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价格战为什么柠檬和纯茶成主力
炎炎夏日,饮品行业迎来销售旺季,而夏天也是奶茶行业价格战的绝佳时机。相较于热饮,冷饮的利润更高,促销空间更大。在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中,柠檬类和纯茶类产品成为了主力军。
柠檬凭借其清新的口感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方便储存运输,而且柠檬品种多样、价格实惠。通过不同柠檬品种与特制糖浆或水果的巧妙搭配,奶茶店便能调配出独具特色的柠檬饮品。
< class="pgc-img">>纯茶更是高利润产品。配好的茶包一次可冲泡一大桶茶饮,茶包本身也便于储蓄、运输和操作。从各地名茶到各种花茶,茶包的口味丰富多样,而且茶饮也满足了当下人们对低卡、健康的追求。
< class="pgc-img">>喜茶凭借“纯绿妍茶后”这款茶饮跌破 10 元大关,总算拥有了一款 10 元以下的低价产品。古茗推出了几款原叶茶饮,每款定价基本在 6 元左右,即便原叶茶饮加奶盖也仅需 11 元,其招牌柠檬水定价 8 元,部分地区限时促销时价格可低至 4 元。书亦烧仙草的金桔柠檬水原价 6 元,折后 4.9 元。CoCo 都可茶饮品类 5 元起步,四季柠檬水和蜜雪冰城招牌柠檬水一样只要 4 元。
< class="pgc-img">>雪王招牌柠檬水低价地位被撼动,推出 1 元冰杯“惹投诉”
如今的奶茶行业竞争激烈,犹如战场。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各大品牌纷纷亮出绝招。这一次,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柠檬类和纯茶类产品,试图借此降低成本、吸引顾客。
其中,4 元一杯的柠檬水是蜜雪冰城打入下沉市场的王牌产品。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在 2023 年前九个月卖出了约 9.13 亿杯,成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销量第一的常青产品。此外,蜜雪冰城在 2023 年前九个月共卖出约 58 亿杯饮品,其中冰鲜柠檬水的销量超过 9 亿杯。
< class="pgc-img">>这场夏日饮品价格战中,各大品牌推出的柠檬系列产品定价直逼蜜雪冰城。虽然蜜雪冰城也尝试推出优惠活动,在平台下单叠加优惠后,柠檬水可达 0.8 元一杯,但限时限量的平台优惠对于日常消费而言难以享受。
< class="pgc-img">>所以在这场价格大战中,雪王为了保住自己低价亲民的形象,大胆地推出了 1 元冰杯。本以为这会是一个让消费者欢呼雀跃的举措,没想到却引来了一堆投诉。
< class="pgc-img">>夏日制作饮品本就需消耗大量冰块,加上门店柠檬水销量极高,制作时需大量冰块,高峰期制冰机有时甚至无法跟上出单速度。而且 1 元冰杯虽冰块成本不高,但加上杯子和人工成本几乎是亏本的产品,因此许多门店不愿售卖。这导致网上出现大量投诉,明明发布了 1 元冰杯新品广告,到店购买时要么没有该产品,要么需附加消费或加收杯子费用。本想借 1 元冰杯提升热度,稳固平价之王地位,结果却引发一片吐槽和投诉,最终只能道歉收场。
< class="pgc-img">>奶茶行业价格战背后的警钟
雪王可能也觉得委屈,推出 1 元冰杯,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在价格战的压力下,试图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但是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门店操作压力和加盟商的利润收益,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消费者的期望落空。
这也为整个奶茶行业敲响警钟,价格固然关键,但品质和服务才是留住顾客的核心。仅注重低价,而忽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感受,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固然期望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奶茶。但倘若低价是以牺牲品质和服务为代价,那恐怕并非我们所愿。
未来的奶茶市场,价格竞争或许仍会持续,但希望各大品牌能在保障品质和服务的基础上,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与惊喜。同时,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低价,而是综合考量产品的各方面因素,让奶茶行业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图片等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品牌案例和策划方案,一起探索品牌背后的故事!关注订阅“锦鲤万花筒”,一起成长进步
轻人的“朋克养生”又出了新花样——中药+冰淇淋组合,一冷一热的搭配引起社交媒体热议不断。“李时珍看了都坐不住了。”有网友说道。
38元一份的中药冰淇淋走红
最先出圈的是上海的一家网红冰淇淋品牌,其推出的中药草本口味的冰淇淋,带动“中药冰激凌卖断货”等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从某团购平台的菜单来看,店内的冰淇淋口味有16种,每种冰淇淋都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并标注出草本功效,如“桂圆红枣米浆”能安心宁神、“八仙果”能止痰化咳、“龙参茉莉青柠茶”能大补元气等。
价格方面,双拼(120g)、三拼(150g)、家庭装(500g)价格分别为38元、45元、150元。此外,店内还售有“苦行僧甘梨水”等中药茶饮,均价在20元左右。据店员介绍,门店的产品以冰淇淋为原料,只是混入一点草本增添风味,强调新中式草本、药食同源的概念。
截图自社交平台,网友分享的冰淇淋
多家药企入局“中药+”
今年以来,多家中医药企业开始走精细养生、即刻滋补路线,将三七、藿香、柴葛等中药材与眼罩、茶饮、酸奶、冰淇淋、咖啡等结合,推出特色产品,“中药+”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
比如,有媒体报道,在最近某个行业展会上,扬子江药业展台展示了龙凤堂黄芪咖啡,将其明星产品黄芪精与咖啡相结合,黄芪精有健脾补气功效。
8月9日消息,长药控股在互动平台答复投资者提问称,“公司下属子公司宁夏长药良生已推出多种茶饮及药食同源产品,包括以道地枸杞、黄芪为配方养肝茶15种,祛湿茶20种,八宝茶9种以及压片糖果等药食同源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30个品牌专注于提供这类产品,包括“陆藜·开了个方子”“青楠五味茶”“椿风”“知嘛健康”和“百草间”等。其中,“陆藜·开了个方子”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一百多家门店,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和四川等20多个省份。而“青楠五味茶”也在全国多个省份开设了数十家门店。
真养生还是智商税?
“中药+”赛道走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医一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根据《食品安全法》,《药典》中的物质只有纳入了食药物质目录,才能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原卫生部在2002年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并附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要求“产品标签标识和经营中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医师王一战向中新健康表示,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不同体质的人适宜的中药配方不同。虽然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中药加食品是否符合这一理念,以及能否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其药用价值,有待考证。
“尽管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以及奶茶雪糕等形式,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养生效果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并不适合吃,吃完这些食品以后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王一战提醒,中药成分的安全性特别重要,包括是否有毒副作用,是否适合长期食用,以及是否适合特定的人群,比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都需要评估。(记者韦香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日,杭州一家奶茶店推出188元一杯的奶茶,引发热议。
3月24日中午,记者来到网友所说的这家位于杭州南宋御街上的奶茶店。一抬头,记者看到一张醒目的价目表。其中,“红颜旧”和“枞茗天下”两款奶茶的价格瞬间夺人眼球,分别为168元一杯和188元一杯。当然,除了这两款价格颇高的,也有其他20多元的奶茶可供选择。
为何这两款茶的价格尤其高?店铺主理人黄先生告诉记者:“好的奶茶拼的是茶底,这两款奶茶的茶底用得特别好。采用的是武夷山的岩茶老枞水仙作为原料,茶叶价格在3至5万每斤。”
记者在奶茶店停留了一会儿,中间陆陆续续有人过来点单,但点的都是价格20多元的奶茶,一个小时内,未见有人购买三位数奶茶。黄先生表示:“三位数的奶茶目前销量不高,但每天也能卖出去几杯。推出这两款奶茶主要是自己的一份对新中式茶饮的情怀,想让顾客也能尝到高品质的奶茶。”
此前,杭州良渚玉鸟集便有店铺曾推出4988元一杯的咖啡;余杭区还能买到售价为13333元的贵价咖啡;上海市张园的一家咖啡店推出售价为6200元一杯的咖啡后,不到三个月时间就闭店了。
这些昂贵的奶茶、咖啡的定价是否合理?记者询问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后得知,奶茶、咖啡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店家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自愿选择购买或者不买。
来源: 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