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服务员……”
如果你在外吃饭时,连叫数声也没人帮你添茶倒水或是点菜加饭,请先不要动怒。因为这家餐厅的老板或许和你一样无奈——服务员不够用了。
近日,记者通过对沪上餐饮业的调查发现,尽管生意有所好转,但“招工难”的常态却使得很多老板“笑不出来”。当前,申城一线服务员的“均价”已上涨到了“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水平,但社会招聘仍然应者寥寥。为此,不少大型餐饮连锁集团采取了校企合作、兼职救急以及内部奖励等方式,意图尽可能守住正常经营的人员规模“底线”。
只是,这些举措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答案怕是否定的。
雇年轻女孩成一种“奢望”
年轻、卖相好、手脚麻利、说话周到、性格温柔……这些,是一个餐厅通常对于服务员提出的要求。
不过,如果你想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在市场上招人,空手而归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此前多次公布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前五名均来自服务业,餐厅服务员名列其中。
在上海,春节后的餐饮业依然缺人,大量餐馆门前都张贴着招聘广告,在这些招聘的职位中,最短缺的就是服务员、传菜生、收银员、小时工等岗位。
“缺工是常年缺,而春节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一现象。”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并不避讳地指出,“对如今的新生代年轻人来说,去餐饮行业打工的吸引力并不大。”
金培华表示,在春节期间,不少餐饮企业的生意比较好,因此对人员的需求渴望更大,“元宵节后,高峰期有所缓解,人员规模也不再捉襟见肘。倒是一些刚开业的餐厅以及小型餐饮业的招聘需求,要比中大规模的餐饮企业着急。”
“雇年轻女孩是个奢望,我现在是个人愿意来干就行。”在四平路上,一家酸菜鱼餐厅的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要求是“男女不限、年龄不限、经验不限”,“我自己家亲戚全都上岗了,实在忙不过来。”
在这条街上,二三十家餐饮店贴出的告示,普遍的起薪在5000元左右还包吃住,但记者问询下来,即便条件看起来不算太差,但依然鲜有人问津。
现实矛盾导致怪圈难破
在金培华看来,餐饮业一线缺工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诸多现实矛盾导致难以打破。
“涨薪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打击依然存在,企业成本也必须要予以考虑。”金培华如此说道。
家府潮汕菜在沪上有十多家门店,其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待遇而言,企业已经给出了自己尽可能的诚意,“我们甚至比同类餐厅的薪资还要高出近1成。”
但即便如此,家府潮汕菜仍然人员存在缺口。因为费劲招来了人,但“能留多久”是个问题,流失率较高让企业头疼。
“不少年轻人觉得工作不体面。”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抱怨工作累、年轻服务员的不满大多集中于工作体验以及社会尊严感,“现在这些00后也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做得开心、舒服是首选,很少会考虑去餐厅端盘子做服务员受气。”
而这种变化,在上海各大餐饮企业的一线服务员身份证号码上就彰显无遗。
“310打头的上海户籍服务员,别说我们店没有,就是整个集团,你也找不出几个。”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连长三角地区的身份证号码,如今也是越来越少,极其稀缺。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沪上餐饮行业服务员是越招越远、越招越偏,除了河南、山东、海南等,更是以甘肃、云南、广西等中西部地区为主,且多集中于当地的不发达地区。
多举并措“治标不治本”
既然开店,咬着牙也得干下去。
所以,就算面临着缺人,沪上餐饮业也是各出其招,各想办法,力图缓和人员紧缺的矛盾。
其中,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集团将视线投向了“校企合作”的模式。无论是顺风、丰收日还是沪华,他们都向记者表示,通过和人社部门或劳务中介合作,中西部职校人员输出到店为其填补了较大的空白。
“这些职校生刚来到大城市,相对比较单纯,容易留得住。”丰收日集团运营总监邱艳如此说道。
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也表示,每次40-100人的学生团队来沪,给企业带来了急需的人员,“尽管肯定也会流失,但至少在短时期内开工不会受到影响。”
而兼职等灵活用工形式,也在被餐饮业所使用。
“我们周一到周五三班倒,因为生意不太忙,还能安排的过来。”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表示,但是到了双休日,有时就必须依靠钟点工来救急。
按照当前的规定,上海小时工最低工资是23元。不过,记者得知,餐饮业的行情价至少是24元起,26元者居多,价高时甚至可以达到30元。
除此之外,“人头费”、“奖励金”等也是餐饮行业鼓励员工“带人”的措施。通常来说,只要你能介绍来一位新人,上岗满一月,就可以获得每月300元左右的奖金,且上不封顶。
但是,就连这些餐饮企业也承认,所有这些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对缓解整体行业用工困境的作用并不是太大。
在他们看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地区经济差距的消失、新生态年轻人就业观念、用人机制的传统化等都是行业需要面临的共性问题,招人难、留人难将会长期存在,甚至在未来的5-10年,说不定变得更加严峻。
来源:劳动观察
黑马:O2O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实现可追踪、可衡量、可预测的商业模式。目前,餐饮业是O2O模式渗透率最高的行业。未来餐饮业的发展方向将瞄准“五化”,包括:标准化、自助化、垂直化、多样化和移动化。以下为大家盘点十大新兴一亿美金餐饮O2O公司。
国内餐饮企业受国家政策、”三高企”等环境影响营收严重滑坡,大部分企业处于积极求变阶段。
与此同时,国外餐饮业已经涌现一批以“五化”为基准的餐饮O2O公司。亿欧网整理出十家新兴的1亿美金餐饮O2O公司,供各方参考。它们分别是:EATClub,Munchery , Sprig , Caviar , Spoonrocket, Fluc, DoorDash, BlueApron, Plated和
GoodEggs。
1.EATClub:提供午餐配送服务
EAT Club专为公司人士提供午餐配送服务;目前,在美国12个城市为2000家公司提供该项服务。用户可以在EATClub上根据口味在3-4家餐厅选择10-15种餐食,以保证用户在足够的选择范围内在中午12点半准时收到餐食。
EATClub的域名为myeatclub.com。今年6月底EATClub已成功以2万美元价格对域名eat.club完成结拍,约合人民币12万元。新域名eat.club未来有望成为EATClub的正主域名。
融资情况:EATClub已于2013年4月完成A轮500万美元融资,融资将用于其在美国其他城市的扩张。
2.Munchery:提供私人定制晚餐外卖服务
Munchery成立于2010年春,总部在旧金山,由CEO Tri Tran与CTO ConradChu创立。两位创始人曾为工程师,也均为家庭煮夫。 Munchery是一家主打私人厨师菜肴定制和预订服务的网站,为用户提供由世界级名厨烹饪的食物及晚餐外卖服务。
Munchery的盈利模式:初期向顾客收取一小部分“集市费”(marketplacefee);而后与合作厨师达成协议,收取20%的分成以优化物流业务,剩余80%归厨师。合作厨师可选择租借Munchery的商用厨房以便计划菜单,烹制食物,然后盘装成品。Munchery帮助厨师预算每天需要配送的食物量,并负责交易时的订购与外送流程。厨师可自己做主制订特色菜单,同时可在比传统餐饮行业压力低的工作环境里获得更多的薪资、自由控制时间;且在白天工作而不是周末或者夜晚。
融资情况:2012年10月,Munchery获得322万美元天使投资;2013年9月,获得400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4月,获得2800万美元B轮投资。B轮融资成功后,Munchery将于今年夏天搬到西雅图。
3.Sprig:3种套餐,每种12美元,15分钟送达
Sprig成立于2013年4月,主打外卖订餐,是一家食品预处理和配送企业;创始人GaganBiyani为连环创业者,过去是在线教育网站Udemy的联合创始人、后来在搭车应用Lyft担任顾问,他本人也是硅谷知名的“GrowthHacker”,擅长用技术的方法给初创公司创造漂亮的增长业绩。
Sprig的使用方法:用户在网站和APP注册时提交自己银行卡号用于自动支付,每份餐统一收费12美元,其中10美元是餐费,2美元是快递费;Sprig每天提供三种搭配好的晚餐,网站图片显示是成品,点击可出现该份晚餐的文字介绍,包括食材酱料。它的订餐和配送时间是每周一到周四、下午5:30至9:30.其中在三个时间段里提供提醒功能,分别是5:30、6:30和7:30,用户点击App上的时间,例如5:30,就可以设置在5:30的时候提醒用户开始点餐。点好餐之后,用户要输入送达的地址,同时也可以写一些要求,比如“放在门口”或者“到了给我打电话”等。值得一提的是Sprig有厨师团队和配送团队。
融资情况:2014年3月,Sprig获得1000万美元A轮投资。融资后,Sprig打算像Uber和Lyft一样,以城市为划分单位进行扩张;但Uber的魅力在于能提供精准的预计到达时间,而Sprig暂时只是给用户一个时间期限。
4.Caviar:传Square欲1亿美元收购订餐服务商Caviar
Caviar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旧金山,据称创始人有五个人,一家提供餐馆在线订餐的服务商,可以对送餐服务提供GPS定位,该公司的订餐服务,已经推广到美国多个城市,包括波士顿、芝加哥、纽约曼哈顿、旧金山、西雅图、华盛顿特区等。
和其它网上订餐服务相比,Caviar的独特之处在于与其达成独家合作的餐馆都是高档餐馆。Caviar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团体订餐,如一个团队、一个公司或是一个家庭的订餐服务。
融资情况:2014年4月,Caviar获得一轮1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今年7月,手机支付提供商Square和Caviar就收购事宜进行谈判,收购金额至少1亿美元,顺利的话,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完成。当然收购也有失败的可能性。
5.Spoonrocket:廉价快食外卖,15分钟内8美元餐点准时上门
Spoonrocket成立于2013年,总部为于旧金山,是一家主打廉价、快食和快速配送服务的外卖网站,承诺“可以在15分钟内将定价8美元的餐点送到顾客的家门口”,目前主打旧金山地区。
融资情况:2013年9月,Spoonrocket公司获得250万美元天使投资,由FundersClub和 YCombinator等联合投资;2014年4月,获得1000万美元A轮投资,由Foundation Capital、 General CatalystPartners联合投资。
6.Fluc:食物物流公司可提前一年在线下单
Fluc成立于2013年7月,Fluc名字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实际是“Food Lovers UnitedCorps”(食物爱好者联合公司)的首字母,是一家主要在旧金山湾区从事在线订餐的创业公司,用户下单后,该公司利用自己送餐团队进行配送,通常在45分钟内完成送餐,在此期间,用户可在网站上跟踪外卖食物的具体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登录自己的Fluc账户查看自己订餐历史和发票。目前,Fluc服务已经覆盖了帕拉托、门罗帕克、斯坦福、阿瑟顿和山景城这些科技企业云集的地区。
7.DoorDash:“外卖界的Uber ”, 食品的科技后勤公司
DoorDash成立于2013年1月,总部位于旧金山,创始人为TonyXu。该公司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科技外卖快送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外卖预订、快送到家的服务,是Y Combinator孵化项目之一。
DoorDash的商业模式学习于打车软件Uber,是一家轻资产模式公司,利用O2O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用户在DoorDash网站选好餐厅和菜单并支付成功,合作餐厅的厨房会有Ipad显示食物准备的过程。同时,DoorDash的系统会计算出距离最近的外卖员取外卖,然后电话通知外卖员确切的取件时间。每位外卖员可以获得每小时25美金的收入,同时拥有拒绝取件的权利。而DoorDash则会向下单用户收取每笔6美金的快递费。该公司扩展速度很快;在未来,DoorDash除了可以为餐厅更好的服务以外,还会涉及更多内容的物流服务。
融资情况:2014年5月,DoorDash获得 Sequoia Captial (红杉资本)首轮1730 万美元的融资。
8.Blue Apron:提供食材周预订服务
Blue Apron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纽约,创始人及CEO是 MattSalzberg。该公司以按周订购的模式,每周为用户寄送三顿饭所需的食材,并附上菜谱。每道菜都是经厨师和营养师进行合理搭配,用户所需食材和配料份量可预估,节省顾客的下厨时间。
Blue Apron有三大优势:食材优质、节约时间、价格便宜。用户一般在35分钟内饭菜就能上桌;价格方面,每人每顿 9.99美元,免递送费,还可随时取消。截止今年3月,Blue Apron月平均配送餐50万份,月营收达6000万美元。
融资情况:2013年2月,BlueApron获得300万美元A轮投资;2013年8月,获得800万美元B轮投资;2014年4月,获得3000万美元C轮投资。
9.Plated:提供食谱化原材料订购服务
Plated成立于2012年1月,是一家主打菜谱及原材料按期订购服务的网站。用户可以每周支付一定费用,然后收到相关的菜谱食谱、相关的原材料等。Plated除提供大厨研发的菜谱外,还会把菜谱中所需的原材料备齐,按合适的数量比例、营养搭配及人数为用户提供每周配送上门服务,每周有7款菜可选,4荤3素。
融资情况:2014年1月,Plated获得A轮融资500万美元。
10.Good Eggs:提供有机食品运送服务
Good Eggs成立于2013年夏,总部位于旧金山,创始人是RobSpiro。GoodEggs原本是一家新式的有机食品信息服务商,以通过其应用,为当地用户提供有机食品的订购和信息查询服务。GoodEgg网页平台上线后,允许用户从本地供应商或农民那里在线订购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打包送到客户家中。这项服务让GoodEggs从一个单一商品销售上转型成为了多商品集中供应商。
和Farmigo等在线食品配送公司不同,GoodEggs关注的是个人用户,而非社区用户。它的配送费为每单4美元,价格较为高昂。GoodEggs不仅仅通过收取运送费来盈利,该公司还会对通过其应用下单购买的交易进行抽成。
融资情况:已成功获得由Harrison metal等近十家投资者提供的创业风投资金。
在线预订外卖是个大市场,在美国有250亿美金的市场,在中国也不会少于这一体量。国内15家外卖O2O网站平台的涌现还将催生出更多以垂直化、多样化、移动化、标准化、自助化为基准的重体量餐饮O2O公司。
<>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实习生 王蒙 摄影记者 王访贤 图
编者按:
第三届中原批发商大会即将于2019年8月8日在郑州市天地丽笙酒店举行。
7月10日晚上,除了“最具影响力市场”、“年度口碑物流公司”、“诚信店铺”开始线上投票外,还推出了“最美女老板”的评选。
谁能当选?这些女老板都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来,一起看看。
什么样的女人最美?
有人认为花容月貌,有人认为琴棋书画,也有人认为贤妻良母式的女人最美丽。
也有一种女人,像男人一样冲锋陷阵,到处开拓市场,敢于“虎口拔牙”,拿下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订单。
这样的女性,被称为生意场上的“最美女老板”,比如贺红霞。
经历:
兴之所至,6年时间涉足多个行业
贺红霞现在在郑州市金泰成名灯建材广场卖窗帘。
她是金泰成的“新兵”,今年5月份刚搬过来。
但在窗帘行业,她是干了11年的“老兵”。
在此之前呢?
2002年从西安的大学毕业后,6年间,她尝试过多个行业。
如酒店管理、美容、化妆品行业、白酒、服装、餐饮、酒店用品销售,甚至广告等。
“只要我感兴趣的,几乎都尝试了一遍。”
之所以涉足这么多行业,贺红霞用一个词来形容“兴之所至”。
比如,2004年,正在山东济南卖化妆品呢,一觉醒来,她和好朋友说:咱们去卖服装吧。
“好。”一个字,俩女生一拍即合,当机立断,开始倒腾服装。
她还曾经和一个老太太合作,在郑州市动物园附近开过饭店,生意好时,一天收入就1万多元。
但总也干不长。每每刚赚到钱,她转念一想,就会换个行业从头来过。
“6年来到处挖坑,每次快见到水时我就撤了。”时隔经年,贺红霞这样总结曾经任性的自己。
入行:
认准窗帘行业,自己一个人的销量顶别人七八个
尝试,是希望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
在做酒店用品的销售时,贺红霞发现窗帘这个行业不错。
那时,同样一家公司做销售,别的同事七八个人加一起,一年销售了100多万元,而贺红霞自己,就销了100多万元。
“公司可以没有茶,但不能没有贺红霞。”这是当时小伙伴们调侃贺红霞的段子。
2011年,贺红霞决定自己单干,只卖窗帘。她来到了凤凰城。
刚开始为了省事,她只做工装。
有一年,有一个老总说在山西有个别墅群,有200多个业主,准备交房,可以介绍贺红霞拿下这个项目。
“我只做工装,不做家装。”贺红霞说,她后来超级后悔自己当时说的这句话,怎么就回绝了这么大一笔生意呢?
2012年,她的店搬到了锦艺国际轻纺城。
2012年到2015年间,生意好时,贺红霞店里的收入一年达几百万元。
2019年初,锦艺国际轻纺城面临业态转变。当年3月份,贺红霞看中了金泰成名灯建材广场,装修完毕后,5月份开始入驻。
骄傲:
虎口拔牙,拿下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订单
在生意经上摸爬滚打17年,每一段经历都很难忘。
但贺红霞最骄傲的是自己能“虎口拔牙”。
2013年,有一家地市的国有企业要在郑州建一个20多层的楼,贺红霞想把对方的窗帘项目拿下,但每次去找该公司在郑州的负责人,对方都说“已经定给别人了”。
如果是别人,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掉头就走。
但贺红霞仍然坚持几天就拜访一次这位负责人。因为,她打探到的确切消息是窗帘一事还没定下来。
又一次,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七八月份,贺红霞再次跑到工地找到这次负责人,这次对方更狠,当着七八人的面直接说:“你咋恁烦人呢,告诉你定出去了定出去了,你怎么像个苍蝇一样又来了?”
这话就像“啪”的一下有人打在脸上,贺红霞忍了又忍,转身走了。
这次,她没像以前一样回店里,而是打个车直奔这家公司在地市的总公司。
从上午等到下午,她终于见到了总公司的负责人。
两个月后,曾经一再拒绝她的郑州负责人主动打来电话:你下午来我办公室一趟吧。
“想把事办成,不要找中间人,找多少遍都没用,直接找管事的。”贺红霞说,啥是关系?一回生,两回熟,见三回陌生人就成了朋友,关系自然就处起来了。
贺红霞说,这十几年来,她要么不动心思,只要动了心思,想办的事一定能办成。
(实习编辑 熊子文 编辑 华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