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我的朋友圈和大家的一样被鲍师傅雇人排队的新闻给刷了屏。开始我觉得并不奇怪,网红店雇人排队早就不是新闻,无非是这回得了实锤没法洗。
可是,随后慢慢发现,网络世界里凡是热点必有翻转的铁律又得到验证,原来雇人排队的这家鲍师傅,并不是水塔那家队排得让人怀疑人生的那家,也不是我们意识里当红炸子鸡的那家。
这家雇人排队的鲍师傅家30米外还有一家没有任何从属关系的鲍师傅,三家店除了都叫鲍师傅,都卖肉松小贝外,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我这下有了兴趣。
我和老姬,舒怀分别去了三家店,准备回到食物的本源来比较下出品的差异。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老姬去了正品店,带了海苔小贝与蟹黄小贝。
<>< class="pgc-img">>>舒怀去了交通路这头看上去高大上的山寨店(距离江汉路地铁站B口380米),在排长队时候,他听到后面的两个女生在谈论鲍师傅排队时间,便问是否知道哪家是正品?
对方居然说,我觉得这家应是正品,一般来说第一家店会比较小,第二家才会比较大。我并没有吃过鲍师傅,这次前来排队还帮朋友带……
该店服务员则说,“我们是今年加盟北京鲍师傅的,是在武汉的第二家加盟店。”
<>< class="pgc-img">>>我去了交通路另一头的山寨铺子,居然也要排队,在品种缺失很多的情况下,狭小的操作间看来也不足以应对排队的人流。耐不住寂寞的我跟身后的小姐姐搭起了訕——
请问你知道这家不正宗吗?
知道啊,水塔那家和m+对面那家才是真的鲍师傅。
那你还来买?
这不是真店排队时间太长吗,就连地铁口那家水货的鲍师傅我都嫌不好排,想着味道不会差别太多,随便买点吃吃吧!反正价格差不多!
既然三家鲍师傅小姐姐吃过两家,又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那我就邀请两位小姐姐作为特邀试吃嘉宾来品鉴三家的出品。
从上次品菊会我就意识到,人对味觉的记忆力远小于味觉的分辨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类型的食物只要同时呈现出来,几乎人人都是食神。
<>< class="pgc-img">>>上方正品,下方山寨
先说一般山寨铺子的出品吧,从店面到包装,无不透露出一个low字。
左边山寨铺子,右边正品
我强忍着悲痛先分别比较了下海苔和肉松,跟正品比海苔不够松脆,略有腥味,肉松吃不出来明显的纤维感,有明显的豆粉味。显然,其原材料的品质略差。把小贝掰开后,区别就出来了,山寨铺子的出品有明显的分层,蛋糕胚要大的多。
我认为,山寨铺子的出品可能是因为成本和采购量的问题,从包装到辅料,级别上都存在代差,制作工艺大体相同,技术控制点上细节完全没管控。正品的小贝肉松,色拉酱,蛋糕胚始终是一个整体,口感一直保持错综复杂的口感。不管是做法,还是原料都上佳。
<>< class="pgc-img">>>左图正版,右图山寨
再说,最佳山寨店。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之鲍师傅是除了招牌白底黄字外,还有鲍才胜原创字样,如左图;右图有人像,为山寨。
最佳山寨店的包装倒是有模有样,看上去甚至好过正品,毕竟海苔小贝每斤还贵一元,外形上也中规中距,很难分辨得出区别。
请大家看图,里面的蛋糕胚和沙拉酱就跟正品没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包装设计和外观模仿上了。
海苔小贝对比
左边山寨版,蛋糕胚完全露出来了,海苔不够松脆,同样略有腥味,肉松吃不出来明显的纤维感,也有明显的豆粉味。而且,很油很油,会在手上盘子里明显的留下油的痕迹。沙拉酱也少。制作方法完全是错的。右边正版糕胚湿润软香,肉松的油润柔软,香脆香脆。每一口都是肉松、色拉酱、蛋糕胚合为一整体形成复合口感。
蟹黄小贝对比
山寨版(左)糕体是板结的,包浆(色拉酱)凝滞,口感稍粗;而原创版(右)糕体是松暄软腾的,包浆(芝士酱)满溢,口感细腻。在此鸣谢两位陌生的小姐姐给予的支持,欢迎你们在文末留言写下你们的体会。
本号顾问中烹协国际美食委员会副主席江月明先生有句名言,在武汉做餐饮想红,就四个字“好吃不贵”。肉松小贝绝非是什么高大上的产品,可不用玩套路天天排队,黄牛成群能不涨价,让模仿者无力模仿,真的是牛逼。据说他们还在一直努力在给产品升级,我们觉得这种努力配得上更多的尊重。
作者:片片
图片:姬图米、舒怀、片片
>< class="pgc-img">入炎炎夏日的6月,相信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躺在空调房,手拿一杯奶茶,真是快活似神仙啦”,因此每天一杯奶茶成了现在不少年轻人的标配,可是不知道大家在喝着手中的奶茶的时候是否知道真假呢,现在不少知名连锁奶茶品牌都出现了“李逵与李鬼”的戏码,真的太像了,让顾客防不胜防……
益禾堂
>昨天,我喝了一杯假的益禾堂!
昨天,我好不容易说服了我妈妈让我点奶茶,于是打开了某外卖APP,点开下午茶页面,看到排在第一的是益禾堂(象山店),其实我并没有线下去过这家店,之前也没有喝过这家店的奶茶,应该是一家新店吧,不过出于对益禾堂品牌的好感就选择了这家店~
我点了两杯奶茶,一杯是益杯烧仙草,另一杯就是我喝的芋泥波波椰奶,价格跟正版益禾堂倒是没什么区别,烧仙草9块,芋泥波波椰奶10块,还有店铺优惠红包呢(18-5),所以这两杯奶茶只花了14块,我觉得还是蛮划算的!
< class="pgc-img">订单页面
>14:40下单的,然后我有点后悔点了常温的芋泥波波椰奶,想打电话给商家改成冷的,但是打电话居然没有接通,那就算了吧,不过配送速度带是挺快的,小哥14:56送到我家门口!
我把两杯奶茶拿出来拍照,发现我点的芋泥波波椰奶居然是热的,说好的常温呢?对这家店产生了一点点不满,不过也没有做什么,就戳开开始喝,不说别的,就甜度来说跟真的益禾堂有的一拼,我点的半糖都足够的甜!
< class="pgc-img">我点的两杯奶茶
>我是什么时候发现我喝的益禾堂是假的呢????
事情起因是因为我发了一条奶茶测评的微头条,原本真的只是为了测评这杯奶茶,没想到下面有网友评论告诉我“你点的是假的益禾堂!”,我才发现原来益禾堂也有假货的!感谢下面那位网友的提醒!
< class="pgc-img">网友的评价
>如何区分真假益禾堂?看3处细节!
经过网友的提醒后,我决定要找到区分真假益禾堂的办法,以下三处细节是我总结出来的区分办法!
①看杯贴价格标签
真的益禾堂价格标签上“益禾堂”右上角没有其他东西,而假的益禾堂则是“益禾堂”右上角还有一个红色图案
< class="pgc-img">真的(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这是我喝的假的
>②看杯封差异
真的益禾堂杯封是有两个公众号二维码的,而且“益禾堂”右上角是有一个?;
假的益禾堂则是有一个奇怪的图案,没有二维码,边缘的字比较多,但最厉害的是他的招商电话居然是对的!(我特意去益禾堂的公众号核对过)
这是我以前喝的真的益禾堂
>< class="pgc-img">这是我昨天的点的假的
>③查益禾堂点单小程序门店!
只有真的益禾堂加盟店才会出现在官方的点单小程序的门店上!
我刚刚查了一下我们区这边只有一家店,但这家店并不是我昨天外卖的那家店,也就是说我昨天点的那杯确实是假的!
< class="pgc-img">小程序门店
>上面是我目前所查到和想到的关于如何区分辨别益禾堂的办法,我觉得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分享,我们一起打假吧~
其实不仅是益禾堂,还有很多其他知名奶茶品牌也都有盗版出现,比如一点点、茶颜悦色等,利用各种小技巧蒙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大家学会辨别真假还是很重要的!下面做个小调查~
欢迎大家分享其他奶茶品牌的真假辨别小妙招哦,喜欢陈小皮文章的朋友不要忘记关注点赞收藏哦?
“单纯”的羊肉又一次出现在了张亮麻辣烫的门店中。
近日,知名餐饮品牌张亮麻辣烫卖“假羊肉”事件被曝光,引发网友热议。随后,张亮麻辣烫官方微博回应称,视频中被检验的“羊肉卷”为门店私自采购,非指定供应商统配产品。7日,张亮麻辣烫又发布了关于涉事门店相关问题持续跟进及整改措施的公告。
羊肉卷检测出猪肉
近日,有消费者发视频曝光张亮麻辣烫“挂羊头卖猪鸭肉”,引发市场热议。
视频显示,该消费者在河北廊坊一家张亮麻辣烫门店内购入3盒羊肉卷,彼时店内工作人员告诉他,该产品是张亮麻辣烫指定的厂家统一配送,肯定是纯羊肉,还提出“假的管换”。但在其送检后却检测出,羊肉卷中有猪成分和鸭成分。
同时,该消费者还前往张亮麻辣烫其他几家门店进行探访,发现也有门店存在类似情况,由此其认为张亮麻辣烫售卖假羊肉的情况并非个例。
事件不断发酵后,8月4日张亮麻辣烫率先在官方微博发声明回应,“撇清”该事件与公司的关系,其称视频中被检验的“羊肉卷”为门店私自采购,非指定供应商统配产品,并将根据规定对涉事门店进行处理。
三日后,张亮麻辣烫更新了事件进展:事情发生后,总部第一时间核查了相关细节。涉事加盟门店在7月间,以25元/斤的价格分3个批次购买羊肉卷总计20斤,并进行了售卖。经权威部门检验报告,该羊肉卷检测出猪肉成分。
公司称,基于门店是按照真羊肉市场价格购买的送检食材,不存在知假售假的主观故意,同时已主动将全部私自采买食材下架,故对涉事门店给予保留加盟资格,保证金全部扣除的处罚,请其他加盟门店引以为戒。
换言之,张亮麻辣烫加盟门店羊肉卷掺猪肉一事坐实,但由于是门店私自采购,属于个人行为,与品牌无关,公司仅有监管失察之过,且会罚没涉事门店的保证金。
两则回应后,网友却并不买账,称“涉事门店出事,总部还挣保证金”“就猜到了肯定会赖到加盟商身上”“这是涉事门店单个的问题?好像其他店不存在这个问题似的”“做餐饮的连真假羊肉都分不清吗”,也有网友表示“这是餐饮业的普遍现象,根本原因不在商家”。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掺“假”羊肉卷的情况并不少,主要是由于猪肉、鸭肉批发价格多在10元/斤上下,而羊肉批发价格在28元/斤左右,价差近乎两倍,为了谋利,一些肉类供应商、餐厅老板会选择虚假售卖。
据中国肉业网披露,8月9日,白条猪肉批发全国平均价格为11.37元/斤,羊肉批发全国平均价格为32.12元/斤,二者相差1.8倍。
令网友愤怒的点是,张亮麻辣烫作为一家连锁餐饮店,产品售价并不低,利润空间本就有保障,却依然无法保证食品质量。视频中的消费者以18元/盒的价格购入3盒羊肉卷(约1斤),粗略计算单价为54元/斤,是进价的两倍多,也明显高于行业价格。
目前,记者在多家张亮麻辣烫外卖店铺中,已无法找到羊肉卷单品。
多次出现食安问题
作为一家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无疑是底线,但这已不是张亮麻辣烫首次被曝出食安问题。
据7月28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数据,通过对2023年1月以来市、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通报进行统计,其中有11家张亮麻辣烫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早在2019年“315”期间,张亮麻辣烫就被曝“挂羊头卖鸭肉”。当年根据消费者举报,海口琼山区府城食药监所对龙昆南路张亮麻辣烫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店售卖的“羊肉卷”是鸭肉含量达60%的“复合肉卷”,比纯羊肉每斤便宜30元左右。
此外,今年3月张亮麻辣烫门店缺斤短两的情况也遭网友吐槽,“一家门店少去皮36克,另外一家店则虚增了82克产品”。当时公司回应这是两家加盟店,主要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造成秤重误差;目前已对上述两门店做出厄令立即整改,人员重新培训的处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麻辣烫属于较为接地气的餐饮品类,性价比较高,但正是因为如此,行业整体的运营还没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以及规模化的阶段。此次张亮麻辣烫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突显出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偏低端,存在较多乱象。
不难发现,在公司的回应中,加盟店一词曾多次出现。
张亮麻辣烫成立于2008年,经过15年的发展已成为麻辣烫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连锁品牌,目前其下辖28家分公司,拥有直营店100余家,加盟店面数量超过5800家。
这些加盟店正源源不断地为公司贡献现金流。
张亮麻辣烫官网显示,公司品牌加盟费分为两档,其中一线及省会城市、直辖市1.98万元/年,其他地区1万元/年,另需缴纳保证金1万元,首批设备/原料费6万元起;店铺面积则分为60平方米、80平方米及150平方米三档,装修费用为北京、上海1000元/平方米、其他城市900元/平方米。
官方客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上海,开一间60平方米的店面总预算大概在18万元,其中包括约6万元的设备费用、2万-3万元的原材料费用等,但不包含店面房租及门头招牌的费用,“如果在今年9月30日之前签约可以免除首年的加盟费(1.98万元),设备费用可以打9.6折”。
至于加盟后食材问题如何解决,客服回应均由公司统一管理供应,涵盖汤料、小料、海带、豆皮、丸子等,只有蔬菜是在当地自己采购。这也意味着,除了每年的加盟费,张亮麻辣烫还能在原材料采购上不断盈利。
虽然规定了食材统一订购,但从以往曝出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中不难发现,公司快速扩张下,对于加盟店原材料的管控、人员培训方面仍有漏洞与不足。
记者也就本次“羊肉卷”一事询问客服公司后续如何加强管控,其直言无法作出回应,可以关注微博或抖音账户的官方发声渠道。
“此次事件对张亮麻辣烫带来非常大的伤害,食品安全问题更多反映出产业端对于社会责任的缺失。未来麻辣烫行业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让其进入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同时,未来随着行业内上市公司的增加,应该会倒逼整体产业向健康、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朱丹蓬说道。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