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餐饮老油条,我承认我是半罐子水。为什么这样说呢?
之所以,说是老油条,是因为我在餐饮行业,撸胳膊挽袖子也干了快10年了。
那为什么又是半罐子水呢?是因为我,理论有余,实践不足。有人说了,这不整个一赵括吗!
准确说,我还不及赵括,人家咋也带过兵,在战场上舞扎了一回,胜败咱另说。而我,站着餐饮的名头,做的都是二线工作。
没有店面经营的经验。也没有实际操练过任何技能。除了一脑门子理论,实际上,跟普通食客没啥区别。
可是,可但是,我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变化还是有感知力的。
我发现,如今经济下行,整个餐饮业正流行一股风。
那就是,大小餐饮店,都张口闭口地说,打造文化。而且是一种特色文化。
我朋友,前些日子,加盟了家串串香。加盟费98000,总部负责协助选址,培训技术和打造特色文化。
让她当即拍板的因素可能也是总部的特色文化。
因为我发现,她对这个文化很期待,认为这会让她的生意锦上添花。
说来也巧,我前些日子,去了吃了一次火锅。我还真被他们家的文化给甜到了。
那天,两个朋友心血来潮,要吃火锅。看看外面36度的天气,正好吃火锅。这也许是四川人的特别性情,喜欢以毒攻毒。天越热越出去吃火锅。
这就是为什么,在四川地区,夏天的火锅店依旧红火。重庆地区也应该这样,也许还胜上一筹。
我们一行5人,边走边聊得起劲。不知不觉到了火锅店大门口。
刚一伸脚,只听,整齐划一的一声喊:"欢迎回家!"正门口的服务生小姐小姐,向我们深鞠躬。
几只还没落地的脚,齐刷刷缩回来了。
妈呀!这也太惊喜了。其中一个朋友夸了一句,这也太甜了吧!
另个朋友说,现在流行这种文化。
更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历时2个小时的用餐。让我们感觉到了当年老佛爷的待遇。
我们几个选了个包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欢迎声,我们几个随着领位的小姐姐上了二楼。
在一声声清脆高昂的欢迎声中,我开始担心,这些小姐姐小哥哥的嗓子了。不知道会不会人手一盒金嗓子。
我发现,只要有客人进门,全部店员都会一起喊口号。
我朋友开玩笑说我闲吃萝卜淡操心。我默认没反驳。
包间不算大,我坐在背对门的位置。身后站着位眼观六路的小姐姐。
不停帮我们,搅锅,下菜,偶尔还帮我们夹菜。
甚至,我挪一下椅子,她都过来问有什么需要。
我们婉言谢绝了,小姐姐下菜夹菜的服务。
她就站到了我背后,我却通感到了,考试时被老师盯着的感受。
除此之外,这次火锅还是吃得挺开心的。凭心而论,吃东西这玩意儿,还是自己动手,过程的乐趣远胜吃的瞬间。
事后,几个朋友讨论过这次吃火锅的经历。有位朋友说得特别值得思考。
< class="pgc-img">>她说,这种服务是不是有点儿过了。
有朋友说,这可能也迎合到了一部分人的喜好。
毕竟人和人不一样。我赞同他的说法。
但是,我还是对现在的大小餐饮店,如此执着于这种文化打造深有疑惑。
这种风气,真的是能留住客人的根本吗?总觉得有些用力过猛的感觉!
事实上,这种做特色的文化风气,在几年前已有端侃了。那正是餐饮市场大力扩张之时。
为了争夺市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打造文艺风的,也有打造乡土风的,也有打造工业风的。可谓人无我有,人有我奇,不遗余力!
具体说个例子:
我记得,几年前曾有过一种餐厅风格特别。全体店员,穿上橄榄绿的服装。客人一进门集体喊首长好。只为博得客人一笑。
我们小区目前都有一家,村花火锅,毛草屋,土灶台,假烟囱,一片乡村邻舍的感觉。但是,这店只是开业时几天有客人。之后生意一直冷清,有时饭点上也不见一桌人。
据我所知,如今的大小餐除了执着于特色风格脱颖而出,更有在餐具上作文章的。
铝饭盒,大茶缸,锡水瓢,小铁铲齐上阵。为了博客人驻足真是操碎了心。
个人认为,如此这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造特色文化。其实是把双刃剑。
尺度撑握好了,锦上添花,稍有不慎会弄巧成拙。
并且,这些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真正的锦还是在产品本身上。
再细致入微的服务,赶不上唇齿留香的刺激和安全放心的真实感受。
#头条创作挑战赛#?
024 年 8 月 30 日,根据中国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公示,厦门开心上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厦门熹海高级中学第二食堂经营权招租项目。根据闽教发[2023]7 号及厦教发〔2023〕40 号文规定,本项目对服务主体实行“零租赁”。该项目合同签订之日起至 2026 年 8 月 14 日止(合同一年一签,中标人考核合格(每个月考核得分均≥80 分)、无任何触及退出机制的行为,学校与中标人续签下一年度的承包服务合同)。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为固定收费,代理费总金额 1.5 万元。采购人为厦门熹海高级中学,联系方式为宋老师,0592-6585922。
本文源自金融界
江晚报
疫情渐远,消费复苏。
但明令禁止的餐饮行业中的最低消费门槛,却又有滋生之势。
一些消费者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反映,他们在多家餐饮店包厢就餐,都遭遇了最低消费要求,只是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必须点套餐,有的不能自带酒水,有的提出要数额不菲的开瓶费……
情况到底如何?钱江晚报暗访小分队近期对杭城20多家餐饮店进行了暗访。
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我们拨打了西湖边的网红京菜餐厅“玖五京菜”的预约电话。
对方明确表示,订包厢的话,最低消费2500元,另外加12%的服务费。
据记者了解,玖五京菜的包厢分两种规格,最低消费要求也不同,相对小点的包厢可坐10人左右,要求最低消费2500元,还有两个可以容纳20多人的大包厢,商家要求最低消费4500元。
根据预约,暗访小分队来到玖五京菜包厢用餐。正准备点餐时,服务人员已经递上了菜单,安排了一套价值2581元的菜品,包括4个冷菜、11个热菜,其中有烤鸭、龙虾、蒸膏蟹、笋壳鱼等:“这些都是客人经常点的。”
记者询问道:“今天少来两个人,只有六个人,吃不了这么多,能不能少点几个?”
服务员表示,这里有最低消费的。“只有一个人也要点2500元。”
在我们的要求下,服务人员表示能够替换菜单中的菜肴,但总价要保持在最低消费数额以上。
除了玖五京菜,暗访小分队还探访了20多家餐饮店。这其中,既有消费比较平民的,也有消费稍偏中上水平的。这些餐饮店,除了两家明确告知不设最低消费外,其余的或有明确标准,或是通过人均消费、配餐制等形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
“至尊鲨鱼”的配餐制就设置了消费门槛,预约时工作人员明确,根据人均300元、500元、600元三档标准进行排菜。
人气餐厅“老头儿油爆虾”则是对预约人数有要求,以此提高消费门槛。我们在预约时候发现,预约6个人的座位没有位子,预约8个人对方则表示有座位,并且最低消费需要800元,不能自带酒水。
此外,暗访中,还发现比较常见的变相收费方式,比如“酒水服务费”、“开瓶费”等。
菜品价格较高的桂语山房,虽说不设最低消费,但如果自带酒水的话,则需要按人数收取38元一位的服务费。
钱报快评
禁止设置最低消费,早有法规和共识。
杭州明令取消“最低消费”,是在2013年12月1日。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也发文“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包间最低消费明确说“不”。同年2月,最高法也规定“禁止自带酒水”等均属服务合同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
目前,随着身边的疫情渐渐远离,餐饮业正处在强劲复苏中,周末出门吃饭,不少餐馆门口又出现排队取号的久违场景。
个别商家开始设置最低消费,其目的不外乎想在这波实属不易的强烈反弹中,能多赚一点。但这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置最低消费,还可能带来点菜量超过实际需求,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相悖。
有人说,餐饮业苦撑到现在很不容易,这些小瑕疵就不要苛求。但仔细想想,消除这些让消费者心生不快的门槛,是为了让大家更开心消费,让这波反弹更健康持久。
(原标题:《一些餐馆包厢又现最低消费,有的店员甚至这样说——“只有一个人,也要点2500元”钱报快评:餐饮复苏令人欣喜,别让最低消费冷了人气》。编辑 金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