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4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此外,海底捞亦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新京报记者在海底捞官网查询到,目前海底捞官网已开放加盟通道,有加盟意向的用户可登录海底捞官方网站填写加盟合作申请表单进行申请。
而在一个月之前,另一家上市餐饮连锁企业九毛九国际国控有限公司(简称“九毛九”)也宣布将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从九毛九和海底捞近期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来看,净利润的提升离不开餐厅网络的扩张。
拉长时间线来看,近两年来,喜茶、奈雪的茶等多家餐饮企业陆续开放加盟,抢占下沉市场,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有观点认为,国内餐饮连锁率持续走高,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品质连锁餐企市场空间广阔,通过加盟方式提升门店规模可以抢占下沉市场,另一方面,餐饮品牌管理技术、监控能力提升,供应链的标准化、信息化提升,餐饮企业从过去的直营模式转至放开加盟也增加了更多的“背书”支持。
海底捞官网已开放加盟通道
海底捞官网已开放“加盟合作” 。海底捞官网截图
新京报记者查询海底捞官网发现,目前海底捞官网已开放加盟通道,有加盟意向的用户可登录海底捞官方网站“加盟合作”栏,扫描二维码填写加盟合作申请表单进行申请。海底捞对加盟商要求为认同海底捞企业文化,价值观一致;具有长期与海底捞一同发展的意愿及规划;具备多店发展的财务基础;有地方物业资源,具备企业管理经验。新京报记者扫码进行合作申请发现,可投入海底捞事业的资金(不包括贷款)有四个选项,分别为1000万元以下,1000万至2000万元,2000万至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
官网加盟申请显示,自1994年创立以来,海底捞品牌已持续运营达30年,海底捞期望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实现品牌与加盟商本地资源强强联合,长久合作长效共赢。
海底捞3月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海底捞在发展过程中,按照直营模式,坚持自身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理念,实现门店数量的拓展。与此同时,海底捞一直保持对市场不同经营模式的关注与评估,餐饮行业近年来在连锁化经营、加盟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成长,海底捞认为目前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模式,将有助于公司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张。
“本公司认为,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在继续保证管理水准和顾客体验的基础上,增强营运能力,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营运效率,助力海底捞品牌扩展至更多城市,为更广泛顾客提供服务。”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
而在海底捞宣布开放加盟前一个月,同样为上市餐饮连锁企业的九毛九发布“有关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的业务更新”,宣布逐步开放旗下太二酸菜鱼和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的加盟与合作业务。前者自2024年2月1日开放部分地区的加盟,后者目前开放指定商场合作业务,将于2025年2月3日开放加盟业务。太二酸菜鱼的加盟业务国内将开放新疆、西藏、台湾等省份和机场高铁等交通枢纽,海外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加盟的运营成本低于直营,在提升业绩的直接动力影响下,加盟主做生意的积极性远高于被管理的员工,因此相比之下,加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餐饮消费迅速回暖,门店拉动净利增长
开放加盟的背后,海底捞和九毛九的餐饮业绩增速明显。海底捞最新正面盈利预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撇除汇兑收益及损失的影响,相较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10.0%。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相较本集团2019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249.4亿元及人民币25.6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据九毛九2月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显示,九毛九2023年纯利增长逾812.8%,公司预期2023财年收入约为59.859亿元,2022财年收入为40.057亿元,增加约49.4%;2023财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不少于4.5亿元,2022财年录得溢利4930万元,增幅不低于812.8%。
两家上市公司均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提到,净利润的预增加离不开餐饮网络的扩张。海底捞称,2023年净利润增加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九毛九董事会认为有关2023财年收入及溢利的预期增长主要由于集团餐厅网络的扩张,在营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556间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726间;同店销售的增长,集团业务已从2019年疫情中恢复,集团餐厅于2023财年的营业天数及翻台率增加;集团营运效率的提高。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告诉新京报记者,直营加加盟对于连锁企业来说是扩张模式的组合。比如肯德基等餐饮品牌均开放了加盟,有些餐饮品牌在不同区域的经营模式不同,有的区域以直营为主,有的区域以加盟为主。海底捞不会一开始就把加盟占比提很高,这也意味着海底捞的加盟门店扩张速度不会进行得很快,会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从产业上来讲,加盟扩张模式能够让海底捞发展提速,加大门店规模。”
下沉市场的品质连锁餐企仍属空缺
伴随餐饮消费回暖,业绩大幅提升,加盟逐渐成为多家直营品牌的选择之一,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开放或重启餐饮加盟的品牌多达十几家,分布在茶饮、咖饮、小吃快餐等多个赛道,如喜茶、奈雪的茶等。据喜茶方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喜茶已开业门店超3200家,其中加盟店超2300家,月均净增加盟店约164家;百胜中国公开资料显示,其对在中国地区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将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门店数量,预计在2024年开设1500至1700家净新店,并在2026年达到2万家门店。
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有观点认为,国内三四线及下沉市场的品质连锁餐饮企业空缺。文志宏认为,海底捞在下沉市场有很大的门店拓展空间,直营起家的海底捞对门店有很强的管控能力,以海底捞品牌影响力,未来支撑3000至5000家的门店体量不成问题。赖阳也表示,一些企业加盟进展缓慢,原因在于市场对加盟商的诚信缺失,加盟商对维系品牌价值、品牌声誉的管理较弱,因此很多加盟商加盟一个品牌之后,反而对品牌形象进行了破坏。近些年,随着餐饮品牌管理技术、监控能力的提升,供应链的标准化、信息化提升,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从过去的直营模式转至放开加盟。
有关数据表明,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走高。2023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手美团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2%至2022年的19%,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不过对比美国54%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郑明珠
校对 贾宁
者:潘娴(原创)
中国市场餐饮加盟“大戏”,今天又增加了一位“狠角色”。
今天傍晚,海底捞公告,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包括港澳台地区)拥有约1400家门店后,今年30岁的海底捞想“开”了。
据介绍,海底捞还成立了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其官网也已开放加盟通道。
事实上,餐饮行业的“加盟潮”风起云涌。在疫情“拷问”了直营模式、蜜雪冰城业绩大放异彩后,现制茶饮们争先拥抱加盟;朝着20000家店的目标迈进的百胜中国誓言会积极拥抱特许经营模式,和海底捞一样同在港股上市的九毛九集团也在2月“抢闸”宣布开放加盟......
< class="pgc-img">>加盟条件
我们先看看海底捞的最新发布。
“本公司对加盟商将采用多项标准甄选,包括对我们品牌及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愿景规划、行业经验、财务基础等,并在所有自营餐厅和加盟餐厅实行统一的运营及品质标准。”海底捞今天在公告中说。
根据公告内容,海底捞加盟餐厅将获得集团统一提供的人员培训、供应链系统、管理经验、食安管控、品牌营销服务、绩效考核等中后台服务,从而确保食品安全以及顾客体验。
海底捞还要求,加盟餐厅将因应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物业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以严谨而系统化的方式,探索海底捞的新商业模式。
该公司表示,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助力海底捞品牌扩展至更多城市。根据海底捞去年上半年数据,其在大中华区共经营1382家门店,其中1360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22家位于港澳台地区。
今天,小食代浏览其官网发现,“加盟合作”已被置于显眼位置,该栏目下列出了加盟流程、加盟支持和对加盟商的要求。对此,小食代今晚致电其加盟热线查询,客服仅表示需先扫描官网二维码填写申请表单进行资质审核,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截至发稿时,小食代扫描该二维码,表单加载缓慢。不过,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一些“幸运儿”能打开合作申请。根据网友提供的截图,海底捞会对有意加盟者进行提问,包括“希望在哪些省份内加盟(需列出三个省份)”、期望未来的开店数(从2家以内到5家以上,共四个区间)、可投入海底捞的资金(不包括贷款,从1000万元以下起选,1000-2000万元、3000-5000万元.....)
对于海底捞今天的最新宣布,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疑虑,担心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会不会服务下降得厉害,也有人说“开始捞钱”了;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很有兴趣,或问能不能在下沉市场多开门店,“每次想吃海底捞都要跑到市区”。
< class="pgc-img">>“天花板”
海底捞为何要开放加盟?
今天,根据海底捞的说法,餐饮行业近年来在连锁化经营、加盟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成长,“我们认为目前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有助于公司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张”。
事实上,从开店速度来看,海底捞实在算不上快。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公司全年开出新选址新店共9家,此外近30家硬骨头门店恢复营业,同时年内关闭部分经营状况不佳的门店,因此整体净增加店数仍相对有限。
浙商证券分析师在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海底捞作为火锅赛道的龙头,目前全国门店数量不足1400家,“开店空间广阔”。“时至今日,绝味鸭脖/肯德基/瑞幸咖啡门店均突破10000家,诸如此类兼具强供应链、强管理能力的企业,其开店天花板正不断突破此前市场认知。”该分析师认为。
行业此前也认为,随着海底捞去年翻台率逐步恢复(4次左右),该公司会重启开店计划。此外,随着海底捞本身不断个性化,校园店、露营店、牛肉工坊主题店以及羊肉工坊主题店等形式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更多拓店方向。
< class="pgc-img">>资料显示,1994年,张勇以8000元起步从四川简阳的四张桌子开始,发展到2019年时,海底捞营收规模在国内餐饮排第三名。据《福布斯亚洲》发布的2019年新加坡富豪榜显示,在上市一年后,张勇就以138亿美元身家问鼎当时的“首富”。
不过,海底捞也有逆境。在2021年,海底捞宣布关停300家左右经营不善的门店。这是其史上最大规模的关店计划,背后是疫情和“抄底”的失误。其后,公司相继启动了修补业务的“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最终在2022年度扭亏为盈。
据界面今年1月的报道,张勇18岁开始打工的时候,是当地拖拉机厂的一名电焊工人,一个月拿90元。当海底捞想要进一步发展时,他无法从商学院的什么教科书里寻找方法论或者经验之谈,到处可见的麦当劳就是最好的老师,而这些品牌的成功之道,就是标准化。他还说过,在餐饮行业中只有两家企业称得上一流,其中之一的麦当劳“流程制度管理没的说”。
如今海底捞正式宣布将着手开放加盟,张勇显然又向麦当劳的模式“靠拢”了一大步。
前赴后继
小食代留意到,随着这波餐饮连锁“加盟潮”越演越烈,一些早前宣布开放加盟的品牌已经可以分享自己的开放“心得”。
今年2月1日起,九毛九集团逐步开放旗下太二酸菜鱼和山外面酸汤火锅的加盟与合作业务。该集团表示,内部评估后认为它们已具备了成熟的产品体系、运营模式和供应链支持。
九毛九方面表示,以火锅为例,这是中国餐饮规模最大的业态,且不需要有很多专业厨师介入,同时消费者可自行选择食材以及具有社交属性等优势,这样也容易保证标准化交付和门店复制扩张。
在更早前的今年1月,乐凯撒披萨正式推出特许经营模式,借此希望将门店网络延展至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并向社区进一步拓展,“与特许持牌人抱团抓住千亿市场机会”。
据乐凯撒介绍,该公司自今年1月1日正式官宣开放特许经营截至目前,已开出了15家特许门店,仅本周一就签约了5家特许门店。该公司今年打算主要聚焦在广东省内市场推广特许经营模式,初步预计有望在年内实现突破100家特许门店。
< class="pgc-img">>百胜中国早前也表示,肯德基品牌计划在未来三年保持每年1200家以上净新增店数,其中加盟店占比将达15%至20%。
这背后,是疫情后餐饮行业的加速复苏,并在各行业中增速领先。随着业内外对餐饮行业的投资涌动,不少品牌选择开放加盟扩充市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历史新高;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企查查数据也显示,去年餐饮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400万大关。
海底捞去年的业绩预计也是水涨船高。该公司早前预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收入将不低于414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净利润将不低于44亿元。
< class="pgc-img">>显然,加盟能让餐饮品牌高速扩张,降低成本和风险。这在疫情期间特别得到了验证。高速扩张的成长性,让一些餐饮品牌获得赴港股快速上市的“入门券”;另外一些已经上市的餐饮企业,其股价也有望得到更好的支撑,特别是在境外遭遇融资难、估值缩水的情况下。
今天,一位旗下品牌也开放了加盟的餐饮业人士向小食代表示,近期国内不少餐饮企业接连宣布开放加盟合作,可以说是餐饮业的“改革开放”时刻。
“从全球来看,前30名连锁餐饮品牌毫无例外地都依靠特许经营模式实现跨越式成长”。他举例称,餐饮企业直营的产权、经营权和收益权都在公司,而特许经营就像“包产到户”,可以激发人的能动性,借用全社会的资源做大品牌生态。
小食代曾介绍,百胜中国开放加盟的点位相当“有讲究”,包括高校、医院、景区、油站、高速公路服务站等,以及在小镇和偏远地区开放加盟合作;前者进驻难度较高,因此需要“联手合作”,后者的投入产出比相对没那么高,但“弃之可惜”。
对于今天海底捞的最新宣布,一位曾经在多家中外餐饮企业从事管理的人士对小食代指出,作为餐饮行业的知名公司,跟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海底捞的宣布背后已经有一定的“底子”,加盟群体更多是那些较有实力的投资者,这意味着跟中小餐饮企业、现制茶饮企业的加盟者不会是同一群人,也不会对这些品牌构成“冲击”。
不过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手美团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2%至2022年的19%,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不过美国的餐饮连锁化率已经达到了54%。
上述人士强调,开放加盟始终是餐饮品牌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这条路要走得成功,需要公司对供应链、产品研发、营运模式、品牌等有长期的打造和积累,有了这些因素加盟模式才能成功,否则就真成了“割韭菜”。
今天,海底捞收盘报13.98港元,下跌2.24%
日,国内餐饮界掀起波澜,备受瞩目的火锅市场领导者海底捞(06862.HK)宣布开放加盟,此举无疑成为行业内的重大新闻。
3月4日晚间,海底捞通过港交所正式发布公告,将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旨在加快其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这一决策标志着海底捞在保持直营模式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品牌的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此举预计将对整个火锅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于海底捞此次变革,有吃货网友评论道,“县城海底捞不再是梦……”“快在我家附近开一家,以后聚餐就靠它了!”
当然,也有网友对此持有负面见解,如认为“这是海底捞服务走向下坡路的开始”,“短期业绩增长,长期损害品牌”。
公告披露后次日(3月5日)海底捞的股价走势就如网友评论褒贬不一一样,当日股价高开逾3.5%,但随后疲弱尽显,最终收跌3%;海底捞的“干儿子”、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01579.HK)则享受到了红利,当日收盘涨幅为4.32%。
行业巨浪到来?火锅巨轮调航向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将着手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
海底捞认为,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在继续保证管理水平和顾客体验的基础上,增强营运能力,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营运效率,助力海底捞品牌扩展至更多区域,为更广泛顾客提供服务。“目前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有助于公司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张。”
对于任何餐饮企业来说,放开加盟模式进行市场扩张,往往都会是一把双刃剑。利处在于企业能以低成本及低风险拓展至更多的市场,从而提升企业的规模化效应;弊端则在于,在加盟模式下,十分考验企业的供应链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品质管控能力,若有一环出现较大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品牌危机。
海底捞从1994年成立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这些年头,海底捞在国内异军突起,并将触角伸向了海外。30年来首次引入加盟模式,海底捞也是做足了加盟商筛选的准备。从海底捞官网的加盟商要求和加盟申请单来看,其对加盟商的筛选可谓十分严格。
根据海底捞指引,海底捞对加盟商的要求包括:认同海底捞企业文化,价值观一致;具有长期与海底捞一同发展的愿景及规划;具备多店发展的财务基础;有地方物业资源,具备企业管理经验。
加盟流程方面,海底捞加盟顺序分别为:官网提交加盟申请、资质审核、合作意向沟通、加盟委员会洽谈、合作协议签署以及店铺开业筹备。
笔者在海底捞官网扫码后填写了加盟合作申请表单,其中有几个选项要求令不少人望而却步。其中,加盟商可投入海底捞事业的资金(不包括贷款)选项有1000万元以下、1000-2000万元、2000-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个人最近一年收入选项有50万元以下以及其他更高的区间;个人总资产选项有1000万元以下以及其他更高的区间。
从申请表单来看,海底捞对加盟商的要求大概率是:可投入资金和个人总资产均不得少于1000万、个人最近一年收入不得低于50万。
当然,海底捞对加盟商的支持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到位,其中包括运营管理体系、市场宣传策划、完整供应链体系、产品开发和食品安全、工程和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人员。
虽然对加盟商的条件在行业中极为严格,但鉴于海底捞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预计海底捞开放加盟后将获得众多意向投资者的加盟。而按照海底捞规划,其将以适度扩张为主,不谋求借助加盟商之力进行激进的扩张。海底捞此举,也是在前两三年因过往扩张过度导致业绩变脸后变得谨慎的,所以才有了“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的推出。
2023年是海底捞从谷底中走出来的一年,在“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下,海底捞精细化运营成效显著,同时恢复门店扩张。
上月发布的盈喜预告显示,海底捞预计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幅不低于33.3%;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预计不低于44亿元,同比增幅不低于168.3%,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翻台率提升和营运效率改善。
在此市场背景下,海底捞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扩张,也将对于中小品牌以及私人门店带来压迫感,或会搅动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实现在逆势之中保持稳健增长。
餐饮业连锁化“雷声”滚滚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显著高于商品零售5.8%的增幅。
如此火热的赛道,助推了国内餐饮业的竞争全面升维,刺激了众多餐饮企业在今年踩上连锁化扩张的“油门”。这些企业不断攻城略地的法宝主要有两大点:融资(含上市)、开放加盟。
融资方面,去年以来,有多家餐饮企业纷纷冲刺资本市场。其中以现制茶饮赛道最多,已开放加盟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和沪上阿姨均将上市目的地瞄准了港交所,它们上市融资也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加大市场扩张。
冲刺资本市场的中式餐饮企业也不少,小菜园、老乡鸡、乡村基和老娘舅这四个品牌企业也都已在排队阶段。除了老乡鸡外,其他三家企业尚未开放加盟,不过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排除这三家企业会加入加盟这场“混战”之中。
资本的助力、企业供应链及管理等能力的提升,为国内餐饮连锁化带来了有力基础,因而才有近些年来餐饮业连锁化加速发展。
借助社会资源进行轻资产扩张,是餐饮品牌企业开疆拓土以及破解竞争对手围堵的“撒手锏”。如西餐赛道的华莱士和肯德基早年就已开放加盟,如今这两家企业门店规模分别破2万和破1万,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现制茶饮赛道的一哥蜜雪冰城,便是凭借“加盟”“低价”迅速占领了下沉市场,去年前三季蜜雪冰城就卖出超过52亿杯的茶饮;而迫于增长压力,喜茶和奈雪的茶(02150.HK)分别在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宣布开放加盟。
回到火锅赛道,该赛道竞争格局分散、市场连锁化低、市场增长靓丽,因而成为海底捞此次向加盟“低头”的重要因素。
连锁化方面,根据《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数据,美国餐饮连锁化率高达54%,而2022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仅有19%,对比来看,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换言之,在那些竞争力强的餐饮企业面前,还有很多“金矿”可挖。
对于小吃快餐、饮品、菜系和面包甜点领域来说,我国火锅领域的连锁化较低,2022年仅为5.6%,与整个餐饮业19%的连锁化率仍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火锅在我国历史悠久,同时具备强社交属性、成瘾性,空间广阔,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
总得来说,火锅是一个优质的赛道。
为抓住市场机遇,海底捞的一些竞争对手也已在加速扩张。上月,九毛九(09922.HK)宣布将引进加盟及合作模式至太二酸菜鱼及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借此加速市场拓展意图明显;呷哺呷哺虽然尚未开放加盟,但其在2023年上半年就新开89间餐厅,与海底捞缓慢拓店相比,呷哺呷哺显然在狂奔。
国内三、四线及下沉市场的品质连锁餐饮企业空缺,海底捞在下沉市场有很大的门店拓展空间。若此次加盟模式走得顺畅,海底捞有机会通过布局下沉市场,寻回曾经迅猛成长的“光环”。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