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是从2017年开始做的一档明星经营类节目,看点很明确,明星们前往海外,在国外陌生环境里尽快熟悉当地餐饮业,由于国外认识国内明星的人比较少,因此营造一种明星们在“白手起家”干餐厅的感觉,做菜拉客打扫卫生结算,平时光鲜亮丽的人在烟火气里展现真我。
前三季做得不错,虽然明星们手忙脚乱,但配上异国他乡的风景、食客,不同店长和员工的工作风格,是理想的下饭综艺。只是由于疫情,四五六季开在国内,节目热度下降不少,没了异国的反差感,变成在国内开餐厅的普通综艺。
这一季恢复海外开业,开在了匈牙利布达佩斯,一开播热度也有所回归。显然节目组也知道这一季机会难得,从请的嘉宾和节目规则上都在尽力“搞事”。
与以往六季最大的不同,是在规则设置上。这一季从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经营,变成了双档竞争PK营业额的模式。整个团队分成两个小队,各自有自己的资金、厨房、菜品,每天分开结算,赢的小队会获得一些额外奖励。
其实能够理解节目组改变的用意。作为综N代,《中餐厅》急需新看点,PK是制造综艺效果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嘉宾之间氛围表情的捕捉,还是剧情内容设定,都更容易出戏剧化效果,先吸引到观众,才有可能继续谈慢综艺的魅力。
本季《中餐厅》的嘉宾阵容
为了配合这种PK机制,节目组在请嘉宾时的思路也和过去几季有区别。
灵魂人物黄晓明不可缺。他热情又强势,思路不清晰却固执己见,黑红点全部具备,是宝藏嘉宾,天选店长。往常要么搭配后辈听他指挥,要么有一个性格火爆的女星平衡,比如宁静、秦海璐。
但这次节目组请了赵又廷,观众缘好,和黄晓明年龄资历相仿,还曾经有过几年的打工经历,海外成长背景,外语能力好,完全可以胜任店长岗位。同样有餐厅经验的嘉宾还有岳云鹏,他在说相声前跑堂的经历众所周知。又搭配了近期电影正在线上热映的许光汉,体力和语言能力在线,话少肯干。尹正、沈梦辰、程潇、林允都是好说话不矫情的年轻人,打配合没有问题。
节目组的思路看似很清晰——嘉宾请得多,将近一半有经营餐厅的经验,刚好来一些程度恰当的分开经营,能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用意是好的,思路是对的,但结果目前来看,执行得却不如人意。
首先是餐厅双档怎么开始备菜怎么分工。节目组为了公平起见,两个档口厨房分开,菜品分开,买菜金额也分开算,到这里都还算正常,但节目组突然多塞了个大厨出来。
国宴厨师林述巍从第三季开始就参与进中餐厅营业,他的加入使得中餐厅菜品质量有保证,符合节目组“宣传中华美食”的初衷;弊端是林大厨进入团队后,后厨过于依赖他,这导致明星们的动手动脑欲望低,更导致一旦餐厅营业有波动,他就要承担压力,也因此和黄晓明有过不和。
本来多了个国宴级别大厨是种解放,但节目组规定,他只能进入其中一个档。这就很莫名了,林大厨的水平基本就代表胜利,那还有什么好竞争的?甚至林大厨为另一组采购都不允许。从后来的营业实况看,林述巍所在的赵又廷组,确实在菜品上赢得毫无悬念。当然,节目组为了平衡,让第一次PK输掉的黄晓明组又把林述巍挖了过去,黄晓明组一得知这个消息就成竹在胸,赵又廷组则哭丧着脸,看得人哭笑不得,林述巍变成了纯粹的工具人。
黄晓明
赵又廷
实际上,林述巍已经承包过好几季中餐厅后厨,如果还要来支援,只作为两个档口竞争的评委和共同顾问或许更合适,负责教学和评价,既保证了竞争公平,也增加了明星学做菜的看点,并且把关菜品质量,发挥更好的作用。
双档口不合理之处还体现在餐厅运营上。后厨双档口,有两个组长,但实际上前台只需要一个,招呼客人和传菜岗位也并不分组,这导致了赵又廷和黄晓明在首个营业日出现冲突。赵又廷的规划是按照商量好的分工来,但黄晓明一方面觉得自己有经验想表现,另一方面也想多推荐自己的菜,因此全员都进入餐厅服务客人,最终后厨出菜和前台对账都出现大问题。
赵又廷认为,造成慌乱的原因,是大家不遵守提前约定好的规则。
这种紧张的竞争氛围又一次激起了黄晓明不正常的情绪和行为,不愿意承认失误,并陷入疯狂自责中,看得观众气不打一处来。
黄晓明固执己见
尽管这个问题后来得到改善,但仍旧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竞争的存在让人都不想待在后厨,都想方设法去餐厅里推销菜品。
尹正倾力向客人推荐黄晓明的滞销牛腩,客人也不得不加菜。
从餐厅实际运营角度说,双档口的作用目前只存在于后厨,前台本就是一体,服务员也没有打分制,双档口除了刻意制造话题和嘉宾矛盾,没有意义。
目前这个形式的PK让节目嘉宾焦点模糊,主要精力不是用来研究美食,招呼客人,而是用在斗心眼子,琢磨怎么赢对手上。一天结束后两组匆匆吃饭,分开开会,赢的组开会敷衍,输的组则气氛沉重,再也看不到嘉宾们斗嘴放松的样子。不少人吐槽,本来生活就很卷了,想放松下来看个美食美景,嘉宾之间还在卷,氛围紧张,让人窒息。
其实双档口运营对《中餐厅》而言,并不是糟糕的创意,观众是乐于看到明星们“被折磨”的,谁在意输赢谁更小心眼,这都是看点,但重要的是如何细化双档口的PK,仅凭借营业额是否合适公平?出菜速度和对菜品的评价、服务的评价不重要吗?创意和个性定制不能加分吗?专业角度看菜品质量又如何呢?有没有入乡随俗做出改良?既然不是真的靠餐厅赚钱,这些都本可以是PK的维度,而不是仅仅盯着金额看。
安排中国留学生现场献唱美声版《我和我的祖国》
岳云鹏餐厅现场收徒
除了双档口创意没有执行好,《中餐厅》也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改变。经营类真人秀,明星和顾客共同组成一个场域,顾客的反应和评价,是“真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看前几季,尽管观众也知道顾客经常筛选,但预约、定位、到场,是完整的餐厅体验过程,其中不乏内部安排,但也有完全不懂中文,甚至第一次吃中餐的过路人,对美食的享受构成了无国界的交流。
或许出于省时省力、安全原因,现在对顾客的筛选已经越来越偏向国人和表演性质。客人全部从天而降,且镜头中70%-80%是国人身影,哪怕有外国人,也多数会讲中文,还有要拜师岳云鹏的,表演节目的,中西结合家庭来思乡的。综艺节目有台本是常事,但找大量中国人在国外吃中餐,甚至全场点完单,听不到一句英文,嘉宾们也心知肚明一样配合演出,不愿意表现出一点惊讶和疑问了,实在不太明白在海外设置这个“楚门的世界”的意义何在。
放眼望去,外国人比例很低
后厨的过程也变得索然无味。本来是要看明星们为了招待客人如何安排、准备和调整,但目前观众看到节目里的菜,要么是林述巍直接定下,要么是直接选了一些好操作的或备好的凉菜甜品,完全看不到明星们忐忑自学做菜过程的乐趣。黄晓明作为常驻嘉宾,七季了还不会做宫保鸡丁,也没有完整的备菜思路,一路慌乱到底,而林述巍的出品还仍旧局限在家常菜范围,和前几季还有重复,令人有些失望,节目组应该提前做好沟通。
林述巍在第七季和第三季都做了水煮牛肉
整体看下来,原本要多方面考虑的经营类综艺,已经完全变成了过家家,除了个别大菜,明星们只负责执行买菜、点单、传菜、上菜、结账这几项简单任务,只要态度好、点单不写错、会算数就可以了,难度级别从共同努力的“模拟人生”降为“overcooked”,因此一天营业结束的复盘会几无实质内容可说,这或许也是不少观众不想买账的原因。
《中餐厅》本身是意义和趣味可以并存的综艺,时隔三年,观众很渴望看看异国风情,看明星们和异国的普通居民聊天,共同品尝中华美食,也不会苛责节目准备的菜品不够华丽丰盛,哪怕少准备几个,但做一些有代表有特色有意思的中餐,嘉宾们抱着欣喜和高兴把自己努力的成果端给随机进门的顾客,不就很好吗?希望节目组在拍摄剪辑上找回初心,想一想观众到底爱看的是什么,别总是点开加更版,才看到原本想看的那个节目的影子。
加更版中多是明星们的工作日常,比如林大厨教好几个人做菜的过程,许光汉为了一个菜跑好几个菜场,也有他和黄晓明在美景中的路边随谈,尽管充满熟悉的过年亲戚味,但不失是个绝佳的笑点……
近看了中餐厅第六季,感觉非常温馨,是一款治愈类节目。嗯,美食、美女、帅哥、正能量,那可不是就是治愈类嘛,哈哈。首先做这个节目的人肯定要不作、不怕累,毕竟节目强度在那,然后还要有情商维持和谐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还要有支撑起一个餐厅的能力。
第六季的成员有黄晓明、殷桃、尹正、章若楠、陈立农、詹宗林、赵小羊。后边两个是大厨,一个主菜,一个面点。
晓明同学就不必多介绍了,铁打的店长流水的合伙人,元老级合伙人,中餐厅的定海神针。殷桃的影视剧也颇多,综艺不多,所以应该是此季的一个看点,并且在此季中客串了两期店长。尹正的剧也不少,但我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还是《夏洛特烦恼》中的自带背景音乐的少年和《飞驰人生》中的角色,不过通过本季《中餐厅》知道了他做的秘制鸡翅非常好吃。
章若楠最近的热播剧有《你也有今天》,还不错,从综艺中看,性格是还蛮好的,印象比较深的一幕是,詹大厨发火后,后厨气氛紧张,她直爽的性格和俏皮的话语,打破冰层,荣升詹大厨心中的“好儿媳”,名句“这不是开玩笑哦~”,哈哈。陈立农同学,热爱自然,热爱昆虫,西装形象非常帅气,眉眼间有点郑伊健的感觉。
詹大厨不必多说自然是餐厅菜品的主力,菜做的肯定很好,且人感觉非常具有江湖气息,可爱的口音是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小羊老师人很温柔、感性,面点手艺非凡,面点的精致和口味手拿把掐。此外还有不少飞行嘉宾,效果都不错。
中餐厅中的美味,看过之后,想必也有不少人想尝试自己做一下,哈哈,看综艺学厨艺,也是《中餐厅》的一大看点。
#中餐厅#
湖南卫视王恬工作室打造的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中餐厅8》将于今晚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正式首播。时隔六年,《中餐厅》再次重返法国,翟潇闻、戴广坦、胡一天、林述巍、姜妍、虞书欣、尹正、黄晓明组成全新的“合伙人阵容”,跨越八千多公里,来到充满诗意、唯美浪漫的吉维尼小镇,开启“中餐出海”的全新篇章,让世界看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大黄金周串联经营主题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也是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巴黎奥运会的举办之年。在这个颇具纪念意义的时节,《中餐厅8》来到距离浪漫之都仅70公里的吉维尼,用一道道特色的东方美食,寻找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的窗口,让东方味道飘散在“法国的母亲河”塞纳河上空。
今年的中餐厅由连续八年被评为米其林一星的法式餐厅改造而来,采纳了店长黄晓明的装修建议,坐落在童话般的莫奈花园里,门前麦浪涌动,院内植物丛生并伴有水声潺潺,而餐厅内部,又是一番天地。中餐厅充满着浓浓的中国味道,无论是恢弘大气的红色龙墙,还是用瓷器铺设而成的龙鳞装饰,无一不彰显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和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新一季将重点打造三大黄金周,用奥运加油、国潮文化和中法友谊串联经营主题,在这片艺术的土壤上,呈现一场美食与文化的盛宴。此外,本季还新增推出“外卖餐车”,合伙人们在开启正式的餐厅营业前,需要先经历一番美食创业,将“外卖餐车”开到小镇街头,在经营两天积累足够的启动资金后,方能顺利开业。
接收到任务后,大家迅速地围坐一团,商量如何在有限的采购资金和现有食材的基础上,快速挣到属于中餐厅的“第一桶金”。每个人都积极地提出意见,筹划并完善这份“低成本出摊清单”,虞书欣带来的酸梅汤,姜妍带来的百香果茶、茯苓茶、草莓碎等物品,在这一刻有了用武之地。林述巍还提出“东方灵草”的概念对这些饮品进行包装,期待卖出好价钱。
来了首位常驻法国厨师
完成了人员分配和采购任务后,合伙人们开启了室内与户外两条战线的准备工作。中餐厅首位常驻法国厨师戴广坦,早在2002年就来到北京,是一位纯正的“中餐爱好者”,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熟练的包包子功底,而搭档伙伴尹正也不吝夸赞,用接连不断的鼓掌和赞叹将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虞书欣化身“新晋美厨娘”,对林大厨发出拜师申请,腌制、油炸、烹炒不在话下,成功得到师父的满分夸赞。而翟潇闻和胡一天负责准备美味的烧烤,却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生火难关。办法总比困难多,“烧炭兄弟”将“扇火”“倒油”“垫砖”等各种小方法试了个遍,中间还一度经历了“石头炸开”的危机场面。没想到大家来到法国后的第一餐,竟从日落时分延续到夜幕低垂,足够的“惊心动魄”,也令人十分难忘。
面对第二天的出摊计划,每个人都斗志满满,奈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差点困住合伙人们出行的脚步。好在天公作美,雨后的吉维尼小镇清新如洗,生机盎然,吸引着更多当地居民走向户外,拥抱自然。在抵达餐车营业地点后,合伙人们迅速融入人流,开始出摊工作。为招揽顾客,黄晓明现学法语,尝试用“免费试吃”吸引行人驻足。虞书欣祭出大招,拿着话筒喊话,尽显社牛本色。大家还另辟蹊径,对话筒物尽其用,一场户外音乐会就此展开。
走在异国他乡,最值得纪念的当属那些美丽的相遇。街头出摊的过程中,合伙人们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客人。比如与店长撞名的青岛老乡“小明哥”,买十个包子的大客户,过生日的老奶奶……值得一提的是,向“外卖餐车”走来的还有一位自爆会说中国话,先后来过中国5次,对中国城市和文化无比熟悉的当地老爷爷,他的身份不容小觑,值得期待。据悉,每周五22:00敬请锁定湖南卫视芒果TV《中餐厅8》,一起走近莫奈花园,共赴美好新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