是加盟店……这些茶饮品牌和“像吹气球”一样膨胀的加盟商伙伴,还有1年平均要喝14杯奶茶的14亿中国消费者,共同撑起了茶饮的万亿市场。在茶饮品牌“商业帝国”中,加盟商是毛细血管般的存在。
因此,在这样一个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的商业模式之下,品牌和加盟商之间,不应该陷入非合作博弈的泥潭,而应该寻求“灰狼群”的商业逻辑。
“灰狼群效应”是互联网产业的一个概念,指一个市场中的几千乃至数万家中小传统企业,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手段团结在一起形成各自分工、互相信任、紧密协作的共生、共享、共赢的模块化数字产业组织及生态。它谋求的是一种“利它”“合作”“共赢”的生态关系。
< class="pgc-img">>有严明的组织系统和分工的狼群
这放在加盟模式中,同样适用。一个健康的加盟品牌,应该是品牌上游有供应链,下游有加盟商的运营支持,终端有支持你为你买单的消费者。品牌、加盟商、消费者,三方利益的一致,才有品牌的良好运作。
而要做到这一点,品牌关键是要算好“三本账”:品牌、消费者和加盟商。品牌要盈利,消费者要喝“好价”奶茶,加盟商要回本赚钱。
定价就是贯穿三者之间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
所以品牌在实行低价营销策略时,必须要做到的一个平衡是:消费者满意低价产品的销量能不能给加盟商带来“薄利多销”的利润期望。或者说,如果品牌为了抢夺市场而制定的价格造成了加盟商较大的损失,品牌有没有Plan B去弥补加盟商的利益。
说到这里,再结合前面所算账本,如果再给蜜雪冰城660ml的冰杯定价提一个意见的话,小巴的答案会是3元。
为什么?660ml冰杯3元的定价比160g/4元的常见的冰杯便宜,但加盟商又不至于亏本。那么最后,如果需要你给个定价建议,你会给蜜雪冰城的冰杯定价多少呢?
当然,除了定价,这一事件中品牌平息大多数消费者怒火的最好方式,除了致歉,还应该把1元冰杯的账本讲清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追求极致性价比没错,但谁也不愿意做亏本的生意。
本篇作者 | 田伟凤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