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不到一杯奶茶的价格,却能买到和豪华茶饮媲美的口感,这样的奶茶“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
走进安徽蚌埠的甜啦啦总部,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新晋茶饮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 悄然吞噬着奶茶市场的蓝海。前不久,他们宣布启动上市计划,这家看似平凡无奇的奶茶店,到底有何独到之处,能让它在短短数年内,门店数量突破近8000家,跻身全国前十大新茶饮品牌?
作为这场“价格战“的主角,甜啦啦创始人王伟正迈向更高远的目标:未来要做到五万家门店。这位80后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独特之路。
< class="pgc-img">>“我不想做平替,而是要做到超越!“
在与王伟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创业者的直率个性和野心勃勃的抱负。他并不认同“平替“这个概念,而是将目标瞄准了“超越“。
“我觉得平替就是不如别人。如果蜜雪冰城做出这款产品,可能网友就会说已经超越了。但甜啦啦的品牌知名度不够,可能就叫平替。我想让大家说我是超越,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的目标是让大家都说我超越了。“
< class="pgc-img">>王伟直言,甜啦啦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声量。相比头部品牌如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甜啦啦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这也是造成外界将其视为“平替“的重要原因。
但王伟并不急于在短时间内翻盘。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口碑,才能真正达到“超越“的地位。“超越“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说法,而需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口碑。
“如果自己讲我想超越谁,很轻松。但如果别人来说你已经超越某某某了,那你一定是做出了一个很大的东西。“
< class="pgc-img">>这种谦逊而又坚定的态度,折射出了王伟对自身品牌建设的深刻认知。他明白,光凭嘴上说超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实在在地做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自发地认可和推荐,这才是王道。
完全放弃“平替“只做自己
作为一家新兴茶饮品牌,甜啦啦在创建初期,确实曾经模仿过一些行业巨头的做法。但如今,它已完全抛开了“平替“的思维方式,坚持做自己。
< class="pgc-img">>“我不喜欢做平替。我要做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平替就是不如别人,要替代别人。“
王伟坦诚地表示,以前甜啦啦在某些产品上可能会有参考竞品的做法,但这并非出于刻意模仿。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很多创新点其实都是建立在既有基础之上的。
“像新茶饮‘爆品‘开会,蜜雪冰城卖4块钱的柠檬水,我们也卖4块钱;茶百道卖14块起的乌漆嘛黑,我们就卖12块钱的超仙黑桑葚。这不是因为模仿,而是大家都在做茶叶加水果这样的产品。“
< class="pgc-img">>王伟表示,真正的创新并非要重新发明轮子,而是在既有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做出更优质的产品。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口碑,让消费者自己主动选择。
如今的甜啦啦已经彻底摆脱了“平替“的思维定式。王伟坚持言行一致,不做任何模仿和跟风,而是专注打造自有品牌,以品质和价格来征服消费者。
“我们现在不存在平替的问题了,因为已经把自身的品牌、产品都做得很出色了。我们现在是让别人来说我们超越了,而不是我们说自己超越了。“
< class="pgc-img">>通过不断优化提升,甜啦啦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他们不再满足于“平替“的定位,而是坚定地朝着“超越“的目标前进。
以价格作为主攻手,但也注重质量
尽管甜啦啦在知名度上还有一定差距,但他们却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甜啦啦的价格优势确实非常明显。
以“清风茉白“为例,这款奶茶的价格只需8块钱,而号称“茶饮界伯牙“的同类产品,通常要卖到16块以上。这样的价格差异,直接让消费者产生了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对此,王伟解释说,这并非简单的价格压榨,而是通过供应链和成本优化,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实惠的价格。
“我们清风茉白的成本是4块半左右,别人同类产品的成本就要6块多,但他们要卖到16块以上。我们的利润虽然不如别人高,但可以给消费者更好的价格。“
甜啦啦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低价,关键在于他们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的独特优势。王伟坦言,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光靠品牌影响力是很难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的。因此,他们选择主动控制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来压低产品单价。
“我们给加盟商的售价,利润肯定比市场平均水平要低。我们内行是知道别的品牌的利润的,我们对比过,肯定比他们的低。“
甚至在某些产品上,甜啦啦会主动让利,将利润率控制在50%以下,以换取更好的价格。这一做法,也让他们得以在价格战中保持优势地位。
但王伟强调,甜啦啦绝不会为了价格而牺牲产品质量。他们会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努力压低成本,给消费者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不能光追求好,不追求价格,我们一定是好东西加上好价格。“
这种 “好东西+好价格“的理念,正是甜啦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他们既注重产品质量,又懂得如何通过成本优化来提供更实惠的价格,这样的组合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由县城小店迅速遍布全国
虽然在知名度上还无法与头部品牌相提并论,但甜啦啦的发展速度却让人刮目相看。短短数年时间,它就从安徽蚌埠这个三线城市,迅速遍布全国,在县城和乡镇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成立于2015年的甜啦啦,第一年就开出了92家门店,仅2年后,门店数量就突破了4000家。这样的爆发式增长,令人不禁感叹,这家小小的奶茶店是如何做到的?
王伟坦言,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对下沉市场的深度洞察。相比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区域,才是甜啦啦的主战场。
“市场和我们的核心用户,让我们不得不选择下沉市场。2015年左右,在三线城市,一杯奶茶卖五六块钱很多人就买得起,但如果卖二三十块,没人会买。“
这样的价格定位,正好切中了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痛点。他们更关注性价比,而非高端品牌。正是凭借着超值的价格和产品体验,甜啦啦得以迅速在下沉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数据显示,甜啦啦三线城市及以下的门店,占比已超过80%,而同样聚焦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这个数字不到60%。这种差距,清晰地反映了甜啦啦对下沉市场的深耕程度。
不过,王伟并不打算永远局限于三四线城市。未来,他们也将冲击一线城市,并计划以补贴的方式,来打造品牌影响力。
“我们未来肯定要去一二线城市,甚至全世界。100万一年房租的地方我也能做,只要生意好,大家都认可甜啦啦,我可以再给一些政策补贴。“
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对供应链的自主控制。虽然最初尝试过自建冰淇淋厂等,但最终发现外包更加高效。如今,甜啦啦正在寻求与投资人的合作,希望借助外部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供应链和营运管理能力。
从一个安徽三线城市的小店,到如今遍布全国的“隐形巨头“,甜啦啦的发展轨迹堪称奇迹。他们凭借对下沉市场的深度洞察,以及对成本和供应链的精细管控,在价格战中占得先机。
但王伟深知,仅凭价格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正在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以期最终实现“超越“的宏伟目标 —— 未来要做到5万家门店。
一个80后的执着梦想
对于很多人来说,80后已经不再是什么“新生代“,但对于甜啦啦的创始人王伟来说,这个年龄段恰恰成就了他的独特人生轨迹。
1980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在安徽萧县长大的王伟,原本并不是什么商界精英。年轻时的他,在家乡做过餐饮生意,也曾经打过工。直到加盟了蜜雪冰城,王伟才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没有蜜雪冰城,就没有甜啦啦。“王伟坦诚地表示,蜜雪冰城的加盟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4年,32岁的王伟在安徽蚌埠开了几家麻辣烫店,后来加盟了8家蜜雪冰城。通过这个过程,他对奶茶行业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洞见。不久之后,他决定自己单干,创办了甜啦啦。
“我记得是在2013年的时候,麻辣烫店对面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冰淇淋两块钱一个,我一吃,哇!那么好吃,才两块钱。我当时就说这生意肯定火,果真开业以后天天排队,乌啦啦的那么多人。“
对比自己的麻辣烫店,蜜雪冰城的生意火爆程度,让王伟羡慕不已。凭借自身的社交能力,他很快与蜜雪冰城老板成为了好朋友,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经营奶茶店的技巧。
很快,王伟就决定转型做茶饮行业。他先是加盟了8家蜜雪冰城,用短短10个月的时间便开出了这么多门店,这让蜜雪冰城的人都对他赞叹不已。
“我用那么短的时间开了那么多店,蜜雪冰城的人经常说,多跟王老板学习学习,看他这个经营逻辑、模式和思想,多好。“
这种速度和能力,无疑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在王伟看来,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蜜雪冰城的启迪和帮助。“没有蜜雪冰城,就没有甜啦啦。“
在蜜雪冰城的启发下,王伟开始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凭借多年的餐饮经验,再加上对蜜雪冰城经营模式的深入了解,他决定自己开始做茶饮品牌。
2015年1月8日,甜啦啦正式诞生。仅仅一年后,这家新晋品牌就开出了92家门店,发展势头惊人。
从一个普通的80后小伙,到如今掌
-------------------------
从一个普通的80后小伙,到如今掌控着一个遍布全国的茶饮帝国,王伟的人生蜕变实在让人感叹。
在短短数年内,他凭借对市场的洞见和对成本的精细管控,带领甜啦啦从安徽小城一跃成为了全国前十大新茶饮品牌。如今,他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了国内市场,甚至瞄准了全球版图。
“我未来想做50000家店,不光要去一二线城市,我还要去全世界。“这样宏大的目标,折射出了王伟对事业的狂热追求。
但即便面临如此巨大的野心,王伟依然保持着一种谦逊的态度。他认为,想要真正实现“超越“,单凭自己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口碑。
“如果别人来说你已经超越某某某了,那你一定是做出了一个很大的东西。“这句话,道出了王伟对品牌建设的深刻认知。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体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正是这种执著而又务实的态度,成就了王伟的创业之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餐饮小老板,到如今掌控着一个遍布全国的茶饮帝国,他的人生足迹无疑令人震撼。
不过,王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正积极寻求与投资人的合作,希望借助外部资源,进一步提升甜啦啦的供应链管控和品牌影响力。
“我们现在已经在谈投资了,不是为了钱,而是想借助他们的资源,让自己在团队建设和上市等方面有所提升。“
一位80后创业者的蜕变之路,充满了励志和传奇色彩。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迅猛崛起,王伟的执着梦想,让甜啦啦成为了当下茶饮界最耀眼的新星。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仍在不断探索着更高远的目标。未来若干年,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创业历程时,相信甜啦啦将会创造出更加惊人的成就。
这位80后创业者的独特人生轨迹,无疑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一个人的理想和决心,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令人叹服的业绩奇迹。
对于王伟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或许最重要的不是外界的评判,而是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断超越自我。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这个万千商业机会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日奶茶界拼多多,蜜雪冰城能否穿越价格战的风暴眼,保持王者地位?且看市场如何演绎这场性价比与生存的较量
在奶茶江湖的波澜中,蜜雪冰城作为性价比的代名词,一直是众多消费者心中的宠儿
其创始人张红超,自1997年在河南郑州开设首家刨冰店起,便踏上了这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从寒流刨冰到如今的蜜雪冰城,张红超用低价与品质,编织了一个关于性价比的传奇
然而,市场的残酷远超想象
随着2024年的到来,蜜雪冰城虽手握百亿营收与数万门店,却也不得不面对价格战带来的冲击
各大品牌纷纷下沉市场,以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产品吸引消费者
蜜雪冰城,这位昔日的性价比之王,也未能幸免
其年销量虽高达40亿,但在价格战的风暴中,仍出现了暴跌50%的惨状,更有上万家门店面临关闭的风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蜜雪冰城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一面
它不断推出新品,优化供应链,试图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体验
然而,市场的反馈却并未如预期般热烈
消费者对于低价产品的期待,往往伴随着对品质的质疑
蜜雪冰城,这位性价比的守护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IPO上市的不顺,更是让蜜雪冰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本市场对于奶茶行业的态度逐渐趋于谨慎,投资者对于品牌的盈利能力与持续增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蜜雪冰城,这位曾经的资本宠儿,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审视与考验
面对蜜雪冰城的困境,网友们的观点各异,但无一不透露出对奶茶行业的关注与思考。
加盟商、连锁店,这些字眼在网友眼中似乎成了‘收割韭菜’、‘上市圈钱’的代名词。他们担心的是,蜜雪冰城的快速扩张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加盟商利益的忽视与压榨?
‘我相信蜜雪冰城是最便宜的奶茶,但我更相信蜜雪冰城是最垃圾的奶茶。’这句话道出了部分消费者对性价比与品质之间矛盾的无奈。在低价与品质之间,他们似乎难以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都是添加剂,谁还会买给自己孩子喝?’这句评论反映了消费者对奶茶行业安全问题的深深忧虑。在追求口感与美味的同时,他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健康与安全。
‘奶茶害死了下一代’,这样的极端言论虽显偏激,却也透露出部分人对奶茶行业过度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担忧。
‘国家就应该全面禁令开奶茶店’,这种呼吁虽不切实际,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对于奶茶行业监管与规范的期待与呼吁。
从网友的评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蜜雪冰城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奶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如何保证产品品质与消费者健康?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兼顾加盟商与消费者的利益?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蜜雪冰城的智慧与勇气,也促使整个奶茶行业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变革
面对未来,我们期待蜜雪冰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继续在奶茶江湖中书写属于性价比的传奇
同时,我们也希望整个奶茶行业能够加强自律与规范,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 class="pgc-img">>| 刘俊宏
编 | 刘雨琦
7000家门店、7.94亿杯奶茶,在杨枝甘露和茉莉奶绿的甜腻中,茶百道被送上了市。
8月14日,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的第二个上市品牌。
招股书一经披露,市场旋即骚动不已。
原因在于,茶百道的部分数据表现居然比“老炮”蜜雪冰城还要炸裂。对比二者的业绩和利润率后发现,虽然当前茶百道的营收规模与蜜雪冰城还相距甚远,比如,2022年营收42亿,连蜜雪冰城2021年营收103.51亿的一半都不到。开店数量(2021截止5077家)只有蜜雪冰城(2021年度20511家)的四分之一。但对比利润率,三年下来(2020-2022),茶百道平均净利润率是22%,高于蜜雪冰城2021年净利润18%。
茶百道突破了“雪王”蜜雪冰城的利润天花板,也再次印证了新茶饮加盟模式的高利润。“知道加盟模式赚钱,不知道这么赚钱”,有业内人士评价道。
事实证明,蜜雪冰城不是特例,茶百道还能将利润率挤到一个新高度,难怪众多新茶饮品牌将重心转向加盟。
< class="pgc-img">>高利润率的背后,是茶百道对加盟商的“压榨”更为极致。通过招股书,我们可以从其自营“看板店”的商业模型中看出,茶百道只给加盟商留了14%左右的毛利率。这个微薄的利润空间,让加盟商在去掉人工、房租、水电之后,要长达6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而一家奶茶店是否能开6年,还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茶百道急于冲刺上市,寻求把自己标一个好价钱。一旦上市,茶百道市值或将高于上轮的融资估值180亿。
但那些替茶百道“打工”的加盟商兄弟们,他们的未来还好吗?茶百道会重走奈雪的老路,上市即巅峰吗?
01高利润率,来自对加盟商的压榨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的商业模式十分清晰,基本上是我们对加盟模式的一般想象——品牌方收取加盟商的加盟费,再从日常的供货中获取利润。
在这个路子下,茶百道在加盟商的簇拥下飞速扩张。
首先是店铺数量的指数级增长,2020年初,茶百道有531家店,到2022年,增加到了6361家。对应向加盟商销售的货品金额,也从2020年的8.2亿一路增长至2022年的38.1亿。
< class="pgc-img">>三年多新增近6000店铺的背后不是“屋门大开”,恰恰相反,这是茶百道对加盟商一边涨加盟费,一边“严格筛选”的结果。
将各种加盟费用收入与新增店铺数量相除,可以看到平均新增店铺加盟费用从2021年的5.58万跃升至2023年前三个月的17.33万。
< class="pgc-img">>加盟费用涨了,但是茶百道对“交钱打工”这件事保持着严格的态度。招股书显示,只有4%的“天选打工人”才“有幸”加入茶百道的大家庭,跟着挣钱。
< class="pgc-img">>那么,令加盟商“挤破头”都要进入的品牌,入场券是多少呢?经百度查询,标注茶百道官网页面显示正在升级中,暂时看不到。但是我们在经过多个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比对,大致还原了相貌。
加盟费用大概包括,品牌授权费:30000元;开业综合服务费:40000元;培训费:5000/人(首次培训人员不少于4人);综合运营服务费:门店营业额满60000元按1%收取,部分区域按固定费用1000元/年收取;运营管理保证金:15000元;外卖平台管理服务费:2000元/年;美团大众商户服务费:2000元/年;设备费:约130000-150000元(根据门店情况配置);首次配货费用:40000元起。加起来,开一家店最低需要27.9万元的基本费用。
成本有了,但是加盟商能挣多少钱,茶百道没有给出直接答案,只是在招股书中给出了线索。
在2023年一季度里,茶百道有6家自营店。三个月合计收入为770万元,扣除销售成本659万元。经计算,茶百道直营店的年营收为513万,毛利率为14%。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了排除“看板店”可能存在的销量偏差,商业数据派以批量订购(50杯)同一款招牌饮品为由,向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多家位于商圈的店铺询问日销量。
总体看来,一线城市的日销量在800杯左右,其中不乏有店铺的日销量超过1000杯。新一线城市店铺中,销量在600-700杯的水平。在二线城市中,几家店铺回复比较模糊,表示出货量在500杯左右,不是很稳定。
若以二线城市为基准,日销500杯,杯均价为16.5元,以360天为营业周期,对应营收能够达到接近300万,对应毛利为42万。在二线城市里,假设4人店,人力成本为24万/年,再去除10万的房租和5万的水电,这些其他可变成本后,净利润只剩下三万。
< class="pgc-img">>这么算下来,加盟茶百道的盈利周期非常久。或许,加盟商还能通过品牌方在线上营销获取流量,加盟商对未来的增速或许会有期望。
但如此一来,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茶百道为何要上市?
产生疑问的原因,是来自资本市场中的一道常识题——在企业融资中,相比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成本更高。但看完了茶百道的招股书后,我们的感觉是,茶百道不差钱,但又选择了高成本的融资方式。
尤其是在交表前三个月,茶百道刚拿了两轮融资。
先是在今年5月22日一轮,是兰馨亚洲领投,正心谷资本、苏州悦享、新希望旗下投资机构新津昇望、番茄资本跟投。到了6月19日,茶百道再签增资协议,中金公司旗下中金同富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5.15万元,现金代价2000万元。以兰馨亚洲领投8亿元,对应持股4.56%计算,茶百道的估值超过175亿元。
截止到2023年6月,茶百道账上有21亿(现金及等价物+金融资产),没有短期负债。另一边,茶百道的商业模式决定其扩张依赖于加盟商的意愿。从近几年店铺数量增长上看,加盟商确实踊跃加盟,但只能获得微利。
< class="pgc-img">>茶百道对上市如此焦虑,到底是为了什么?
02上市,跟增长极限赛跑
在名著《福尔摩斯》系列中,名侦探福尔摩斯曾对华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 ”
拨开茶百道面前的重重迷雾,这个事实便是,或许上市即巅峰,茶百道现在的模样,可能是未来几年最好看的样子。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逻辑有千万种,但本质是在对公司未来的价值进行博弈。增长,也就成为了判断公司未来价值最有效的指标。
例如在最常用的PEG估值法中,基本公式是就是市盈率/年化增长率*100。PEG的比值较高,说明公司可能高估,反之则可能低估。换句话说,公司的预期增长越高,相应能够承载的市盈率(PE)也越高。
从增长的角度来看,茶百道增速可能即将见顶。
要判断茶百道的增速预期,我们还得回到加盟商模式的第一性原理:即品牌方的收入要想不断增长,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加盟商加入。换言之,茶百道的增长与加盟商的利益深度绑定。
加盟商如果没“肉”吃了,离开品牌方的日子也不远了。
先看茶百道的加盟商增长速度。2020年-2022年,茶百道门店数量从2242间、5077间,增加到6361间。由于茶百道自己的门店现在只有6家,我们忽略看板店的影响,将茶百道的门店的增长按城市分级拆分。假设我们对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简单乘四倍处理。那么可以看到,茶百道加盟商的增量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已经失速。
< class="pgc-img">>然而茶百道认为是其未来发展战略,招股书中表示要进一步加密二线及以下门店。但这样的说辞,改变不了一线和新一线的店铺才是最挣钱的事实。毕竟只有高销量才能带来切实的营收转化。
< class="pgc-img">>在我们对多家店铺的咨询中,我们看到的普遍情况是日销500杯以上。然而,根据茶百道招股书中计算出来的店均日销量仅为347杯。简单计算后的2023年全年店均日出货数据为345杯。考虑到每年新开店铺受到产能爬坡或开店较晚,可能对平均销量产生影响。但经比对,从2021年开始,茶百道的日均店铺销量为327杯,与当前的数据差异不大。故此单店平均销量数据具备一定参考意义。
< class="pgc-img">>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线和新一线店铺的高销量,这意味着大量下沉市场店铺的日销量很可能达不到347杯的水平。
如果以350杯/天进行推算,杯均售价为16.5元计算。对应一年毛利润约为29万。如果再在这个基础上考虑人工、房租成本,假设下沉市场用人成本为6万/年,房租成本为10万/年。那么按照茶百道要求的最低初始培训资格证数量,单店4个人则不可能回本。若只用一个人,那么回本周期要达到4年以上。
如此一来,反而解释了茶百道近几年高速扩张,但闭店率极低的原因。
< class="pgc-img">>四年的回本周期是否过长,我们还是用蜜雪冰城作为对比。
根据蜜雪冰城的招股书和专家电话会议的内容,蜜雪冰城单店的净利率在18%,开一家店的成本在40-60万。2021年,蜜雪冰城全年一共卖了35.2亿杯饮品,20511家门店(2021年底)测算,平均每个店铺每年卖17.27万杯,平均价格7元,对应年营收120万左右,需要两年左右回本盈利。
茶百道的回本周期过长,核心原因还是加盟商的利润率太过于微薄。
如果用茶百道出售原材料收入/销量简单得出供货原材料价格。2023年一季度茶百道货品收入为1155(百万),销售杯数为226.6(百万),对应物料成本为5.1元/杯,大概占每杯收入的31%。但问题是,茶百道的直接材料成本不太具备参考价值。
< class="pgc-img">>这是因为茶百道的店铺经营模式过度依赖线上销售,线上销售收入占比达到为58%。作为参考,蜜雪冰城为31%(2022一季度)。也就是说,造成茶百道单店利润率低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加盟商被品牌方和线上平台抽了两遍“佣金”。
更进一步,对于加盟商来说,如果销量未来能够预期增长,那么当下的回本周期较长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实际上,茶百道未来店铺的销售增量也即将见顶。增长速度从单店零售额、店均销量和品牌方平均出货收入的增长率上,已经在2022年停滞了。
< class="pgc-img">>如此一来,茶百道上市的一系列动作的答案也显现了出来。
为何从7月24日传出消息,一个月内便递交招股书;为何在发展期茶百道在一级市场“透明”,但交表3个月内紧急获得两轮融资;为何茶百道并不差钱却还是选择上市的方式融资?
归根结底在于,茶百道如果不在高点收割,错过了当下的增长拐点,后面再冲上市,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话又说回来,后面急着排队上市的加盟模式新茶饮品牌们,未来表现会比茶百道更会好看吗?
#茶百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茶百道# #蜜雪冰城#
欢迎关注商业数据派,获取更多商业故事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