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0日,南京六合区的居女士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反映,她去年通过社交平台在江北新区大厂街道认识了一位姓孙的师傅,这个师傅经营炸鸡店“锁骨大王”,在居女士看来“锁骨大王”是连锁品牌,交流一段时间后,她也支付了1万元给孙师傅,店门找好后,在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时,被告知注册不了“锁骨大王”,所以店招门头也做不了,于是要求对方退还1万元,不料遭拒。
1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电话联系居女士,居女士告诉记者,去年9月开始,她想开店,在社交平台认识了大厂某街店老板孙师傅,此人在大厂某市口开了“锁骨大王”,经营炸鸡腿、炸鸡柳等小吃,生意不错,也实地考察过,而且门头上也留有加盟热线。于是添加微信商量加盟事宜,后来还在该店学徒,学好之后,选择六合某市场附近一门面并开始装修,引入设备。不料,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营业执照时被告知注册不了,门头也申请不了“锁骨大王”,她认为孙师傅开的锁骨大王是假冒的,其门头字牌是自己做的,并不合规。居女士找到孙师傅要求退款,孙师傅拒绝,称当时交的1万元是学徒费,并非加盟费。为了此事,年初她也报过警,但因孙师傅没有去派出所,此事不了了之。直到最近,她打算起诉维权。
根据居女士提供的聊天沟通截图以及付款截图来看,孙师傅在微信上表示,免费学的同时在店里帮忙,然后懂得管理和经营;学一个月就是学徒费用1万;两项都包括免费找店,免费帮装修,打理后续事宜。去年10月22日,居女士通过微信转账10000元给孙师傅,接着强调一句“加盟费”,孙师傅回复“收到”。到了11月,居女士与其交涉,声称加盟不正规,门头做不了。孙师傅回答,加盟不是这个费用,她那1万元属于加盟学徒费。根据双方交谈,该项费用存在争议。
后来,记者电话联系孙师傅,他声称加盟费是5万元,居女士交的1万元属于学徒费,他认为居女士技术也学了,设备采购以及装修、选店,他都给了建议,自己尽到了义务,不存在诈骗或者假冒,建议她重新给店取名。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以及协议。孙师傅认为,居女士没有注册成功的原因是,提交的材料中取名“锁骨大王”是不会注册成功的,因为锁骨是材料,大王也不合规,而他自己申请的营业执照是“遇见孙某某XXXX”,所以才建议她重新取名的。
另外,记者发现孙师傅的社交账号上发有别处的炸鸡店的店铺并且有“锁骨大王”的字样,问他是否这些店都是他的?他说不是,自己是有做大做强梦想,所以运用了一些图片。不过,孙师傅自称自己在南京有五六家店。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外地也有企业注册名称包含“锁骨大王”字样的,当问及孙师傅的店招是否存在冒用,他表示否认。目前,居女士表示,如果协商不成,她将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校对 盛媛媛
|徐嘉
编|陈梅希
你是一个勤恳的打工人,厌倦了办公室,有年龄焦虑,决心辞职创业。
高薪领域有技术壁垒,蓝领又太辛苦,对比一圈,你突然发现自己一没地二没钱三没人脉四没肌肉。于是你在短视频平台搜索2023赚钱机会,发现大量餐饮加盟广告。“民以食为天,餐饮店永远不愁没客户。”你这么想着,点进加盟网站:
品牌商承诺,自己有响当当的产品研发、供应链、标准化能力。据地图显示,在你家南边1公里就有加盟店,店主从副业投资做起,如今收入已经翻番。
“大品牌,热门项目,0经验0加盟费开店,免费技术培训,专人跟进,全程扶持......”
你想:“也许,这件事我真的可以做成?”
于是你开始浏览加盟细则、在短视频平台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参加线下加盟展会......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似乎缓缓铺开。
一般道路接受转弯掉头,但餐饮加盟除外。用过来人的话说:“餐饮行业是火箭式创业,一旦启动,就有源源不断的费用投进去。你不知道它最后是否成功。如果火箭爆炸,只能让你卖点残渣废铁,不存在全身而退。”
2024,如果你在考虑餐饮加盟,不妨先试着纸上谈兵:一些过来人有故事和经验想和你分享。
< class="pgc-img">图源自加盟网站截图,无任何引导意图?
>圈钱的快招公司:“交了钱后就变脸”
老厨师要开一家餐馆,手到擒来。外行要从零学起,困难重重。这时,加盟一个有全套经营方案的品牌看似省心不少。
2015年夏天,喜剧电影《煎饼侠》上映。同月,某煎饼品牌成立并放开加盟。小店很快开到了王多金和张红附近,热度和如今的卤味炸串店能有一拼。夫妻二人彼时略有积蓄,正准备开拓一门新的生意。
该煎饼品牌承诺给加盟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选址、装修、厨具、酱料、技能培训、宣传......带他快速切换餐饮赛道,品牌知名度还能给店铺带来更多流量。——这就像为毫无经验的夫妻俩量身打造的保姆级生意经。
于是他们拨打了加盟热线,又到总部参观。看着位于北京城区明亮整洁的总部,听品牌方——用张红的话来说是“像卖房一样,说这里是大学城,给我们画蓝图、造势......”他们很快决定以8万元的价格加盟。
交了钱,签了合同,一切都不一样了。
原本承诺的帮忙选址,变成一通敷衍的询问电话;装修只给图纸,其余“看着来”;上万元的厨具费用,换来一台煎饼锅、一个普通榨汁机,市场价不足5千元;说好的提供紫米小米各种杂粮煎饼,最后只有一种白面;承诺的包教包会,最后变成摊两天圆饼,两顿盒饭和两本配料教材。
更离谱的是,说好的品牌宣传,最后兑现为一张存储卡。把它插进大喇叭,就会自动播放“哟哟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
开店后,店里从熟黄豆、酱料到食品袋都要从品牌方处进货,和当时的高价厨具一样,这也是一笔不小且定价不算合理的开支。
8年后一个冬季的凌晨,刚收摊的张红回想起当时经历,已经少了很多愤怒,她把加盟该煎饼品牌的全过程半嗔半笑讲成了相声,可言辞间依然能辨出当年品牌方留下的“烂摊子”。
开张后,他们没迎来预期里的红火。
两个孩子要吃奶粉,两个人没有其他兼职,一家四口人的开支全指望煎饼果汁的销量。为了增加营收,他们陆续置办了冰淇淋机,拓展冷冻肉饼等小吃。次年春天,品牌方的供料屡屡断货,最终再也联系不上。
不到1年时间,净亏损30万,为了资金周转,夫妻俩卖掉在北京的唯一一套房,关了店。
那是2016年前后,依托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平台和流量经济,快招(快速招商)公司大批出现。它们伪装成一些知名品牌的子品牌、特约授权方或抄袭出一个山寨品牌,用大量广告和明星背书打造出虚假商业繁荣,骗取加盟商的投资,却在收钱后换壳逃跑,不提供承诺的后续服务。
王多金和张红夫妇推想当年铁定碰上了快招公司:“后来一想,也就是个煎饼,别人推个小车就能卖,再高大上也不过如此。”用30万打碎了品牌的滤镜,张红后来再也不敢碰加盟。她看着身边的茶饮、餐饮加盟店蜂拥而起,又悄无声息闭店:“每个一问都是投资20、30万。老百姓钱来的不容易,几万块就能毁一个家庭。”
随着餐饮市场洗牌、暴雷案件知识普及和政策规范,快招公司在近两年势头渐消。一位个体餐饮店店主分析,营销费用在近年升高也是让快招公司受到掣肘的因素之一:请达人、充营销金都不便宜,很难再用小成本造出大场面了。可在一些老牌餐饮人看来,快招公司仍存在,而且绝不会消失。
“因为不懂这行,又想省事的人太多了,”在河北做餐饮、自创品牌也提供餐饮咨询服务的周晓庆直言。在他看来,餐饮想要扩大规模,最终会走向三种趋势:加盟、联营、咨询。“如果是基于有价值的品牌、好的供应链、利他的价值观和适当的野心,这三种商业模式没问题。可坏就坏在,市场中不做实事,想圈钱割韭菜的人太多。”
如今的“快招公司”更像一种形容词,和“陷阱”“割韭菜”划上等号。只是“割”的手段更加隐蔽,它们潜藏在不同商业模式、有迷惑性的数据里、合同的遣词造句间、供应链的每一环里,随时准备诱捕下一个野心勃勃的餐饮小白。
品牌方和加盟商,不一定在同一条船上
随着快招公司在近两年势头渐消,像王多金和张红那样碰到“跑路品牌方”的案例变少了。但即便加盟的是成熟餐饮品牌,从投资到赚钱之间,还隔着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弯弯绕绕的“坑点”甚多。成功者确实能实现单店盈利,但餐饮小白稍有不慎,就会踩入亏本的坑中。
完成一次门店加盟会经历许多环节,由于利益的站位不同,这期间双方的企图和不满也会显露无疑。
对于决心拓店的品牌方来说,其实践的标准化和运营越统一,成本也就越高:巡店的人手、系统、原料采购、工厂生产......为了实现规模化运转,自然要从加盟商处获取利润。但利润攫取也存在程度:是在帮助商家的基础上良性获利,还是只为了上市、求规模、纯逐利。
另一边,作为下游商家,加盟商最常遇到的情况首先是品牌方预估的投资金额与实际有较大差异:“计划表上写10万,操作起来你会发现房租和押金、租户转让费、后期进货囤货、人力水电又是大笔支出,更别谈拖把桌椅那些细项。”
就算拥有充足的预算,一些加盟商也会在看到品牌方运来的厨具时感受到不同的“算盘”或“诚心”。
从事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工作的李星亮,已经为500多家门店做过回收。他的合作对象不乏益禾堂,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美宜佳这样的连锁加盟店,也有许多想翻身做老板的餐饮小白。在他们的门店里,他最常回收的就是空调,冰箱,制冰机,展示柜,操作台等,也因此摸清楚了加盟行业里的一些内幕:装修和机器里,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 class="pgc-img">图源自和李星亮的微信对话截图
>“干回收这一行,见过太多老板的不易和辛酸,闭店后的盲目和焦虑。和我们讨价还价时的无奈。我们看着也很无奈。有时候也感觉这些加盟公司太可恨了,没有个发力点。”从业4年,他给自己的职业取名叫“餐饮收割机”,专收倒闭门店的狼狈残局。
撑住了预算,门店装修和器具全都备齐,很快,加盟商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供应链太贵。
2023年,整个餐饮行业都在强调供应链能力,这是证明品牌实力、加速加盟规模,保证品质和性价比的关键环节。一些加盟商在中间有苦难言,他们往往被要求只能从总部进货——从纸巾、碗筷到面条、酱料。这有时会像强买强卖,利润就这样从中白白流走:“即使是加盟,我们从总厂拿货也只能打6折。刨除外卖平台的扣点、人力水电房租等,最后的净利润少得可怜。”
净利润低,会直接影响加盟商的回本周期。
品牌方往往会承诺较短的回本周期,但真实情况是,食材原料价格会浮动、器材会出现损坏、员工操作失误会带来额外支出、门店的堂食外卖比重(外卖利薄)改变等许多因素都会拉长回本周期。
这些情况还不止发生在加盟领域,一些心急的加盟品牌开始转向联营模式。
如今一家餐饮品牌公司想要开启加盟之路,需要有商业特许经营备案——这需要主体申请公司满足成立时间足一年、有两家做满一年的直营店等多重条件。
于是联营就作为更“轻”的商业模式出现。
0加盟费、0门槛是它的关键词,能为预算低的商家省去一大笔加盟费。但用一位餐饮从业者的话来说:“加盟费仅仅是一次性的,但联营模式会从设备、装修、供应链、运营等很多环节挣你的钱。说白了,没能力的联营品牌就是一分钱不掏,给你出用不上的技术,还要抽你的利润。”
这一切听起来似乎都有“割韭菜”的嫌疑。
但曾加盟卤味店,也和品牌方打过交道的蜗牛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不是一个“割韭菜”就能说清楚的,还有许多因素在影响着一门生意的起落,需要辩证来看。
“大多数人拿到的是单店盈利模型,而实际加盟过程是很长的,考察、签约、选址、运营......一个走样就可能造成门店失败。而一个公式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还要考虑加盟商自己的认知、能力差异,这本就是一个双方都承担风险的过程。”
和多数仓皇闭店,损失惨重的加盟商不同,蜗牛的投资和撤出过程要冷静的多:开店三个月后,他发现店铺出现亏损,于金钱、时间和学习机会上说,这笔生意都无法再给他带来可预见的成长空间,于是很快将店转手。在他看来,餐饮市场诡谲多变,作为商家,需要提升认知,总结教训,密切观察市场。闲暇之余,他还写下了清晰的复盘笔记。
< class="pgc-img">蜗牛希望分享给同行的复盘笔记
>2024,小白还能加盟餐饮吗?
2023全年,整个餐饮市场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近5年之最,看似红火,可也充满变局——餐饮业先后经历了报复开店、倒闭、价格战、品牌万店、建立自有供应链、出海、性价比、预制菜等浪潮,变化之中,餐饮品牌规模化、连锁化程度明显提升,上游供应链的重要性被反复重提。
2024年,随着餐饮加盟市场洗牌加剧,小白是否能通过加盟,在餐饮行业分一杯羹?
当刺猬公社带着这个问题询问了多方意见后发现,谨慎的老餐饮人会强调大环境:
“目前的餐饮市场已经饱和,低价战太激烈,小白无效内卷,老品牌努力存活,建议外行人不要贸然涉足来做炮灰,给房东、平台和品牌打工。”
一些加盟商更聚焦行业本身:
“在老店坚守,网红品牌频出的市场中,没有钱、地、优质供应链的人,一定要有资源整合和协作能力。要抱团生存,不争‘杀出来’,是要‘活下来’。”
决心彻底远离餐饮赛道的“过来人”则说:
“选择创业,尽量避开大牌云集的拥挤赛道,比如茶饮、火锅、酸菜鱼。尽量选择没有太多大品牌连锁店的品类来做,不然知名度比不过人家。如今没有太多暴富机遇,要脚踏实地去经营生意,从0到1,稳扎稳打。如果打工的薪水已经比较高,可以养家糊口,就千万不要以“小白”的身份创业,现在创业的风险不比打工低。”
当然,也有一些可以立刻落地的建议。
餐饮从业者周晓庆就经常在咨询服务中强调:“想做餐饮不要从加盟做起,不要盲目投资。可以先去做学徒、服务生,去真正吃苦,去了解一家门店的筹备流程、盈利模式和生意状况,从认真学一门手艺开始。”
“深挖洞,广积粮,不冒进。”这是所有餐饮人目前的共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多金、张红、蜗牛为化名。)
95后辞去空姐工作做2元面包,每天营业额3000+”“96年宝妈不上班,开2元面包店月入14W”……近期,2元面包店在各地突然走红,宣称投资几万元就能“月入十万”的帖子充斥各大社交平台,勾起了不少人的投资热情。
新京报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多数网红2元面包店开业不足3个月,已催生出招商加盟、教学收费两大获利模式。其中,开店教学通常学时3天左右,单人一次性收取学费近万元。有店主直言卖面包“赚的是小钱”,开店半个月就可以转为开加盟、做教学赚钱。一些加盟品牌自10月下旬起密集出现,有的老板仅学习了3天烘焙技术就成立快招公司,急于“收割”加盟商利益,而实际上目前并未获得特许经营备案资质。
分析认为,2元面包填补了低价烘焙市场空白,但大单品路线、客单价较低,决定了其只能靠提高复购率维持生存。而“日销五六千元”“毛利率在80%以上”的说法,多存在于2元面包店的宣传文案中,实际运营较难实现,一些学员的日销售额难以超过2000元。
2元面包店走红
“27岁,5W开面包店,一个月入14W,这是我做过最对的决定”“开2元面包店,每天被顾客催着上班”……在某社交平台运营账号不到2个月,“糖一2元面包”收获了2.4万粉丝和11.9万点赞收藏。其账号简介里称:2元面包排队王,最高营业额纪录保持者,每天营业8小时,日均营业额6000+,产品均为自己研发。
社交平台的一家2元面包店账号。 社交网站截图
“我们门店面积是13平方米,一年租金7.5万元,面团成本很低,每日零售额6000多元,周末是7000多元,毛利在70%到80%。沈阳可以做,北京开店还是要看具体房租。”在12月4日晚间的一次直播里,有来自辽宁、广东、北京等地的网友表达了开店意愿,店主“糖一”介绍自家门店运营情况,并简单分析着每座城市开2元面包店的可行性。
随着2元面包店在各地走红,网上类似展示开店成果的帖子随之增多。店主“糖一”的人设是山艺毕业生,二孩宝妈。另一位名叫“柠萌做面包”的店主,在视频中称自己辞去空姐工作,投资2万元开了2元面包店,日营业额超3000元。还有网名为“破哥烘焙运营咨询”的店主,自称十年烘焙人,模仿3元面包店的运营手段,一个月赚了20万元。
有2元面包店商家宣称一周赚3万。社交网站截图
从视频内容可以看到,2元面包店的产品多为原味、椰蓉、肉松、豆沙、蔓越莓等口味的带馅面包,价位集中在2元—3元,个别门店还打出健康、零添加等招牌。这样的价位与一线城市动辄几十元一个的连锁品牌面包形成鲜明对比。有网友期盼自家楼下能早日开一家2元面包店,更有店主直言在当前消费环境下,2元面包店将“整顿烘焙市场”。
根据发帖时间,这些2元面包店自今年10月起增多,多数门店至今运营未超过3个月。一位2元面包店加盟品牌招商经理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一些加盟品牌在10月中下旬突然“冒出来”,还有账号流量大的店主不做加盟,而是靠教学盈利。
加盟品牌密集涌现
目前,网上“出镜率”较高的2元面包店加盟品牌有“苏昧”“羿南”“轻森”“爆囧”等,加盟费用在1万元到4.98万元不等。
“加盟费用原价2.98万元,你所在的城区是空白的(无人加盟),可以有7000元的减免。”12月4日,新京报记者以意向加盟者身份咨询“苏昧”2元面包店,一位加盟负责人给出了上述报价,称加盟费中包含培训费用、设备费用和后期的菜单更新等服务,装修风格和原料采购可由加盟商自主决定。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视频剪辑、发布等帮助门店引流。
该负责人提供的招商手册显示,“苏昧”2元面包店一般选址在菜市场、小区、学校周边,开店面积建议在7平方米—15平方米,总部可提供店面选址、装修设计、技术教学、开业筹备、运营指导、物流配送、广告宣传等服务,并通过外卖、外带、团购加直播带货的形式,“提供全网全域新媒体营销赋能”。
另据新京报记者咨询了解,“轻森”2元面包店项目加盟费为1.88万元,总部赠送设备,此后加盟商每年需缴纳3000元管理费,并从总部采购原料。“爆囧”招商负责人则给出了加盟优惠政策,即前50个加盟商一次性收取加盟费1万元,第50个到100个加盟商加盟费为1.98万元,第100家之后的加盟费为3万元,加盟商可获得技术培训、品牌营销、菜单更新等服务,无须从总部购买设备和原料。
不过,据一位加盟商反映,其所加盟的一家2元面包品牌对加盟门店的服务并不到位,管理也较为松散。“交了加盟费后,总部只给了我们一个配方,后续产品更新的只是馅料,缺少门店推广。原料需从公司拿货,首批物料光运费就花了3000多元。我们加盟商有一个群,里面虽然有客服,但大家跟总部很难联系上。”
济南2元面包店主孙先生认为,2元面包店没有技术门槛,成功关键在于选址和租金成本,没有必要投入几万元做品牌加盟,且一批快招公司已做好了“收割”加盟商的准备。“有一个学员从我这学了两三天,回去后就成立了快招公司,用的都是我的配方,还有一个快招公司用了我们门店的视频。”
同样被“偷师学艺”的,还有“苏昧”。据上述招商负责人透露,“苏昧”今年9月启动招商,目前全国加盟店有400多家。“济南有个模仿我们的品牌,把我们的招商手册换了个颜色,连前台照片都不改。云南一家2元面包店老板中秋节前加盟了我们品牌,学会模式后在当地找了快招公司,后期产品更新都是按照我们来的,我们就跟他停止了合作。”
加盟备案资质缺失存风险
与投资运营相比,眼下加盟2元面包店的最大风险,或来自品牌方缺乏特许经营备案资质。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及相关问题解答,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而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条例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两店一年”主要用来证明特许人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防止一些企业利用特许经营进行欺诈。同时,直营店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便于其他经营者从直营店的经营中较为直观地了解特许人的品牌、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
根据各品牌招商负责人提供的公司名称,“轻森”品牌方山东多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山东三合佳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苏昧”品牌方济南柒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济南柒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爆囧”品牌方长沙盛景餐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在社交平台账号发布2元面包店签约信息的云南官渡区羿南面包店,成立于2023年10月。
据业内人士了解,很多2元面包快招公司并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新京报记者近日就此在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平台输入“羿南”“轻森”“爆囧”等2元面包店品牌,均未查询到备案信息。按照“轻森”招商负责人的说法,其公司总部有备案资质,但“轻森”品牌及直营店刚开始运作,短时间办不下来资质。“爆囧”招商负责人也坦言,2元面包店是公司新成立的项目,自己门店开业仅1个多月,还没有进行特许经营备案。
尽管尚未拿到特许经营备案资质,但据两家招商负责人透露,“轻森”2元面包已在山东淄博、滨州等地“拿下了”部分加盟商或代理商,“爆囧”2元面包截至12月6日也签下了38个加盟商。
与上述品牌相比,“苏昧”2元面包的特许经营资质颇具迷惑性。在特许经营信息管理平台输入“苏昧”,搜索到的特许人名称为郑州序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而非济南柒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前者成立于2018年10月,特许品牌虽为“苏昧”,但加盟分布区域显示仅在无锡市,授权日期为2018年12月28日至2028年12月28日。
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平台显示,“苏昧”品牌特许人名称为郑州序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截图
对于取得备案的“苏昧”特许人为何另有其人,该招商负责人解释称,济南柒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虽未取得备案,但与取得备案的郑州序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同一实控人(吴奎杰),并拿到了特许授权。而“苏昧”2元面包项目加盟商均与济南柒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签约。
不过按照该招商负责人的说法,“苏昧”2元面包店在今年9月启动加盟前,在济南运营了两年直营店,目前直营店数量为2家。如按照备案信息推算,苏昧项目至今已启动5年,且加盟分布区域仅有无锡市,与招商负责人的说法相矛盾。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未满足“两店一年”备案条件的加盟品牌,相当于在未获得市场检验的情况下开展特许经营业务,合规意识较差,也未纳入有效监管,对于签约双方都缺乏权益保障,风险较大。建议加盟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有资质的品牌进行加盟。
教学3天收费近万元
收取开店教学费用,成为一些2元面包网红店主的另一重要获利手段。
在济南大学城开设2元面包店的孙先生,教学一次收取的费用是9800元/人。在他看来,2元面包的烘焙技术并不难,通常2—3天就能学会,学员可从他那里学习开店流程、制作工艺、产品配方及菜单更新等。
按照孙先生的说法,其2元面包店今年10月中旬开业,店内面积不足15平方米,月租金4000元,目前雇佣4名店员,每人每月工资为4000元。门店每天营业10个小时,每个面包售价在2元—2.5元,毛利率在70%—80%,“20斤面粉,加上鸡蛋、黄油、奶粉、馅料,能出300个面包,一天卖出3000多个很轻松。”
东北地区的文女士在加盟某2元面包店品牌的同时,也做起了外地学员的教学生意,一次性收取学费9988元,教学内容与孙先生类似,“我最近刚教完2个学员,有一个学员门店都装修好了,就等着回去开业,还有一个大连的学员要过来。”
运营2个多月来,文女士称其2元面包店每天能卖出五六百个面包,去掉原料、水电、人工、房租等各项成本,利润率在65%—70%左右。“虽然叫2元面包店,但我不止做2元的产品,技术都可以教给学员。跟我学习的优势是,能把成本压缩到最低,但品质做到更好。”
在天津开设2元面包店仅1个月的付老板,目前也已招收到2名学员,培训费用为8800元/人。为吸引更多人前来学习,他除了在社交平台发布引流信息外,还向外地学员免费提供2天食宿。“投资好地段,一天卖3000个面包跟玩一样,但赚的是小钱,建议把店开在大学城附近,装修要上档次、网红一些,用年轻人排队做引流素材,开半个月后就可以做加盟、教学赚钱。”
付先生认为,“等市场上开满了2元店,你也赚到钱了,到时就可以撤出。”
赚的是份“辛苦钱”
2元面包店是否真如上述店主说的能够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按照孙先生的说法计算,其门店日销售额在6000元以上,月收入不低于18万元,去掉房租、工资、原料等成本,每月净利润可达到10万元。然而与售出3000多个面包相对应的是,平均每个店员每日要制作700多个面团,这在不少专业烘焙人士看来很难实现。
浙江某连锁烘焙品牌负责人钟先生估算,即便只生产2元面包店里常见的圆形面包,一名员工每日揉三五百个面团已是极限,“每天售出1000个面包对于一般的烘焙门店来说不是小数目,何况3000个面包”。他认为,70%以上的毛利空间只存在于理论值,如果加上原料浪费和产品报损,2元面包的实际毛利率可能在60%左右。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其曾制售过60克规格的面包,每次出炉5种口味,售价10元3个,外加300克规格的肉松或蜜豆吐司,售价6元一个,一天可销售五六百元,“从早做到晚,去了成本、水电、房租,刚好挣个药钱,卖一段时间就不干了,太累了。”
孙先生坦言,开2元面包店赚的是“辛苦钱”,最少需要2个人运营,主打一种造型的面包,只是馅料不同,否则影响产出效率。开店初期,由于妻子不懂技术,孙先生一天曾独自制作1500个面团,“累得晚上都不想动了。”目前,孙先生的学员中还没有人能打破其济南店的销售纪录,最好的一名学徒日营业额只做到了2000元。
从事烘焙行业的小川认为,最近2元面包店热度走高,主要是个别公司在社交平台吹嘘日营业额5000元—6000元,毛利在80%以上,吸引外行人加盟。“2元面包作为单品引流可以,但如果只做这一个单品开店就有点累了。一天卖五六百个面包、赚个两三百元是可以的,根本卖不到加盟公司说的一天五六千营业额。”
饿了么商家情报站分析认为,2元面包店眼下填补了低价空白市场,但大单品路线、客单价较低,决定了其只能靠提高复购率维持生存,加上供应链的限制,很难向外地扩张。
“2元面包店可以实现养家糊口,但很难发家致富。”有烘焙品牌投资经历的董先生认为,纯主食类品牌依靠走量较难做起来,吐司面包就是典型例子。目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高性价比产品,但不是“无脑”接受低价,2元面包的长期接受度需要打个问号。“从投资角度来说,2元面包店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品牌方自己还没跑出名堂就开始做加盟,很大概率是几十万的加盟费现在‘割’不动了,开始‘割’低收入创业群体。”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