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菜产业在经历了蓬勃发展和舆论风波后,正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在新的发展阶段,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产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预制菜产业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预制菜需要建立哪些方面的标准?社会机构在标准制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餐厅选取、加工食材的标准是什么?
本文将通过对预制菜行业发展的观察,进行全面、深入、专业的解读,帮助从业者更清晰地认识预制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预制菜产业发展核心
你知道今年预制菜核心主题是什么?
我们观察近年来预制菜的产业发展,可以发现一些有利的信号。比如这几年预制菜的发展形势很明朗,从中央到地方发布了很多的产业政策。即使去年消费者端对预制菜产生了一些争议,但预制菜产业整体上是在往前推进的。
回顾预制菜发展初期,因为缺少分级或分层,没有明确的范围和标准,很多标准化产品都被消费者泛泛地归类为预制菜,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只有常识没有专业知识,是很难判断出什么是预制菜和净菜,故而引发一些社会争议。
< class="pgc-img">>预制菜走进消费者,也是借势疫情期间大家必须存储各种速冻食品,其中包含一部分预制菜。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之前的几年整体发展态势是一路攀升,截至下半年才逐渐进入了停滞期。
到了2024年,随着《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发布,预制菜得到了官方定义,并明确了其范围和标准。这有助于消除市场上的模糊概念,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产品信息。尤其大政方针全面、多次发布,对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法理上敦促预制菜产业化升级,相信随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未来预制菜标准分级道路也将会持续前进,持续规范。
在预制菜产业的规范与定义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原先被普遍认为是预制菜的产品,如净菜、主食产品和央厨产品,现在已不再被归类为预制菜。预制菜的核心标准在于不添加防腐剂,这就要求我们在食材鲜度、货架期以及加工方式等整个流程中,都必须进行严格的保鲜管理。
< class="pgc-img">>在餐饮行业中,无论是面向企业的To B市场还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To C市场,餐饮业高达5万亿的庞大市场规模极具吸引力。对于这一庞大的产业链而言,预制菜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其深远影响贯穿了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预制菜产业不仅连接着农田与餐桌,更融合了种养殖、食材加工、供应链、生产、物流等多个关键环节。它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将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服务业无缝对接,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全产业链生态。这种整合不仅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更为不同规模的餐饮企业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优+云链生态餐饮服务平台的诞生,正是为了满足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连锁品牌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供应链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采购过程的复杂性、食品原料成本的波动、食材品质的难以追溯以及终端需求的频繁变动。
优+云链通过技术和模式的创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餐饮企业量身定制了生态供应链柔性合作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不仅优化了采购、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性,实现了餐饮生态供应链全链路的数字化管理。
对中小型传统连锁餐企而言,优+云链生态餐饮服务平台的出现,不仅是对预制菜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更是对整个餐饮产业链的一次重要升级和革新。它预示着未来餐饮行业的发展方向,即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合、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定制化,为餐饮企业带来更高效、更便捷、更可靠的供应链支持。
为什么说预制菜产业核心是建立全产业链标准
为什么说预制菜产业发展核心在于建立全产业链标准?
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餐饮企业扩张之路的成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深入拓展,餐品标准化、规范化成为确保品牌形象、消费者信任以及运营效率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维持菜品品质一致性的基础,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全产业链标准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食材处理、烹饪流程到出品标准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原材料采购上,与可靠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食材的新鲜、安全和可追溯性,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同时,制定明确的采购标准,确保食材质量符合企业要求,是提升餐品品质的基础。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他们共同的需求在于:
- 寻求一套得到广泛认可和推荐的标准,这套标准能够被市场和消费者明确识别,成为企业品质的象征。
- 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高效且稳定的联系,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可控性,避免因供应链的不稳定给业务带来风险。
- 追求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包括人员培训和眼界拓展,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以及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形态和销售渠道。
现代餐饮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一个对资金、资产、资源和人力资本有明确要求的行业。它注重产品化和品牌化,并逐渐向国际化发展。然而,许多中小餐饮企业仍面临供应链不稳定和自身发展困难的挑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寻找更优供应链和大单品的重要性。
当前,行业中存在一种利用消费者对预制菜偏见的现象。一些企业试图通过贬低预制菜来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然而这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健康。因此,我们不鼓励简单地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而应更加注重食材来源、新鲜度、营养属性和健康级别等信息的披露。
为了重塑行业形象并解决消费者困惑,行业需要明确制定并发布三个关键标准:
- 追溯标准:确保食品来源的新鲜度和真实性,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食材的来源。
- 食材加工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确保食材在加工和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 营养健康标准:特别是针对配餐菜品和消费量很大的品类,制定明确的营养健康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公示应由政府机构、第三方组织或有资质的社会机构负责。同时,为了实现这些标准,需要建立检测和公示机制,确保达到既定要求。然而,这样的监管措施需要成本投入。因此,政府应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社会参与标准的建设和运营。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区分产业侧和市场侧的需求。政府应制定一个综合政策体系,既考虑城市消费层面的策略,也考虑乡村即生产地的策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预制菜行业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尽管目前行业可能正处于一个震荡期、冷静期、模糊期和迭代期,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就能重塑行业形象,解决消费者困惑,并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
< class="pgc-img">>以市场为指引,建立餐饮产品标准分级评价体系
需要为预制菜或餐厅菜品等产品形态建立明确的市场消费标准。以梅菜扣肉为例,无论是作为预制菜还是餐厅菜品,它都应该遵循一定标准。这些标准包括:
● 食材的可追溯性,确保食材来源清晰,有品质或安全说明及检测机制。
● 调味和保鲜添加的透明度,包括使用的调味品是否尽量天然,是否使用添加剂和防腐剂。
● 营养成分的检测与健康分级推荐值,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信息,帮助他们做出选择。比如建议不同人群适宜的消费量,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适合摄入多少克。
● 针对居民健康和营养需求,随着大单品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分级标准。上海已经开始为奶茶这样的大单品制定健康选品分级指南。食极星研究院特别希望对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菜品或食材进行深入研究,为消费者提供更清晰的信息。这不仅仅是告诉消费者菜品是否为预制,更应关注的是菜品的食材安全性、健康性和营养价值,以及是否有明确的新鲜度指标。
● 应当在菜品评价和标签领域进行投入,因为生产方面已经有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比如梅菜扣肉,也有自己的团标。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了解和认可这些标准。目前,虽然有生产标准,但消费者并不熟悉,也不太关注这些标准。
● 因此,应强调市场场景和推荐标准,即在消费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上进行改进,提供更清晰的指南。通过社会渠道、专业机构和主流平台的参与,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新的消费标准,从而帮助消费者选择,带动消费。
● 在餐厅方面,需要明确标识其菜品的关键信息。如果仅标识菜品是否为预制,这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惑,因为这样的标识并不明确品质和营养标准。餐厅可以提供分级选品信息,比如使用的食材来源、供应链的透明度、调味品的信息。此外,菜品的营养检测数据如蛋白质和能量等,以及健康数据如盐、油、糖的含量推荐值,这将极大地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
< class="pgc-img">>我们的建议是,对于菜品、餐品、饮品,应该制定一套推荐性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些标准不只是关于感官层面的要求,而是关于健康和安全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将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有针对性的选择。
餐饮全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国家已经对预制菜的定义进行了规范和缩窄,将其更明确地定义为一个食品品类。这一变化导致了统计口径的重大调整。在预制菜的产品形态经过规范之后,一些原本归类于预制菜的产品,如添加防腐性添加剂的食品和部分餐饮供应链产品,不再被包括在内,这自然会导致统计数据的减少。
当作为零售产品时,预制菜的采购依据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品牌、产品特性、质量以及感官属性等多个因素。疫情期间,消费者更关注于基本的饮食需求,因此预制菜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现在,消费者的采购行为已经变得更加审慎,他们不仅关注产品是否能满足基本的饱腹需求,还考虑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联度,以及产品能否在满足味蕾的同时,带来更多的饮食体验。除了吃饱以外还能解馋、解腻、让我吃得爽。
这些变化实际上对预制菜消费品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细分市场和专业渠道。一些对消费市场理解不足、未能成功打造零售品牌的企业在生产预制菜产品,一些成功打造出零售预制菜品牌的企业,未能建立自有供应链和突破大单品销售天花板。市场势必会经历一个淘汰和整合过程。目前零售产品形态集中于几个主要的大单品,但这些大单品的原配料标准分级和价格体系尚不成熟,另外,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往往只局限于地方市场,走出本地市场路在何方?
< class="pgc-img">>从零售市场的角度来看,预制菜行业应该有这么一个收缩期。这个收缩期的表现可能是,产品占据的冷柜或货架减少。这种收缩不仅是一个明显的市场信号,也是行业规范和结构重塑的标志。在减少的货架空间中,企业不再需要与过去占据更多货架时的竞争对手进行恶性竞争,而是可以专注于强化自身的优势,提升品牌化水平。这一过程意味着,企业将更加专注于质量和品牌建设,而不是简单地扩张数量。从企业数量、业务范围到品牌等级,行业将经历一次清理、梳理的过程。如果没有规范和市场风波的洗礼,企业可能还会在百万家竞争对手中挣扎,而市场也会频繁受到各种风波的影响。现在,能够留下来的企业都是经过考验的,它们更有可能在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制菜行业虽然在收缩和规范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一些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重要性减弱。相反,通过规范化和市场筛选,预制菜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从而提升其在食品行业和餐饮供给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产品技术的要求随之提高。目前,预制菜在更高要求的保鲜性和复热还原度等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难点。许多熟制菜品的还原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满足美食级高标准的产品。许多优质食材企业生产的预制菜产品,配料添加和工艺比较落后,调味能力和保鲜无添加的技术水平低。即便我们强调产品的安全性,消费者可能仍然认为预制菜不如外卖或自家烹饪的饭菜美味。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便利性也缺乏清晰的理解。如果消费者对产品的优势感到困惑,那么预制菜怎么可能完全被市场接受呢?因此,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标准化食材加工企业来说,要了解全产业链的先进技术。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将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这将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逐渐发现,某些预制品有高还原度,在安全和健康标准方面甚至可能优于现场制作的产品。随着预制菜和餐饮产品不断提升品质标准,也很需要加强冷链物流支撑和保鲜透明度说明。
我们坚信,预制菜行业将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国餐饮和预制菜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以满足海外市场对中餐预制菜的需求。目前,海外中餐预制菜的零售市场以及供应链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餐饮全产业链仍在持续发展之中,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成熟,这当中需要农业、工业和商业,甚至文旅业不断的统筹规划。餐饮产品品类定义尚未完全规范,产业明确定义还在形成中。如果定义企业为预制菜企业,可能并不全面,因为这样的企业可能涉及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对于餐饮供应链行业或餐饮业企业的定义将会越来越清晰,对真正意义上的餐饮全产业链,从农场到餐桌,我们将不断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 class="pgc-img">>央广网、红餐网和良之隆·中国食材电商节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将于3月27-28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厅2楼举办。
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央广网
红餐网
良之隆·中国食材电商节
活动时间:2024年3月27日&28日
活动会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厅2楼
活动规模:2000+人
参会人群:产业链专业人士、餐饮从业者
“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
【参会攻略】新鲜出炉
为了确保不会错过大会精彩环节,
请仔细阅读以下【攻略】,以便顺利参会。
议程安排
“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由央广网、红餐网和良之隆·中国食材电商节联合主办,形成超强聚合力,餐饮行业重量嘉宾、权威投资大咖、餐饮上下游供应链大佬、餐饮第三方龙头平台代表、行业专家等齐聚一堂,探讨新技术,分享新理念,思维碰撞,共引潮流。
同时发布《2024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对2024年餐饮产业生态链的格局变化进行分析,解读餐饮产业发展脉络,研判餐饮产业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盛典”同步举行,挖掘并表彰优秀企业和卓越的人物,为整个餐饮产业树立更高的信心和愿景,鞭策餐饮产业走远走深。
峰会完整议程
↓↓↓
< class="pgc-img">>签到信息
01 入场时间
2024年3月27日-28日(星期三&四)
上午08:30-09:15
02 活动地点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 汉厅 2楼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619号
< class="pgc-img">>03 入场须知
刷【身份证原件】
重点提示:现场使用智能闸机安检,请务必携带身份证原件“滴”证入场。
武汉市区早高峰交通易拥堵,建议绿色出行。08:30前抵达会场有序进场,佩戴口罩。
< class="pgc-img">>同期展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外,3月28-30日,还将同期举行盛大的食材展会,举办“良之隆·2024第十二届中国食材电商节”。
< class="pgc-img">>本届“良之隆·2024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展览规模达到220000+m2,4600+展商为行业带来8万余款食材,此外同步举办几十场峰会、论坛、烹饪比赛、产销对接会等,为行业打造多样化的合作新场景,一站式满足新老食餐人食材采购、品牌创新、趋势感知之需求。
来参加“2024中国餐饮产业峰会”,可同时参加这个琳琅满目的专业展会,一举两得,不容错过!
交通指南
1、出行建议:
高铁出行,优先选择「武汉火车站或武昌火车站」
航班出行,优先选择「天河机场站」
武汉市区早高峰交通易拥堵,建议绿色出行。记得随身携带身份证,建议08:30前抵达会场有序进场,请您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2、地铁:
【武汉/武昌火车站】地铁4号线(柏林方向)——【钟家村站】换乘地铁6号线(东风公司方向)——【国博中心南站】
【汉口火车站】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江汉路站】换乘地铁6号线(东风公司方向)——【国博中心南站】
【武汉东站】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 【中南路】换乘地铁4号线(柏林方向)——【钟家村站】换乘地铁6号线(东风公司方向)——【国博中心南站】
【天河机场站】地铁2号线(佛祖岭方向)—— 【常青花园】换乘地铁6号线(东风公司方向)——【国博中心南站】
3、出租车/打车:
武汉站--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耗时38分钟,车程约31公里;
武昌站--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耗时19分钟,车程约12公里;
汉口站--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耗时约23分钟,车程约15公里;
武汉东站--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耗时约27分钟,车程约28公里;
4、自驾:
导航至“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阳区鹦鹉大道619号) 停车场”
停车场:3元/小时,全天45元封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0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茶咖、预制菜、情绪价值……
2024餐饮6大热门新趋势出炉
2023年,茶饮、咖啡赛道势头依旧,卷细分、卷创新、卷副牌,“价格战”的桎梏下,一些小众精品咖啡店倒下,一些赛道黑马蹿出,更有“万店品牌”出炉……
在过往两年中反复陷入两难境地,在骂声中卖爆的预制菜有了“官方”不断出台的新政策加持,也开始拥抱“好口碑”……
而现制酸奶的爆火与负面,“黑科技”时代下的智能化比拼……都成了2023年餐饮行业的热门事件。
3月27日-30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三十二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启,预计展示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吸引3000家优质展商,预计发布上万款新品,超25万位从业人员交流。
届时,2024年的餐饮热门趋势将会重磅揭秘,更有6大特色展区,沉浸式体验。
>>>咖啡赛道门店激增,品类开始加速细分
2023年,国内现磨咖啡市场门店数量增长达到惊人的58%。咖啡市场一片火热,同时竞争加剧,通过赛道细分来打开增收增利新局面,已经势在必行。
在今年展会上,咖啡展区作为HOTELEX酒店与餐饮展的拳头板块,集合了行业优质资源,汇集咖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头部企业和明星品牌,包括王力、香季、品克、百胜图、MHW-3BOMBER、白矮星、Melitta、来回、索玛、艾渥卡、捷辉、NUOVA DISTRIBUTION CHINA、格米莱、OATLY、CIMBALI、MONIN、和沁、MingS、咖博士、福腾宝、开展、酒总、麦诺……等,从咖啡豆种植、采购、加工、运输,到贸易、设备制造等全流程进行现场展示及体验。
更有重头戏“咖啡赛事”,将呈现咖啡冲煮、拉花、烘焙及咖啡师大赛等国际赛事精彩对决。
>>>茶饮赛道“卷上加卷”,爆品、黑马不断冒出
过去一年,茶饮品牌们出海、下沉,冲击IPO,集体开放加盟,更有一些爆品如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黑马如一鸣惊人的茉酸奶等热门事件出现。
规模化进程加速,赛道“卷上加卷”,但同时“创新”也带来了市场新的细分机遇。
在本届展会的现制茶饮特色展区板块,数家优质企业同聚,汇聚君乐宝、生合生物、桔品茶叶、溜溜果园、帮利茶业、佰利鲜、意利、逅唐茶业、魔饮咖啡、茗朝、鲜活饮品、奕方、循香、维益、凯利威、格瑞、黄山水工、普兰德、广禧、大晃传英、饮之健、大闽、速品、森糖、巧源、家联……等优质企业同聚奶源、茶底、小料、鲜果、设备、包装无所不包。
>>>在骂声中卖爆,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5100亿元
根据艾媒咨询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产业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2023年的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已超过5100亿元。
产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玩家进入赛道比拼,但产业与消费者间对于“预制菜”的定义仍存在模糊地带,大众口碑的翻身还需时间验证。
在今年展会上,预制菜特色展区将从选材、标准、工艺、运输等多维角度,集中展示预制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部生产制作流程,由仟味、盛大、今味、嘉豪、正腾、聚口福、多吉、独凤轩、鑫美臣、双盈、安琪、滋杨味、统幸、厚德、卓典……为现场专业观众打造进一步深入人心的安全和健康认知。
>>>“黑科技”大比拼,智能化技术成核心竞争力
继机器人摊煎饼、无人送餐餐厅、无人自助餐厅后,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手段加持餐饮行业。咖啡品牌库迪推出新品牌茶猫,用全系列“机器人”做奶茶;肯德基也与美团无人机达成合作,上线无人机配送业务……
智能时代,餐饮行业对于科技化应用手段的探索一直没有停过。而在如今的质价比需求下,效率的比拼也至关重要。
在本次展会的餐饮设备特色展区中,汇聚了业内一流的餐饮设备制造商,包括美得彼、瑞仙、高达/英联斯特、创绿、酒总、金佰特、华菱、强安、名厨、美厨、翔鹰、燕诚、聚鑫、博精特、佳迈、迈科、金城、海尔、星崎、星星、创历、久景、罗特、浪拓、金达利、冰创、冰山松洋、净平环保、科蓝……还将有最新的智能厨房设备、厨房净化设备、洗碗机、制冷设备以及全自动智能米饭生产线等展示。
>>>消费分级的餐饮行业,情绪价值成为比拼关键
多位商业观察家及餐饮资深专家都曾表示,情绪赛道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赛道之一。消费出现分级,消费者需求不再只追求低价或贵价,而是在价格维度上更多衡量附加情绪价值。
一套精美的餐桌,一份别具心思的摆台,都将给消费者带来情绪价值和仪式感的惊喜。
在本届展会筹备的桌面用品特色展区中,楠宋、昂升、伟业、高淳、陶溪川、上下、Wedgwood、ATHENA、RIEDEL……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用极致工艺美学,让众多展品无不体现着品味与实用的优雅融合,为餐厅的运营提升,带来更多创意。
>>>新中式烘焙后,品类开始转向“小、轻、健康”
烘焙赛道的火热很难在单一维度下衡量,尽管过去几年“新中式烘焙”网红品牌们出现颓势,但赛道逐渐摸索出新的故事。
更小、更轻、更健康的烘焙大单品们接踵而来,贝果、吐司等产品大爆。有数据显示,烘焙食品已经成为国内休闲食品行业的第一大品类。2023年国内市场烘焙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
本次展会的烘焙特色展区上,涵盖了预制烘焙、烘焙原物料、设备、成品等,君乐宝、早苗、卡比詹尼、海力、科博、高贝食品、南侨、吉猫、鑫万来、可颂、熊猫、顶亨、海融……以潮饮的思维赋能烘焙产业新发展。
下探行业最深度
20+大佬独家解读餐饮趋势
3月28日,“定心增长,迎风而上”2024第二届中国餐饮生态大会,也将在本届展会的分论坛中重磅登场,同时将现场发布中国餐饮最具价值供应链TOP100榜。
本届生态大会上,齐聚20+重磅餐饮大佬,解读最鲜活的头部案例,分享最实际的增长洞察,共同组成一场最烧脑的趋势论道。
过去一年,餐饮企业放开加盟、奔赴万店、加速出海、冲击IPO、拥抱下沉市场......尽显热血澎湃,行业强势复苏。
2023全年,中国餐饮收入首破5万亿大关,达到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三年“磨练”,刷新历史的喜报,稳固增强的数据,昭告着餐饮行业已经满血而归。如今,餐饮生态开始迈入新纪元!
无论是实现规模扩张,还是销量飙升,在狂飙复苏的时代里,整个餐饮生态上下,如何洞察并跟进新趋势,如何打造成熟供应链,如何选择正确的服务商,品牌自身又该以何种姿态面向市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基业长青?
在此次生态大会中,将重磅开启四大议题。
案例解读,透过专业视角看问题,从行业最鲜活的样本中挖掘行业新机会;头部洞察,借用大品牌的动向,去洞察行业变迁背后所隐含的真正密码;黑马论道,在差异化战略打法背后,时刻掌握消费新需求,实时推出好产品;流量集结,品类成熟化升至天花板,向内求存、向外求变成为突破的关键。
春之复苏之际,万物生,从一场头脑风暴,引领风向最前沿,下探行业最深度。
更多重磅餐饮分论坛值得关注
在餐饮老板内参主办的2024中国餐饮生态大会之外,还有不少餐饮人值得关注的分论坛。
>>为商业赋能——2024第三届餐饮设计年会&设计的价值
餐饮空间的设计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如何为商业赋能。该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从餐饮设计的创新、多元化、商业模型等方向进行分享,探讨设计带来的价值。
阵容含括如麻六记、大董、金悦、鲁采、宫宴、全聚德、海底捞等。
>>餐饮变量策略设计大会
餐饮行业走入存量时代阶段,我们需要寻求新变量,主营业务的不断深耕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同时,加快步伐走出第二、第三乃至第n增长曲线同样成为众多从业者、投资者、设计者共识。
在餐饮变量策略设计大会上,将有餐饮创业、策略设计、营销推广、头部达人等餐饮行业全链路上的嘉宾大咖,专业探讨餐饮策略新时代,直面变革,寻找未来餐饮新定义。
>>价值·回归——2024 第19届中华餐饮双创论坛
疫情后的第一年,餐饮相继经历开店潮流、倒闭潮,网红落寞、浮沫破裂,虚假的繁荣与自嗨已成为过去。
消费呈现分级,消费观点发生改变:炫耀式消费正在慢慢褪去,消费者更加注重实用刚需层面。餐饮企业要想在极度内卷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从商业本质层面上,价值回归,寻求创新破局方法,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在中华餐饮双创论坛中,巴比馒头、小杨生煎、柠季等超20位重磅嘉宾,500+餐饮行业人士将汇聚一堂,一起探讨“价值回归”下的餐饮经营和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