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艺人之间也有真正的友情,比如林俊杰与周杰伦。近日,林俊杰晒出视频,与天王周杰伦互动开来。在视频中,周杰伦对着镜头对歌迷们说,是不是很多人都在催新专辑?并自信地表示,不需要一个首歌的时间,只要有一架钢琴,便可以弹出优美的旋律。随后,这位天王真的走到了钢琴旁边,弹起了动听的旋律。最有趣的是,林俊杰出现在视频中,对着周天王说着“哎哟,不错哦”。这是周董的经典口头禅,通过林俊杰的嘴里说出来,特别有意思。
众所周知,周杰伦与林俊杰的关系很不错。前几天周杰伦的歌迷们为偶像打榜,林俊杰积极参与进来,为好哥们打榜。两位实力唱将你来我往,特别有意思。粉丝们大喊,希望两个人一起去喝奶茶。本以为只是一个愿望,没想到这两位天王竟然真的去喝奶茶。周杰伦晒出与林俊杰的合照,并表示跟着哥哥,喝好喝满。
看看照片的背景,应该是在日本街头拍摄的。一人拿着一杯奶茶,戴着圆圆的墨镜,超酷超有型。周杰伦穿着宽大的粉色T恤,林俊杰穿着白色带着各种图案的T恤,举着奶茶面对镜头,拍下了特别酷的瞬间。这一次两人一起喝奶茶,圆了粉丝们的期待。有些网友表示,周杰伦的嘴巴有点小性感。还有网友调侃到,都是哥们,想胖就得一起胖。
周杰伦与林俊杰都是创作型歌手,或许不是那么帅气,却能够靠着惊人的才华获得一大批粉丝的喜爱。两个人惺惺相惜,成为特别好的朋友。曾经林俊杰透露,周杰伦是他的第一位艺人朋友,这一段友情持续了许多年,令人羡慕。周杰伦是“现象级”歌手,他的音乐冲出国门,冲向亚洲。并将亚洲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到一起,成为华语乐坛上的第一人。独特的曲风,迷住了亚洲歌迷以及西方歌迷,很多年轻人对他的音乐有着过分的痴迷。
林俊杰则是行走的CD,独特的嗓音,听了会让耳朵“怀孕”。那种纯净与动听,将歌迷们带入到全新的空间,轻松又舒适。林俊杰自曝,周杰伦是他的偶像。两人的友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渐渐成为了一种亲情。曾经周杰伦遇到“狗仔事件”时,林俊杰迅速站出来声援。并喊话,不管事情是怎样的,都会支持杰伦。
在生活中,两人也会一起玩耍。共同畅游美国,一起变魔术。周杰伦粉丝来打榜,林俊杰也积极加入进去。这一次又一起喝奶茶,一起发胖,太令人羡慕。两个人对音乐有着各自的追求,同时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令友谊地久天长。网友们纷纷喊话,希望两人有机会合作,开场演唱会。
如果他们真的有一天开了演唱会,相信歌迷们一定无比激动。期待着这对好朋友开展合作,圆了粉丝们的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州第一家喜小茶,也成为了最后一家喜小茶。2022 年 11 月 2 日的喜茶,也成了最后宣告不开放加盟,要直营保证品控的喜茶。
这一周,广州城投大厦的喜小茶饮料厂关闭,也标志着喜茶这一试验性品牌的结束。这一周,喜茶也确认开放加盟业务,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
< class="pgc-img">>喜小茶没了,因为喜茶变便宜了
打从一开始,喜小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主品牌喜茶探索下沉市场的可能性。在它的微信公众号上,喜小茶的定位是「提供合适、刚好的产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
便宜、实惠,这是喜小茶的关键词。2020 年开业时,他们主打鲜奶制造,实惠多料。当时的产品定价区间时 6-16 元——打不过蜜雪冰城,但是比主品牌喜茶便宜了不少。
< class="pgc-img">>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喜小茶成绩单是 2021 年发布的《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它在珠三角地区一共有 22 家门店,全年卖出了 280 万杯饮品。用这个报告来计算,那就是每家店一年卖出了 12.73 万杯饮品,每天每家店大概能卖出 350 杯饮品。
这个成绩不算很差,但肯定没有达到喜茶的目标。要知道,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透露过喜茶门店平均出杯量近 2000 杯/天,单店单月营业额平均在 100 万以上。虽然这是最初新茶饮蓬勃生长的成绩,但差距也颇大。
< class="pgc-img">>招商证券曾经调研过喜茶,他们的结论是喜茶一杯奶茶店每天卖出 800 杯,才可开始实现盈利。喜小茶门店的成本没那么高,但客单价也远不如喜茶,一天如果只能卖 350 杯,恐怕是担不起喜茶最初想要用它打造新品牌、探索新市场厚望的。
当然,卖得饮料没那么多是一回事,喜小茶不复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喜茶本身也变得更便宜了。喜茶也承认这一点,他们对媒体表示,随着喜茶价格调整,喜小茶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
换句话说,喜茶价格都已经低到 9 元一杯了,6 元多一杯的喜小茶也没必要继续了。两个品牌名字关联度高,用的品牌势能相同,不如在新茶饮增速没那么快的时候专注推广更有潜力的主品牌。
< class="pgc-img">▲ 两个品牌区别度不高,连 logo 都一样
>这是喜茶的选择。
从原先冲击更高价格的 138 元的大颗猫山王榴莲到下探 9 元的新茶饮,喜茶年初向消费者承诺的不再推出 29 元以上的饮品新品,还承诺不再涨价都标志着,新茶饮的中场战事全在下沉市场。
< class="pgc-img">▲ 两个新茶饮品牌都推出过贵价猫山王榴莲
>告别野蛮生长,新茶饮都在下沉
如果忘了曾经喜茶、奈雪的贵,可能会对品牌今天的便宜缺少认知。
单年的奈雪招股书显示,2020 年前三季度的客单价为 43.3 元,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连锁店中位居前列,行业均值约为人民币 35 元。
不是喜茶、奈雪 35 元,是整个行业平均客单价在 35 元,喜茶、奈雪这两个标志性品牌还要更贵。买一杯 40+ 的奶茶在 2 年前不新鲜,但在今天却是一件不常见的事。
< class="pgc-img">▲ 2020 年的市场和今天相比完全不同
>今天,奈雪的客单价也一路下滑。在 2022 年中期业绩报告会上,奈雪 2021.01-2022.08 的客单价基本都在下降。
或许正是品牌发现了这个趋势,新茶饮们才不由自主地一同选择了降价。
现在的喜茶 9-29 元,奈雪也多为 20 元以下的新品。曾经的喜茶、奈雪把猫山王榴莲饮品卖到 88 甚至 138 元,但在新茶饮没那么受关注的时候,降价让自己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成了重中之重。
< class="pgc-img">▲喜茶价格降幅对比. 图片来自:开菠萝财经
>「喜茶自由」有了,但喜茶、奈雪和其他新茶饮品牌的差别也没那么大了。疯狂内卷的新茶饮市场,让所有品牌都压力不小。近些年的新茶饮品牌其实动作更多了,发新品更频繁,搞联名更频繁,但是出圈的茶饮变少了。
今年喜茶的喜柿多多评价就不错,单日最高销量高达 10 万杯,是国庆假期期间各地喜茶门店销量第一的单品。它的评价很好,卖得也不错,但你提到柿子茶可不一定能立刻想到喜茶。作为对比,当年的芝芝葡萄、芝芝桃桃可现在还是喜茶的代表呢。
< class="pgc-img">>原因很简单,新茶饮真的太「卷」了。
喜茶柿子茶好喝,跟上的品牌还更多,不仅是奈雪的茶、伏小桃推出了柿子茶,就连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小而美饮品店也纷纷跟上。当你推出一个新品大受欢迎,那叫品牌特色。但当行业所有品牌都推出了这种新品,你也只能出现在视频博主的评测视频中,看看哪个柿子味重,哪个和茶底结合更自然。
< class="pgc-img">>受伤的不只是喜茶,而是所有已经成熟的新茶饮品牌。像奈雪的茶推出的霸气一升桃、霸气一桶瓜评价也不错,系列上架一周销量均超一百万杯。但也没谁会觉得这是奈雪特色,毕竟霸王杯、霸王桶也实在是太多了。
当饮品本身拉不出差距,降价、下沉是远远不够的。
< class="pgc-img">>醒醒曾经是喜茶的忠实消费者,但她对近年喜茶的印象只是「新品变多了,排队变少了」。
这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当年的她是路过一家喜茶排队只要半小时必喝的资深顾客,买完还想发个朋友圈。现在的她不再纠结于品牌,对她来说这些品牌和一点点、coco 没什么区别,就只是纠结一下今天想喝贵的还是便宜的。
最主要我感觉还是这种果茶变多了,有很多小品牌也会做这种鲜果茶,味道其实差不多少。
卷到了极致,新茶饮品牌赚钱更难了。
< class="pgc-img">▲ 同类柿子饮品无敌多
>太卷了,喜茶奈雪还能怎么赚钱
奈雪流血上市,收入下滑,喜茶开店放缓的同时,砍掉副品牌。摆在他们前面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怎样才能赚钱?
为了赚钱,曾经坚定不开放加盟的喜茶也松口了。今天,喜茶通过《中国饮品快报》对外宣布:
< class="pgc-img">>喜茶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开展事业合伙业务。
喜茶解释,为了让更多用户能更快地喝到喜茶,感受喜茶的品质与酷,在全国门店已全面实行门店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喜茶将依托于十年来已经积累的经验、能力和资源,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
喜茶会对事业合伙人进行严格筛选和充分赋能,并将在品牌、产品、品控、食安、营运、培训、供应链等方面为事业合伙人提供支持。
终究还是开放了加盟,让人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在于开放加盟后,品牌饮品的品控肯定会大受影响,这和品牌原先宣称展现的形象仍有差距,毕竟创始人的承诺仍在耳畔,想不到今天就开放了加盟。不意外在于,茶饮行业,对于品牌来说,加盟就是一条能够盈利的持续的道路。
蜜雪冰城的招股书告诉我们,卖奶茶不赚钱,但给加盟商卖材料赚钱。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从 2019 年开始,总营收中占比在 85% 以上的一直是「向加盟商销售各类制作现制饮品和现制冰淇淋所需食材及包装材料」的业务。
< class="pgc-img">▲ 蜜雪冰城招股书
>对比蜜雪冰城高达 99.8% 的加盟比例,与其说是卖奶茶,还不如说这个品牌主要靠给加盟商卖材料赚钱。
蜜雪冰城 2 万店是这么来的,但 2 万店之下的第二品牌也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书亦烧仙草。
截止 2021 年 8 月底,书亦烧仙草共开设门店 6861 家。官网显示的加盟信息中,首批物料费用为 4.5 万元,单店首月费用 40 万+,还有加盟合作费,剩下的就是源远流长的食材和包装费了。至少目前 7000 家左右的店铺已经证明了,这个路子走得通。
< class="pgc-img">>所以喜茶也这么做了,保证一线城市品控,在非一线城市加盟扩张是他们相处的新解法。
没开放加盟的奈雪则还在降本增效的路上。这种向写字楼延伸的轻门店是奈雪押宝的关键,它没有现烘面包房,店员更少,成本更低。奈雪自己也发现,Pro 店已被充分验证,未来现有的标准店也将陆续转为 PRO 店,将降低成本做到极致。
< class="pgc-img">>2022 年中期业绩报告中,自动化也是奈雪发展的方向,不仅有自动制茶机,未来还要奶盖机、茶汤均质器等。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省人力,并且保证单位时间内能够做出的茶饮更多。但这也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成本已经低到极致还无法盈利,奈雪或许也得开加盟了。
喜茶、奈雪,这曾是新茶饮浪潮中最瞩目的两个品牌,一同寻找新茶饮的盈利良方。现在,喜茶选择了加盟,奈雪则还在不断尝试。
< class="pgc-img">>但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永远是这杯茶是不是像以前一样好喝,是不是还能更便宜一点。
栏的话: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十年来,无数人的生活与命运,因“一带一路”而改变。
关注大时代,也关注普通人。24日起,新华社推出“一带一路·零距离”内外联动系列报道,聚焦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人和事,通过国内与驻外分社记者联动报道,生动讲述“一带一路”十年书写的那些命运与共故事。
新华社长沙/内罗毕7月24日电 题:一个中国市场里的非洲元素
内罗毕时间凌晨1点,从肯尼亚花农在农场剪下第一支玫瑰起,时间就卡上了发条。
一小时后,玫瑰在奈瓦沙湖畔装车,沿着东非大裂谷南行至内罗毕机场。内罗毕时间下午3点,玫瑰搭乘中国南航的航班,飞向8700公里外的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北京时间第二天清晨,长沙黄花机场内,海关工作人员对抽样的鲜花进行查验。得益于长沙海关为非洲产品开辟的“绿色通道”,通关最快只需半个小时。
湖南玺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本批鲜花的进口商,公司负责人黄梓楠正在高桥大市场等候。鲜花通关时距离采摘只过去了一天时间。接下来,这些鲜艳明亮的肯尼亚鲜花将有足够时间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肯尼亚是世界著名的花卉产地,也是全球重要鲜花出口国之一。肯尼亚玫瑰花头大、品种多、瓶插时间久,是全球重要场合的“常客”。
得益于中非之间直航增加、通关便利等措施,近年来出口至中国的肯尼亚鲜花持续增长。湖南高桥大市场,是肯尼亚鲜花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7月10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个市场,商贩在修剪待售的鲜花。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在高桥大市场里,黄梓楠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肯尼亚玫瑰的照片,“花头比拳头都大,只比脸稍小!”
从高桥大市场出发,这批进口鲜花将继续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其他城市。由于肯尼亚玫瑰花期长、供应稳定,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各地七夕节等用花高峰期的价格波动。
“中国人的鲜花消费习惯正逐渐形成,市场潜力巨大,婚礼、会展用花的需求和频次也逐渐变多。”黄梓楠说。
7月10日,在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玺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梓楠在整理产自非洲的鲜花。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带来新机遇。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非进出口贸易额8223.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4%。
热络的中非经贸往来,也为高桥大市场注入了新活力。高桥大市场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市场,共有9100家商户,2022年对非贸易额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在这里,消费者能买到很多非洲国家的产品,如马达加斯加的精油、赞比亚的油画和宝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津巴布韦的木雕、南非的葡萄酒等。
7月1日,在湖南高桥大市场,家长带着小朋友挑选非洲水果。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以往多数非洲企业是来展示产品,现在是来扎根做生意。”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守方说。
马达加斯加的青蟹、南非的鲍鱼、莫桑比克的马面鱼……开箱后,这批采用液氮保鲜的海鲜活蹦乱跳。这是该市场首次直接进口非洲鲜活海产品,这批来自4个非洲国家的18个品类海鲜总计3.5吨。
亚欧非贸易投资联合促进会会长苏军平介绍,中国积极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准入的品种越来越多。埃及橙、牛油果、火参果等非洲水果已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苏军平所在公司为多家中国企业供应非洲农产品,“我们将水果在非洲当地加工成果丁、果泥、果肉、果干等一系列产品,还有蛋糕上的装饰水果、奶茶里的芒果果泥等,我们生活中的非洲产品会越来越多。”
同样悄悄走入中国人生活的还有非洲产咖啡。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以高品质著称的非洲咖啡。长沙市玖秀咖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志发现,店内一款非洲咖啡豆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玖秀咖啡位于高桥大市场的“咖啡一条街”。2022年,高桥大市场咖啡销售额达10亿元,销售咖啡豆2000吨,其中非洲咖啡豆占总销量的40%。
“非洲咖啡豆独特的果酸和花香口感,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接受。”玖秀咖啡负责人肖雍琪说,高桥大市场所在的雨花区打通了非洲直采、国内加工、品牌孵化到产品销售等环节,让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要低30%。
7月1日,在湖南高桥大市场的“咖啡一条街”,玖秀咖啡负责人肖雍琪在冲泡咖啡。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在非洲,“出口中国”也成为越来越多农户和出口商的讨论话题。对于长期依赖于欧美市场的非洲种植户而言,新兴的中国市场或将带来更高更稳定收入。
穆勒格公司是埃塞俄比亚一家加工和出口咖啡豆的家族企业,客户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过去三年内,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咖啡显著增加,中国客户数量也越来越多。
2月1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名妇女在冲泡当地传统咖啡。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穆勒格公司品控副经理贾迈勒·阿布拉尔要对即将出口中国的咖啡进行杯测。贾迈勒轻轻撇开咖啡上的浮沫,专注地嗅着咖啡的香气,然后舀起一勺使劲吸入口中,并用笔记录下感受。
贾迈勒全家以咖啡种植为生,十分期待家乡的咖啡能在中国走红。他介绍说,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这里出产的咖啡豆具有特别的浓烈香气。
“中国的咖啡市场这十年来发展很快。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喝咖啡,将咖啡视作很‘酷’的饮品。我们非常希望开发中国市场。”贾迈勒说。
记者:姚远、阮周围、张玉洁、房宁、黄泽晨、汪平、周楚昀、张晨光、陈思汗、王冠森、陈泽国、迈克尔·特韦尔德、王思维、刘杰、程济安、丁春雨、史凯丽、刘畅、李成
海报:刘茜、卢哲、张子彧
统筹:曾繁娟、汤玮、胡隽欣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