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辽沈晚报
记者实地体验沈阳餐饮行业智慧监管
手机扫码就可查饭店卫生、食材等信息
用餐的顾客扫描店内食品经营许可证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家餐饮机构的审核情况。辽沈晚报记者王迪摄
昨日,记者实地体验沈阳餐饮行业智慧监管:饭店卫生、食材质量是否过关,消费者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一目了然。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食品安全网格化、智慧化监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餐饮服务的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清洗消毒等各个环节开展日常监管。
同时,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始为各个餐饮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生成的食品安全指数未来将嵌入相关消费平台,供消费者参考。
扫描饭店内二维码
实地体验智慧化监管
昨日,在位于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上的一家饭店内,记者看到,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板上张贴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记者扫码许可证上的二维码,页面上显示出该饭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公示情况为优,同时还可以看到对该饭店的监督检查信息,沈河区市场监督管理所于2020年10月29日对该饭店进行了检查,涉及65项检查内容,总得分为99分;在对餐饮食品的食品检验检测方面,在2020年12月8日,对该店内的三文鱼刺身进行抽检,检验结果为合格。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智慧化监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餐饮服务的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清洗消毒、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开展日常监管。监管部门通过向每家店铺派发二维码,要求张贴在公示板上,挂在醒目位置,检查结果生成后,顾客扫取二维码,就能看到检查、抽检、处罚等内容,监管信息随时被顾客了解到。
6万户餐饮单位
全部在电子地图定位
同时,截至今年2月,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将近6万户餐饮单位全部在电子地图上定位,纳入监管网格,彻底摸清监管底数,实现网格、网格员、企业主体三方绑定。“检查时两名监管人员到店后,要对照‘沈阳食药监管’APP所列出的检查清单逐项进行检查记录,‘沈阳食药监管’APP会自动生成分数结果上传系统。”该负责人说,通过智慧化手段把监管流程的标准固定下来,有效解决了因监管人员个人业务水平等因素导致监管不到位、检查项目不全等问题,对监管人员的考核也更有据可依。
建电子档案
生成食品安全指数
在落图定位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还对餐饮单位进行了监管等级、经营业态等方面的分类,例如学校周边、旅游景区周边的监管等级相对较高,小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分属不同经营业态。
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开展专项检查,让监管有重点,无盲区。所有检查结果数据累积下来,就会形成企业的微观画像。
此外,沈阳已经开始为各个餐饮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生成的食品安全指数既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未来嵌入相关消费平台后也将引导消费者进行优质消费。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
<>团点评“吃喝玩乐大数据”,365天实时直播全国四百多个地理位置的消费大数据。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季节,工作日、周末,早、午、晚间)人们的消费偏好都在这张图里。
我们商家可以用它为开店经营当中遇到的选品类、改菜单、异地开设分店……甚至具体到备菜等问题做参考。
“吃喝玩乐大数据”怎么用?
“吃喝玩乐大数据”通过挖掘美团点评海量数据,实时呈现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376376城吃喝玩乐大数据个地级市消费者在吃喝玩乐方面的信息。目前已经涵盖餐饮、酒店旅游、玩乐、电影四大板块的数据,春节后还会加入外卖、美容美发美甲等内容。
通过吃喝玩乐大数据,我们不仅能看到当前时间点和过往6天内,全国各地最热菜系、最火菜品、最具人气商户、最幸福吃货城市和人均消费水平,还可查询全国各地酒店消费热力图、景点火爆程度等信息。
比如消费者到底喜欢去什么样的门店消费?哪个时间点人气最高?我们过年不打烊的商家,如何备菜?如何优化服务内容?都可在“吃喝玩乐大数据”找到依据。
“吃喝玩乐大数据”在哪找到?
打开大众点评APP,在首页顶部搜索框输入“吃喝玩乐”即可看见。
如果您是美团点评合作商家,餐饮行业从业者或对餐饮行业或对本地服务电商线上营销感兴趣,欢迎关注“美团点评商学院”头条号或微信公众号美团点评商学院(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号:meituanpeixun),营销干货,推广技巧,排名技巧,五星级门店打造,人气提升......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干货。
加千人餐饮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1023435230
投稿、约访、合作,发邮件至:mtsxy@meituan.com
>期三查餐厅行动检查大鹏新区农家乐
深圳新闻网2019年7月22日讯(记者 张蕊 林玟珊 胡津玮)2017年3月15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深圳新闻网推出首档执法直播栏目“星期三查餐厅”,引发餐饮行业和市民关注。该创新性的执法行动自2017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启动以后,持续三年时间开展,截至2019年7月5日,已完成106期,总点击突破5千万,已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政务栏目,大大的提升了全市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水平。
检查182家餐厅,C级餐厅不断减少
食品安全是民生热点,是网民关注所在。而餐饮店是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发地带,星期三查餐厅通过直播的形式,由媒体跟随执法人员让餐饮店后厨“暴露在阳光下”,赢得了民心。
截止2019年7月5日,星期三查餐厅已经走过整整3个年头。三年以来,行动已经累计开展106期,共检查182家餐厅,其中维持A级的有22家、维持B级的有105家、维持C级的有28家;现场升级的餐厅12家,现场降级的餐厅11家(包括A级降至B级、B级降至C级、C级降至不予评级)、2家现场责令停业整顿、2家开业不足3个月,现场没有评级。
执法人员检查后厨
从大众到专项,检查类型越来越丰富
记者了解到,在“星期三查餐厅”检查的182家餐厅中,对目前全市的餐饮单位类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包括传统的购物商场餐厅、大型连锁餐馆、明星餐馆、微小餐饮、景区农家乐等;新型业态网络订餐;集体用餐单位学校食堂、工厂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送单位等,毫无保留的查给市民看。
记者发现,2年多的行动开展以来,检查的餐饮单位类型不断扩展,2017年主要集中在各类餐厅,到了2018年则把中央厨房、集体配餐单位、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食堂等也纳入到检查范围中来;2019年则首次检查了医院食堂。
经统计,在行动三年检查的182家餐厅中,共检查连锁、中、小型商业餐厅128家、酒店餐厅3家、学校食堂22家、医院食堂2家、养老院福利机构食堂3家、企业工厂食堂14家、机关食堂1家、配餐单位9家。
74个街道全覆盖,检查区域半径不断扩展
根据市市场监管局的部署,星期三查餐厅每年4轮,每轮10个区,三年106期基本实现全市10个区74个街道的全覆盖,并且检查的半径在不断扩展,足迹踏遍全市。
2018年时任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副处长刘云启就指出,星期三查餐厅不能集中在一个范围,要不断扩展检查的区域边界,多到相对偏远的地区来,检查并规范指导这里的餐厅提升后厨管理水平,尽快缩短与发达区域的差距,给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就餐体验。
记者看到,2年多来,行动不仅走遍了10区,还越走越“远”,最远检查到盐田区的南澳景区餐厅。
行业共性问题被找出,后厨整改完成率90%
星期三查餐厅行动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三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人次,其中主要执法人员137人次。通过直播,由执法人员现场指出问题,打分评级责令整改,第一时间对不符合要求的餐厅进行了查处。
据记者统计,在106期检查中,多数餐厅存在着共性问题,被责令整改最多的问题从高到底依次是:仓库、冰柜内储存食材标签未加贴或加贴了标签但信息不完善、仓库存储没有做好离地离墙、冰柜内生熟食混放、生熟砧板没有作出区分或者混用、专间预进间的清洁设施缺失或不齐全、碗具消毒后没有存放在密闭的碗柜内、三防设施不够完善或有破损、垃圾桶未采用密封式、后厨调味料未加盖保存不当、偶尔发现有过期酱料、台账等资料不完善、超范围经营凉菜。
针对行动中发现需整改的餐厅,深圳新闻网进行定期回访,跟踪整改情况,并通过“对比式短视频”向社会公众及时通报,形成“回头查”的报道“闭环”。截止目前,被检查餐厅的整改率达到98%。
执法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告知后厨人员厨具应分类摆放
超范围经营情况明显减少
通过2年多的检查,记者发现像凉菜的经营范围、面点添加剂的管理等问题已经得到餐饮单位重视,出现问题的企业明显减少,从2019年检查的20期行动来看,实现了这两项问题的0查处。
不仅如此,通过“星期三查餐厅”检查视频的广泛传播,其已经成为其他餐饮单位对后厨进行自查自纠的参考。盐田区一家餐饮单位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把“星期三查餐厅”直播作为内部的员工培训教材,定期带领员工观看、学习,查找自身问题,完善后厨管理。
除了后厨检查,在为期三年106期的执法行动中,每期都会进行食材的现场快检或者执法抽检。据记者统计,三年中共开展执法抽检482批次,不合格13批次,无结论:3批次,合格率96.68%;2019年行动已开展20期,共开展快检72批次,其中合格68批次,不合格1批次,暂无结论3批次。合格率98.6%。
人大代表网友参与,共治共管能实现
为了保证“星期三查餐厅”的公开、公平、公正,行动还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热心网友共同参与并监督。三年以来,共邀请郑学定陈春生、尹宗臣、刘霞等6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行动,邀请的热心网友及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也达142人。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表达了对行动的肯定。人大代表吴滨曾坦言,起初他确实质疑该行动是作秀,并且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在亲身参加了4次后,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检查餐厅发现问题、现场整改处罚的过程;同时也有人大代表对行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福田区人大代表刘霞就表示“星期三查餐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和警示作用,希望对餐厅的监督力度和频率越大越好,未来可以更多关注城中村、区与区衔接地带,更普遍的去检查。
在线上,“星期三查餐厅”与市民的互动也不少。三年来,参与前期网络调查的总人数超25万人次,在直播中收获留言上万条。有网友留言表示,来看“星期三查餐厅”直播主要是学习如何保障后厨食品安全的。还有网友留言表达了点赞和建议,比如不少网友留言点赞执法行动,称“星期三查餐厅”不仅专业,对热点反应也很及时;也有网友称看完餐厅直播后厨后,顿时对该家餐厅信心倍增,以后去吃就更放心了;同时网友建议应重点检查幼儿园,和街边小店。
“星期三查餐厅”不仅开了透明执法之先,还将强互动性贯穿始终,从行动上推动了餐饮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媒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多元社会共治局面。
栏目点击突破5000万,影响力遍及全国
击中民心的热点话题、大胆创新的直播形式使得星期三查餐厅栏目一经推出就收获无数眼球。三年以来,深圳新闻网进行网络直播106期,参与前期网络调查的总人数超25万人次,每期直播的平均点击超过50万次,总点击突破5000万,并被深圳特区报、晚报、新华网、南方网、东方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报等媒体转载报道。网络直播总点击破5000万。
在栏目的影响下,深圳市政府机构纷纷借鉴此模式,推出直播查酒、查公厕、查电梯等执法行动,引领了透明执法的新风潮,让政府监管不再“束之高阁”,离人民越来越近了。
除了在深圳,“星期三查餐厅”的影响力已然辐射到全国。2018年,当时的国家食药总局作出批示:深圳创新阳光执法模式的经验很有可复制推广性,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最严”“共治共享”等要求的具体体现,除加大宣传力度外,建议以适当方式在食药监管系统推广。这让“星期三查餐厅”模式有望以深圳为起点,在各地生根开花,惠及全国。
有市民更是留言希望该行动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这表明“星期三查餐厅”在收获关注度的同时,也和观众建立了信任感,培养了栏目的一大批“忠实粉丝”,众多深圳市民形成每周收看“星期三查餐厅”的习惯,成了“无查餐厅不周三”。
星期三查餐厅行动检查学校后厨添加剂使用记录
2019年再出发
作为“星期三查餐厅”行动的发起人,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则表示,这一行动自2017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开始,开展2年多以来,检查的餐厅从五星级酒店到大排档、网络外卖、学校餐厅、养老院食堂、网红餐饮店,各种类型都有涉及。检查对象根据网络调查征集市民意见,他们想查哪里我们就查哪里。时间固定在每周三,全市10个区轮流检查,每年可以检查40多期。检查过程中引入新闻媒体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热心网友一同参与。可以说从一开始的探索到现在的成熟,该行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已经辐射到全省、全国。
李忠表示,目前全市餐饮行业都非常熟悉这一项政府专项行动,2年多的实践推动了整个餐饮行业的规范发展、质量提升。而且通过新闻直播、专题栏目,让市民也了解了政府主管部门在做这项工作,他们在外就餐吃饭更加放心;从业人员也不断进行指导、整改提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培训,技能素质也都有了很大提升。所以这项执法行动目前已达到预期效目标,下面将不断改进、创新,发挥更大的效果。
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榕坦言,一个行动能够坚持这么久就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毫无疑问,“星期三查餐厅”已经变成深圳市政府的一个执法品牌,从业人员关注、老百姓也关心。相信通过不断检查会大力促进全市餐饮单位质量提升,督促他们做的更好。
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敏在“星期三查餐厅”总结大会上表示:“星期三查餐厅”行动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从市民最关心的舌尖上的安全抓起,市民参与执法、网络直播执法、定期“回头看”执法,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中央和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走出了一条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享的新路径。
“刚看到检查的执法队伍以为是这家餐厅出现了食品问题,当得知是例行随机检查后才放心下来,顿时安全感倍增”在一次检查行动中记者随机采访就餐市民,正在用餐的肖女士如是说。
通过“星期三查餐厅”,市民更多了了解了自己选择的餐厅,也了解了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下的狠力气。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经过行动2年多的开展,市民对深圳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满意度不断攀升,已经从最开始的50%-60%提升至目前的80%-90%。
通过“星期三查餐厅”三年来风雨无阻的开展,全市餐饮行业水平已经显著提升。餐厅负责人们通过“星期三查餐厅”进行自查自纠,服务水平上来了;执法人员通过一次次的行动检查监管能力更强了;市民通过一期期的直播节目吃的更放心了,“星期三查餐厅”的目的就达到了。
据了解,2019年星期三查餐厅还将继续进行,并按照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检查一家餐厅,规范一个行业”的要求,在更大范围、更细致的进行下去。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