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茶饮圈再度掀起波澜——奈雪的茶又融资了。
1月1日,投资界从奈雪的茶方面确认,其已于日前完成了C轮1亿多美金的融资,领投方为太盟投资集团(PAG)。至此,奈雪的茶完成自成立以来的第5轮融资,更是罕见地在寒冷冬天斩获又一轮融资。
奈雪的茶背后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2015年,80后彭心与70后赵林夫妻俩正式创办了奈雪的茶,并在2018年A+轮融资后,一跃成为新式茶饮独角兽,估值60亿元。如今三年过去,奈雪的茶估值又涨了一倍——据彭博社消息,本轮融资后,其估值将接近20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
“继2020年完美日记、泡泡玛特等消费公司IPO大爆发后,进入2021年,新式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判断,喜茶和奈雪的茶都在争夺第一股。在这些耳熟能详的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等的背后,是聂云宸、彭心赵林夫妇、吕良等年轻创始人的集体登场。
传估值高达130亿元
奈雪宣布新一轮融资,知名PE入局
2021年新茶饮的第一笔融资,花落奈雪的茶。
1月1日,投资界从奈雪的茶方面确认,其已于日前完成了C轮1亿多美金的融资,领投方为太盟投资集团(PAG)。这是太盟投资集第一次投资国内茶饮品牌,过去数年间,这家知名亚洲PE多投资于金融、科技类公司。
奈雪的茶表示,公司将加大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并将持续深耕供应链及数字化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体验。奈雪还将携手权威机构推动新式茶饮行业标准的建立。
奈雪的茶曾是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的首个独角兽。早在2018年,奈雪的茶完成了天图投资数亿元A+轮融资,此轮投后估值达 60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
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奈雪的茶曾经拒绝过来自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投资。“当时奈雪的茶第一家门店开业,她一个下午来喝了6杯茶,问我们缺不缺钱,我们说不缺。”彭心在一次采访中透露。
之所以最初的几轮融资都选择了天图投资,彭心表示是天图投资安排的一场培训打动了他们。“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冯卫东专门给我们讲了一堂关于天图对消费品领域的所有分析、对我们行业的报告,以及他们对星巴克的全部研究、对于我们群体的研究,还有就是他们判断消费升级的一些模型,我们觉得这个是很有思考力的。”另一方面,天图投资还满足彭心与赵林不接受对赌,不接受计划性的要求。
而奈雪的茶这笔A+轮融资,更是只用了一顿午饭的时间便搞定了。“我们和天图投资VC基金管理合伙人潘攀吃了个午饭,说了今年的发展规划,想再拿一笔粮草,他就问我缺多少钱,他全要了。”彭心曾回忆。
此后两年间,奈雪的茶一直没有再获融资,其老对手喜茶也在融资上陷入沉寂。直到2020年,奈雪的茶完成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为深创投。据彭博社消息,奈雪的茶最新估值已达到近20亿美金,约合130亿人民币。
自2020年以来,有关于奈雪的茶的IPO传闻一直没有间断过。2020年年初就有消息称,奈雪的茶计划于当年年内在美国完成上市,并计划融资4亿美元。2020年7月,原瑞幸咖啡首席技术官何刚加盟奈雪,任CTO一职。当时曾有消息称,奈雪此时引入何刚或因其正酝酿上市;9月又有报道称,奈雪把计划上市地点由美国转向香港,并计划于2021年底之前在香港上市。不过,奈雪的茶始终对外回复“没有上市计划”。
茶饮独角兽诞生记:
始于一次相亲,夫妻开出500家店
在奈雪的茶背后,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2010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80后彭心,最初是在一家上市IT公司做品牌总监,但与很多女孩一样,彭心的内心中也有一个“烘焙梦”。
2012年12月,彭心选择辞职创业。一开始,她自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主打饮品、烘焙,兼做教学,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合作伙伴。“这份方案现在回看起来很幼稚、很外行,想做的东西太多了,又没有经验和资源。”彭心曾回忆。
直到遇见赵林。2013年3月,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彭心见到了当时已在餐饮界打拼多年的赵林。面对赵林这位餐饮界的前辈,彭心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围绕自己的创业梦侃侃而谈。熟不知,赵林是抱着相亲的目的前来,不是以相亲为目的的社交活动在这之前都被他推掉了。
对于二人的初次相遇,赵林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我当时看完她的计划书以后,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想法,但我心里也很清楚这个项目很难成功,没有经验是最大的短板。”于是,赵林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彭心成为他的女朋友。“她说可以啊!我说你是认真的吗?她说是的!从此以后,我们俩就每天在一起了,三个月之后我们就领证结婚了。”
很快,赵林便与彭心将创业梦付诸实践,在2014年注册了“奈雪的茶”这一商标。
之所以品牌叫做“奈雪”,是源自于彭心的网名,“看到这个名字,有人会联想到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在泡茶,有人会想到漫天的飘雪……总之,我们希望每个看到这个名字的人,都能联想到到美好的事物。”
在一年多的筹备过程中,赵林、彭心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选址。奈雪的茶门店面积均定位在200㎡以上,这在界内并不多见。彭心曾透露:“在当时,没有购物中心愿意将大面积摊位给一个茶饮品牌,所以我们找位置耗费了大半年。”
2015年11月,奈雪的茶首店——深圳卓越世纪店开业,紧接着一个月内,欢乐海岸店、华强北九方店也陆续开业。由于是白手起家,为了一口气能开三家店,赵林与彭心甚至还将房子抵押给了银行。
如此激进的想法,现在来看赵林与彭心似乎是赌对了。凭借创新的“茶+软欧包”双产品线模式,奈雪的茶走上了火速扩张之路。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已布局全国70个城市,开设近500家直营门店。2020年11月,奈雪的茶还在深圳开出了全新店型“奈雪PRO”,这是继奈雪的茶、奈雪酒屋、奈雪梦工厂之后的第4类店型。
不仅如此,一直将星巴克视为行业标杆的奈雪的茶,也悄悄上线了7款咖啡,大有发力咖啡赛道之势。或许在未来,我们将看到这一新式茶饮独角兽将与咖啡巨头在正面战场相遇。
新一代创始人集体登场
2021年,新茶饮上市潮来了
中国新茶饮悄悄来至下半场,背后掌门人走到前台。在这些耳熟能详的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等的背后,是聂云宸、彭心赵林夫妇、吕良等年轻创始人的集体登场。
奈雪的茶最要紧的对手——喜茶,掌舵人是一名90后。1991年,聂云宸在江西出生,后跟随父母来到广东江门。在2010年大学顺利毕业后,19岁的聂云宸开始创业,在广州开了一家手机店,手机生意并不好做,2012年,聂云宸开了一家名为皇茶的店,做起了奶茶生意。
2016年,聂云宸将其创办的皇茶更名为喜茶,并获得由IDG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融资,中国新茶饮的故事由此开始了。自此,聂云宸就带领喜茶一路狂奔,并云集了一众风投机构。2020年8月,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以身家40.92亿元列居深圳创富的第81位,成为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在此之前,喜茶拿到高瓴资本和Coatue Management联合领投的C轮融资,估值达到160亿。
如今,新茶饮品牌第一股的争夺战悄然打响。2020年9月曾有报道称,喜茶计划于2021年底之前赴香港上市,预计融资4亿美元至5亿美元。业内普遍认为,去年3月的那一轮是喜茶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早在2019年底,喜茶曾进行多项工商信息的变更,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IPO前的准备工作。
不过,另一个网红品牌茶颜悦色走了不同的路。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是一位80后,和聂云宸一样经过了几次创业,先后开过广告公司、卖过爆米花、开过卤味店。2013年的冬天,吕良在长沙创办了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并开出了第一家店,蛰伏多年后,茶颜悦色已经成为与臭豆腐齐名的长沙美食新地标。2020年底,茶颜悦色刚刚走出湖南,反观喜茶、奈雪的茶等,都已在向海外扩张。
茶颜悦色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天图的投资,此后投资方还包含顺为资本、元生资本、源码资本等。“茶颜悦色从去年开始,已经不见投资人了。”一位接近茶颜悦色的VC合伙人向投资界透露。换言之,VC/PE想投也投不进去了。
在茶饮圈里,还有一个网红品牌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蜜雪冰城。从1998年路边的冷食小摊点,到2001年第一家20平米的小商店,再到如今以新鲜冰淇淋—茶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机构,河南人张红超演绎了又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
回顾2020年,中国消费品公司堪称IPO大爆炸——既有农夫山泉、蓝月亮等老牌公司上市,也有完美日记、泡泡玛特等属于年轻人的品牌敲钟。进入2021年,狂奔多年的新式茶饮公司是时候迈向更高的舞台,正如众多投资人所判断那样,“新式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
前不久有一个上了热搜的名词,叫“秋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意思。><>
8月8日立秋这天,中国有近20万家奶茶店参加了美团发起的“立秋奶茶狂欢节”,累计卖出超过4000万杯奶茶。><>
其中销量突破100万杯的品牌有8家,分别是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喜茶、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和益禾堂。><>
我很少喝奶茶,但“一天卖出4000万杯奶茶”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何拉动消费,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为1040亿元左右,门店总数约48.6万家,今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50亿元。><>
如以单店解决6到8人就业计算,纳入统计口径的奶茶店解决了300万人以上的就业。这还不包括供应方、物流方、外卖方等解决的就业,以及未纳入统计口径的数据。><>
好像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对奶茶行业做过规划或扶持,也许觉得它不是“高精尖”甚至有点不入流,然而它自自然然地茁壮生长,不知不觉间成就了千亿级市场、数百万就业和万店级品牌。><>
估计一两年内,中国会有3到4家奶茶品牌成为万店企业(目前万店品牌是蜜雪冰城),有些品牌已经走向了世界。><>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有需求侧的,有稳就业、增收入的。><>
而奶茶行业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则从供给侧提供了一个朴素而真实的样本——通过供给的创新与优化,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新供给带动新消费、新消费促进新供给”的有活力的循环。>< style="text-align:center;">
新供给要素一:大众创新型的企业家><>
所谓新茶饮,是指用现场调制代替过去的粉末冲泡、珍珠冲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天然、营养、愉悦的新感觉、新体验。><>
现场调制使用的食材,除了茶叶/原液茶外,还有牛奶/奶制品、水果、芝士、坚果、谷物等,经现场提取和调配,混合而成。><>
和瓶装饮料、粉末冲泡比,新茶饮不仅是新饮品,也是新场景。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配料与甜度,有一种对潮流生活的参与感、仪式感。><>
我曾和喜茶与茶颜悦色的创始人有过交流,最近又采访了古茗联合创始人戚侠。蜜雪冰城创始人的一些朋友也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
><>这些驱动中国新茶饮的重要参与者,并不是高学历、高科技、国际化的创业者,而是关注大众消费市场、就在家门口创业、创业起点并不高的草根型创业者。><>
喜茶创始人、90后的聂云宸,出生于江西小县城,专科毕业后在广东江门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因为电商冲击开不下去,想到开奶茶店。他尝遍周围的奶茶,发现基本都是用奶茶粉冲泡,既没有真奶也没有真茶。><>
经反复摸索,他用真原茶、真牛乳首创了芝士茶,2012年5月在江门九中街开了第一间茶饮店。当时叫皇茶,后改名喜茶。
><>古茗创始人王云安,1986年出生,浙江台州温岭人。2006年考上浙江理工大学,但对所学专业不怎么感冒,大二就开始捣鼓推销收音机的生意。><>
2010年毕业在杭州萧山一家丰田4S店上了7天班,就回到家乡温岭大溪镇,和合伙人开了一家30平方米的奶茶店。><>
他们靠自己的味觉开发新产品,一次尝100毫升,一天尝几十次,胃都被撑满了。第一年亏损,有时一天的营业额不到100元。><>
有一次王云安偶然看了一本关于麦当劳的书,醒悟到,当你把自己当生意人时,总是能省则省,而当你把自己当顾客时,就会更多地考虑店面干不干净,奶茶好不好喝,店员是否亲切。开店两年后,一天的生意增加到三四百杯,上了轨道。><>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1978年生于长沙,父母是普通工人。1997年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读了本地的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后出过工伤,花了两年康复,从一线退到了二线。空闲时他会背上一张画板,在餐馆和路边替别人画画,也在电影院卖过爆米花,做过盖码饭,开过卤味店,加盟过奶茶店,后来想到一个新的创业念头,就是结合中国文化特征开一家有特色的奶茶店。><>
2013年冬,在长沙解放西路天桥底下,第一家茶颜悦色开张。
><>蜜雪冰城诞生得更早一些。张氏兄弟都是豫东农村出生的孩子,哥哥张红超生于1977年,1996年通过自考进入河南财经学院,读公关文秘专业,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大二时就在郑州街头卖刨冰冷饮。><>
此后一直折腾,还跑去合肥卖过冰糖葫芦,失败了,只好再回郑州,在学校附近盘下一家小店,夏天卖冷饮冬天做家常菜。><>
直到2006年,他推出首支定价1元的新鲜冰淇淋,里三层外三层人流水泄不通,才明确了大方向,即“让年轻人实现冰淇淋和奶茶自由”(奶茶是后来加的)。不久,弟弟张红甫也加入创业,2007年成为蜜雪冰城第一代加盟商中的一员。><>
在这批创业者开创了新茶饮之前,市场上除了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和其正等品牌的瓶装茶饮料之外,也有奶茶店。其来源,一是港式(英式)奶茶,广东有不少,一是台湾珍珠奶茶,长三角特别是江苏有不少。
><>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让广大年轻人喜欢、愉悦的高频消费市场,且缺乏有市场号召力、不断创新、风格多样的新品牌。过去十几年,这批新创业者开始用新方式进入茶饮市场,他们的起点极为普通,但却是创新的新起点。创新的力量,最终点燃了整个市场。><>
王云安说:“茶饮行业的基础产品是从中国台湾地区带来的,但我们这代人不再只是跟从,而是有更好的认知,开始超越。茶饮行业的变化背后,是整个供给侧的升级。”>< style="text-align:center;">
新供给要素二:产业链上的系统创新><>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采用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新的生产组织。><>
喜茶整合传播部总经理程浩在接受采访时说,创新首先是产品创新,喜茶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产品是起点,品牌是终点。><>
“从最早只是一家20平方米的小店时,喜茶创始人就用真牛乳、真水果、真原茶、真蔗糖带来‘真品质’的好茶。从芝士茶、烤黑糖波波牛乳到多肉葡萄、酷黑莓桑、喜柿多多,喜茶的产品一直在创新。><>
喜茶还把门店设计、产品包装、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的内容也作为和消费者沟通的产品,努力做到极致。喜茶重视消费者体验,比如较早使用了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替代纸吸管,不仅是为了环保,也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有很多像果肉这样的‘内容物’,用纸吸管吸入的口感是不好的。”><>
古茗的戚侠说,2022年古茗共上架92款新品,其中全新产品35款,包括龙井香青团、一颗香水柠、厚道椰椰榴莲等爆款。><>
如此多产品上新,既考验研发能力,也对供应链提出了很高要求。古茗10年前开始搭建自有供应链,2016年到云南西双版纳勐罕镇,引导农民在一片4000余亩的果园里种养香水柠檬。><>
一开始买的树苗有假的、错的、得病的,只好砍掉重来,后来从玉溪找到了优质苗木,种了3年后迎来收获,每个月都有产出,每隔7天采摘一次,为一颗香水柠的走红提供了保障。><>
配送也需要创新。“经过10年努力,古茗在全国自建了近20个仓储基地,有自营的冷链车队,每个基地可以辐射周边250-300公里门店。其好处有三,一是配送频率高,加盟商的库存低。浙江等地一日一配,加盟商当日进货就行了;二是收取很低的服务费,让利加盟商。><>
如在江西,从南昌的仓库对外辐射,可以做到两日一配,加盟商一个月只要交1020元就享有15次配送机会,而不管每次的配送量多少。而且配送是直接开到店门口,由司机搬进去放好;第三,越新鲜的东西保质期越短,古茗配送能力强,配送频率高,就可以给门店供应更新鲜的东西。”
创新也离不开技术创新。《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指出,头部企业在专业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上都有显著突破,如使用智能青提剥皮机、智能水果去核机、智能柠檬捶打机。><>
为了将柠檬中的香气更好地挥发出来,需要人工用力捶打约2分钟,现在用智能柠檬捶打机,只需要10秒。><>
在全渠道融合的场景创新方面,新茶饮品牌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跨界联名、潮文化IP和二次元动漫、私域会员运营、衍生产品开发、预售卡券等方面,新茶饮在餐饮业一直是潮流风向标。
新供给要素之三:数字经济平台
中国新茶饮的主力品牌,基本创立于2010年之后,如2010年创立的古茗,2012年创立的喜茶,2013年创立的沪上阿姨,2015年创立的奈雪的茶。><>
更早的一些品牌也是在过去十年才进入快车道,如书亦烧仙草2007年由创业者王斌在四川师范大学附近开了一家小店(当时名叫85℃tea),2013年才正式成立公司,2015年才在省外开了首店。><>
另一个源自成都的品牌茶百道,2008年创立,时年25岁的创业者王霄锟和妻子在温江二中旁边开了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门店,从冲粉茶做起,8年开到了100家。2016年门店升级,确定了“鲜果与中国茶”的定位,2018年面向全国开放加盟,开始快速扩张。><>
这些新茶饮品牌的快速发展期,刚好和移动互联网与外卖平台的兴起同步。><>
在采访中,新茶饮品牌都谈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如微信、微博、大众点评、小红书)、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抖音)在新茶饮的市场普及、市场扩大、市场推广、市场反馈等方面的作用,尤其是2013年11月上线的美团外卖,更直接推动了新茶饮的发展。><>
早期的新茶饮品牌并没有线上的想法,但后来无一例外都走上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道路,并通过社交媒体和外卖平台,与90后、00后、05后这些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群体形成了紧密互动。><>
喜茶的程浩说,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喜茶发展的重要条件。“微信小程序让我们有机会改善消费者体验,和消费者有更好交互。><>
美团帮助我们极大地拓展了服务半径,喜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门店,主要客流是在购物中心里逛的人群,而外卖平台能辐射到周围3到5公里的写字楼和小区的客群,不仅扩张了服务场景,而且提高了门店的坪效和产出。><>
从微博到大众点评、小红书、美团,我们获得了大量消费者反馈,比如消费者提出了口味问题,我们就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仔细考虑,有时甚至会修改配方。”><>
古茗的戚侠说,古茗开第一家店时没想过和互联网有啥关系,开第一家加盟店是朋友想开,和互联网也没啥关系。但随着开店数量增多,门店纷纷反馈,现在的消费者和过去不一样了,在街边逛的越来越少,在线上对饮品的需求越来越旺,古茗这才开始关注线上。><>
“尤其是要进入一座新城市的时候,只靠一两家店很难打开知名度,这时大众点评、小红书、美团等的作用就出来了,这些平台能帮你快速在年轻人中建立影响,进而助力我们开店。”><>
通过采访,可以清晰地看到外卖平台对新茶饮的推动作用:><>
1. 配送的作用><>
外卖平台凭借即时配送网络的能力,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催生了下午茶、晚餐喝奶茶等新需求的出现,也让严寒风雨天气不再成为消费的制约。由于配送工具的不断创新,消费者很容易就能喝到冰茶饮,这已是比较普遍的基本配置要求。><>
><>2. 扩大需求的作用><>
外卖带动的线上消费创造了原来的门店之外的增量。要满足这种增量,会推动品牌开出更多的门店。门店的密集化,又增加了消费者接触品牌的机会,整个市场规模因此不断扩大。><>
3. 增创新品的作用><>
新品是茶饮增长的核心武器,外卖平台通过线上的数据洞察,能够观测到消费者的口味和变化趋势,助力品牌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打造爆款新品。><>
4. 激发消费的作用><>
外卖平台打造的节日营销,广泛聚合商家力量,各展其能,一起把奶茶市场做大,并建立更强的消费者心智。><>
5. 带动创业就业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年轻人以鲜为先,奶茶就是一个尝鲜求新、能喝出快感的市场,带动了庞大的创业者、就业者,他们手不停脚不停,脑不停嘴不停,操作机器不停,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文化的践行者。品牌之间的竞争很卷,倒逼它们走差异化之路,这里的一个重点是打造有特色的供应链。><>
如蜜雪冰城,在“全球茉莉花都”的广西横州市,采用“产业园+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了约4000亩合作茶园,作为“茉莉绿茶”的原材料产地。蜜雪冰城自建的“大咖国际”生产基地,则为河南温县的山药定制打造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研发山药罐头、山药粉等产品,推动传统山药的转型升级。><>
又如茶百道,去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针对当地的桑葚开发出一款新饮品“乌漆嘛黑”。起初是为了帮助解决桑葚的销路问题,因为桑葚一年只收一季,成熟期只有2个月左右,含水量很高,采摘后很难储存,若销路受阻就只能烂在地里。>< style="text-align:center;">
没想到“乌漆嘛黑”的外卖很好,茶百道意识到,全年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时间长达2147小时的德昌,是特别适合桑葚生长的一块宝地,于是和德昌政府及相关企业开始深度合作,通过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全县的果业更新换代和果农增收致富。
图为茶百道乌漆嘛黑
如果说企业的创新是新茶饮生生不息的驱动力,数字经济平台、外卖平台则是发展的加速器。在数字经济平台的助力下,供给侧的创新和需求侧的释放都被加速了,而且不断升级迭代。
新茶饮:创新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新茶饮面对的主要是年轻消费人群。><>
年轻消费者的要求是,从原料到成品到服务都要“新意”。所以在供给侧,从食材的尝新、口味的出新、饮品菜单的更新、营销与品牌的个性化创新,到背后的研发、供应链基地、数字化、仓储与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建设,都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采访中,我常常有一种奇妙感——><>
可能是一个85后创立的新品牌,由65后的人种水果,75后的人做加盟,最后由95后的外卖小哥把一杯新茶饮,送到一个05后少女的手中。这是一二三产业与数字化结合之后的连接,也是价值的共创。><>
可能是一个心情有点糟糕的上班族,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奶茶,自己打开外卖平台随手一点,流量即时变销量,更重要的是,半个小时后喝上一杯有点凉、有点甜、有点果香的奶茶,心情也愉悦了不少……><>
大众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从供应链到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与外卖平台提供的新型供给侧能力,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年轻消费者,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协同创新增效,造就了中国新茶饮,一个由新型供给驱动新型需求的新市场。><>
如果说以上采访所得是令我欣喜的,采访中也有让我感动的时刻。><>
戚侠向我介绍说,古茗奶茶店的加盟者一般都是实战、实操的小创业者。以一个一年200万元左右流水的奶茶店为例,一般有7个人(包括老板在内),早中晚三班倒,每人每天工作9-10个小时左右。><>
调饮师一般在20岁左右,店员甚至更年轻。他们中的不少人曾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比如读书不太好,存在原生家庭问题,但他们为了生计肯付出,肯努力。><>
大致来说,在四五线城市,他们的月收入是2500-3500元,到了金华、温州、台州这样的地方,月收入有3500-4500元,到一线和比较强的省会城市,月收入有4500-5500元。收入最高的是老板,但也就是比普通员工每月多500-1000元的样子。><>
我采访了古茗的一个加盟商,湖北恩施人,1987年生,1993年高中没有毕业出来打工,到了台州黄岩新前镇的一家化工厂,一步步做到车间主任。2015年他偶然喝了一杯古茗,是冲着买一送一的便宜喝的,没想到那么好喝。><>
后来化工厂搬到另一个镇上,他常骑车回来喝古茗,有一次为了喝两杯奶茶竟然排了48分钟的队,他突然想,自己为什么不加盟开一个古茗呢?他报了名,通过了面试,2016年和朋友在工厂所在的镇上合开了一家古茗,本来想让妻子干,但再小的生意,只要一忙起来也是很复杂,所以他从工厂辞了职,加入到店里。><>
随着台州市场日渐饱和,他把店转给朋友,2018年转战杭州开店,目前一共开了5家,小的二三十平方,大的七八十平方,共有员工40多人。><>
他对我说:“开店不仅让我赚到了钱,也赚到了经验、知识和管理能力。比如线上的订单有50%左右,我就要学习怎么投流。我也要根据每家店的表现进行调整。我还在想要招一个做调研和策划的人,不能都像我们这样,只会埋头拉车。”><>
我问他,你一年的利润有大几十万元吧。他回答:“那肯定。”他还说,虽然有能力买房,但现在房价在跌,还是多开店吧。><>
这种普通又坚韧的草根活力,这种从自己做起、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新茶饮在供给侧的创新之外,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有这种力量,加上整个创新生态的支撑,中国新茶饮还会继续远航,为消费者提供超越现有认知的新产品、新服务,并在与时俱进中,开创新的传奇。><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度一直很高的香水柠檬茶,又出新玩法。
杭州一个品牌,把“香水柠檬茶”作为基底打造出爆款,让点单率超过60%,单品单店最高日出杯量突破1000杯,门店整体营业额直接翻了3倍。
香水柠檬还能怎么玩儿?我和这个品牌的创始人王飞聊了聊。
古茗、茶百道“围攻”下,
单店单品日出杯量超1000杯
“做饮品快5年了,第一次在古茗和茶百道的面前,讨到了便宜。”
杭州晓肆制茶创始人王飞发出这样的感概,源于这几个月的业绩增长。
7月中旬,切换香水柠檬品类后,晓肆制茶万象汇店营业额翻了3倍。其中的爆款“香水柠檬果乐多”,单店单品一天的出杯量超过1000杯——第一次在隔壁的古茗、茶百道、1点点面前,有了竞争的底气。
晓肆制茶,南方品牌,2017年成立于浙江诸暨。早期以类似于1点点的产品框架、20平米的档口式门店,在浙江一带开店60多家。
“之前的门店大都不温不火,在古茗、茶百道这些发展势头强的品牌面前,生意日渐下滑。这两年我时刻都在找一个突破口,今年4月份,香水柠檬的火爆,让我看到了转机。”王飞说。
从4月份开始,王飞就开始了香水柠檬的研究,他并不是单纯卖香水柠檬茶,而是将“香水柠檬+茶”做成产品基底,再搭水果、乳制品做成新的饮品,研发出一套产品框架——
其中,加了特调乳的香水柠檬果乐多成为绝对爆款,加了西瓜、桃子的香水柠檬水果茶是畅销款,加了冰淇淋和水果的“桃桃粉/瓜瓜乐淇淋”是高价值款。这些产品,成功让其品牌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桃桃粉淇淋
>“在生意最火爆的8月份,每一个捣柠檬小哥的手臂上,都贴着膏药。” 王飞哭笑不得地说。
“目前换上新菜单的门店已经有20多家,以前很多门店一天只能卖100~200杯,更新菜单和形象后,平均出杯量都做到了500杯以上。”
出杯量能实现翻倍式增长,晓肆制茶究竟做了一套怎样的产品?
解决价格、技术难题,
挖掘香水柠檬茶的新可能
今年柠檬茶的火爆程度只增不减:泰绿柠檬茶刷屏破圈,喜茶推出系列柠檬茶,多个柠檬茶品牌获融资,还吸引了字节跳动的入局。
王飞也被柠檬茶的热度吸引住了——
研究了各地的柠檬茶之后,王飞发现:广东的柠檬茶更强调茶感,而在华东地区,消费者对茶感要求没那么高,对香水柠檬的认知也有限,还有一个普遍bug就是“太水”,价值感低。
基于此,王飞得出自己的结论:要想做好柠檬茶,第一要做出差异化;第二要提升价值感;第三降低价格、把性价比做好;第四,形象不能low,拍照要好看。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1. “香水柠檬茶”做基底,打造差异化
通常的柠檬茶创新思路,主要体现在茶底和制作工艺上,比如鸭屎香柠檬茶、泰绿柠檬茶是在茶底上做的创新,暴打柠檬茶是制作方法上的创新。
王飞明白,按照这个固有思路创新,很容易被困住,因为这些方法已经被大品牌玩到了极致。
晓肆制茶的创新在于,把“香水柠檬+茶”一起作为基底,茶叶选用了茶感相对较弱的绿茶,整个基底以香水柠檬的味道为主,茶为辅。
“香水柠檬茶+”的研发思路之下,晓肆制茶把香水柠檬茶与乳制品、水果、冰淇淋再组合,做出的奶茶、果茶、冰淇淋茶、冰淇淋水果茶,都有了香水柠檬的明显标签和味型记忆。
不管产品风味还是特色上,都和其他品牌有了较大区隔,形成了以香水柠檬茶为基底的独特产品体系。
2. 乳制品只要奶感、不要奶味
解决了差异化,王飞第二个着力点是产品的价值感——如何解决柠檬茶“太水”的痛点?
王飞觉得柠檬茶“太水”的核心是基底的浓度,浓度小就会“水”,因此他想到要做一款香水柠檬奶茶。但有饮品研发经验的人都知道,乳制品遇上酸性物质会起絮,产品的外观受影响,也没有办法售卖。
王飞用的方法是调制乳,通过奶油、黄油等乳制品的复配,让复配的乳制品包裹住香水柠檬的酸性物质,从而减少起絮。
让基底浓度提高,变得顺滑、厚重
>解决了起絮问题,王飞还把握了第二个关键点——“只要奶感,不要奶味”。
浓郁的奶香味会掩盖香水柠檬的香气,因此在乳制品的使用上选择脱脂产品,让消费者喝的时候,能感受到乳制品的丝滑感,却没有奶味。
因此,这款产品呈现出来,基底是香水柠檬的香气,口感是奶茶的丝滑,喝起来有养乐多的感觉又比养乐多醇厚。最后加入茶冻和脆啵啵两种小料,增加咀嚼感,辅助提升价值。即便是做热饮,也能实现冷饮80分的口感。
3. 坚持做低价,找到价格缝隙
作为规模不大的品牌,想在产品做出竞争力,除了差异化和价值感,王飞还在努力降低价格。他明白,价格是产品的杠杆,想要打造爆款,就一定要找到价格缝隙。
晓肆制茶的爆款香水柠檬果乐多,中杯11元、大杯13元。按照杭州、深圳等地的茶饮价格,这个定价是相对保守的。
之所以这么定价,是王飞做了选择的结果:
对外:和古茗、茶百道相比,晓肆制茶没有品牌力优势,价格有优势才能降低选择门槛,再通过口感留住顾客。
对内:晓肆制茶的杨枝甘露售价16元,“如果我把香水柠檬果乐多定价15元,对消费者来说,价格趋同的情况下,一个没听说过的品类,和全民爱喝的杨枝甘露相比,被选择几率大大降低。”
“既然要打造爆款产品,在品牌和营销并没有太多钱的情况下,价格就是最大的武器。”王飞说。
在品牌和营销没有太多钱的情况下,价格是最大的武器
>为了在售价不高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毛利,晓肆制茶的产品,每杯使用的柠檬量不多,但要口感香气依旧饱满,原因在于:为了让半个柠檬实现想要的口感,在制作流程上下功夫。
“别家的香水柠檬一般捶打15次,我们的香水柠檬需要加冰捶打30下,通过冰块的多面积接触柠檬,把柠檬的香气最大程度榨取出来,才能保证口感。这也是小品牌在运营上的灵活优势。”
4. 形象不能low,“亮、绿、香水柠檬”为核心点
当产品的综合条件达标后,品牌感是爆款诞生的临门一脚。
王飞想全面升级品牌形象,把香水柠檬品类的标签打出来。没有太多钱找一线咨询公司,他就亲自上阵,先给自己的形象定了基调,既然做香水柠檬的新品类,就要从颜色和视觉上有记忆点。
“亮、绿、香水柠檬”这三个点是他给设计公司提的要求,最后选择了一款荧光绿的品牌色。相比于黄色、红色等常用色,荧光绿亮度高,且更年轻有时尚感。
LOGO则设计成小哥手捣柠檬的形象,在门店的海报、围挡上多次出现香水柠檬的图片和文案,强化香水柠檬的产品标签。
品牌升级的核心是定位和产品,但最终都是通过门店视觉传达出去的。不管是连锁品牌还是小店,想要转型,一个年轻、有质感的品牌形象,必不可少。
产品启发:试试“2+1”的研发思路
新茶饮的研发中,一直遵循的是茶、奶、水果三种原料“1+1+1”的搭配思路。每次的新品研发,都是一次茶底、水果、乳制品的重新排兵布阵,进行大调整。
晓肆制茶的产品逻辑,让我想到了“2+1”的产品研发逻辑。
柠檬+茶作为基底,再去搭配奶、水果、小料等,让固定下来的产品元素更多,可以作为新的产品创新思路去考虑。
柠檬+茶作为基底,再搭配奶、水果、小料等
>比如现在市场上以桃子、车厘子、荔枝等水果为主打的产品,或许可以把“水果+茶”组合作为基底,用“2+1”的思路去和乳制品、其他水果、小料做组合,既做出了市场上的主流畅销款,又喝起来有独特的记忆点,让产品标签明显。
从本质上说,这样的研发思路,就是这两年流行的“水果奶茶”的升级版玩法。
但晓肆制茶不仅应用了,还做了新突破:
- 选品精准,选了一款香气高扬且有特色的水果——香水柠檬,并解决了“起絮”的技术性难题;
- 思路打开,不仅是“水果奶茶”,水果水果茶、水果冰淇淋茶都开发出来,打造出了完整的产品线。
和加小料、换乳制品,或者加双水果、多水果的做法相比,这样的思路更容易形成品牌的独特辨识度。
而对中小品牌来说,当产品被记住了,品牌的赢面也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