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全国饭店业振兴大会开幕式7月17日在广州举行。本届文化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新要求下,按照“精、新、特”的目标,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中国饭店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新华主持开幕式,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致开幕辞。
疫情给行业带来了困难,但也促使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住宿餐饮业积极创新,努力复工复市。住宿餐饮企业开始了客房预售、食材零售、直播带货、运维私域流量、社群营销、无接触服务等多种尝试。
韩明认为,从长远来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住宿餐饮行业绿色化、数字化、多业态化的进程。企业将加速数字化运营,通过在线办公、在线培训、会员转化、社群运维、智能化服务等,升级线上产品,发力线上服务,用科技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将加速绿色发展,提高应急风险防范能力,快速适应消费者对放心、安全、健康的新发展需求,促进服务模式创新。企业将加速多元化商业变革,积极启动本地消费,深挖周边社区消费,将以特色食材、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组合等方式重构业务组成,抢抓新生消费机遇。企业还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组织变革,运用任期激励、岗位分红、员工持股、事业合伙人等方式,建立共担、共享的新型组织形态。
韩明表示,总体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中国住宿餐饮业向上的、顽强的、旺盛的生命力没有改变。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的促进消费回补和释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以及旅游、会议、婚宴等市场的逐步放开,预计下半年将迎来消费市场的全面恢复。当下,全国各地稳步推进经济复兴,中国饭店协会将带领全国住宿餐饮企业正确认识“时和势”,积极面对“危和机”,全力实现“保和稳”,推动行业尽快市场复兴,引领行业迈入疫后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时代。
开幕式上举行了首届“717 百城千店绿色消费节”启动仪式。7月18日-8月18日,中国饭店协会将联合美团酒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国首届“717 百城千店绿色消费节”活动,联动全国超100个城市的30多家酒店集团、1500多家酒店推出多项特惠活动,协力营造“放心吃、安心住、健康行”的绿色消费氛围,加速酒店餐饮行业的疫后复苏。
活动期间,美团酒店将在美团App和大众点评App中设立“717 百城千店绿色消费节”专区,打造“放心消费 健康生活 特价好房 非住不可”活动。围绕城市周末游、休闲度假与健康运动等多元场景,包括碧桂园、雷迪森、格兰云天、有戏电影酒店等知名品牌在内的众多优质酒店和民宿商家,将通过“多店通兑房券”“超值一口价”“团购套餐”“品牌专场”四类主题活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超值价的优惠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本次消费节活动的众多商家中,不乏各地的高星级酒店以及大众点评2020“必住榜”上榜酒店,这将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717 百城千店绿色消费节”的举办,不仅是为了用优惠的价格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同时也帮助酒店行业更好地锁定消费需求,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助力酒店行业复苏。
第九届中国文化节暨全国饭店业振兴大会将持续到8月18日,本届文化节以“新消费、新空间、新供给”为主题,通过举办主论坛、多场平行论坛以及启动“717 百城千店绿色消费节”等诸多活动,探索中国饭店行业疫后突围之路,促进住宿消费市场回暖复苏。
历史瞬间】
合资饭店 正式迎客
1982年4月28日,建外大街5号,一栋崭新的高楼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一天,北京建国饭店正式迎接八方来客。
“中国第一家真正西方式的饭店在北京开张了”、“建国饭店一夜之间被誉为城市里最好的饭店”……这家北京首次与外国人合资、由外国人设计、有外国人参与管理、带有西方建筑风格的现代饭店,一时间引来外媒纷纷报道。
当时,北京建国饭店由两座楼和裙房组成,前低后高,既隔绝了来自大街的噪音,又照顾到客房的视野。共有房间467套(间),设置温馨舒适。饭店一营业就宾客盈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1982年4月28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正式营业。
建国饭店
对外开放“样板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来京的海外旅游者与日俱增,从1976年接待不足2万人,到1980年接待了28万人。当时,北京设施较好的涉外饭店只有11家,客房不足5000间,驻外使领馆给来华的外国人发签证时,要先确认到北京的住所是否能落实。
而北京建国饭店的建设缘由也很明确:就是要缓解北京的“住店难”的。
当时,旅游饭店业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北京建国饭店最终确定由中方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合资建造。建成后的北京建国饭店,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家经中央批准的中外合资酒店,成为生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样板间”。而北京建国饭店的成长过程,堪称一部微缩的改革开放历史。
新建旅游饭店提上日程
1978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安清凤还没在华侨饭店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坐热,就成了北京建国饭店筹备组的一员,饭店开业后,正式担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党、团、工会组织工作。
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客人往往在北京游览结束后住不进饭店,只能调用专车或飞机把客人送到天津、南京等城市去过夜。实在是去不了外地的,饭店就安排客人睡在餐厅或会议室里。客人们怨声载道:“我们想北京、盼北京,来到北京睡餐厅。”
为了尽快解决北京因饭店严重不足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成立了利用侨资、外资建设饭店领导小组。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把旅游饭店“建得快一些,建得好一些”。
当时我国还没有中外合资的法律法规,有外商直言:“等你们有了法律我们再来。”筹建组与外商谈判合资建酒店,既无法律可依,又无先例可循,犹如在激流中“摸着石头过河”。
1979年6月,1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核批准了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合资建造北京建国饭店的项目。7月,第一部外商投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公布。10月,由北京市旅游局所属“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在香港注册的“中美旅馆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营合同》。
北京建国饭店从中外双方合作协议书的谈判、签字、批准到《合营合同》的起草、商谈、签订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一举改变了我国过去饭店作为事业单位、实行行政管理的体制。“中国也能有高效率!”陈宣远在回忆文章中感慨。
经营管理权引发争议
今年89岁的安老提起当年饭店筹建经历,最难忘的是一场关于饭店经营管理权的争议。
在中方看来,建在北京的饭店当然得由中方管理,否则就会背上“卖国”的骂名。但外方不同意,甚至直言“中国没有饭店,你们管不好”。一开始中方并不理解,后来考察了国外酒店,才大开眼界:“原来饭店客房里就有澡堂啊!”
在安清凤看来,北京建国饭店大胆聘请香港半岛饭店集团作为外方委派的管理队伍,与中方团队合作,开创了我国饭店业直接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先例,又符合我国实际,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管理办法。
自打北京建国饭店项目筹备的第一天起,内部冲突和外界质疑就没断过,也带来了新旧观念的碰撞。饭店开业后,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中方通过备忘录等合法形式,督促外方批准建立了职工食堂、更衣室、浴室,还推动建立党、团、工会组织。起初,外方经理不理解党团组织还要开会,一见到安清凤就喊“no meeting(不开会)”。
在安清凤等人的推动下,工会为中外方员工组织多场体育比赛、旅游、联欢会等活动,中外方形成了互相学习的良好气氛,合力提升饭店的运营管理水平。
来自澳大利亚旅行团的客人提出想在十三陵吃一次野餐,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饭店用五辆卡车把130多套餐具、酒具、桌椅和食品拉到了十三陵,客人们对饭店的周到服务表示惊叹,感慨这次住店经历“终生难忘”。
开业第一年实现盈利
声名鹊起的北京建国饭店,在开业头一年就赚了150多万元,接待了外国旅游者1208.58人次,大大缓解外国旅游客人在北京“住店难”的问题。第二年更是赚到400多万元,仅用4年就连本带息还清了银行的全部贷款。
尽管已经退休28年,安清凤仍愿意隔三差五回来给年轻人讲讲古:“就用了10年,我们累计创汇2.3亿美元,赚回了7.6个建国饭店!”
北京建国饭店还成为一所人才学校,不断培养、造就、输出了饭店各类优秀人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中国酒店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建国饭店的成功,直接击破了引进外资的“卖国主义”论调,也印证了“外方能赚钱,我们会赚得更多”的合资合作模式的盈利预期。
1984年7月9日,国家旅游局上书国务院,提出在全国推广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此后,全国试点建国饭店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的饭店达到了102家,有力推动了国内饭店经营管理的改革进程。
如今,长安街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国门外成了北京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而北京建国饭店仍然保持着低调和优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北京建国饭店,陈设温馨舒适。
【记者手记】
旅游饭店业率先开放
旅游饭店业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审批三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两家是旅游饭店,北京建国饭店为外资审字(1980)第二号,北京长城饭店为外资审字(1980)第三号,第一号为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北京长城饭店于1981年动工,1983年最终建成。
位于北京东三环繁华地段的兆龙饭店,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由港商捐资建立的饭店,同样也是现代中国吸引外资、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1981年7月6日,邓小平出席建设兆龙饭店签字仪式,亲手接过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刚先生给予的捐款,同意包先生希望以父亲“包兆龙”的名字命名该饭店的愿望;1983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为筹备中的兆龙饭店题写店名;1985年10月25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兆龙饭店开业典礼,既体现了对利用侨资、外资建造旅游饭店的支持,也展示了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决心和信心。
1983年,国内其他利用侨资、外资建造的旅游饭店如金陵饭店、白天鹅饭店等建成开业的喜讯相继传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合资饭店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建立起现代企业模式,对我国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一时刻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亿万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迅速展开。
就在开国大典的当天晚上,北京饭店承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被誉为“开国第一宴”。
< class="pgc-img">>这场宴会不仅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象征,也是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绝佳机会。
在宴会的筹备和实施过程中,无数幕后英雄默默付出,使这场宴会成为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佳话。
然而,这场盛宴的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究竟是谁主导了这次宴会的筹备?那些精美的菜肴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场宴会对中国国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一个划时代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告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历史,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纪元。
< class="pgc-img">>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
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基础设施落后,各种挑战接踵而至。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全面展开各项建设工作。
各地人民在党的号召下,积极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 class="pgc-img">>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红旗飘扬,气氛热烈。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这一声宣告不仅响彻神州大地,也震撼了全世界。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象征。
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 class="pgc-img">>开国大典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还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
同时,这一盛大典礼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强大,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就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结束后,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由600余位宾客参加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史称“开国第一宴”。
< class="pgc-img">>这场宴会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的庆祝,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绝佳机会。
通过这次宴会,中外宾客能够感受到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礼仪风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新中国的了解和信任。
选择北京饭店作为“开国第一宴”的举办地并非偶然。
北京饭店位于天安门东侧,是当时北京最为高级的饭店之一,具有丰富的宴会承办经验。
然而,对于承办如此重要的国宴,北京饭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class="pgc-img">>过去,北京饭店一直以经营西餐为主,而此次宴会要求提供中餐,这对北京饭店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为了确保“开国第一宴”的成功举办,中央人民政府精心策划了宴会的每一个细节。
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菜单,并从全国各地调来了顶级厨师,以确保菜肴的质量和口味。
宴会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也传递了新中国对中外友好合作的诚挚愿望。
< class="pgc-img">>“开国第一宴”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宴会,它象征着新中国的自信与希望,也开启了中国国宴文化的新篇章。
这场盛宴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新中国的无限潜力。
那么,这场历史性宴会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开国第一宴”的承办地,北京饭店无疑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北京饭店坐落在天安门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是当时北京最为高级的饭店之一。
尽管如此,承办如此重要的国宴,对北京饭店来说仍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过去,北京饭店主要以经营西餐为主,而此次国宴要求提供中餐,这对北京饭店的厨师团队来说是一大考验。
< class="pgc-img">>为了筹备这场宴会,北京饭店上下齐心协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首先,饭店对宴会厅进行了全面的装饰和布置。
几百张餐桌整齐排列,每张桌子上的餐具、酒杯、餐巾等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摆放,以确保宾客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此外,饭店还加强了对服务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以最专业的态度应对宴会当天的各种情况。
在“开国第一宴”的筹备过程中,有几位关键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郑连富,他是当时北京饭店的“宴会总管”,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宴会设计师”。
郑连富长期担任宴会总管一职,对业务十分精通。
为了确保这场国宴的成功,他全程参与了宴会的每一个环节,从菜单设计到场地布置,再到服务流程,他都一一把关。
< class="pgc-img">>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也在筹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心清是新中国留用的礼宾专家,对北京的饮食业了如指掌。
他不仅亲自审定了宴会的菜单,还调动了北京城中最优秀的厨师团队,确保每一道菜都能完美呈现。
周恩来总理更是亲自过问,多次指导筹备工作。
< class="pgc-img">>“开国第一宴”的菜单设计是整个宴会筹备工作的核心部分。
周恩来总理决定选用兼容南北菜系之长、适合大众口味的淮扬菜招待客人。
淮扬菜以其清鲜平和、原汁原味的特点著称,既能够满足来自五湖四海宾客的口味,又能体现中国传统美食的精髓。
为了确保菜肴的质量,北京饭店专门从京城有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调来了朱殿荣、孙久富、王杜昆、杨启荣等9名顶级厨师为“开国第一宴”掌勺。
菜品的选择也非常讲究,比如鲍鱼浓汁四宝、东坡肉方、蟹粉狮子头、鸡汁煮干丝、清炒翡翠虾仁和全家福等,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制作,不仅在味道上令人回味无穷,更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 class="pgc-img">>为了确保“开国第一宴”的成功,北京饭店还特别组建了一支由顶级厨师组成的团队。
这些厨师不仅技艺精湛,而且经验丰富,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烹饪需求。
在宴会前夕,这支厨师团队在北京饭店内进行了一系列紧张的训练和准备工作,确保每一道菜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郑连富作为宴会总管,不仅负责整体的协调工作,还亲自监督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
每一道菜肴从原材料的选择、烹饪的火候,到最终的装盘,都经过严格的把关。
厨房内,上百位厨师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煎、炒、烹、炸,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为了确保每一道菜的口味和质量,他们反复试验,力求完美。
< class="pgc-img">>此外,为了确保宴会当天的顺利进行,北京饭店还组织了多次模拟演练。
服务员们按照预定的流程反复演练,从迎宾到上菜,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无懈可击。
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如期举行。
宴会当天,整个北京饭店被精心布置得焕然一新。
宴会厅内,几十张餐桌排列整齐,每张餐桌都铺上了洁白的桌布,餐具、酒杯、餐巾等一应俱全。餐桌的布置不仅讲究美观,更考虑到实用性和便利性。
主桌被摆放在宴会厅的中央,既显得突出又能与其他来宾席互相呼应,方便宾客们之间的交流。
< class="pgc-img">>这场宴会的与会宾客不仅有新中国的高级领导人,还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友好国家的外交使节、以及各界代表。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出席,与宾客们共庆新中国的成立。
在宴会上,毛泽东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新中国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各国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他的讲话赢得了现场宾客的热烈掌声。
周恩来总理作为宴会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亲自招待宾客。他在宴会上与各国使节亲切交谈,详细介绍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未来规划。
在宴会厅内宾客们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厨房内则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几十位顶级厨师在郑连富的指挥下,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
煎、炒、烹、炸,每一道菜的制作都要求极高的技艺和精准的把控。
为了确保每一道菜的质量和口味,厨师们在细节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宴会前夕,厨师们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确保每一道菜在最短时间内上桌,同时保持最佳的口感和温度。
为了保证宴会的顺利进行,他们采用了流水作业的方式,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整个厨房运转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
每一道菜从制作到上桌,都经过了严格的时间控制和流程管理。
< class="pgc-img">>“开国第一宴”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新中国的一次重要庆典,更是一场展示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盛会。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的盛大庆典。
经过十年的建设,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刚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一场盛大的国庆招待会。
这场宴会不仅是对新中国十年成就的庆祝,更是展示中国新面貌的绝佳机会。
筹备这场规模宏大的宴会,涉及的工作量和复杂度远超“开国第一宴”。
为了确保宴会的顺利进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筹备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从场地布置、菜单设计,到人员培训和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细致的策划和反复的推演。
< class="pgc-img">>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的重要建筑,选址在这里举办国庆宴会,既展示了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又具备了足够的空间和设施来接待大量宾客。
宴会前夕,数千名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齐心协力,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只为确保这场盛会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1959年9月30日晚上7点整,备受瞩目的国庆十周年宴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拉开帷幕。
宴会厅内,数千名宾客齐聚一堂,场面恢宏壮观。
宴会开始后,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依次入场,与各界代表和外宾亲切交流。
毛泽东主席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展望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
< class="pgc-img">>宴会的菜肴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制作,既有传统的中式美食,也有一些融合了西方风味的创新菜品。
宾客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欣赏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宴会过程中,乐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舞蹈演员们表演着精彩的节目,整个宴会厅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与“开国第一宴”相比,国庆十周年宴会在规模和规格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不仅体现了新中国十年来的巨大进步,也展示了国家对外开放和友好合作的诚意。
如果说“开国第一宴”是新中国展示自己的一次初尝试,那么国庆十周年宴会则是国家实力和自信的全面展现。
< class="pgc-img">>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宴主要以传统中餐为主,展示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礼仪风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国宴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从“开国第一宴”到国庆十周年宴会,再到今天的国宴,新中国的国宴经历了从奢华到简朴、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从“开国第一宴”到国庆十周年宴会,再到今天的国宴,新中国的国宴文化经历了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每一场国宴不仅是一次饮食文化的盛会,更是一次展示中国软实力的机会。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