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初次开火锅店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要对火锅店人员构成有所了解,因为在火锅店的管理中,人员管理是重中之重,所以了解火锅店人员的构成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开一家火锅店一般包括哪些人员呢?
巴江水火锅给您解答:
1、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大堂经理、领班为主要构成人员,上了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火锅企业还包括有总经办主任、策划部经理、营销部经理、财务部经理、后勤部经理等;
2、厨务人员:包括火锅师长、岗位火锅师、墩子、小吃、冷菜、荷活、杂工等;
3、服务人员:包括顾客服务员、厨务服务员、保洁员、安保员等。
重庆巴江水饮食文化有限公司从事火锅连锁加盟十七年,全国加盟店无数!
17年的火锅餐饮加盟经营经验,让巴江水荣获了“连续7年荣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火锅百强企业”“重庆市著名商标企业”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重庆市商贸流通100强企业”“中华名火锅”、“重庆名火锅”、“重庆美食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单位”“重庆市江北餐饮住宿行业协会会长。
以上人员配置根据店铺大小和实际需求来做人员调配。
< class="pgc-img">>| 华商韬略 遗墨
火锅起源于哪儿?重庆。
那么重庆火锅目前在全国火锅行业排行榜是第一吗?并不是。
2020年餐饮行业各业态领跑者排名显示:海底捞、呷哺呷哺、小龙坎位列全国前三,而重庆本土火锅品牌刘一手、德庄仅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堂堂火锅起源地重庆,连全国前三都没进,甚至拿不出一个能领跑火锅行业的品牌,这一点着实让人迷惑。
< class="pgc-img">>为何会如此呢?咱们从头好好捋一捋。
重庆地处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处,是天然的港口。清末民初,入渝的牛羊经由川黔水路到朝天门一代码头后,被赶到江边就地宰杀。食不果腹的码头工人把这些弃之不用的牛羊内脏这些“下水”捡了去,丢一把驱寒祛湿的花椒、辣椒作为辅料,在江边支个炉灶,三五个人围着边煮边吃,这便是火锅的由来。
火锅起源于重庆码头,兴盛于市井,是重庆餐饮业的支柱性产业。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重庆火锅就开启了第一次全国扩张,小天鹅、孔亮、秦妈、刘一手、德庄、苏大姐等品牌一度扩张势头强劲。这是重庆火锅的辉煌时期,全国各大省市都能看到重庆火锅。
< class="pgc-img">>然而谁能想到,重庆火锅的这场全国范围的扩张,到2010年戛然而止,此后,竟然集体“哑火”了。
归根结底在于缺乏企业意识。
重庆的火锅企业一直以来都有着“产品为王”的意识,格外注重在锅底和食材上进行创新和升级。这在仅服务于重庆本地顾客的情况下,是一个优势,但这一点在把火锅品牌往全国扩张的层面上,就会问题频出。
一是由于原材料的产地和运输条件限制,重庆火锅的菜品供应体系难以覆盖到除本地外全国范围内更大更远的市场,导致“重庆火锅非得去重庆吃,才地道”,而出了重庆的重庆火锅,都“差点意思”。
< class="pgc-img">>二是传统的人力资源体系无法支撑大规模扩张,重庆火锅老店大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好店长难招、难留,员工积极性不高、离职率高,导致服务标准不一,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带来统一质量的用户体验。
三是市场营销跟不上品牌扩张速度,重庆本地好吃的火锅老店往往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仅凭借顾客的口口相传,而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现代化系统的专业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手段。
火锅企业管理者思维应当由“产品意识”向“企业意识”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对内不仅要有明确的产品开发流程,以保证对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还要建立稳定的原料采集渠道和先进的物流运输系统,以保证食材的最优品质。
此外,火锅企业还要对传统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升级改造,以激发员工发自内心的服务热情和创意,从而形成路径优势。而对外既要有顾客的认同,还要有专业的市场营销手段进行配合,不仅要吸引回头客,更要发展新顾客。
< class="pgc-img">>重庆三耳火锅博物馆馆长聂赣如说:“重庆火锅文化是3000万重庆人的无形资产。”
重庆底蕴深厚的火锅文化,也为重庆火锅崛起创造了条件。当前,重庆已形成了集火锅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检验测试、产品研发、仓储物流、展示展销、消费体验为一体的火锅全产业生态链。
依托于重庆火锅全产业链资源,通过精细化的经营,也许下一个海底捞,就来自重庆呢?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果你是985高校毕业生,给你年薪20万+,但要从火锅店店员拖地、端盘子做起,你愿意做吗?
这确乎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对常人而言,年薪20万+,确实不少。
但又有些人似乎觉得做店员拖地、端盘子有些脸上无光,甚至自觉被人羞辱,一时之间评论纷纷。
< class="pgc-img">>从网友曝光的照片来看,这家火锅店的招聘岗位是服务员,人数十名,要求的学历是985院校毕业。
< class="pgc-img">>一时之间议论纷纷,但是有一条评论却过于扎眼:
“现在学历还有什么用啊,管你读985还是211出来还不是端盘子洗碗,费那个劲读什么书啊,早点出来打工赚钱不好吗?”
真没想到,都2019年了居然还有人说“学历不重要”。
< class="pgc-img">>曾经看过一条视频,视频里的主角名叫贺东伟,46岁,单身,在重庆当棒棒(“棒棒”是重庆街头挑夫的特称)。
他曾自学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科及本科,是别人眼中名副其实的“高材生”,但毕业后却选择做了11年苦力,最少一天只挣10元。
他本可以凭借文凭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他却认为文凭没用,自己又没什么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只能靠卖苦力糊口为生。
其他棒棒工资有五六千,而他只有两三千,因为当有客人来其他棒棒冲上去抢生意时,贺东伟只是呆在原地。
工友多次劝他用文凭去找份工作,他却说:“文凭用不上,就当丢了。”
最后他感慨,或许这就是命运,自己只能做一辈子棒棒。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最多会感叹一句“学历无用”,其实关于“学历无用论”的论调一直在蔓延,从未消失过。
曾经听过很多人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斯克、乔布斯等企业家都曾中途辍学去创业,你看他们都能不读书自己创业成为世界首富,那我还读什么书?
那真的是如他们所言:“学历真的不重要是吗?”
当然不是。
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就读于哈佛大学,乔布斯是博士毕业率排名全美第三的里德学院。
你只看到了他们辍学,却没有看到人家考上了哈佛,要知道能从哈佛辍学的前提是你有资格和能力考入哈佛大学。
比尔·盖茨申请哈佛时的SAT分数是1590分(满分1600),乔布斯辍学是因为看不出这所学校必修课的价值所在,而且他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听他感兴趣的课程。
而他们的辍学并没有阻碍他们对学习和知识的探求和汲取,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学习进修。
这世上最怕的就是别人说“学历不重要”,你却当了真。
比尔·盖茨后来谈及辍学一事说道:“尽管我中途退学,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软件专业,但拿到学位更能确保你在今后工作的成功,大学生能找到更有收获的工作,拿到更高的工资。”
而扎克伯格从哈佛辍学13年后,拿到了哈佛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辍学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学历,恰恰相反,他们都强调学历的重要性。
< class="pgc-img">>可能有人会说,有考大学那功夫和时间,我都可以挣出一套买房的钱了。
如果真的挣钱都像他们说的这么简单,那中国大学都可以不用开门了。
恕我直言,拿个例来当毒鸡汤误导年轻人的行为和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 class="pgc-img">>又有人会说了,我就是一劳动工人,压根不需要大学学历,有时赚的还会比大学毕业生多。
他们大概没想到的是,如果你打算当个电焊工,也要先读个大学,随着技术进步,纯体力劳动者非常容易被社会淘汰,伤病也可能会让你无法胜任工作。
又或者你想进入管理层探索其他方面的爱好,大学学历能让你拥有应对更多变化的能力,而同时你能有更多的机会为你将来的转型做准备,而不是当改变来临时才惊呼“时代抛弃了我”。
学历对于某些人而言,确实不重要,那是因为他们所在的领域基本不需要文化和学历的门槛,但是这样的领域和环境在今天看来,已经越来越少了。
随着人工智能和产业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学历人群在产业结构迭代中都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很多时候,并不是“学历无用”了,而恰恰是有人根本没有体会到学历的用处,甚至是有些人自己本身已经无用了。
< class="pgc-img">>考研名师张雪峰曾经在某期节目上曾经说过一句话:
“500强企业提倡个人能力比学历重要,可HR筛简历的最低门槛可能是复旦。”
当你们看到每年九十月的秋招、三四月的春招,分别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去专科学校、普通本科、985211高校、清华北大招聘。
再问问这些企业分别给毕业生的待遇如何、福利如何、上升空间如何,比一比就懂了。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生@Echo 也留言作证了这一观点:
其实我的母校也代表了大部分的非211、985院校的学校,张老师说的很对,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全是那种类似于“XX小吃”那种小企业,发展前途什么的基本没有。
来我们学校招聘,就一个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生廉价,工资会比98/211高校的低很多很多,刚毕业,基本2000-5000就打发了,正常基本2000-3000左右,5000的那是极少数的。
《奇葩说》第五季中曾有这样一段辩论,在和詹青云就对辩的过程中,辩手李思恒脱口而出一句非常扎心的论据:“你底薪的底线,就是我高薪的极限。”
< class="pgc-img">>面对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的詹青云,李思恒说出这句话一点不为过。
但是又有谁会知道詹青云是借了100多万去美国哈佛大学读法学博士,知识的获取和得到永远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样的付出和投入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你不同形式的回报。
或许正如张雪峰所言:“如果本科学校不是那么好、又不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的话,想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都是痴人说梦。”
同样,上文中我们说到的年薪20万招聘985大学生做服务员这件事,发生在河南,当地人均工资6000元左右,招聘一位985/211大学生做员工一年的薪资,是人均基础的三倍还多。
毕竟要知道,“你底薪的底线,就是我高薪的极限”这句话可从来不是个笑话。
< class="pgc-img">>前段时间看了一档综艺节目,无意中看到了李湘女儿的排课表,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周一、周五钢琴课,周二学织毛衣,周三文化课和瑜伽,周四学国际象棋,周六书法,周天学大提琴和油画。
不得不说,一个家庭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态度,藏着孩子的未来和格局。
以前,关于富人一直有多种说法,对于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大众给予最普遍的观点是:富不过三代,富人家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富人家的孩子宠溺严重等等。
而事实是如此吗?
< class="pgc-img">>未必,很多人不愿意告诉的一个真相是: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风光无限,背地里人家依旧顺风顺水,富人家的孩子从先天到后天明显要优越于多数普通人。
拿王诗龄为例。
她的很多技能都远远超过了同龄人,比如能用英语解数学题,发音纯正且流利;
油画入选影视名人书画展,书法作品也被大师称赞不已;
曾获得国际象棋比赛少年组的银牌,还和李云迪同台演奏钢琴,更是随着母亲李湘在各处看展走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对于教育和学历的投资历来是最富前景和理智的投资。
有人对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就有人想法设法地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这种对教育态度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子女在未来必将面临着不同的人生。
教育与知识,永远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最通用的交流方式。
而高学历对一个人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在提高一个人学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一条见识和闯荡世界的捷径。
它能让你和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对手站在同一高度,去开始新一轮的同场竞技,也可以让你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能真正被主动选择喜欢且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所以,别再喊什么“学历无用”了,不主动汲取知识、也不关注这个世界改变的人才是真正的无用。
本文来源于: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