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白刘阳/文
餐饮行业被称作永不过时的“日不落”行业,但是最近几年却面临着随时可能“闭店”的尴尬局面。
两年多来,餐饮行业经历了多次“闭店-开店”循环。今年三月份以来,全国多地零星散发的疫情,使得餐饮行业处于更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困局之下,是像玻璃杯一样,触地就碎;还是如同皮球一样,触地反弹?如何才能保持敏锐的应变能力以通过疫情大考?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采访了多位知名餐饮品牌从业者,为你带来他们的经验和思考。
< class="pgc-img">>【现状:困难仍在,但整体持续向好】
“谁也没有想到疫情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它完全击穿了我们原有的规划,但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改变我们对一份事业的定义。”前不久,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闭门交流会上说。
2020年以来,持续的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巨大困难。进入2022年,情况更加严峻。“今年是叠加效应,前两年很多人还能够凭借原有的积累扛一扛,但是今年很多人扛不下来了。以我们为例,房租、人工、食材各项成本算下来,闭店期间损失在百万以上。最难的时候,不得不四处借钱维持餐厅运转。”张老炝烩面创始人张林说。
自今年5月14日,郑州恢复堂食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半月。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解的近十家郑州餐饮品牌中,目前尚无一个品牌的营收恢复到往年正常营业的水平,大部分品牌营收只恢复了6~8成,少数品牌恢复到此前的9成。
不过一切正在好转。“虽然说只恢复了六七成,没有恢复到最好的水平,但是其实已经开始盈利了”,红薯软软创始人苗国军举例说明,“比如我们政七街店,没有疫情的时候,日营业额能达到五六千,这段时间日营业额虽说只恢复到四千多,但是其实三千的时候就可以保本了。并且这段时间情况越来越好,已经是一个正向循环的情况了。”
< class="pgc-img">>【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餐饮人的坚强“求生”】
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一书中说,“餐饮业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韧的行业,恰恰是因为每个餐馆都是脆弱的,每分钟都有餐馆关门破产。”
疫情阴霾之下,虽然传统的堂食被束缚住手脚,但新的思路和方法却又层出不穷。
思路1:摆摊
今年四月,郑州海底捞凯旋店开始在门店外摆摊售卖盒饭,每份11-15元左右。随之,郑州餐饮行业开始一阵“练摊”热。正弘城肯德基推着6元早餐车走上了街头;万达文华酒店、天地粤海酒店也纷纷将自己的菜品搬出来摆摊;甚至,记者认识的一位早餐品牌创始人也亲自带着员工摆摊卖起了焖面。
< class="pgc-img">>“当下必须务实,及时行动。为了生存,不丢人!”小喜哥胡辣汤创始人康长喜在和记者沟通时说。
思路2:社区团购。
今年三月以来,上海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不少居民出现了买菜难、购餐难的问题。为此,上海多家餐饮品牌推出了“团购”模式。例如百胜中国推出了“大单准时安心送”服务,海底捞在部分区域上线了自提/外送小程序,销售其自有产品。
“疫情来了,餐饮堂食一定会被停止,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目前很多社区除了美团这些平台在做团购以外,很多居民也会自发的做自己的团购群,我们主要和他们合作。”苗国军介绍,“我们的厚切炒酸奶、猪蹄,包括后期的酸菜鱼等等产品都会通过团购渠道销售。”
< class="pgc-img">>思路3:预制菜
作为郑州少数直营门店数上双的品牌,张老炝烩面创始人张林则将目光瞄准了预制菜。
今年五月,张林和团队研发了可以线上售卖的拌面,加上店里本来就有的卤肉,拓宽了营收渠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是,研发预制烩面。消费者自己煮一下,把料放进去就可以吃的那种,如果成功就可以彻底解决疫情期间怎么办的问题。”
思路4:坚守边界
与上述多个餐饮品牌的做法不同,记者了解到,巴奴在疫情期间似乎动作很少,仅仅是上线了“外送小程序”。
“我们做的是餐馆生意,单个菜品不是我们的产品,整个餐馆的综合体验才是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一直在坚守的边界。”巴奴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杜中兵始终对外表达的观点是反对做外卖,更反对做零售。在他看来,巴奴本质上是开火锅店的,一切和火锅餐厅无关的事情,都不应该去做。
“品牌是有自己的定义的,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改变对一份事业的定义和战略。不能因为疫情,就产生了变化、就动摇,想想看疫情如果过去了呢?你在困难时期的轻易改变会带来什么?”
【持续看好郑州餐饮市场】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虽然大环境仍然还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是记者采访的十位餐饮人一致看好郑州餐饮行业的未来。
一方面,餐饮行业是刚需行业。苗国军认为,疫情总有一天会结束,随着疫情防控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大面积静态管理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少,但是人们的就餐、聚会、社交需求会一直存在。
另一方面,郑州餐饮行业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张林认为,目前郑州餐饮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内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郑州需要更多有品质、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出现。千万级别的人口规模,意味着郑州的餐饮行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class="pgc-img">>此外,餐饮行业的发展与经济息息相关。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对郑州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赋能作用,“再加上自贸港,航空港,物流港等的建设,郑州未来经济发展一定是很有潜力的。相应的,餐饮行业的发展也将同步迎来提升,所有郑州餐饮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张林说。
搞餐饮创业要有什么特质?#
#q1#
**标题:** 餐饮创业要有什么特质?探索成功的关键!
**描述:** 想要在激烈的餐饮行业脱颖而出,你需要拥有哪些特质?探索这些特质,了解成功的关键!本文揭示了餐饮创业所需的特质,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帮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餐饮行业一直是个既具挑战又充满机遇的领域。想要在这个行业中成功创业,你需要拥有一些特质和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餐饮创业所需的特质,并分享一些建议,帮助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 **1. **激情与决心
餐饮创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激情与决心。只有燃烧的热情才能支撑你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奋斗。同时,坚定的决心是你战胜任何挑战的动力。记住,激情和决心是你成功的基石。
### **2. **创新与独特性
在餐饮业中,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脱颖而出,你需要不断创新并展现独特性。可以考虑从菜品原料、制作工艺、店面装修等方面入手,给顾客带来新鲜感和独特体验。不断创新,并在市场中找到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 **3. **顾客导向
顾客是餐饮业最重要的资产。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并及时回应他们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提供卓越的顾客服务,并时刻关注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提升你的餐厅品质。
### **4. **团队合作
餐饮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拥有一支高效的团队将为你的创业之路保驾护航。因此,建立一个团结、互相支持的团队至关重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员工的培训,确保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共同为餐厅的成功而努力。
### **5. **持续学习与适应能力
餐饮行业变化迅速,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也在不断演变。作为餐饮创业者,你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定期关注行业趋势、参加培训课程,并将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经营中,以保持竞争力。
---
以上是餐饮创业所需的一些特质和能力,然而,成功的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你燃起激情,保持决心,不断创新,关注顾客,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以及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你将更有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取得成功。
标签: #餐饮创业 #成功关键 #特质 #团队合作 #创新与独特性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中国,所有企业都会进军地产”
这个说法非常唬人
毕竟在“有恒产则有恒心”的中国
房子是永远的刚需
但是,吃是更刚的刚需啊
尤其对于我们吃货大国
所以,小巴要提出一个新论断:
在中国,所有企业都会进军餐饮食品
不信?咱们来数数看
从大家熟悉的IT行业说起:
网易
公开课、云音乐、词典、游戏……
文化产品做得好好的
突然就办起了养猪场
“七年磨一猪”,如今终于开卖
还在今年4月,获得1.6亿A轮融资
本以为是爱玩的丁磊吃火锅后一时兴起
没想到认真做成了一门生意
京东
由于老板娘的缘故(并不是)
在北京、深圳开起JD+智能奶茶馆
但奶茶店“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仅成了智能硬件展示平台
还要打造创业孵化空间
几年前,东哥还在宿迁老家租地种粮
推出京东自有大米品牌
如今京东生鲜越做越大
自营蔬菜品牌也做了起来
华为
专注通信领域三十年
堪称民企和中国制造的骄傲
一言不合,跨界到进口红酒市场
一步不够,又跨到进口肉类
莫塞尔系列,起初是内部产品
而后越做越顺手
索性“内销转出口”
华为从此试水食品电商……
联想
也是国际上中国制造的代表
你用力联想,只会想到他们的电子产品
但实际上……
旗下佳沃集团,果园、酒庄遍布全球
旗下丰联集团,拥有多个白酒品牌
板城烧锅酒、孔府家酒、武陵酒……
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小巴都懵了
跨领域集团
还有一些原本就跨领域的大集团
华润,香港最大的国资企业
旗下有怡宝矿泉水、雪花啤酒、太平洋咖啡
中信,不仅有红酒品牌
今年年初还拿下了麦当劳的大陆经营权
要不是恒大去年卖掉了冰泉、粮油业务
这里也会有它
如果说上述企业跨界餐饮还好理解
下面这些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国企
马兰拉面,源自……中国化工
旗下蓝星集团从兰州搬到北京时
为解决员工家属和分流员工就业问题
创立了拉面品牌,如今已遍布北方
(中国化工也曾竞购麦当劳中国业务)
太原钢铁,同时生产汽水
柳州钢铁,同时生产雪条(冰棒)
武汉钢铁,有养猪种菜等业务
兰州人心爱的504雪糕
源自当年的核工业504厂
这些奇妙的跨界
都成了当地人民的经典记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餐饮跨界?
虽然上述企业看似杂乱无章
但小巴还是找到了一些原因:
首先,跨界企业往往拥有渠道优势
7-11、宜家,甚至MUJI自营食品品牌
大家会觉得顺理成章
京东、网易虽在线上,道理一样
用户流量摆在那里
大有可为,何乐而不为?
华为、联想则是另一个方向
原本就有遍布全球的经销渠道
利用驻外分支调研、采购进口食品
具备先天优势
其次,吃确实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追求
因此企业跨界时,首先会关注这一领域
不仅是中国,全球都这样
7-11的餐食营收已占到总收入的70-80%
而宜家食品部在去年卖出了18亿美元
德媒报道,如今大众集团产量最大的商品
不是汽车,而是香肠
当然,中国人对吃可能尤为看重一些
于是做石化的台塑集团
会搞出一个王品台塑牛排
做投行业务的高盛
到了中国都去养猪
搞奢侈品的Gucci
在中国开了全球唯一一家餐厅
最后,很多餐饮品牌都是从内部做起
在中国,一度有国企办社会的历史
太钢汽水、核子雪糕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种情况并不局限于国企
企业做大了
都有商务招待、员工福利的需求
华为的红酒、大众的香肠
就是这么来的
起初这样做是为了节省成本
但更有效率的选择当然是
让它们创收啦
说来说去
“所有企业都会进军餐饮食品”
终究是一句夸张的说法
不过小巴觉得
这比“所有企业都会进军地产”靠谱多了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企业跨界呢?
在评论区里说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