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日报?旧京图说 | 记者 张小英
近日,位于北京西城区东经路5号,昔日京城首家西式快餐厅——义利餐厅恢复营业,您去尝了吗?
一晃三十多年。
对很多北京人来说,吃到的人生第一份洋快餐,就来自义利快餐厅。
1984年4月20日,北京第一家西式快餐“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的西绒线胡同西口挂牌开张。
时任副市长的张百发,还为快餐厅剪了彩。可见,“义利快餐厅”开张,对北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
《北京日报》1984年4月19日四版
餐厅开张第一天,150平方米的店面挤满了来宾。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是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品尝汉堡包、火腿三明治、咖啡……
现在仍有人可以回忆起在义利快餐厅用餐的情景:走进餐厅,轻音乐扑面而来,空调机送来清新宜人的空气。
还有一些当时认为很新鲜的玩意儿:顾客洗完手,水池上就是一个小小的热风机,不到1分钟就可把手烘干;开票的服务员使用一台电子计算机,又快又准;取货处,顾客所要的食品都放在一个托盘里,端起来很方便;冷饮的杯子、小勺、吸管都是一次性的。
据义利的工作人员回忆:“来得最多的就是知识分子,音乐、西餐、轻曼的灯光,这一切在当时最为时尚的东西,立刻深入人心。义利快餐厅自开业那一天起,几乎每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义利快餐厅的生意非常红火。后来,与日本联合设计加工了5辆流动快餐车,开上了北京街头。大家趋之若鹜,快餐车前,依旧是人头攒动。
义利停在故宫门口的快餐车
据统计,当时的义利快餐厅的日营业额可以达到6000到7000元,年营业额高达200万元。以当时的消费水平来看,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很多人好奇,北京义利食品厂不是本土的食品厂吗,怎么就开了西餐厅呢?
这得从义利的历史说起。
1906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James Neil)的苏格兰人来到上海,在南京路摆设了一个小摊位。
詹姆斯·尼尔原本是英国海轮上的司厨,于是就在小摊上卖苏格兰风味的西点、面包。
义利创始人詹姆斯·尼尔肖像
没成想,在他的摊位附近,有一家英商福利公司(Hall&HoltzCorp)。福利公司的老板看中了他的才干,于是特聘他来经营公司的食品部。
从此,詹姆斯的西点面包从小小的街头摊位上了一个台阶。积累了几年资金后,詹姆斯很快自立门户,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义利洋行(James Neil & Company)。
据说“义利”这个名字,是詹姆斯引用中国传统的“先义后利”儒家思想,再结合自己名字的谐音起出来的。
义利洋行的厂址在愚园路1489号,生产糖果、饼干、西点、面包,采取前店后工厂的模式。此外,它在上海的南京路、贝当路(衡山路)、迈尔西爱路(茂名南路)等处也设有门市部、西餐厅。
1939年,随着詹姆斯去世、二战爆发,义利洋行跌入了低谷,被几经易手。
直到1946年,以徐肇和、倪家玺等为首的一群实业家,用250根金条盘下了义利洋行,更名为义利食品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北京急需发展食品工业。北京新中国食品厂的老板董祖鸿来到上海,建议义利北上。
于是,1950年冬,义利从旧上海的租界区迁徙到了北京,建立公私合营的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会留影
次年10月,北京义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在广内王子坟(今广义街5号)落成,占地4488平方米。
1951年,义利在北京建成的新厂。
义利公司迁京,首次给京城的百姓带来西式饮食文化,面包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
尤其是义利的果子面包,是北京孩子的春秋游必备。“没有哪个北京孩子的童年,没有被义利的果子面包占领过”。
1971年,义利公司引进了第一条国外生产线——巧克力生产线,并建起了一座巧克力大楼。1985年,义利公司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引进了饮料、巧克力、面包、饼干、糖果等9条自动化生产线。
威化巧克力、动物饼干和维生素面包、玉兰巧克力、龙虾酥糖等……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进入京城百姓的餐桌,且至今畅销不衰。
图 | 北京日报图片库、头条@怡乐儿、北京日报记者杨天悦等
资料来源 | 《从档案馆的一张照片说起,原来百年老号义利是英国商人创建的》《一只上海的面包,怎么就成了北京特产》《当代北京一轻工》
戳小编,回复“小酒馆”获取整套小酒馆赛道拆解报告
< class="pgc-img">>温馨提示:本文字数4k+
作者丨吴相
编辑 | 朱迪
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在2020年二季度发布全球经济预测报告(Economics Chartbook),认为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深度衰退,并用了一个“骇人”的标题:“The mother of all recessions has arrived”(衰退之母已经来临),彼时新冠疫情肆虐,几乎瘫痪了全球经济。
到了2022年,情况则进一步恶化,除了疫情的影响之外,俄乌战争带来的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全球供应链近乎毁灭性的破坏、金融环境的紧张、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全球经济面临着高通胀、低增长的背反难题。
UniCredit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
< class="pgc-img">▲来源:UniCredit官网资料
>经济学界对“经济衰退”的一般定义,是连续两个季度GDP下滑。
全球经济衰退已然在发生,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从2021年的8.1%到今年的4.7%,几乎是一种刹车式下降。叠加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体感强烈。
经济衰退期,哪些行业会受影响较小,甚至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呢?
我们梳理了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日本经济低迷期间(1989-2019平成时代)的行业表现,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为大家梳理了17个抗经济衰退的行业,供创业者参考。
01
便利杂货店
经济下行时,人们更倾向于在社区周边采购性价比高的日常生活用品。疫情封控的经历,也让很多人开始养成囤货的意识和习惯,增加了人们对便利店的心理依赖。
1. 便利杂货店。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蔬菜水果,一个品类齐全的便利店、杂货店会成为受人们欢迎的对象。
2. 折扣店/二手店/二手货交易平台。这个很好理解,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理念会变为“够用即可”,追求低价、实用。二手生意的兴起,一方面人们会更加想充分变现自己手里不再实用的物品,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随意处置;另一方面人们也更愿意购买高性价比的东西,不再攀比。
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时期,日本的二手商店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二手商品供应地。这段时间,日本二手奢侈品店的数量从1000家增长到上万家。富人不仅卖掉自己的奢侈品,还卖掉自己的貂皮大衣,更把自己价值不菲的轿车卖掉还债或换成现金。
02
维修维护
经济衰退期间,人们会更加珍视手里的现金,减少大件采购、大额支出。对于这些物品,不会像之前一样轻易更换。
1. 汽车维修维护。经济困难的时候,人们不再会轻易换车或者买新车,相比再负担每月几千上万的贷款来卖车,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每月花个几百对自己的车进行维修维护,让它处在良好状态。
2. 电脑、手机维修。经济好的时候,电脑、手机的更换率高,年轻人甚至会追着某个品牌的机型升级。经济下行,人们不会再轻易更换,出了问题更多会选择维修。
3. 衣服鞋子的修补。在日本经济低迷期间,修鞋补衣服的铺子生意火爆。道理同上。
4. DIY工具材料店。经济紧张,以及疫情下的居家隔离、商店的被迫关闭,都会让人们倾向于自己动手对家居用品进行维修维护,从而带动DIY工具和材料的销售。同时也会让类似于万师傅这样的维修平台进一步发展。
03
餐饮行业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居家隔离,外出减少,大量餐馆被迫关闭。但如果疫情结束,餐馆也会引来客流反弹。
今天我们不考虑疫情造成的居家隔离和外出限制,仅就经济下行而言,餐饮业的以下业态会表现更好。
1. 快餐店。人们会减少到大型餐厅的大吃大喝,更青睐低价实惠的中西快餐厅。汉堡、炸鸡、米、面、粉、卤味等快餐店和熟食店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小,而且还可能得到部分新增的流量。同时,那些经济实惠又能让一家人享受到聚会体验和氛围的平价餐厅也会受到欢迎。疫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和家人、朋友相聚的重要性。
2. 小酒馆。经济衰退期,人们更需要缓解自己对生活的各种焦虑,让自己暂时有个逃避之所。酒精肯定是自我麻醉的不二首选。人们可能不会再动辄喝高价的酒,但性价比高的白酒啤酒红酒,会成为人们心仪的对象。很多平价的小酒馆,会成为人们在艰难时期释放多巴胺的选择。酒精、香烟、赌博、陪侍性服务,在国外专门有个称呼叫“sin”(罪恶)行业。经济下行的时候,这些行业就会兴盛起来,人们在其中沉溺和麻醉自我,寻求暂时的快乐。
3. 烘焙店。面包、点心...这些是人们在困难时期可以给到自己小确幸的食品。人们会用这些花费不高却能够点缀自己生活的食品,来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增加一丝幸福的色彩。
04
健康医疗
经济衰退,生活节奏变慢,人们会把注意力从外界拉回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再加上疫情的经历,健康成为人们的首要关注点。
1. 新型线下健身馆。人们对健康、健身的重视,自然也会让线下的健身馆受益,那些能够突破传统线下健身馆经营顽疾(不透明、重销售、轻服务、复购低、频跑路)的新型健身馆、体育馆、瑜伽馆会更受青睐;
2. 线上健身平台和线上健身直播。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居家健身。直接带动了线上健身平台Keep等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刘畊宏等健身直播的现象级模式。由于抖音平台的商业设施已经很健全,使得这一模式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形成商业闭环。居家健身会带动居家健身器材的销售。并和其他健身方式一起,带动健身周边的销售,比如健身的配套装备和健身餐食等等。
3. 医院诊所。无论经济如何衰退,医疗都是受影响最小的领域之一。但由于这个领域的特殊性,留给一般创业者的机会并不多。体检中心、私人诊所是可以考虑的方向之一。
05
美业
经济衰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失业率的上升。这也意味着求职会变得更内卷,从而会让人们更加重视自我形象,无论男士还是女士。经济学上有所谓的“口红效应”。2008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市场上的口红、面膜等化妆品销量上升,美发、按摩行业也发展很好。后来人们用“口红效应”来形容,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来带给自己更多的心理慰藉。
1. 化妆品。能够负担得起的化妆品在经济下行期间,会受到人们青睐。欧莱雅公司在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上半年销售额逆势增长5.3%。
2. 美容美发。在经济危机中,人们更加希望通过改善自身形象,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06
儿童保育
经济困难,会使得父母同时出去工作的几率上升,由此带来儿童看护需求的上升。同时婴幼儿的用品,是没有办法缩减的,所以会受经济影响较小。
1. 婴幼儿用品。“无论如何要把奶粉钱挣出来”是无数打工人的口头语,也说明了纸尿布、尿不湿、婴幼儿床垫、奶瓶、奶粉等母婴类商品的刚性需求。
2. 托幼托育馆。经济下行,可能使得原来“一人工作,一人全职带孩子”的模式成为少数人的选择。父母不得不同时出去工作。普惠型、能提供有效看护服务的托幼托育馆,将成为经济衰退时,更多生活在城市的父母的选择。
07
宠物相关
现代社会社交的疏离,使得宠物成为人们用来陪伴自己、获得心理慰藉的一个重要伙伴。而经济的衰退,会使得这一现象加剧。今天,一只宠物在一个家庭的地位,已和家人平等。
1. 宠物店。宠物、养宠物配套设施、装备、食品,会在经济衰退期继续发展。
2. 宠物医院。宠物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一样重要,人们在对宠物医疗的投入上也不会吝啬。
08
娱乐行业
经济衰退,娱乐必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电影业一飞冲天,大家没事都去看电影了。还有上世纪90年代遍地的录像厅、台球室、棋牌室也是一种。东北三省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失业的男人都在打电子游戏,失业的女人都在看连续剧。
1. 电影院、电视、视频娱乐平台。这些付费不高的娱乐内容,不太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相反,还会受益。人们通过这些不高的消费能轻易找到自己的快乐。因此,今天的抖快、B站等平台上依然存在着很多内容创业的机会。
2. 动漫、游戏。日本的动漫产业,就是在日本所谓失去的三十年、经济低迷期发展起来的。内容+周边,成为了日本支柱型的产业之一。疫情反复几成常态,居家隔离办公都对各种在线技术养成了依赖。游戏行业肯定暴涨。很多之前放在家里不用的游戏机都拿了出来,重新开始。日本任天堂的游戏《动物之森:新地平线》在2020年3月份疫情期间大卖500万份。
09
教育行业
教育本来一直是人们口中逆经济周期的最佳行业,直到双减政策的出台,把教育行业里最大的细分K12学科培训连根拔起,顺带也影响了非学科培训。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使得教育作为一个行业大幅缩减。经济衰退严重的情况下,教育这个行业会不会逐渐重新开放呢?
1. 职业、技能培训。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学习更多的技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职业的可能性。
2. 在线学习。因为疫情、时间等因素,以及线上技术的成熟,人们倾向于通过线上学习更多的课程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10
医疗养老产业
老龄化和少子化几乎不可避免。无论经济好坏,医疗养老产业在各国,尤其是低生育率的东亚国家都是极具潜力的产业。
在日本经济低迷的30年,与日本老龄化有关的产业蓬勃发展,医疗保健行业全面崛起。
因为家庭文化、消费习惯等原因,我们国家的医疗养老产业对于创业者并不友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
投资理财和金融
当人们收入锐减的时候,对于手里的现金存款的使用会更加谨慎,投资顾问、理财顾问等会有更多的需求。
可能也会出现更多的讨债公司、专门做不良资产回收和重组的金融公司。
12
中介市场
经济衰退,人们对于大宗商品如房产、汽车的采购减少。若有需求,可能会更多转向租赁市场。同时企业用工也更倾向于使用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来填补空缺。于是会产生中介的需求。
1. 房屋整体包装销售。
2. 自由职业和临时工的人才对接平台。
3. 房屋和汽车的租赁。
14
一切能帮企业省钱的2B业务
经济向好的时候,2B业务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赚钱;经济下行,企业更关注如何更好地省钱。一切能够帮助企业节约、省钱的业务会重新获得市场。
14
数字、虚拟经济
企业数字化、在线办公学习、虚拟现实、游戏(以及所谓的元宇宙)等领域在经济衰退期会找到自己更好的发展空间。
15
短视频直播带货
以抖快为主要平台的内容电商,已经成为新的电商生态,他们不同于传统电商以及基于传统电商的直播电商。他们通过内容的方式吸引用户,影响用户决策,然后通过标签匹配推荐和销售货品。抖音快手这样的超级新基建的存在,整体上降低了创业门槛,在经济衰退时,给各类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可能。
16
快递货运和物流
卡车司机、快递小哥、物流公司的工作,在经济衰退期还是有保障的。经济衰退期,有关生产资料、成品转移所需要的物流运输,依然是需要的。
经济衰退,人们会倾向于待在家里,订餐、团购等业务会更加需要。不仅是餐馆的订餐;便利店、杂货店的跑腿业务都会被带起来,包括无接触配送。
17
公共事业
电力、自来水、垃圾废物处理、殡仪馆、制药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在经济衰退中继续发展。这些和就业相关,但大部分和个体创业者关系不大。
说明
1. 因为每次经济衰退的原因和情况都有不同,所以很多行业不能一概而论,这次经济衰退和疫情密切相关,有些行业会受到双重影响。
2. 在这些抗经济衰退的领域里,对不同资源和能力的创业者来说,意味着不同程度的创业机会,也有一些领域是国家垄断,难以进入或不存在一般性创业机会的。
3. 在清单的处理上,部分行业和行业之间会有交叠。而之所以把两个有交叠的行业或者领域都单拎出来,是因为交叠的部分不足以把两个行业涵盖掉。
般来说,我们的进食行为最为根本的目的其实还是为身体提供能量,而除此之外对于口味和口感的追求其实都可以算作进食行为的额外属性。当然了,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来说在满足胃袋的同时满足舌尖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过就算如此在市面上还是有着“兰州料理”以及“沙县大酒店”这种基本上只为了填饱肚子而存在的店家。
< class="pgc-img">>由此可见,实际上在很多的情况下对于营养的需求还是会大于对于味道的需求,只不过就算是这样,由于各地文化,产物不同的原因这种为了满足胃袋的平民美食也依旧是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品类。那么问题来了——在其他的国家一般都会有着什么样的,富有自身特色的平民美食呢?
< class="pgc-img">>说来惭愧,虽然嗨哥对于世界上的一些美食做过一些调查,但要在这里说出世界上所有的平民美食到底是还是没有可能。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距离我们不远的日本的平民美食其实早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在某种角度来说还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而这种美食的真面目其实就是,牛肉饭。
< class="pgc-img">>牛肉饭也就是日语中的“牛丼”,而这个“丼”在日语中的含义其实就是指盖饭,所以这牛肉饭其实也就是牛肉盖饭。只不过随着吉野家、食其家等等日本快餐厅在我国遍地开花,这种属于日本的平民美食也可以说是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甚至吉野家在中国的门店也都修改成了更加适合我们这边审美的布置。
< class="pgc-img">>但是,虽然在我们的观点中吉野家似乎有那么一些高大上的意思,可实际上它久负盛名的“筑地一号店”从开业以来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筑地市场(日本最大的鱼市场)的工人们。不仅如此,现今牛肉饭这种只有牛肉、洋葱和汤汁的情况也正是为了可以快速出餐以满足工人大叔们“快点吃完回去干活”的需求。
< class="pgc-img">>大概也正是因此,虽说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之中但实际上在日本年轻人的眼中牛肉饭可以说是很不入流的一种食物,甚至在一些人的心中还有着“身上优衣库,三餐牛肉饭的人肯定是loser”的观点。不过这一点也恰恰证明了对于日本人来说牛肉饭其实可以算是很“经济实惠”的。
< class="pgc-img">>然后再说回我们这边的情况吧。确实,嗨哥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牛肉饭多半是因为吉野家。但从现实来说无论是日本还是国内,久负盛名的吉野家基本上已经被后起之秀的食其家完全超越了——不仅从很多菜品的味道来说都是食其家更胜一筹,甚至就连店内装饰似乎也是完全日式的食其家更招人喜欢一些。但是在嗨哥看来,人与人的口味终究还是不能一概而论,那么不知道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是更喜欢吉野家一些,还是更喜欢食其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