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封控期间,不少人由于食材受限、居家办公时间紧张等原因,在做菜时选择了方便简单的预制菜。虽然做法方便(只要打开包装再次加热即可)、口味合格(味道比厨房小白自己下手强多了),但在上海恢复堂食之后,很多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想去饭店坐下来感受一下大厨们热炒出来的一份“锅气”,没想到却发现,不少餐厅也早已被预制菜占领了。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成先生在疫情期间,跟着小区团购买了许多物资,其中就有不少预制菜。看到团长的各种开团介绍后,他直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位小区团长本就是餐厅经营者,她在群里向邻居们介绍:这次把供应商的菜品直接放到了小区团购里供居民购买,平时自己和合作伙伴餐厅里直接就是使用这些预制菜。成先生觉得,如果说冷菜、蒸菜类的预制菜还在心理预期中,那么餐厅里的炒菜都是预制菜“真是太过分了”。此外,根据团购介绍,甚至连米其林餐厅都在使用预制菜,让人震惊。
这些团购也让成先生最近去堂食时多了个心眼,他每到餐厅坐下时,都忍不住先要往后厨多看几眼:端上来的是厨师现炒现做的新鲜菜吗?还只是厨师帮忙加热的预制菜?
他还发现,现在不少餐厅在点餐后都会送上一只沙漏,保证XX分钟内菜品上齐。而往往是顾客前脚刚点完餐,服务员很快就唰唰唰端上了一桌菜,速度快得有悖常理。在与服务员的对话中,他发现,原来这些出餐速度感人的菜品都是预制菜!
点餐是否应提前告知是预制菜?
预制菜越来越火,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餐馆等商家仍旧占预制菜的消费大头。另一个广泛应用预制菜的场景就是外卖。也就是说,80%的预制菜最终还是要从堂食和外卖流入消费者口中。
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预制菜在商家端越来越吃香。有企业公开表示,菜品实现了95%的预制化,看起来很高档的黑松露河虾仁、松鼠鳜鱼这些菜品,并不是门店大厨精心烹饪的,而是只需要经过简单加热的预制菜。
有业内人士表示,平时我们去餐厅其实也很少能吃到现做的菜,大约60%都是急冻预制菜,尤其是在一些小有规模的连锁店和家常菜饭馆中。
对此,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感受:“预制菜彻底摧毁了我吃外卖的动力,也包括一些堂食。”“在极致追求降本增效的餐饮行业,标准带走野趣,只剩下统一的味蕾在哭泣了。”
而当预制菜占领外卖和堂食,大家更在意的是,去饭店吃饭,吃的就是厨师手艺,现在厨师手艺可能没有了,变成了预制菜。如果告诉你,装修漂亮的餐厅里端上来摆盘精致的菜品,其实是一个月之前做好的预制菜,你还愿意为它买单吗?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既然吃不出来是不是新鲜热炒,既然已经享受了出餐速度,那也无需对餐厅使用预制菜过多抱怨。
不过,更多人对餐厅使用预制菜表示不满意。有人直言:“到了餐厅吃的是预制菜,就像在店里吃外卖,口味一定不会好。我是图你家热菜更快?还是图你赚我三倍差价?”
餐厅使用了预制菜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吗?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中新财经表示,鉴于预制菜可能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考虑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也应该把商品的真实情况和相关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地告知消费者。
陈音江认为,菜品是不是现场做、是否足够新鲜,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如果消费者本来不想吃预制菜,因为经营者没有告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实际上就违背了消费者真实的意愿,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随着预制菜大规模上市,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
你知道餐厅60%都是急冻预制菜吗?
你愿意为这些预制菜买单吗?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中国新闻网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源:新民晚报
开栏语
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消费这些事,阿拉帮侬忙!
3月15日,又一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到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新民晚报社将连续第四年发起“市场监管局长接热线”行动,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融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全程直击消费“急难愁”。今天起,本报推出“共促消费公平——3·15特别报道”,与您分忧、为您解难。
扫扫码,说出您的诉求!
帮侬忙,阿拉是认真的!
2月23日,本报8版刊发报道《餐厅设最低消费合理吗?》,反映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2014年共同颁布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虽明文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但不少酒店、餐厅仍对包房用餐设限,甚至怀中婴儿也被收“人头费”。报道刊出后,引发社会热议,许多市民致电本报反映,他们普遍遭遇过所谓“最低消费”,可一旦投诉,往往都“不了了之”,让人很是无奈。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办法》旨在通过破除“霸王条款”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操作上确存在现实难点。一方面,餐饮服务业作为充分竞争行业,供需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经营者巧立诸多收费项目,“强制消费”行为常难以界定;另一方面,《办法》只是笼统规定“禁设低消”,并没有完善的配套细则,使执法常陷入僵局。
不达标准 必须买酒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全家人本想着替1岁儿子高高兴兴办场生日宴,却因“最低消费”,闹得不欢而散。2月19日,李女士一家来到复兴中路1331号Vesta黑石公寓店聚会。其间,服务员不断提醒,消费必须满足10000元的包房标准。
结账时,对方称“消费总额离标准还差一点”,要求李女士再选瓶香槟。李女士说,参加生日宴的大多是不满10岁的孩子和老人,为凑到包房最低消费额,她已“超量”点了许多菜肴、饮料。“我们实在是吃不下、喝不下了。何况已经消费了9000多元,离标准真没差多少。”李女士虽反复沟通,但服务员态度十分强硬,“不喝可以带走送人”。僵持许久,她只能硬着头皮点了一瓶1000多元的酒。
记者致电餐厅了解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包房没有设“低消”,那只是“场地费”,平日为10000元,节假日一般是15000元,可抵餐费。对方强调,餐厅包房资源有限,客人预约包房都需提前向公司报备,若消费金额“不够标准”,差额就要由工作人员来填补。之后,李女士又向相关部门反映,天平市场监督管理所回复:餐厅拒绝调解和道歉,表示那是“场地费”,不是“最低消费”。如果还要继续投诉,可以走司法途径。
而市民王先生在向相关部门投诉西康路一家餐厅设“最低消费”后,经历的过程是一波三折。投诉先是转至物价部门,遭“退单”;转至市场监管部门,得到的回应是:餐厅已明确告知包房有“最低消费”,不存在“强制消费”。
严规虽有 执行却难
记者查询发现,《办法》第二十一条指出:商务、价格等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餐饮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餐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及规章有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没有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中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为此,记者与市商务委取得联系,在发去采访函一周后,相关部门发来书面回复称:《办法》出台后,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议,明确对设置“最低消费”的经营行为,要按照《办法》要求加以禁止,餐饮行业协会要本着行业自律的原则,对餐饮经营者行为加以规范,对明码标示“最低消费”的经营行为,由物价部门依法处理,对涉及违背消费者意愿的强制消费等不平等条款,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记者在上海市商务委官网信息公开栏查到,在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商务领域违法行为线索移交与执法协作办法(试行)》通知中提到:商务部门在获取违法行为线索后,应当及时进行初步核查。经初步核查,认为存在涉嫌违法行为且属于市场监管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职责的,应当向同级市场监管部门移交违法行为线索。
但即便如此,在采访中,有不少相关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坦言,他们确实遭遇到了执法难的问题,由于《办法》缺乏配套细则,对于“最低消费”范畴界定不明确,违法证据不易获取,往往很难找出“实打实”“硬碰硬”的执法依据。
低消回潮 如何管理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在对“最低消费”做出明确禁止规定后,确实存在争议。反对者视其违背市场规律,缺乏操作性;支持者认为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加以干涉很有必要。
该负责人坦言,这两年,餐厅设“低消”确有抬头之势。近年来,消费者对品质餐饮需求增长明显,为此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打造“精品化”,投入了较大成本,设“最低消费”确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但他明确,一直以来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要求餐饮企业多从社会效益考量,鼓励企业做到“两个禁止”(禁止设“低消”和不能禁止自带酒水)。
如何拒绝“强制消费”?如何共促消费公平?这一切都在考量着管理者的智慧,需要拿出更多惠民利企、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法规细则。对于这,我们拭目以待中。本报记者 季晟祯
<>月25日,西北地区首个致力于为残障青年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的肯德基“天使餐厅”落地西安唐延路,多位听障人士在肯德基唐延餐厅正式上岗。
< class="pgc-img">活动嘉宾为首批天使员工戴上天使领针
>在陕西团省委和陕西省残联的支持下,西北地区的首家肯德基“天使餐厅”也于2018年国庆前夕正式落地西安。启动仪式上,“天使餐厅”的“天使”员工现场表演了手语舞蹈,展示了他们积极阳光的一面。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团省委希望办主任乌钢、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副主任于国强、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招生就业办主任李华卫、百胜餐饮公共事务副总监陈娟、西北市场公共事务资深经理杨溢、西北市场肯德基运营副经理刘薇薇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并为这些天使员工佩戴了“天使徽章”,为他们送上爱的鼓励。
现场:改造硬件设施 保障“天使”员工安全
为了便于“天使”员工工作,并保障他们的安全,“天使餐厅”很多设施都进行了改造。例如餐厅使用的炸锅,改装后的炸锅电脑板在产品制作完成时,除了传统的鸣叫提示功能之外,还增加了灯光提示功能,“天使员工”可以通过看见灯光闪烁的提示顺利完成操作。除此之外,餐厅还在总配区加装了电子吊屏,将前台顾客的点餐内容可视化,并在点餐台前配备了手写板,方便顾客与员工交流。记者发现,收银机还前挂着一则温馨提示:天使为您服务,请给我多一点时间,我会努力理解您的需求。这些针对残障员工的硬件改造以及针对顾客的温馨提示在餐厅随处可见。
< class="pgc-img">“天使员工”王宁在前台为顾客点餐
>“我刚才实际体验了一下整个点餐流程,在与听障员工点餐的时候没有什么障碍,我甚至都没有使用餐厅提供的手写板,在点餐卡上指了指想要的产品,再在收银机的显示屏上确认就好了。很顺畅。和他们交流只要多一点耐心就好,并不影响体验。”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副主任于国强在体验“天使员工”点餐后说到。
< class="pgc-img">天使餐厅一角
>诉说:在这里获得了认同与尊重
毕业于长春大学的听障人士王宁,是新近加入肯德基的一名“天使”员工。此前成长过程中,他一度封闭自己,拒绝融入社会。“平时我身边的人交流都是用手语,有时候还会无意识地带着咿咿呀呀的声音,总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我觉得自己和健全人的世界间似乎有道无形的墙横在那里,无法逾越。”王宁说道。渐渐地王宁放弃了融入健全人世界的想法,即便是出门也总是保持沉默,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怕再次感受如芒在背的异样眼光。
王宁有一名同学郑继东,在王宁之前加入了肯德基工作,一度因为表现优异而被晋升为管理组。在通过同学了解了肯德基的工作状态后,王宁选择了加入西安的肯德基天使餐厅。王宁说,像他这样的残障人士在社会上基本从事的都是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很少有像肯德基这样,为残疾人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在这里,我们与普通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渠道,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这也是我最在意的地方。我们也希望学习更多的技能甚至是管理的技能,让我们真正的跟健全员工一样得到晋升,进而改变和影响更多的残疾同胞。”王宁用手语说。要让残障员工融入肯德基,找到家的感觉,仅仅在餐厅进行硬件改造是不够的,更多的是用心去关爱,用行动让员工感受到爱。
< class="pgc-img">餐厅经理杨明为王宁充当演讲翻译
>杨明是一名肯德基餐厅经理,由于餐厅有多名听障员工,所以他为了更方便地与他们沟通还自学了手语。并且发明了很多如“香辣鸡腿堡”这种只在肯德基存在的手语名词。“我接触了很多“天使”员工,其实他们工作状态都特别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而且人也很单纯。自学手语一开始是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后来我是发自内心的很喜欢和他们交流,和他们做朋友。”杨明说。
延续:团省委、省残联,联手打造示范基地
除了为天使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并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唐延路的这家天使餐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团省委和省残联共同打造的“陕西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及“陕西省助残公益示范基地”。
< class="pgc-img">示范基地的授牌照片
>李丹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的一名成员。作为一个学生组织,社团由院团委直接管理。从老师那里得知“天使餐厅”启动仪式后,李丹专程与同学前来了解场地,为后续在“天使餐厅”开展助残公益活动做准备。
“我们平时主要组织社团里的志愿者做志愿服务,其中就有和助残有关的。我曾经在半坡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服务,这次和肯德基的工作人员也做了交流,希望日后能在‘天使餐厅’举办一些助残活动,利用好这个平台。”提起未来在“天使餐厅”的活动计划,李丹很兴奋地说。
未来,肯德基将会把天使餐厅作为一个公益平台,开放给来自省内各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社团。学生们也将以这个实践基地为窗口,更好地开展助残活动。
在参观时,记者还注意到,“天使餐厅”的墙上还悬挂了很多精美的画作,据了解,这些画作均为西安美术学院特教学院听障学生的作品。孩子们用作品告诉大家,残障人士一样可以才华横溢,拥有过人之处。
< class="pgc-img">残障员工表演“手语舞”
>作为公益平台,“天使餐厅”今后还将不定期展出残障人士的艺术作品或突出成就,给残障人士一个更大的展示空间。
未来: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目前,社会上能够给残障人士提供的工作多集中在基础性工作,对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工作会逐渐消磨掉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打击他们自力更生的信心。为了激发“天使”员工对生活的热情,肯德基“天使餐厅”做足了功夫。
“招来‘天使’员工不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作岗位,还得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肯德基的工作人员介绍到,餐厅在招募员工培训结束后,根据员工的意愿和餐厅的需求,给“天使”员工安排了适合个人特长与喜好的位置,短时间内就和“天使”员工达成了工作默契。
而面对已经入职的4名和即将入职的2名“天使”员工,肯德基唐延餐厅经理孟景丽也已经有了新的打算。“目前我们已经对入职的3名男性员工和1名女性员工进行了完整的培训,男孩会主要放到生产线,女孩会分配一些相对不费体力的工作。”孟景丽说,部分有简单语言表达能力的“天使”员工将安排到大厅,与顾客进行交流。
为了快速提升“天使”员工的归属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唐延餐厅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普通员工进行帮带。“我们准备了足够的耐心,把所有的经验分享给他们。”
2012年,肯德基在深圳市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天使餐厅”,为残障人士提供可靠的工作岗位和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至今,肯德基已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了22家“天使餐厅”。今年是肯德基进入中国的第31年,肯德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让关爱社会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让消费者感受到一个有温度的品牌。
来源:西安新闻网
编辑: 芥末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