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为全力阻断一切疫情来源和传播渠道,确保顾客安全,济阳区长田实业旗下小背篓主题酒楼等餐饮单元全部暂停营业。但自1月28日起,安静的小背篓主题餐厅的后厨又重新忙碌起来。
“今天的菜和昨天的不能重复,要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一定要有汤,喝了汤,身体才能更暖和,更舒服。”小背篓的厨师们精心搭配着菜单,原来他们要给疾控中心的医护人员准备爱心餐。
自1月28日,长田实业启动爱心餐计划,主动免费为疾控中心医护人员提供一日三餐。长田实业董事长张勇说,为了济阳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医护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奋战在疫情最前线,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善待。作为企业,我们不能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我们希望能尽己所能做一点事情,为抗击疫情贡献绵薄之力!希望在这场战役中,医护人员能够保护好自己,平安度过难关,感谢他们!
抗击疫情,长田实业在行动。长田实业已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华百广场设立抗击病毒服务站点,进一步提升各项防控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和覆盖面,服务济阳区广大人民。志愿服务队与济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取得联系,将在其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下,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依法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伟通讯员门波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哪里买菜,对都市人来说通常不太难抉择。
下班路上,随意走进一家明亮洁净的商超,果蔬肉蛋奶在货架上整齐排列,任人挑选。手机也可一键购物,不需等上多久,飘着冷库凉意的菜品就能送到案板前。
但如果你想获得那种更原始的食材,不是一般大小、裹着相同包装的食材,那就去菜市场吧,离人和土地更近。
在社交网站“菜市场爱好者”小组,有这么一群人,走进城市中的菜市场,发现和分享差异,探寻从未见过的食材,感受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对待吃食都保持着一股天然的认真劲儿。
龙年春节,江汉平原的菜市场是莲藕的嘉年华。清晨,还带着没来得及洗净的湖泥,莲藕们就被随意堆放在小皮卡里,凌乱地躺在大塑料布上。摊主拎着秤,在旁边招呼:要煲汤,选瘦长的,一块钱一斤;圆滚滚、胖墩墩的,清炒之后脆甜,四块钱一斤。“便宜得令人发指。”帖主在帖子里感叹。
往南部稍稍移一些,临近山区的城市里,鲜灵的小笋苗离开土壤还没超过两个小时,连带从山上采下来的蕨菜一起,跟着菜农的背篓走进菜市场。一位阿姨没带秤,也没有摊位,自家种的吃不完,就装在篮子里拿出来卖。露天的菜市场,山风穿堂而过,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往来流动穿梭。
再往南,色彩变得尤为丰富。除了瓜果蔬菜,在云南的菜市场上,鲜花出现了。扁担前头挑蔬菜,后头挂鲜花。这里的玫瑰花用桶装、用竹篓背、用塑料袋提,3元一把、5元两把,不是节日仪式,只作点缀生活的情趣。云南人还最不能缺菌子,一篮篮形状千奇百怪的蘑菇边围着一圈圈人,“每个云南人走进菜场都要提一袋菌子走”。
居民走入菜市场,走近人与土地,感受人与食物本真的关系,确认生活的存在。不同于货物标准化水平极高的商超,这些分布在不同城市里的菜市场,卖着最应时应季应景的菜,是当地山川河流、风俗人情孕育出来的自然物。顺时而耕,应气而作,这种自然的节律是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浪漫。青年学者王小伟在《日常的深处》中写道:“在这种宇宙节奏中做着农事,舒缓地生活着。在这样的节奏下长出来的食物,味道才可能是真诚的。”
然而,由于产量不稳定、不具备完整的供应链等原因,这些食材无缘进入有着正规化标准的商超。没有大大小小的菜市场,本地食材就容易在城市食物系统中流失,一起流失的,也许还有原本复杂的生活样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也开启了“超市革命”。连锁超市凭借着技术和经营模式等优势,不断进行扩张。当时有研究悲观地估计,由小摊小贩组成的中国菜市场难以挺过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落后”的菜市场将被无情淘汰。
时至今天,情况却恰恰相反。截至2021年,上海仍有超过800个菜市场登记在册,广州有584个,南京有360个。菜市场在中国城市依旧有着一席之地,在城市食物分销系统中保持生命力。
人类学学者钟淑如将菜市场作为调查对象,逛遍云南省17个市县的菜市场。“中国菜市场看起来平常无奇,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超市革命浪潮下的谜题。”一次媒体采访中,钟淑如提及菜贩的小算计,“菜市场就像它的味道一样复杂”“business is business”。
货物是菜市场的一部分,而人——菜市场内的菜贩、周边的居民以及菜场供应的小餐饮商家,构成了菜市场的另一个部分。
城市中的菜市场多由流动个体商贩经营,这些商贩依附的就是卖菜这种非正式职业。菜市场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了流动渠道的同时,也为小餐饮业供应稳定的货品。小吃店、夜宵摊等与菜市场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构筑出一个城市分散的饮食系统和多元的生活场景。
在钢筋铁骨的城市社会里,接地气、有温度、融杂着流动生计的菜市场,是城市居民的另一个公共生活空间。熟悉的摊位会告知今天最新鲜的是哪种青菜,什么海鲜是早上刚刚到货,肉铺老板再三嘱咐牛腩买回家怎么煲得好吃。
人情网络内隐于城市生活的琐碎日常中,使得居于城市的个体渐渐脱离原子化。菜市场作为一个城市枢纽,将人群重新嵌入庞杂的生活,与他人相连。这是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流露,也是千篇一律现代生活中,我们寻求不一样的努力。
我们去逛菜市场,从挑选一棵青菜开始,去触摸生活本真的肌理。
实习生 严诺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2月23日,记者获悉,2月26日、27日(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上午,由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郑州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主办,河南123人才市场承办的2021年“迎元宵,助就业”连续两场大型招聘会将在郑州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举办。20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各行业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将参会,提供近1.8万个急聘岗位。
据主办方介绍,本场招聘会重点面向转岗待业人士、退伍军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其他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等。其中参会的知名企业有福耀玻璃,华中食品,新世纪数码科技,金星啤酒,北京科丰新材料,爵凯机械设备,小背篓餐饮、曼玉餐饮等,涉及有房地产、金融业、IT互联网、机械制造、电子通讯、新媒体、快速消费品、生产加工业、医疗保健、汽修、酒店餐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等热门就业行业。春节后,部分省内优质企业、大型工厂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集中招聘,研发类、高级管理类、财会等热门岗位数量在此期间出现缺口,销售、管理、行政、人事、后勤、策划、物流、机械制造、技工、法务、服务员、工程项目人员、外派专员等100多个类别岗位均有用工需求,求职者选择面较大。
另记者从主办方负责人处获悉,郑州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每逢周四(上午9:00至12:00)定期举办招聘活动。近期招聘活动详情如下:
2月26日(十五) 周五 2021年郑州特大型连续两天综合招聘会
2月27日(十六) 周六 2021年郑州特大型连续两天综合招聘会
3月04日(周四 )郑州春季高校应往届毕业生大型专场招聘会
3月11日(周四 )周四 2021中部地区春季综合类特大型招聘会
3月18日(周四) 2021年中国(郑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会
3月25日(周四 )郑州市2021年营销类人才专场招聘会
编辑:河南日报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