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晗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不仅是美德,也是责任,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素养的体现。河北秦皇岛开发区各界积极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同推广“文明餐桌”理念,争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在全区营造出了健康、文明、科学的餐饮新风尚。
开发区机关工作人员在食堂就餐
机关食堂带头向浪费说不
“不剩菜,不剩饭,勤俭节约,从餐桌上做起……”中午12点,正值开发区工委、管委机关食堂用餐高峰期,食堂内,餐桌上放置着文明餐桌公约提示牌,监督摄像头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抓拍,还有3名监督员劝导、制止用餐浪费行为。
笔者注意到,前来就餐的机关工作人员有序排队,按需取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倡议。
“治理‘舌尖上的浪费’,仅仅盯着餐桌、盘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严控源头,才能‘拧紧’铺张浪费的阀门。”开发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刘圆说,为抓好源头治理工作,该局督促食堂降低食材单次采购量,避免过期造成浪费。在制作环节,后厨采取分锅炒菜,少量多次,避免菜品大量剩余。同时,晚餐采取职工订餐制,每天下午由各单位办公室上报给机关事务管理局,食堂按需备餐,减少浪费。
开发区机关食堂在用餐时间段还增加了烤冷面、麻辣香锅、麻辣拌、炒面皮等小吃,食堂负责人张国强表示,采取这种方式,一是为部分职工解决最后“差一口”的问题,有的职工吃到最后觉得吃不饱,重新打份菜、拿个馒头又吃不了,就吃点小吃,正好也不浪费。二是丰富菜的品种,让大家更有食欲。
中油宝世顺公司食堂
企业主动作为树节俭之风
小餐桌,大文明。在全社会倡导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观念,企业的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油宝世顺公司加大“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宣传力度,开展“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行动,教育、引导企业职工牢固树立“我节约、我光荣”思想,文明用餐、按需取餐、避免浪费。“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等内容的宣传海报在企业食堂随处可见,营造出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
中秦兴龙工业公司食堂按照健康从简的原则提供饮食,合理搭配菜品,加强对采购、储存、运输、加工、烹饪等环节的监管控制,让后堂备餐有计划地按量准备,形成节约成本、层层把关的管理机制,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我们由之前的自助餐形式调整为窗口打餐,员工按需取餐。大锅炒菜改为小锅炒,随时按就餐人数的变化进行调整,既保证了菜品口感,又减少了浪费。与今年年初相比,目前食堂餐厨垃圾减少了一半。”食堂主管张群超说。
近日,笔者沿着开发区长江道走访了几家餐饮企业,看到各个店内都在醒目地方张贴了“文明餐桌”的标识。同时,餐厅还根据以往用餐者的剩餐量,调整菜品的分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剩餐现象明显减少。“现在‘光盘行动’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在点餐过程中都能够做到少点、勤点、适量点餐,顾客有打包要求的也越来越多了,文明用餐、避免浪费已经成了一种风气。”红太阳粥城长江中道店店长刘微微说。
开发区燕大附中食堂
学校厉行节约从孩子抓起
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开发区各学校纷纷从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
开发区燕大附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今年以来,学校开展了“文明用餐、光盘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加强宣传动员,举办“文明用餐、光盘行动”主题征文,征求用餐建议,让每一名师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在学校食堂打饭窗口的两侧,醒目地张贴着“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宣传语。每餐有十余种荤素搭配的菜品,均提供半份选项,还有炸串、爆肚、烤肉拌饭、炸酱面等不同的特色食品可供选择。高二八班许惠婷说:“之前一份米饭我吃不了,现在我都告诉阿姨要半份,还可以选择一份菜和小吃,这样既不浪费,也吃饱了。”据了解,目前该校师生一共1200余名,实施半份餐后厨余垃圾较之前减少了一半左右。
新闻宣传部门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广泛推广“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倡议;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开展“文明餐桌”宣传引导行动,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情况……在开发区,自觉践行、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已蔚然成风。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日,河北秦皇岛一粮库发生了一起触目惊心的案件,原本应该堆满粮食的仓库,竟然被大量石头所替代!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据了解,这起案件涉及数万吨的粮食,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粮食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人替换成了石头。这一手法的狡猾和隐蔽性让人瞠目结舌,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粮库管理和粮食安全的担忧。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起案件并非简单的盗窃案,而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在粮库工作的便利,将原本应入库的粮食私自转卖,再用石头填充空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非法获利高达数千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class="pgc-img">>这起案件的曝光,不仅让人们震惊于犯罪分子的狡猾和贪婪,更让人们开始反思粮库管理和监管体系的问题。如何确保粮食的安全与完整?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些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起案件,警方已经迅速展开调查,并锁定了主要犯罪嫌疑人。目前,涉案人员已被依法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粮库的监管力度,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外,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的思考。作为粮库工作人员,他们肩负着守护粮食安全的重任,但个别人却为了个人私利而背叛了这份信任。这不禁让人们开始反思,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对于这起案件,广大网友也纷纷表示愤慨和谴责。有网友表示:“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可耻了!他们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体系!”也有网友呼吁:“应该加强对粮库的监管力度,确保粮食的安全与完整!”
< class="pgc-img">>总之,这起河北秦皇岛粮库的“石头粮”大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粮食安全管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信任和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上是我对此事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
<>龙县潘庄镇桃林营村附近的主干渠和青龙河(右)并行呼应(10月7日无人机拍摄)。
河北省卢龙县的“一渠百库”是以一条纵贯全县的干渠为主,众多分干渠、支渠、斗渠为辅的水利灌溉体系。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修建,经过60多年的不断完善,如今已形成1条主干渠纵贯全县南北、12条分干渠和279条支渠辐射东西、874条斗渠遍布田间、121座水库星罗棋布、控制灌溉面积达38万亩的水网布局,12个乡镇、286个行政村、28.2万人口受益。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卢龙县卢龙镇武家沟村附近的主干渠渡槽和水库(10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卢龙县潘庄镇桃林营村附近的主干渠和稻田(10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卢龙县卢龙镇灌溉主干渠与桃林口水库连接处的水闸(10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卢龙县卢龙镇武家沟村附近的主干渠渡槽(10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卢龙县卢龙镇武家沟村的村民在清理田间斗渠的淤泥(10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