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90%的企业这样拆工资、税局一查一个准!
随着最近个税改革和社保入税的临近,企业的员工雇佣成本被大大的凸显出来,成了企业当下最大的痛点。为了降低社保缴费基数、降低个税税负,企业老板、财务绞尽脑汁各出奇招。
然而使用的方式往往却简单粗暴,不但无法起到所谓的“税筹”作用,而且在法律和监管的边缘疯狂试探。比如实务中最常见的“工资拆分”!
一、用增加费用进行“工资拆分”被查了,企业被罚75万
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通过内查外调,查实K房产公司通过费用报销等手段,隐匿员工真实收入,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违法事实。该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各项税费、罚款共计75万余元的处理决定。
稽查过程:
这个案例中,税局按照税收检查计划对K房地产公司实施税收核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工资表显示,企业所有员工发放的月工资基本为3400元左右,员工之间工资差异很小。由于正常情况下,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员工工资应该有所不同。所以这一点引起了检查人员的警觉。稽查人员进一步检查企业费用,发现 “摘要”中有很多某人报销交通费 、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标注信息。原始凭证中出现很多餐费、加油费、住宿费、以及由超市开具的内容为“办公用品”的发票。
首先这些费用的比例太大,已经不符合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范围。另外检查人员选取几个报销人员,对他们每各月份报销费用进行统计,发现这些人每月报销的费用基本均在1.3万元左右。那很明显个人报销的金额也超出了正常认知的范围。最后企业无法解释这些报销费用的合理性,承认是把工资的一部分由员工通过发票报销方式发放,其余部分则以工资单形式支付。企业觉得这样一方面员工个人可以少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也可以通过费用税前列支而少缴纳企业所得税。最终税务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各项税费、罚款共计75万余元的处理决定。
二、政策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2019年“工资拆分”风险提示
这种简单粗暴的工资拆分方式是实务中特别多企业在采用的。
这种方式通常是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一个就是案例中提到的一个企业里所有员工工资都都一样,这是一个明显不合常理的现象。
另一个就是关于员工提供的发票种类及金额,基本上都是交通、餐饮这类票据,会导致这部分费用畸形大,远远超过企业正常经营中对相关类型费用需求的比例。
虽然拆分工资属于偷逃个税的操作,纳税人应为员工个人,但《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可以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所以并不会因为少交的是个税,企业就不需要承担相关责任。
四、除了用增加费用进行“工资拆分”避税,以下4种避个税手段风险也很大
大伙儿可要记住了!
1、 故意不用银行发工资,仍用现金发放
现在国家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
公司基本户都有,员工也不少,公司也不在偏远山区。你们还在苦苦的用现金发工资,正常吗?
据不完全统计,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企业,不申报个税、少申报的情况基本都存在。
2 、 补贴不申报个税
总有部分企业没有把员工的饭补、话费补贴、房补、交通补贴、生日礼金合并工资进行纳税申报。抓紧整改吧!
3、大量员工零申报
如果你们公司和同地区同行业相比,工资在3500以下,明显偏低的话,大量员工零申报,那你们已经是高风险企业了!
准备好工资表、银行流水、考勤表吧,税务稽查马上就到!
4、虚设员工,代发工资
很多企业还会虚设员工,找“李鬼”代发工资,来拆分高收入员工的工资,但是这种没有考勤记录,没有简历的李鬼怎么能逃过税务人员的法眼呢?
五、附:2019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10种方法
1、差旅费补贴(差旅费津贴200元、误餐补助200元。超过部分并计“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是因出差产生的,不计税,标准根据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
2、职工离职有个税法优惠,员工领取的离职补偿金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三倍以内的免个所税;
3、通讯费:单位因工作需要为个人负担的办公通讯费用,采取全额或限额实报实销的,暂按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标准,凭合法凭证,不计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单位为个人负担办公通讯费用以补贴及其他形式发放的,应计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4、职工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报销形式可以不计税,随工资发要交税
5、发票冲抵 (为不实开支不建议)
6、大笔收入分次拿
某高校教师业余在一家企业兼职做项目,项目完成后一次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整。
他如果一次性申报纳税,则
应纳税所得额
30000-30000×20%=24000元
应纳税额
24000×20%×(1+0.5)-2000=5200元
而如果与企业协商,分两个月支付两次,则每次应纳税额=(15000-15000×20%)×20%=2400元,总计纳税额为4800元。两者相比,节约400元。
税务师评述: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劳务报酬所得按收入减除20%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但对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税额,加征5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10成。这样计算后再减去2000的速算扣除数就是该教师的应纳税额。对劳务报酬所得征税以次数为标准。
可见,纳税人如能把一次收入多次取得,将所得分摊,增加扣除次数,就能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节省税收支出。
7、提高福利降工资
西安高新区一公司聘用高管,计划支付年薪是120万,但经过咨询税务师事务所,与高管达成协议,将年薪降低为80万,同时给高管提供一套现房和一辆车供使用。此外,鉴于该公司员工以技术性员工居多、聘用合同期相对较长等特点,又适当降低员工名义工资,同时为员工提供宿舍以及将缴纳的公积金、养老保险等金额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员工福利。粗略计算,该公司高管因此起码少缴40%的个税。
评述:增加薪金收入能满足消费需求,但由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当累进到一定程度,新增工资薪金带给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就逐步减少。因此想办法降低名义收入,把个人现金性工资转为提供必需的福利待遇,这样既满足了消费需求,又可少缴个人所得税。
8、劳务报酬工资化
西安一私企老板,雇别人经营自己的私企,自己又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每月工资约为 4000元。他一开始没有与这家公司签任何合同,则4000元作为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4000-800)×20%=640元。但后来经过咨询,假如他与该公司建立雇佣关系,则4000元作为工资薪金收入应纳税额=(4000-2000)×10%-25=175元,与之前相比每月节税465元。
9、高工资那个月分部分到后面的低收入月份
某公司业务员,平常工资一般5000——8000左右,6月份是业务旺季提成收入高,合计工资收入30000元,如果将部分工资分摊到6个月,每月拿12000元,最后一个月10000元,这样合计纳税总额为6470元;如果正常纳税应该是30000元纳5620,加上接下来5个月的8000每月合计1725元一共是7345元,这样就多纳了接近1000元的税。
收入很不稳定的人尤其适用这种办法,叫削峰平谷。
10、提高三险一金的额度
如果你的收入高不等钱用,完全可以将社保、公积金等标准提高到最高限度,当然公司所缴额度也相应提高了,这个可以和公司协商。社保交多了以后退休工资自然会高,住房公税金个人和公司都计到个人帐户,各地还有取现机制,所以提高住房公积金是较好的避税办法。
财务工作除了必要的耐心和细心
最重要的是职责明确,流程清晰
近乎完美的公司财务流程手册
限量500份,先到先得!
< class="pgc-img">>来源:劳达财税,作者:张盼盼,会计网,税政第一线
更多精彩财税知识学习下戳点击"了解更多"
>河报·豫视频记者 韩聪聪 王惟一
作为餐饮营收和消费者体验餐饮的方式,外卖早已成为堂食的重要补充,通过外卖解决日常就餐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近年来,第三方外卖平台的高额抽佣让不少商家选择“另辟蹊径”,探寻新的外卖模式。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近日走访餐饮市场发现,不少餐饮商家选择建设自营外卖平台,规避高额佣金,更好地让利消费者。
现状:平台高额佣金导致外卖价格不断提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2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到5.2亿人。
曾经,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外卖普遍比堂食便宜实惠。近期,不少消费者却发现,外卖越来越贵,许多外卖商品的标价高于堂食。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外卖平台的一家餐饮店看到,一份鸡蛋灌饼在线下门店标价6元,在外卖平台却标价9元;店内2元的黑米粥,外卖标价4元。究其原因,餐饮店店主表示,外卖平台抽成较高,让他们不得不选择提高外卖菜品的价格。
一位商家晒出的后台订单信息显示,顾客点了酸辣粉、香肠、豆腐干,扣除佣金、优惠券等各种费用后,商家收入仅3.49元,还不够成本。“只能选择提价,不然就要赔本了。”该商家说。
面对平台的高额抽佣,商家们也在努力探寻新的外卖模式,其中,餐饮商家基于私域流量的自营小程序外卖成为新的趋势。商家通过各种方式将老客户、会员、微信公众号粉丝等吸引到自己的外卖小程序,没有了高额佣金,让利消费者。
数据显示,2022年,餐饮行业更注重口碑服务与熟客运营,餐饮行业通过企业微信为顾客提供的服务量同比增长近200%。餐饮商家通过小程序开展自营外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全国连锁top100的餐饮商户中,已有近六成开通了小程序外卖。与此同时,随着众多餐饮商户加快数字化进程,活跃餐饮小程序数量同比增长40%,交易量同比增长41%。
趋势:打造自营外卖,让利消费者
福状元外卖部姜经理介绍,福状元自配送外卖两年前开始在部分门店做试点,今年8月起在郑州全部门店正常运营。配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由UU跑腿、顺丰承接,安全可追溯;由于福状元门店分布相对均匀,每个门店的配送半径设置为2.5公里。
谈及福状元启动自营外卖的原因,姜经理表示,一是为了满足门店附近顾客在家用餐的需求;二是给门店储值客户更多的福利点,储值客户也可以在福状元小程序上点外卖;三是目前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抽佣等综合费用较高,商户承担的费用较重,为减轻商户费用、让利顾客,所以开通自营外卖,这也是大势所趋。
在福状元自有的外卖小程序上,记者看到,储值客户可以直接点外卖,配送单线直达,配送时间显示相对准时,同时,商家小程序外卖福利相对丰富。
天堂鸟水煮鱼自营外卖从2020年3月开始上线,与UU跑腿合作进行配送,主要针对天堂鸟水煮鱼五家店周边10公里以内的顾客。
天堂鸟水煮鱼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顾客来说,自营外卖可以方便顾客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美食;同时也可以给顾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例如给会员顾客直接推送所需优惠券、会员顾客积分可以直接抵扣使用、会员顾客可以享受会员价等。对于商家来说,自营外卖菜单架构设置灵活;收款方便,资金易到账,不用再经过第三平台;不用再在外卖平台和其他商家打价格战;方便宣传和推广;不用交平台费用,降低了成本。自营外卖对顾客和商家是一件“双赢”的事。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UU跑腿平台餐饮订单量占比为46%左右;第二季度餐饮订单环比增长51.73%,第三季度餐饮订单环比增长16.69%,呈现持续增长状态。“UU跑腿有慢必赔、丢必赔、损必赔服务,系统实时追踪订单状态和轨迹,跑腿人员全部实名认证并接入公安系统,还有保险公司承保,比较可靠,因此大部分自营外卖商家都会选择UU跑腿。”一位餐饮商家告诉记者。
除了选择UU跑腿、顺丰同城等配送渠道,也有一些品牌选择自建配送团队。
据老乡鸡相关负责人介绍,老乡鸡在全国有1100多家店,两年前启动了自营外卖业务,成立了专门的配送团队,消费者可以通过老乡鸡小程序下单。“餐饮企业做自营外卖是可持续的,因为目前外卖平台的费用比较高;在私域运营上,发展自营外卖是很合适的。同时,自营外卖小程序上的产品会比第三方外卖平台价格更优惠一些,也会做一些套餐组合的引流、阶段性新品的释放和体验券。”
分析:自营外卖更考验私域流量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外卖产业会委员会执行主席、洪七公外卖课堂创始人安神表示,外卖与堂食已经成为餐饮企业营收中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外卖就餐形式不可或缺,特别是刚需、高频、客单偏低的快餐小吃品类对外卖的依赖程度更高。
谈及餐饮企业打造自营外卖平台的趋势,安神表示,虽然外卖平台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但是高扣点、高配送成本、低毛利的劣势也很明显。商家开发自营外卖平台,可以承接堂食溢出的流量。“堂食做的是800米的生意,自提做的是300米的生意,外卖做的是5公里的生意,三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影响。自提和自配送订单在连锁餐饮的整体业绩占比并不大,但是可以作为有效补充,顾客体验比外卖平台更好,而且没有了扣点和推广费用,商家的利润综合下来比外卖平台要高10%以上。”
河南有门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谷铁峰表示,餐饮品牌打造自有外卖平台,是基于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用户体验度,一直以来,品牌和用户建联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转化,是间接关系,现在是直接建联,这样用户体验效率更好,体验感也会更好,因为目前外卖平台的一些推广和广告会影响到用户的判断;二是节约成本,没有第三方平台的佣金抽取,可以把节约的成本回馈给用户,因为第三方外卖平台产品的价格一般比堂食高,通过自有小程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节约用户大约20%的成本;三是从品牌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品牌有了自己的流量池,直接运营客户,用户画像更清晰,有助于品牌的成长。
不过,并非所有商家都适合做自营外卖。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方外卖平台最大的价值是公域流量,理论上方圆5公里内的注册用户都能触达某个商家的外卖店铺,对于缺少群众基础和品牌辨识度的新商家来说,是最快速、大量获得新客的途径。正因如此,尽管佣金成本高,许多商家也选择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做经营。
私域流量则是商家系统里的会员、微信公众号里的粉丝、微信上的好友、商家微信群等。私域流量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触达目标客户,缺点也十分明显:难以获得足够的新流量,活跃度较差,下单率较低。如果餐饮企业已经拥有一定的私域流量基础,可以尝试自营外卖;新商家则可以积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尝试。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邓飞
<>起避税,大家应该都听过“免税港”。
像我们熟知的大企业:阿里巴巴、当当网、新浪,这些公司通过在维尔京群岛(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天堂)注册,不仅可以减少纳税额度,还可以摆脱外汇控制,在世界各地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商事活动。
这样一来,转移资产将变得更加自由及隐蔽,而且上市也要比中国简单得多。
然而,这些利用避税地避税的中国富豪,已经算是“超级富豪”了。
我们要聊的富人,是指私营企业主、个人投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大企业高管、和个体工商大户,这些年入百万的富人,更多的则是通过巧立名目,虚列成本、费用的办法来冲抵收入。
举个例子,P先生是某私营企业的老板,对他来说,基本上企业所得就是个人所得。假设P先生在6月份做生意赚了10万元,可他却只给自己发3000元的工资,剩下的钱怎么处理呢?
一、障眼法:财务做账。
1.发票冲抵:在网上或者一些机构买正规发票,冲减成本。
富人在网上就可以买到绝对正规的发票,做餐饮的就买食品类的发票,做服装的就买布料发票,轻轻松松就能冲抵掉收入。
2. “公费私用”:P先生平时的生活支出,可以通过走公司流程来冲抵。
比如说买辆车,可以说是公司发展需要购置的物资;自己平时的吃喝花销,也可以作为公务消费由公司做账冲抵。公司收入虽然不是以工资形式发给P先生的,可最终都是用作P先生的私人消费。
就这样,一笔10万元的收入可以轻轻松松被冲抵成3000元的个人所得。
二、易容术:改变收入性质。
个人收入的最高征税额是45%,而劳务收入最高才20%,许多公司高管为了避税,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不是雇佣合同,以此来减少缴纳个税。或者将收入以分红的形式入账,从而避免征收过多的个人所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