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费疲软,饭店业为了招揽顾客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在美团、抖音上售卖低价引流套餐是目前一种主流的方式,也确实效果显著,但用户体验上就喜忧参半了。
从我的亲身经历说一个小事。春节后媳妇在抖音上团了一个158的套餐,八个菜,图片完美精致。并且饭店也是去过几次的,中档以上的饭店,味道可以的。
元宵节那天我们打算去。为了稳妥起见,我中午去店里打探了一下(离我家只隔一条马路),因为我实在觉得有点便宜的不可思议,担心有诈。到店,亮码。告诉我今天过节,客人多,不接待团券的。我没有丝毫不快,完全能理解。在商言商,还是以利润为主。临走,怕我不悦,说除了今天,哪天都可以,送我到门口,也算周到。
又过了些时日,媳妇突然发现券要到期了,最后一天。这天,是3月8日,妇女节。我感觉够呛,说不行退了吧。媳妇坚决要吃,遂我又去踩点。到店、亮码。前台面露难色,和老板耳语一番。同意使用了,验码。
我如释重负,通知媳妇带着老妈哈和孩子过来,媳妇又约了两个朋友。她觉得我们四个吃不完八个菜。
我沟通座位,圆桌不给用,包间更不给用,说是都预定了。最后给我安排了一个两面都靠过道的最局促的六人台。咱没觉得不好,总觉得占了商家的便宜,在哪吃都一样。上菜的过程中,里面一个位置好的六人台翻台了,我沟通坐那行不行,又坚决地拒绝了我,还是说有预定。这,这,这就是蹂躏我的智商。忍忍吧,谁让咱是团券呢。
人到、菜齐、落座。菜码小巧精致,玲珑可爱。菜量实在是太小了,旁边正常的客人正常的菜,那叫一个饱满肥美,不由对比,自惭形秽啊。座位的局促我就不细说了,小心翼翼,每过一个传菜的,我都担心 菜汤洒我身上。
吃吧,来都来了。我吃的缩手缩脚如履薄冰,可几分钟,菜就干掉大部分了。还有客人,咱怎么也得撑住场面。我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的速度,加点了4个菜。老板瞬间热情了不少,服务员也面漏喜色。
单点菜上来,很难不对比。就这么说吧,后来的4个菜远比团券的8个菜量大。团券的菜就和后娘养的一样。
我还得满脸堆笑和朋友插科打诨,解释过节人太多,店家太忙。心里都明白,这用餐体验实在是不敢恭维。
餐毕,结账,接近400。
便宜不好占啊。如果正常到店,四百的消费,做圆桌,包厢都是不过分的。点8个正经的菜品是够用的。
生意难做,我很理解。但你既然选择引流套餐,请你务必真心对待,一视同仁。你这不是引流,你这是截留啊。
正常情况下,我不会来这家店了。我想这也不是店家的初衷。
归根结底,做生意也是做人。
餐饮行业,菜单的设计也是有讲究的,其中套餐就是经常用来引流、提高客单价的利器,但是究竟该如何利用套餐来引导消费者心满意足地接受,同时还让餐饮店有利润可图的呢?
< class="pgc-img">>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便宜
消费者对于优惠的热情是从不停歇的,目前线上优惠方式,颇受青睐的仍然是“团购套餐”,这也是众多餐饮商家必上套餐之一。在设置套餐之时,为了让消费者明确感知自己“占便宜”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标出套餐中的菜品原价,并给予一个折扣,让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省了多少钱。套餐设置的核心思想,就是套餐的价格要低于套餐中单品价格的总和。
但要注意,菜品原价不能虚高,比如50元一份的土豆丝,即使优惠过后只有9.9元,但给消费者的感官并不会好,甚至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放弃购买。
根据消费需求搭配套餐
套餐是捆绑式销售的策略,那么如何让菜品搭配更合理,且价格也更适宜呢?大多数商家都会选择用低价主食来搭配套餐,有些商家则会推出阶梯式的套餐规格,如主食+饮料、主食+饮料+另一餐品,以此类推,每多加一样产品,套餐的价格就略微上涨。这种套餐模式可以迎合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让顾客都能吃的满意。可鱼可饭总部为门店设计的套餐就是此种类型,并且在套餐以外,还增添了“加料”选项,以作对固定套餐的补充。
< class="pgc-img">>套餐内容区别于竞争店铺
套餐的设置初衷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决策效率,如果和竞争对手的套餐雷同,那不仅达不到效果,顾客可能还会不自觉得比价,即使比价赢了,消费者选择了你的门店,也同样增加了选择的时间。而众所周知,选择的时间越长,那么最终下决定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对于想要增加销量的餐饮店而言,无疑是弊大于利的。
套餐规格不要完全限制
套餐虽然是固定菜品的,但总是那几样菜式搭配,顾客很容易就会吃腻,而且谁能保证套餐内的菜品就都是消费者想要的呢?所以要预留给随消费者配置的部分,比如“1+1”套餐模式中的菜品,可以用“3选1”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